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两年多来,书法教育在育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东台市在书法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传统基础,并在加强课程建设、区域整体推进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书法教育;课程资源;师资水平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14-02
【作者简介】王劲松,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江苏东台,224200)局长、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主要做法
1.保障时间,规范课程运行。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安排至少一节书法指导课,做到有备课、有指导、有检查。小学各学段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写字时间,并作为观课、评课的要素指标。一些农村学校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利用学生中午在校时间指导练字。
2.教研相融,优化课堂教学。把书法指导课作为新课型,研制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向东台市推广,要求教师从兴趣出发,在示范、练习、评价各环节中融入审美体验,加强文化渗透。举办东台市书法教学现场推进会,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交流书香校园建设举措,及时宣传、推介好的做法。
3.上下联动,拓宽活动平台。认真组织书法等级考试,每年有近2万人参加。每年举办东台市小学生现场写好字展评活动,各学段抽取一个班参加全市展评,同时检查教案、作业、作品等过程性资料。结合中小学生才艺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将书法作为重要单元,开展学校、班级“书法之星”等评选活动。
4.提升队伍,开展岗位培训。把教师书法水平的提升纳入到教学基本功培训与考核范畴,每周完成“三字”作品,每月开展点评交流。邀请东台市及外地书法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现场指导。因校、因地制宜,加强书法教师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二、问题与思考
1.书法教育受观念掣肘。学校层面,或将书法教育窄化为写字教学而将其归于语文教学一隅,或囿于写字技能层面而满足于每周一节指导课,并没有从育人高度发挥其培德启智、健体审美的效能。教师层面,书法指导老师多为语文教师,受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有时将书法指导课变通为阅读课或作业课。家长层面,受功利化影响,更多关注作业对错和考试成绩。书法教育从外部推动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师资水平难满足教学需要。不少教师谈到书法,重视有余而力有不逮。平心而论,近年来新招聘的青年教师书写基本功堪忧,本身就有很多功课要补,遑论书法指导、示范和书法文化的涵泳化育。调查发现,在书法普及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往往有一两个乐于此道的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但在普及与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等方面还是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课程资源未形成开放体系。由于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究不够,造成书法教育中认识的“泛”、实践的“浅”。课程是“学习经验之履历”,学生的《书法练习指导》只是个例子,还需要高质量的校本教材的配合与补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社会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也显得欠缺,书法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厢情愿”。
4.现有评价机制难发挥更大效能。《纲要》提出“书写态度、良好书写习惯、美观与流利、练习的坚持”等评价重点,难就难在中小学未能一以贯之、形成连续性评价。根据某项调查发现,5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执笔、坐姿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评价主体、方式方法较单一,或是以教师为主,或是以赛代评,难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导向与激励功能。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引导,形成推进合力。书法教育要落地生根,关键还是要加强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各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让书法的基因根植于学生内心,涵养书香气质;充分凝聚学校、家长和社会共识,加强对书法育人的体认和支持,从而夯实教学主阵地,建好活动主平台,抓好教师主队伍。
2.优化师资,强化专业引领。书法教育是完整体系,语文教师虽有一定优势,但不必一统课堂,而应让更多术业有专攻、有志于此的教师参与其中,必要时可以聘请校外高水平人才进行教学、辅导,有效解决普及与提高的矛盾。为营造大气候,可以组建教育系统书法研究会等“民间团队”,开展以问题为驱动的“草根研究”,让书法教育更接地气。同时,改进、完善骨干教师评选机制,为书法教师评选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或职称晋升创造更多机会。
3.优化课程,满足师生需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等课程论专家认为,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本体性内容方面显得单薄,我们认为《纲要》在书法本体性内容方面也相对缺失,建议教学内容根据年段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与之配套,还应加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书法优质资源库建设,通过专家讲座、精品课例、书法欣赏等形式,为一线教师教学和研修提供强大支撑。学校要加强课程设置,将书法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课程的目标体系、教材编写、课时安排和社团活动,不急功近利,不为特色而“特色”,保证最基本的教学质量。
4.优化评价,形成鲜明导向。坚持评价的育人和学习的双重价值导向,完善评价制度,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特别是强化过程评价,始终突出兴趣、指向素养。除加强书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之外,还要抓细抓实评价点,例如各学科学业检测的“卷面分”要突出含金量,强化区分度,而不是让“卷面分”成为“人情分”,通过细化评价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走向立体,方能形成以小撬大的杠杆效应。
【关键词】书法教育;课程资源;师资水平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10-0014-02
【作者简介】王劲松,江苏省东台市教育局(江苏东台,224200)局长、党委书记,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主要做法
1.保障时间,规范课程运行。把书法教育纳入课程计划,每周安排至少一节书法指导课,做到有备课、有指导、有检查。小学各学段每天语文课安排10分钟写字时间,并作为观课、评课的要素指标。一些农村学校把书法作为校本课程,利用学生中午在校时间指导练字。
2.教研相融,优化课堂教学。把书法指导课作为新课型,研制出基本课堂教学模式向东台市推广,要求教师从兴趣出发,在示范、练习、评价各环节中融入审美体验,加强文化渗透。举办东台市书法教学现场推进会,观摩骨干教师示范课,交流书香校园建设举措,及时宣传、推介好的做法。
3.上下联动,拓宽活动平台。认真组织书法等级考试,每年有近2万人参加。每年举办东台市小学生现场写好字展评活动,各学段抽取一个班参加全市展评,同时检查教案、作业、作品等过程性资料。结合中小学生才艺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将书法作为重要单元,开展学校、班级“书法之星”等评选活动。
4.提升队伍,开展岗位培训。把教师书法水平的提升纳入到教学基本功培训与考核范畴,每周完成“三字”作品,每月开展点评交流。邀请东台市及外地书法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现场指导。因校、因地制宜,加强书法教师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二、问题与思考
1.书法教育受观念掣肘。学校层面,或将书法教育窄化为写字教学而将其归于语文教学一隅,或囿于写字技能层面而满足于每周一节指导课,并没有从育人高度发挥其培德启智、健体审美的效能。教师层面,书法指导老师多为语文教师,受教学进度等因素影响,有时将书法指导课变通为阅读课或作业课。家长层面,受功利化影响,更多关注作业对错和考试成绩。书法教育从外部推动到文化自觉,再到文化自信,尚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师资水平难满足教学需要。不少教师谈到书法,重视有余而力有不逮。平心而论,近年来新招聘的青年教师书写基本功堪忧,本身就有很多功课要补,遑论书法指导、示范和书法文化的涵泳化育。调查发现,在书法普及方面做得较好的学校往往有一两个乐于此道的骨干教师示范带动,但在普及与提高、课程执行与开发等方面还是显得势单力薄,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3.课程资源未形成开放体系。由于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究不够,造成书法教育中认识的“泛”、实践的“浅”。课程是“学习经验之履历”,学生的《书法练习指导》只是个例子,还需要高质量的校本教材的配合与补充,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社区、社会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也显得欠缺,书法教育成为学校的“一厢情愿”。
4.现有评价机制难发挥更大效能。《纲要》提出“书写态度、良好书写习惯、美观与流利、练习的坚持”等评价重点,难就难在中小学未能一以贯之、形成连续性评价。根据某项调查发现,50%以上的中小学生在执笔、坐姿等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评价主体、方式方法较单一,或是以教师为主,或是以赛代评,难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导向与激励功能。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强引导,形成推进合力。书法教育要落地生根,关键还是要加强价值引领,充分发挥各科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潜移默化地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让书法的基因根植于学生内心,涵养书香气质;充分凝聚学校、家长和社会共识,加强对书法育人的体认和支持,从而夯实教学主阵地,建好活动主平台,抓好教师主队伍。
2.优化师资,强化专业引领。书法教育是完整体系,语文教师虽有一定优势,但不必一统课堂,而应让更多术业有专攻、有志于此的教师参与其中,必要时可以聘请校外高水平人才进行教学、辅导,有效解决普及与提高的矛盾。为营造大气候,可以组建教育系统书法研究会等“民间团队”,开展以问题为驱动的“草根研究”,让书法教育更接地气。同时,改进、完善骨干教师评选机制,为书法教师评选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或职称晋升创造更多机会。
3.优化课程,满足师生需求。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等课程论专家认为,语文《新课标》在课程的本体性内容方面显得单薄,我们认为《纲要》在书法本体性内容方面也相对缺失,建议教学内容根据年段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更好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与之配套,还应加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书法优质资源库建设,通过专家讲座、精品课例、书法欣赏等形式,为一线教师教学和研修提供强大支撑。学校要加强课程设置,将书法课程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紧密结合,科学统筹课程的目标体系、教材编写、课时安排和社团活动,不急功近利,不为特色而“特色”,保证最基本的教学质量。
4.优化评价,形成鲜明导向。坚持评价的育人和学习的双重价值导向,完善评价制度,力求评价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特别是强化过程评价,始终突出兴趣、指向素养。除加强书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达成之外,还要抓细抓实评价点,例如各学科学业检测的“卷面分”要突出含金量,强化区分度,而不是让“卷面分”成为“人情分”,通过细化评价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走向立体,方能形成以小撬大的杠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