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在“卓越计划”背景下展开,从专、兼职教师实践能力、人力资源属性等角度探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卓越计划;应用型本科;双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2-00-01
  
  一、对“卓越计划”双师要求的解读
  “卓越计划”对专职教师的要求是: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1~2年,进行企业轮训的制度锻炼。同时,国家将优先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1][2]
  “卓越计划”对兼职教师的要求是:大力引进具有丰富工程经历的教师,从企业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
  二、“双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兼职教师:大师级别人物少,专业水准不高。目前,尽管在我院各系有为数不少的兼职教师,但缺乏行业、企业大师级别的教师,且这些教师的实践知识相对陈旧。缺乏行业、企业大师的原因主要是:一是时间和精力有限,兼职教师不能有效兼顾兼职工作与原有岗位的关系;二是对兼职教师在实践能力考核、学院文化认知程度、薪酬激励等方面存在不足。[3]以上一些原因导致目前我院兼职教师综合水平不高。
  (二)科研转化为社会生产的能力较弱。对于高校而言,科研能力以及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是衡量其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准。一方面,系别间科研转化能力差别大:当前,我院的科研成果转化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性较强的系别,如建筑系、交通系等,工具类在专业成果转化方面比较隐性,服务程度较低。
  另外,教师实践能力不足:我院很多教师直接从普通高校引进,先天缺乏行业企业经历,较缺乏服务能力。
  (三)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被漠视。由于教师是重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因而对教师的“选、用、育、留”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在这四个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选、用”方面:注重兼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对其理论能力考核不足;近几年,对专职教师的选用主要从普通高校引进硕士研究生,重视其理论基础,对实践能力转化方面较忽视。整体看来,缺乏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入职标准。
  “育、留”方面:目前,我院最高学历的教师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数量较少,缺乏更高学历的教师。而且,对专职、兼职教师在培训、薪酬、考核、职业生涯发展方面还存在不足。
  (四)专职教师: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差,影响教学改革进程。近年,我院各系集中力量从普通高等学校引进了大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这些大学生作为学院的内聘教师,享受相关待遇,不足的是,这些新教师普遍缺乏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而且所教授的课程与自身专业背景不合。
  同时,这些新教师在教法、教学技巧等教学基本功方面不成熟,这些对直接影响了学院的教学改革进程。
  三、解决对策
  (一)兼职教师:理论、技能双重视。随着应用型本科建设速度的加快,应引进既具有高层次理论又具有高级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在专业技术、行业企业最新动态有远见卓识的企事业单位的专家。
  为保障兼职教师的权益,通过企业、学院、学生三重考评方式进行,以学院、学生评价为主,企业评价为辅。
  (二)积极拓展横纵、纵向课题,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例如,依托专业公司和研究所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联合与合作,争取实现横向课题零的突破,纵向科技类课题立项达到10项。横向课题立项成功前三项分别奖励2000元、1000元、500元;专利申报成功奖励600元。
  同时,学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鼓励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取得了较好成果。
  (三)严格规范教师的“选、用、育、留”工作。针对专职、兼职教师准入标准欠缺、人员流动率较大的现实,学院积极开展教师的“选、用、育、留”工作。
  “选、用”方面:通过对教师培训,使其深度认同学院发展与建设的理念,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教师,通过明确薪酬制度、绩效考核、奖惩激励的关系,使教师在精神、物质层面不断得到满足。“育、留”方面:鼓励专职、兼职教师通过在职培训达到专业高级水平或更高学历,同时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综合评价。
  (四)专职教师:增强理论转化能力,推进教学改革进程。逐步明确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要求,结合专业公司实际,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企业人才需求实际推进教学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创新意识培养,注重政、校、企深度结合,强调国际化人才培养,按工程问题、工程案例和工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
  不断积累教学改革经验,及时有效地将经验转化为教材编写的素材,以实现结合岗位实际,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案例的目的。
  四、结语
  在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队伍进程中,只有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人力资源属性,结合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才可能从根本上使“双师”队伍建设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少怀.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C].中国科协第224次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0,(11).
  [2]王贵成,张明雷.“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05).
  [3]王少怀,刘羽,黄培明.“紫金模式”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意义与思路[J].中国地质教育,2009,(3):106-159.
其他文献
摘 要:词汇衔接是语篇连贯的五种衔接手段之一,具体包括重复、同义词、上位词、概括词和搭配五大类。为了探究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对词汇衔接的掌握情况,本文通过教学实例,发现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对这五种词汇衔接方式的使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单一的重复现象很严重;二是对同义词的使用存在误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为教师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这些实例也为教师在以后的课堂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提供了
期刊
摘 要:复合型的商务英语人才成为中国在国际贸易交流活动中的宠儿。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要以培养目标为基础,建立科学、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强语言、重技能”教学理念;创建“工学结合”的实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在专业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这一教学模式。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期刊
摘 要:中国掀起了“英语学习热潮”,学习策略又是一个相对新的领域。本文介绍了《英语学习策略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色,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表明该书的价值。  关键词: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认为翻译具有一定的体验性。为了进一步证明此观点,对散文选段《小麻雀》90篇学生英语译文进行了详细的语料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在翻译《小麻雀》时,在一些词的翻译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运用识解理论对这些差异词进行分析, 可以证实译者的认知和理解确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密切相关。  关键词:选词差异;翻译识解;《小麻雀》  中图分类号:H315.9
期刊
摘 要: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方式,它是一门十分注重技术性和理论性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比拟笼统的学科。在声乐学习进程中假如仅仅经过例行私事般的发声训练和“毫无活力”地歌唱是不能有长足的提高的。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就更应该多理解一些音乐声学上的根本原理,经过比拟抽象的言语来让学生明白声响的特性及发声机理使他们领悟到声乐的微妙所在,让学生们可以比拟顺利地进入歌唱形态。  关键词:乐器;乐理;知识掌握  
期刊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其招生制度与方式也悄然进行了改革。单独招生在试点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这种新的招生形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合理、有效地选拔了一批愿意从事技能型工作的优质考生,促进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困难与问题。本文仅就在英语教学方面产生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单招生的一些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职单招;学习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招呼语是语言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汉英招呼语的表达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会妨碍正常的交往,而且会产生某种文化冲突。通过分析汉英招呼语在格式、内容等方面的差异,运用对比研究的研究方法,以探索汉英招呼语差异产生的文化根源。  关键词:招呼语;文化根源;表达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
期刊
摘 要:广告翻译不仅是语言的翻译,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要求译者必须具备很强的跨文化意识。因此,在广告翻译的时候,译者必须理解和把握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习惯,并通过文化转换的方式传递原语广告的文化信息,同时使广告译文顺应译入语文化传统、表达习惯及审美标准,发挥广告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广告翻译;跨文化意识;文化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
期刊
摘 要:Poetry is always considered as an unconquerable fortress in translation. The romantic charm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all of these things, which just make poetry to be poetry, can not be interprete
期刊
摘 要:English is an intonation language, while Chinese is a tone languag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have a further study on English intonation and it will be sure to be helpful for us to study Eng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