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核心内涵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562805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高中语文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执行素质教育工作的媒介。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应该掌握实施核心素质教育的策略,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一、核心素质教育的特点
  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性质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核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正确引导,但是绝对不能代替学生进行学习。
  其次,从对象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是以培养多种人才为目的的。传统的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种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再次,从实施途径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又具有全方位、多途径等特点。高中生与初中生不同,他们随着对社会的不断了解,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因此,核心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途径的教育。另外,在目前的学前教育、高职教育以及义务教育中,都可以实施核心素质教育。
  最后,从过程角度来讲,高中语文核心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具有启发性的教育,这种教育比较重方法、讲效率。很多高中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按照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使高中语文课堂具有趣味性及启发性等特点,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核心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对于高中语文教师而言,在语文课堂上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哲理来源于生活,对生活进行反思,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了解社会,对生活及社会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让学生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问。比如,在《再别康桥》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如下提问: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对于康橋的情结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并分析一下原因。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结合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以免学生得出的结论有悖于事实。另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问一些与教学无关却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分析一下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问题虽然与教学没有太大关联,但是却具有时代意义,可以让学生回到抗日战争那个年代,体会到苦难和辉煌真正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进而更加努力学习,为建设新中国贡献一份力量。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是实施核心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根据教学大纲或者教材照本宣科,教学的目的应该在于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放飞学生的思绪,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比如,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结局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些学生认为,男女主人公不应该死去,应该勇敢地在一起,只要坚持,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有些学生认为,活着不能在一起,死后可以相依相伴,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还有的学生认为,爱情固然重要,但是生命比爱情重要,失去了生命,一切都会变得没有意义。学生在思考之后,阐述了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分析,教师应该对此提出肯定和表扬,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实施核心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思维,是核心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能力包括语言理解能力、语言应用能力以及读写能力,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从学习语言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用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辅助性教学,让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思维、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技巧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会对语言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要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实施核心素质教育。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而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一束暗黄的灯光透过窗户,幽幽地洒在桌上。月光与它交织着,黑暗中是片寂静的朦胧。一缕二胡声回荡在落叶下。  那是一本盖满了灰尘的记事本,上面静静地立着两个大字:岁月。  凤箫声动,吹起了我心中的涟漪。  轻轻拂落,尘埃散去。这一片是历史,黑白照片中朦胧的笑脸在灯光下游移。何时起,照片的色彩更加绚丽了,父母的身边多了我。我一点一点长大,父母的身影一点一点的沧桑。翻页,照片的记述戛然而止,空白页,动人而
期刊
“巧娘生拙闺女,懒娘养勤女儿。”这句俗语大家都听过,其实不仅在生活中得到印证,在教学上同样适用。  自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教师都会想:作为教师,要勤快些,多督促学生。每天早早来到班里,很晚离开学校,主动询问学生有哪些问题需要帮忙解决的,或者找些学生进行辅导,督促检查。特别是考虑到高三学生学业重,时间紧,在教学中教师会把学生该做的事承担起一半,这样下来,教师肯定会身心俱疲。教师总想着,要是学生的成绩
期刊
何以解忧,唯有读书。每当我感到困惑和无奈的时候,我就会手捧一本书,寻一安静处,体会另一个世界的酸甜苦辣、荣辱沉浮。最近读了贾平凹先生的《浮躁》,颇有感触,今天与大家分享。  小说《浮躁》的背景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初期,旧体制向新体制转轨的大变革时代。小说通过对州河上小小的静虛村、两岔镇的人们生活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下,关系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重重矛盾。主人公金狗,让我印象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标精神的指引下,语文课堂上普遍出现了一个较时髦的环节——拓展。那么,语文课堂需要拓展什么?怎样进行有效拓展呢?  一、向文本拓展  这种拓展又可分为类文对照、课外阅读指导、补充文本空白三个方面。  1.类
期刊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伴随着这场春风乘势而上,在经历了种种挫折与责难后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和适应形势发展的教育教学理论。但是对于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不到提高,语文教学仍然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因此,在语文课堂
期刊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进行再定位,而师生关系又是教师角色再定位中比较关键的话题,它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师生关系处理的好与坏能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那么,怎样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期刊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甚至被很多学生称之为语文学习上的阴霾。做为语文教师,应该是拨开阴霾的那个人,还学生一片蓝天,让它繁星点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了解到学生在人物塑造烘托渲染方法的把握上知之甚少,就可以将它作为教学重点。在具体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联系《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分析人物出场的
期刊
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以生为本、和谐开放、互动生成、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持续发展的课堂形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生态课堂”有怎样的特征呢?一般说来,“智慧状态”“生命姿态”和“心灵百态”是构成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三个重要元素。  一、“生态”是牵引学生思维的智慧状态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教育是
期刊
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面对崭新的学期,我有更高的期望。期望自己在这一年能够有所突破,期望我的学生能够不断进步。虽然每天游走于做题、批改、备课、讲课,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充实,这种充实让我从内心里感谢教学生活。  从开学那天起,我就一直告诉自己要和学生一起进步。这进步,不仅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教学上的,还有和同学的相处上的。一學期下来,虽然也有遗憾,但这是我今后努力的起点,是我的目标,是我的方向。  我们
期刊
作文在高考中举足轻重,作文的练习自然也已渗透到日常学习中。或是周记,易成“流水账”,缺感情,乏内涵;或是为作文而作文,易令人生畏,显生硬。因此,要想水到渠成,达到“言由心生”“有感而发”的目的,可以从课堂练笔入手一试。  课堂练笔随课堂内容而生发,灵活随意,且大多有情有境,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或情感迁移,易于下笔成文。如果再辅以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可以静待学生的佳作了。  一、例谈一  不得不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