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榆阳区低保工作推出先进经验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yue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榆阳区注重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努力提升低保救助质量,探索总结出了“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动态管理”先进经验,全年低保救助27278户53728人,发放保障金和补贴补助8806.76万元,有效保障和提高了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上级民政部门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普遍认可。
  
  规范民主评审程序,推行低保阳光操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
  
  近年来,榆阳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低保得到了全面覆盖。为了進一步规范民主评审程序,扎实推进低保阳光操作,2010年榆阳区民政局在对两个乡镇1199户低保对象入户调查分析基础上,新出台有关文件明确要求:村级两委会、村民监督委员会、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镇驻村干部和包片领导组成评议小组,对保障对象全部进行重新评议,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乡镇由党委、政府、人大、纪检、包片领导,民政工作站和驻村干部等共同组成评审小组,分类确认低保对象。在报请区民政局审批前,各乡镇分别在乡、村公示低保对象,再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有力提升了农村低保评审规范操作水平。2010年全区24个乡镇低保18417户31837人,比2009年低保对象净减1133户461人;发放低保金和补贴补助2958万元,比2009年增长352万元。
  近年来,榆林市区人口快速增长,榆阳区城市低保救助对象不断增多。由于低保对象住址变动、人户分离、下岗待业等情况复杂多样,其家庭人员、财产、赡抚养关系和收支情况变化不易核实。2010年,榆阳区民政局面对上述问题,责成区低保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历时6个月,会同7个街道办事处组织社区居委会负责人深入榆林市区,逐户摸底调查,走访周围知情群众,掌握了低保对象基本情况,认真填写了调查表,建立了电子档案。在此基础上,区低保办与各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共同组织评审,分类确定了低保对象,并且分别在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请区民政局审批,保证了城市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通过普查全区城市低保对象,共清退434户1071人。2010年,全区7个街道办事处低保8816户21891人,发放保障金和补贴补助5848.76万元。
  
  科学设定保障类型,合理调整救助标准,有效提高特困群众低保水平
  
  近年来,榆阳区经济跨越发展,城乡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为了相应提高特困群众保障水平,2010年初,榆阳区民政局在认真测算论证的基础上,明确提出用70%资金保障50%的特困群众,用30%资金保障50%的低收入人群的调控目标。将保障类型由三类细化调整为农村四类,城市三类六档。每人每月新标准:农村一类由78元调到190元,二类由68元调到125元,三类由62元调到65元,四类新定35元。实行保障类型比率限制,农村一类5%,二类15%,三类30%,四类50%。拟出台城市A类一档为低保线的200%,二档为150%;B类一档为低保线的100%,二档为80%;C类一档为低保线的60%,二档为40%;分类认定从七个方面进行了严格条件限制,救助补贴标准规定相应适量调节额度。上述调整保障类型、保障金标准、限制比率和调节额度为科学分类实施低保救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
  榆阳区坚持科学分类实施调控,用限额保障资金有效提高了特困群众的低保水平。2010年,全区农村特困低保对象年领取保障金2280元,比2009年提高1344元;全区城市特困低保对象年领取保障金4880元,比2009年提高920元。
  2010年,榆阳区在实行困难群众生活低保的同时,加强了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封顶从6000元调到2万元,给予长期慢性病患者定点医疗卡救助,开展低保边缘人员和长期在榆林市区务工居住特困群众适度医疗救助,全区城市各类医疗救助485.3万元,减轻了上述特困群众医疗负担。
  
  全面推行年审制度,不断深化分类认定,继续加强优化质量动态管理
  
  2011年,榆阳区低保工作目标和措施更加明确,工作力度继续加大。一是全面推行农村低保年审制度。依据2010年新出台的文件规定,继续加强动态管理,不断优化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努力提升低保整体质量。通过有效督察考核,全区实现农村低保对象准确率一、二类达98%,三类达95%以上。二是不断深化城市低保分类认定。依据新修订完善的《榆阳区城市低保对象分类认定规范》,首先,由区民政局、低保办和街道办事处共同重点审核认定城市A类特困对象。其次,培训城市低保管理人员,由培训合格认证人员参与城市低保各项管理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组织对城市B、C类低保对象重新评审分类;并将低保方案调整分类、对象认定条件、补助标准核定和评审结果进行公示,无疑异后报请区民政局审批。三是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和社会各界依法监督,促进全区低保工作从程序到实体更加公开、公正,低保救助质量更加优良、优秀。
其他文献
周毓华,男,汉族,1966年出生于陕西乾县。1991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同年进入西藏民族学院工作,先后任团总支书记、系副主任、校团委书记、本科教学评估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招生就业处处长、发展规划办主任,现为西藏民族学院教授,民族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会员;文化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及咨询
期刊
世園揭幕,梦回长安!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长安广运潭开筑成功,唐玄宗亲临灞上望春楼与民同乐,广运潭两岸人山人海,数十个州郡的船只绵延数里,蔚为壮观。  一千多年之后,长安迎来的世园会,以博览会的形式,开启了现代西安和盛唐长安的时空对话。  为了这一天,西安沪灞新区在过去几年也算是做足了功课,先后建成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大型生态公园,使西安距离“山水之都”的梦想越来越近。 
期刊
10月16日,陕西·榆阳首届杏树红叶文化节,在榆林市榆阳区黄家圪崂村广场开幕。活动汇集陕北民歌等文艺表演,书画作品展、摄影大赛、特色农产品展示、美食文化等。榆阳区东南部山区十万亩杏产业基地经多年建设,近年来连年丰收,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主导产业。通过“杏树红叶文化节”,向外宣傳榆阳,营造大农业文化氛围,打造榆阳“一日游”生态观光旅游产品。(杨晓荣)
期刊
陕西省志丹县街道办计划生育工作站本着以服务促管理、以管理强服务的理念,紧紧围绕提升优质服务水平这一主线,解民忧、让民乐、暖民心,打造计生工作服务亮点,强化综合治理,不断创新和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倾听群众心声、感知群众需求、拓展服务内涵,实现优质服务工作的提质提速。  健全街道、计生站、社区三级服务网络,环境更佳、服务更优。新建高标准计划生育服务站3处,并统一配备服务设施,实现“八统一”(即统一标
期刊
中国移动陕西公司联合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教育厅共同主办的2011年度“爱心100”助学行动的捐助仪式在西安举行,这标志着“爱心100”助学行动第六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今年的“爱心100”助学行动总共募集捐款超过220万元,陕西省516名贫困大学新生每人获得了超过4000元的资助。由此,“爱心100”助学行动资助的贫困大学生达到3016名,累计募捐突破1000万元。  作为“中国移动蓝色梦想教育
期刊
在这个即将过去的春天里,在这个追求幸福犹如春风唤醒百花盛开的季节,社会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一次又一次地拷问着中国人的道德。  居高不下的房价、墓价,天价的酒单、天价的过路费,疯狂的瘦肉精、染色馒头,“激情”杀人的大学生、机场刺母的留学生、自灭家门的企业老板,还有高调“激励”学生40岁身家4000万的教授……  每當一起事件披露,舆论的评说中总少不了道德的讨伐,人们以各种激烈、尖刻、调侃甚
期刊
沪灞河两水四岸治理带给西安市民最直接的体验,当属沪灞生态区内诞生的几个湿地公园,以及滨河绿色廊道。除却西安世园会主会场广运潭,雁鸣湖、桃花潭都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赏游。未来沪灞国家级湿地公园全面建成后,定将为“山水之都”西安增色许多。    阳春三月,杨柳枝头才刚刚染绿。  清澄的雁鸣湖中,几位老者在游泳。岸边堆放着他们的衣物,以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岸边散开落座的垂钓者,悠然自得。湖岸稍远处,
期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会就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研究延长退休年龄的问题。(据3月21日《新京报》)  前几年,有关部门就曾抛出过“延迟退休”的话题,因招来众多的反对而告终。而今旧话重提。虽然只是“研究”而且是“全面地、慎重地、积极地”,但无疑向公众传递了国家对延长退休年龄问题不会善罢甘休的信息,不好说随后即实施,起码
期刊
云南省宁洱县、姚安县,甘肃省文县,四川省北川县,在这些近几年发生地震的地方,都先后出现了震后重建房屋质量问题。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重建工作即将开始之际,该如何避免同样的危机不再发生呢?    3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赴云南盈江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的各族群众。他指出,要把恢复重建同扶贫开发相结合,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发展相结合,同兴边富民
期刊
4月14日,陕西省社科院在省政府新闻发布厅发布《陕西经济发展报告》、《陕西社会发展报告》、《陕西文化发展报告》等3本《2011年陕西蓝皮书》。  《陕西蓝皮书》是由陕西省社科院组织编撰的系列年度出版物,也是该院精心打造的咨政优势品牌。该蓝皮书着力于对陕西每一年度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力图在推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决策参考、政策先声、投资指南、新闻来源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