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灞河两水四岸治理带给西安市民最直接的体验,当属沪灞生态区内诞生的几个湿地公园,以及滨河绿色廊道。除却西安世园会主会场广运潭,雁鸣湖、桃花潭都吸引着不少市民前来赏游。未来沪灞国家级湿地公园全面建成后,定将为“山水之都”西安增色许多。
阳春三月,杨柳枝头才刚刚染绿。
清澄的雁鸣湖中,几位老者在游泳。岸边堆放着他们的衣物,以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岸边散开落座的垂钓者,悠然自得。湖岸稍远处,看似一家人正在烧烤野炊。
从雁鸣湖的东岸望过去,能看到对岸用绿色灌木修剪出的四个大字:都市水乡。
举办世园会,是需要坚实的生态基础的。为此,沪灞新区在过去几年也算是做足了功课。
西安人的水乡梦
其实,即使在西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沪河上游西岸,还有一处湖光美景——雁鸣湖。
据当地老住户说,以前这里堆满了垃圾,直到沪河岸边,几十米厚。除了垃圾,还有污水,又黑又臭。有资料显示,很长一段时间,沪河是西安东部的“排污渠”。沪河沿岸仅工业污水排污口就超过40个,每天排入污水10万吨。年排放量达3000多万吨,占沪河年径流量的六分之一。
记者开车从南三环去雁鸣湖时拐错了方向,本该向东却一路向南,居然就开到了一处被辟为倾倒建筑垃圾及渣土的地方。垃圾堆很是庞大,两车道的公路上一辆辆渣土车呼啸着你来我往,荡起浓密的尘土。
以前的雁鸣湖,莫非就是这个模样?
从垃圾场再到雁鸣湖畔,反差的感觉就更为明显了。
湖水波光粼粼,湖边的垂柳刚刚有了新绿。没有太多人工雕饰的成分,透着十足的野趣。
一个小男孩坐在湖边草地上,奶声奶气地嚷着“奶奶喂,奶奶喂”。蹲在男孩对面的奶奶,正从铝饭盒里往小碗舀米饭。另一个保温饭盒里盛着的菜,还微微地散着热气。男孩的爷爷在湖边钓鱼,他说,“家就在附近,经常来。”
湖边准备游泳的是四、五个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韩大爷已74岁了,家住三桥。韩大爷告诉记者,他有三大爱好:骑车、游泳、钓鱼。到雁鸣湖来,可以一次让这三项爱好得到满足。从三桥骑20多公里的自行车来到这里,下湖游半个小时,然后再钓钓鱼。大半天消磨过后,再骑车返回。
韩大爷说,这几乎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游泳的老人们,个个身体都很结实。他们说,即使是冬天,也照游不误。“来雁鸣湖游泳,除了经济省钱(游泳馆一次最少也要收十多块钱)外,主要是这里游起来更畅快,那种天然的味道在游泳馆是绝对找不到的。”一位老人如是说。
年轻人在雁鸣湖则有更时尚的玩法。湖里有两个划硬艇的,你追我赶,鲜艳的船体让湖水灵动了起来。
湖边稍遠的草地上,野炊的人们在草地上铺上垫子,摆上饮料,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食物。也有人架上烧烤架,吃上了烤肉、烤翅。
游人多半是住在附近的,他们说双休日带着家人来这儿看看湖水,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户外的新鲜空气,比窝在家里看电视舒心多了。
垃圾山变身桃花岛
严格地说,雁鸣湖不应当完全算作沪灞生态区的发展成果。
早在2001年,该工程就开始修建。当时采取的方案是堤上修路、堤内拦河、堤外造湖、周边绿化、沿湖发展的“堤、路、河、湖、林”五位一体区域发展模式,试图再现昔日沪河烟柳画桥、碧水澄波的秀丽景色。
在沪灞生态区成立之前,雁鸣湖的规模只有300亩。进入生态区管理范围后,雁鸣湖湿地公园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沪河咸宁桥以南,首尾相连形成总面积达4000亩的大小不一四个湖。
而在沪河下游米家崖段建成的桃花潭,则是沪灞生态区另一个生态示范项目。桃花盛开的季节,很多市民会驱车携带家人来这里赏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景点却是由垃圾山改造而成的。
几年前,桃花潭所处的米家崖段还是沪河遭受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一段,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据附近的老人回忆,当时沪河两岸堤防年久失修,污水直排,岸边堆满了垃圾。
在此后的治理改造过程中,为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建设者用建筑垃圾堆出了一个150亩大的岛,因岛上遍植桃树,故称为桃花岛。河道清淤后辟出8D0多亩东西两个湖面,取名为桃花潭。
这一岛一潭,组成了桃花潭生态景观区。
2005年,沪灞河管委会启动了沪河综合治理工程,内容包括按照城市防洪标准修建浐河堤防,贯通两岸滨河大道,同步埋设截污管道,配套绿化景观。
随着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大型生态公园建成和开放,沪灞生态区人工湖泊湿地面积达254公顷,加之浐灞生态区河流水域及河漫滩湿地,共新增湿地面积达594公顷,占西安全市新增量80%以上。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西安沪灞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评审。有前几个湿地公园积累的经验,沪灞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应当说是水到渠成。
沪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东西两岸,总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计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
“沪灞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以河流湿地为主体,同时还包含有河漫滩、沟渠、岛屿、季节性河口洪泛地、堰坝水域和鱼塘等湿地类型。”西北林业设计院咨询设计处处长薄乖民向记者介绍说。
有关资料显示,湿地公园内有植物种类48科、180种,湿地动物有27目50科约1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1种,即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3种,还有以中华鳖等为代表的陕西省保护动物49种。约有20余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鸟类,常见的有燕鸭、白琵鹭、苍鹭、白鹭等。
“湿地公园做了两部分工作,一个是湿地保护,一个是人工重建。”西北林业设计院园林处副处长刘虎祥说,人为破坏严重的地方,仅靠自然恢复是不行的,就必须人工重建,种植一些芦苇等湿地植物,否则,聚起来的水只能滋生出杂草。
随着湿地景观的恢复,各种水鸟也逐渐出现了。
去年冬天,灞河里满是麻鸭,和前些年比,数量翻了好几倍。小白鹭、池鹭、夜鹭、黑水鸡、骨顶鸡、普通翠鸟、蓝翡翠和普通燕鸥等种类的鸟已经在这里稳定生长,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鸟群。
2010年7月,湿地公园首次发现黑翅长脚鹬。据专家介绍,黑翅长脚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等地区,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春、秋迁徙季节,能在陕北毛乌素淡水湖泊区、黄河中游湿地、渭河流域及秦岭南坡的汉水流域见到,但在西安地区还没有出现过。
除了黑翅长脚鹬,另一个出现在湿地公园的鸟类同样令人惊喜,那就是野生大天鹅。
大天鹅冬季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陕西的合阳、大荔、潼关以及河南的三门峡等库区,是我国大天鹅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最大越冬数量曾达3000只。专家分析,大天鹅在沪灞属首次发现,估计是在黄河越冬的个体沿渭河上行迁徙至此。
也有人猜测,沪灞半岛核心区修建了一个乌岛,人工养了200多只天鹅,野天鹅路过看见,可能就把这里当成越冬的栖息地了。
不管什么原因,都能说明沪灞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鸟类的“认同”。据有关方面预计,待保育恢复区建设完成后,湿地公园就可以对外开放了。届时,西安人就能再次领略传说中的“灞柳风雪”,以及在江南才能感受到的“芦荡惊鸿”等美景。
阳春三月,杨柳枝头才刚刚染绿。
清澄的雁鸣湖中,几位老者在游泳。岸边堆放着他们的衣物,以及自行车、摩托等交通工具。岸边散开落座的垂钓者,悠然自得。湖岸稍远处,看似一家人正在烧烤野炊。
从雁鸣湖的东岸望过去,能看到对岸用绿色灌木修剪出的四个大字:都市水乡。
举办世园会,是需要坚实的生态基础的。为此,沪灞新区在过去几年也算是做足了功课。
西安人的水乡梦
其实,即使在西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沪河上游西岸,还有一处湖光美景——雁鸣湖。
据当地老住户说,以前这里堆满了垃圾,直到沪河岸边,几十米厚。除了垃圾,还有污水,又黑又臭。有资料显示,很长一段时间,沪河是西安东部的“排污渠”。沪河沿岸仅工业污水排污口就超过40个,每天排入污水10万吨。年排放量达3000多万吨,占沪河年径流量的六分之一。
记者开车从南三环去雁鸣湖时拐错了方向,本该向东却一路向南,居然就开到了一处被辟为倾倒建筑垃圾及渣土的地方。垃圾堆很是庞大,两车道的公路上一辆辆渣土车呼啸着你来我往,荡起浓密的尘土。
以前的雁鸣湖,莫非就是这个模样?
从垃圾场再到雁鸣湖畔,反差的感觉就更为明显了。
湖水波光粼粼,湖边的垂柳刚刚有了新绿。没有太多人工雕饰的成分,透着十足的野趣。
一个小男孩坐在湖边草地上,奶声奶气地嚷着“奶奶喂,奶奶喂”。蹲在男孩对面的奶奶,正从铝饭盒里往小碗舀米饭。另一个保温饭盒里盛着的菜,还微微地散着热气。男孩的爷爷在湖边钓鱼,他说,“家就在附近,经常来。”
湖边准备游泳的是四、五个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韩大爷已74岁了,家住三桥。韩大爷告诉记者,他有三大爱好:骑车、游泳、钓鱼。到雁鸣湖来,可以一次让这三项爱好得到满足。从三桥骑20多公里的自行车来到这里,下湖游半个小时,然后再钓钓鱼。大半天消磨过后,再骑车返回。
韩大爷说,这几乎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
游泳的老人们,个个身体都很结实。他们说,即使是冬天,也照游不误。“来雁鸣湖游泳,除了经济省钱(游泳馆一次最少也要收十多块钱)外,主要是这里游起来更畅快,那种天然的味道在游泳馆是绝对找不到的。”一位老人如是说。
年轻人在雁鸣湖则有更时尚的玩法。湖里有两个划硬艇的,你追我赶,鲜艳的船体让湖水灵动了起来。
湖边稍遠的草地上,野炊的人们在草地上铺上垫子,摆上饮料,吃着从家里带来的食物。也有人架上烧烤架,吃上了烤肉、烤翅。
游人多半是住在附近的,他们说双休日带着家人来这儿看看湖水,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户外的新鲜空气,比窝在家里看电视舒心多了。
垃圾山变身桃花岛
严格地说,雁鸣湖不应当完全算作沪灞生态区的发展成果。
早在2001年,该工程就开始修建。当时采取的方案是堤上修路、堤内拦河、堤外造湖、周边绿化、沿湖发展的“堤、路、河、湖、林”五位一体区域发展模式,试图再现昔日沪河烟柳画桥、碧水澄波的秀丽景色。
在沪灞生态区成立之前,雁鸣湖的规模只有300亩。进入生态区管理范围后,雁鸣湖湿地公园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沪河咸宁桥以南,首尾相连形成总面积达4000亩的大小不一四个湖。
而在沪河下游米家崖段建成的桃花潭,则是沪灞生态区另一个生态示范项目。桃花盛开的季节,很多市民会驱车携带家人来这里赏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个景点却是由垃圾山改造而成的。
几年前,桃花潭所处的米家崖段还是沪河遭受污染和破坏最严重的一段,曾经是一个巨大的垃圾场。据附近的老人回忆,当时沪河两岸堤防年久失修,污水直排,岸边堆满了垃圾。
在此后的治理改造过程中,为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建设者用建筑垃圾堆出了一个150亩大的岛,因岛上遍植桃树,故称为桃花岛。河道清淤后辟出8D0多亩东西两个湖面,取名为桃花潭。
这一岛一潭,组成了桃花潭生态景观区。
2005年,沪灞河管委会启动了沪河综合治理工程,内容包括按照城市防洪标准修建浐河堤防,贯通两岸滨河大道,同步埋设截污管道,配套绿化景观。
随着雁鸣湖、桃花潭、广运潭等大型生态公园建成和开放,沪灞生态区人工湖泊湿地面积达254公顷,加之浐灞生态区河流水域及河漫滩湿地,共新增湿地面积达594公顷,占西安全市新增量80%以上。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2008年1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西安沪灞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了国家评审。有前几个湿地公园积累的经验,沪灞国家湿地公园获批,应当说是水到渠成。
沪灞国家湿地公园项目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东西两岸,总规划面积约7.98平方公里,计划投资5亿元人民币。
“沪灞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内以河流湿地为主体,同时还包含有河漫滩、沟渠、岛屿、季节性河口洪泛地、堰坝水域和鱼塘等湿地类型。”西北林业设计院咨询设计处处长薄乖民向记者介绍说。
有关资料显示,湿地公园内有植物种类48科、180种,湿地动物有27目50科约15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动物1种,即大鸨;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13种,还有以中华鳖等为代表的陕西省保护动物49种。约有20余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鸟类,常见的有燕鸭、白琵鹭、苍鹭、白鹭等。
“湿地公园做了两部分工作,一个是湿地保护,一个是人工重建。”西北林业设计院园林处副处长刘虎祥说,人为破坏严重的地方,仅靠自然恢复是不行的,就必须人工重建,种植一些芦苇等湿地植物,否则,聚起来的水只能滋生出杂草。
随着湿地景观的恢复,各种水鸟也逐渐出现了。
去年冬天,灞河里满是麻鸭,和前些年比,数量翻了好几倍。小白鹭、池鹭、夜鹭、黑水鸡、骨顶鸡、普通翠鸟、蓝翡翠和普通燕鸥等种类的鸟已经在这里稳定生长,形成了规模不小的鸟群。
2010年7月,湿地公园首次发现黑翅长脚鹬。据专家介绍,黑翅长脚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等地区,已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春、秋迁徙季节,能在陕北毛乌素淡水湖泊区、黄河中游湿地、渭河流域及秦岭南坡的汉水流域见到,但在西安地区还没有出现过。
除了黑翅长脚鹬,另一个出现在湿地公园的鸟类同样令人惊喜,那就是野生大天鹅。
大天鹅冬季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及附近湖泊,陕西的合阳、大荔、潼关以及河南的三门峡等库区,是我国大天鹅的主要越冬地之一,最大越冬数量曾达3000只。专家分析,大天鹅在沪灞属首次发现,估计是在黄河越冬的个体沿渭河上行迁徙至此。
也有人猜测,沪灞半岛核心区修建了一个乌岛,人工养了200多只天鹅,野天鹅路过看见,可能就把这里当成越冬的栖息地了。
不管什么原因,都能说明沪灞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鸟类的“认同”。据有关方面预计,待保育恢复区建设完成后,湿地公园就可以对外开放了。届时,西安人就能再次领略传说中的“灞柳风雪”,以及在江南才能感受到的“芦荡惊鸿”等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