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闭合电路里产生感应电流的问题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wg_zhouwg_z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在现行高中物理教材中是这样叙述的:“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总之,电路闭合是产生感应电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但是,在有电容器存在的不闭合电路中,如果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变化且变化不是均匀的,在电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不断增大时,便对电容器要进行不断的充电,就会形成给电容器充电的的电流,如图一所示。这个非闭合电路中的电流就是利用磁场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个电流就是在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流,那么,这就说明:在某些电磁感应现象中,不闭合的电路也能产生感应电流。那么,在这种电磁感应现象在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如何来计算呢?
  如图二所示,两根光滑金属导轨平行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左端接一电容为C的电容器,金属棒AB长为L,横放在导轨上,可无摩擦的自由滑动。整个装置放置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所有电阻均忽略不计。当用水平恒力F拉导体棒AB由静止向右运动时,AB棒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求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是多少?
  这个电路由于含有电容器,显然是不闭合的,但外力F拉动导体棒AB向右加速运动时,棒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Lv,也随棒AB的速度增大而不断增大。由于电路中所有电阻均忽略不计,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导体棒AB中感应电动势E的大小,由得:电容器的瞬时带电量为
  而则:(1)
  由上式(1)可知电容器的带电量也不断增加,增加的电荷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即为电容器充电电流强度:(2)
  (1)、(2)式中的为导体棒AB向右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导体棒AB运动后,其中便有电流流过,导体棒AB除受外力F外,还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方向与外力F的方向相反。安培力的大小为:(3)
  以导体棒AB为研究对象,则有:
  将(3)式代入则得:(4)
  把(4)式代入(2)式即得充电电流的大小:(5)
  由(5)式可知,当电路装置确定后,在电容器未被击穿前充电电流的大小与外力F 成正比。若外力F为一恒力,充电电流的大小也为确定值。
  当然,对上述的结论我们还可用能量的观点来说明,当外力F拉动导体棒AB作加速运动时,外力对导体棒AB做正功,把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容器中。只要电容器不被击穿,这种储能过程便是持续进行的,电路中便形成持续的充电电流。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不闭合的电路也能产生感应电流。
  高中物理课本第二册220页,无线电波的接收中指出:“电磁波在空中传播时,如果遇到导体,会使导体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频率跟激起它的电磁波的频率相等。”那么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电磁波是变化的电磁场由近及远地在空间传播,电磁波遇到导体就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遇到导体,这里并没有闭合电路,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呢?下面从两个方面给予分析。
  当变化的电场遇到导体时,电场强度沿导体平行的一个分量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做定向移动,若电场是稳定的,则导体很快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只能产生瞬时电流,但电场是迅速变化的。所以,导体中会有持续变化的电流,变化规律和电场的变化规律一致。
  当变化的磁场遇到导体时,相当于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运动,这时导体中的自由电要受到洛仑兹力作用,做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如果磁场是稳定的,洛仑兹力也是不变的,这样导体两端累积的等量异种电荷要逐渐增多,从而导体中的电场(由累积的等量异种电荷产生的)也逐渐增强,当电子受到的洛仑兹力和电场力相等时,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停止,这种情况下导体中只存在瞬时电流。如果磁场是不稳定的,电子所受洛仑兹力就不断变化,电子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就不会停止,从而在导体中产生持续电流。在电路并不闭合时,确实也能够产生感应电流。
  那么,上述的分析是否与教材中叙述的论述相矛盾呢?不是,教材中的论述是相当严密的,只是学生在理解这一知识点时出现了偏差。教材指出:“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教材第一句话中的“闭合电路”是先决条件,也就是说,对已知是闭合的电路,只要穿过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就有感应电流产生,对不闭合的电路,因学生知识的的局限,教材刚好回避了这一点。对此,我们应该理解为:电路闭合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要审时度势,及时纠正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或者在本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补充必要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准确完善的掌握这一知识点。
  
其他文献
谈到学困生,老师都会感到头疼,心有余悸,但学困生的情况是老师最怕遇到而又不可避免的:他们学习不专心,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甚至捣乱课堂纪律,还拖欠作业,有的还不听从教导,对学习完全厌倦,更有甚者还顶撞、漫骂老师,让一些老师束手无策。学困生虽然在一个班级里人数不是很多,但是会影响到一个班的学风。因此,我们不能放弃每一位学困生,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使学生对学习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本身复杂繁多的实词、虚词等基础知识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还是以串讲为主,师生之间没有互动,优美的古文欣赏,变成枯燥的说教,既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也不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对课文的领会和掌握的程度。因此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串讲法,依据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培养他们“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期刊
高考中,学生感到诗歌鉴赏题很难下手失分较多,很大程度上是读不懂诗歌语言,平时对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够所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师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并把它贯穿于中学诗歌教学的始终。    一、督促学生多读多背  多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大量的长期的朗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理解语言深刻意蕴及体味语言内部张力的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期刊
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能力和个性品质。  一、优化时间安排,创建学习型课堂  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学过程中的训练
期刊
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可以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把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创设一种适合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对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具有重要作用。  一、精炼准确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情境创设的前提。  无论哪一种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施,如果离开了教学语言,就不能创设教学情境,即使有了某种情境,也不
期刊
实验探究是指通过实验来进行的一种探究活动,它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以下就谈谈本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发展学生发现和提出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现代科学之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告诉我们生疑质疑是创新之母。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教师
期刊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法。法律基础课教学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教学的实效性,适当采用案例教学法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它能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情景,把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有益处
期刊
一、以新课改淡化“双基”是对“双基”的误解  课改中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不出有取消“双基”的意思。推行课改也必须继承“双基”的训练,中小学“听、说、读、写、思、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可因新课程教学而废弃,反而应该加强。新课改要求教师运用新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应该思考、研究、抓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精髓”知识,重方法、重自学、自悟、自我提高,让学生有更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当然,这种体验不能单一化为知识理解对历史现实的反观。而应该借助朗诵,借重生活体验,推开窗户、踏出门槛,以感受为基础,凭借想象,驰骋于自由空间,丰富我们的感知,升华我们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以此为目的。体验往往具有创造价值,体验是对文本的创造性再构造。教学便是以这种活动为中心。我
期刊
新课程改革目的包含以下四方面内容:一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二是改变课本内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经验;三是改变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是改变课程评价方式,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  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才能达到“不教”的目标呢?  总结学生在校学习的状态,大致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