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阶段,三年级是学习作文的起点,它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的准备。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一提起三年级的作文教学,老师们都叫苦连天,头痛不已。学生们也茫茫然,觉得白纸一张,无从下手。通过一年的教学,我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通过两年的学习,观察,孩子们的脑袋里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但要由问答式改为文章式,孩子们还不适应。
在孩子们第一次写作的时候,我规定了相同的写作内容。我带领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然后把各段连起来,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一次作文。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作。我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入操场,去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带着目的去玩,去观察老鹰、小鸡的不同表现,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当他们走进教室后,我又引导他们一边说,一边写作,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写作,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二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在写作时,我让孩子们根据需要把自己积累到的相关的词语,句子说出来,并建立一个词语超市,句子超市。这样孩子们在写作时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词语,句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苍白无力了。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在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观察不得法。所以写作时“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要结合看图作文和插图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在具体指导上,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比如,观察植物,教师就要指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就要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再让学生拟出观察提纲,然后根据观察观察提纲,逐点观察,记录。观察提纲先由教师列,慢慢地,要让学生会自己列。观察时,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会自己边观察边思考。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如在指导孩子们写作《扳手劲》时,我让孩子先和同桌扳手劲,和大个子、小个子等不同对象比赛,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肢体语言变化。并抽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其他孩子进行补充。学生说的,其实就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 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写作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因此,,我就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阅读优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我觉得 ,<<《秋天的雨>》>,《<花钟>》>等课文,,其语言亲切自然,,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在学完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习作.。学生成功仿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打沙包》>> 等文章。特别是在,<花钟>>一课中,有对花开放的不同形式的描写。如:凌晨四点,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孩子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秋游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写秋天的美景,写出不同的花儿开放,孩子们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都用起来了,文章一下子增色不少,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作文的乐趣。
五、采取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修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修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看到同学的进步,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该预以表扬,我还将类似的优秀段落展示在板报上,学习栏里。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我们都要善于捕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三年级的还刚刚起步,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多讲究一下写作方法,相信会带给孩子们一片芳草地。
一、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是写作之根本。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通过两年的学习,观察,孩子们的脑袋里积累了不少的好词好句,但要由问答式改为文章式,孩子们还不适应。
在孩子们第一次写作的时候,我规定了相同的写作内容。我带领孩子们一段一段的写作,然后把各段连起来,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一次作文。但是还是有几个孩子不会写作。我又带领他们走出教室,走入操场,去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带着目的去玩,去观察老鹰、小鸡的不同表现,以及自己的感受,然后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当他们走进教室后,我又引导他们一边说,一边写作,就这样,完成了他们的第一次写作,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文章来源于丰富的语言积累。修订版《小语教学大纲》十分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并明确规定:小学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课外阅读量比原来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这项规定,体现了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彻底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一把金钥匙。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二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在写作时,我让孩子们根据需要把自己积累到的相关的词语,句子说出来,并建立一个词语超市,句子超市。这样孩子们在写作时就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词语,句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苍白无力了。
三、观察、说话、思维、表达同步发展,这是写作之法。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在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观察不得法。所以写作时“无话可说。”针对这种情况。首先,我要结合看图作文和插图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在具体指导上,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比如,观察植物,教师就要指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就要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再让学生拟出观察提纲,然后根据观察观察提纲,逐点观察,记录。观察提纲先由教师列,慢慢地,要让学生会自己列。观察时,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会自己边观察边思考。
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是写话,把要说的写下来就是文章。因此,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出来这一环节尤为重要。如在指导孩子们写作《扳手劲》时,我让孩子先和同桌扳手劲,和大个子、小个子等不同对象比赛,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肢体语言变化。并抽孩子用语言描述出来,其他孩子进行补充。学生说的,其实就是形象画面的观察在头脑中建立之后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述的问题,这就是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丰富写作内容,使表达更完整。
四、 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写作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三年级学生初学作文往往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苦思冥想却难以下笔.。因此,,我就借助课文,,通过分析课文结构,,教学生构思文章;通过阅读优美片段,,有特色的片段,,教学生模仿其写作方法;通过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模仿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我觉得 ,<<《秋天的雨>》>,《<花钟>》>等课文,,其语言亲切自然,,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典范之作.。在学完课文后,,我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仿照课文进行习作.。学生成功仿写了《春天的雨》、《夏天的雨》、<<《打沙包》>> 等文章。特别是在,<花钟>>一课中,有对花开放的不同形式的描写。如:凌晨四点,牽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孩子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在秋游的过程中,我引导孩子写秋天的美景,写出不同的花儿开放,孩子们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都用起来了,文章一下子增色不少,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作文的乐趣。
五、采取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自己评价,修改,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修改,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又可以看到同学的进步,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越来越有信心,也就提高了写作兴趣。
在作文批改中,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哪怕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该预以表扬,我还将类似的优秀段落展示在板报上,学习栏里。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我们都要善于捕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三年级的还刚刚起步,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多的耐心,多讲究一下写作方法,相信会带给孩子们一片芳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