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认真地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这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提高 有效方法
每次考完试,总有不少家长说,孩子马虎,都是计算错了。计算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意志力等的具体反映,决不是“马虎”二字就能解释的。
数学,最基本的就是计算运算,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开展了研究。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了解学生,分析原因
每期开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认真观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体分以下几种:
1.视觉引起的错误。
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造成观察不仔细,结果看错数字及运算符号,如把3看成8、把+看成×。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起的失误。
数学中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去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3.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良心态: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不需要动脑筋,忽视了对计算题写、审、算、验的过程;二是畏难心理,一遇到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题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或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错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计算时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
二、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整体把握,合理运算。
计算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整数或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重点引导学生:一方面观察题目,分析题目分几步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另一方面看看运算符号及数字有什么特点、蕴含着什么信息,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杜绝一拿到题目提笔埋头就做。例如计算“7.5-2.5/0.5”这一题,如果在做之前先观察一下再动笔,就不会出现先减再除的错误,也不会把“4.8+0.2-4.8+0.2”的结果算成是0了。而且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改变运算顺序及运算的数据,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例如“7.5+4.9-6.5”,解答此题大部分同学都把7.5+4.9先算出来再算减法,但我们教师如果先引导学生对此类题进行整体把握、仔细体会,学生会想到先算7.5-6.5再算加,这样计算过程简捷、结果正确。
2.提高心口算的能力。
如果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练习时一味强调学生打草稿、列竖式,学生不仅不愿意这样做,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计算的思维敏捷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心口算能力越强,计算正确率就越高。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口算训练,一是要求基本的口算必须正确、熟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另一方面,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每天抽出2—3分钟的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天天如此,日积月累。这样,对学生预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无疑都是有益处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是计算正确的最基本的保证。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开学时我就让学生练习写数,这样,不但使学生端正态度,把数字写规范,还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在计算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书写字迹规范,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包括打草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能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更不要到处乱划,否则,既不便于计算,又不便于检查。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法,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常用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等。特别指出:估算在计算题里起着对结果的定性估测作用,运用估算可以方便与计算得数进行比较、验证。
(3)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规定验算的题目会进行检验外,其它计算题则基本上不愿意检验,更不会自觉地检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检验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检验的方法。例如多位数乘法,要让学生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也可以估一估积是多少,如计算2.5×0.19,这个乘数比1小,积一定比2.5小等一些规律。不管计算什么样的题目,每算完一步,要马上自觉地估一估得数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总之,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提高 有效方法
每次考完试,总有不少家长说,孩子马虎,都是计算错了。计算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意志力等的具体反映,决不是“马虎”二字就能解释的。
数学,最基本的就是计算运算,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头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我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开展了研究。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粗浅的做法:
一、了解学生,分析原因
每期开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做题情况认真观察,分析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体分以下几种:
1.视觉引起的错误。
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造成观察不仔细,结果看错数字及运算符号,如把3看成8、把+看成×。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起的失误。
数学中概念、性质、法则、定律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能正确、灵活地去运用,形成计算技能。
3.不良学习心态的影响。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产生两种不良心态:一是轻视心理,认为计算题是“死题”,不需要动脑筋,忽视了对计算题写、审、算、验的过程;二是畏难心理,一遇到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题时,就会产生畏惧心理或厌烦情绪,从而导致计算错误。
4.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错误。如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计算时不注意审题、估算、检验等。
二、 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整体把握,合理运算。
计算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整数或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重点引导学生:一方面观察题目,分析题目分几步运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另一方面看看运算符号及数字有什么特点、蕴含着什么信息,对题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杜绝一拿到题目提笔埋头就做。例如计算“7.5-2.5/0.5”这一题,如果在做之前先观察一下再动笔,就不会出现先减再除的错误,也不会把“4.8+0.2-4.8+0.2”的结果算成是0了。而且在计算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的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合理改变运算顺序及运算的数据,使得运算尽可能简便、快速、正确。例如“7.5+4.9-6.5”,解答此题大部分同学都把7.5+4.9先算出来再算减法,但我们教师如果先引导学生对此类题进行整体把握、仔细体会,学生会想到先算7.5-6.5再算加,这样计算过程简捷、结果正确。
2.提高心口算的能力。
如果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练习时一味强调学生打草稿、列竖式,学生不仅不愿意这样做,也会阻碍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计算的思维敏捷性。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心口算能力越强,计算正确率就越高。教师要在平时加强口算训练,一是要求基本的口算必须正确、熟练,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除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必须百分之百地正确;另一方面,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每天抽出2—3分钟的时间进行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天天如此,日积月累。这样,对学生预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无疑都是有益处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好习惯是计算正确的最基本的保证。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开学时我就让学生练习写数,这样,不但使学生端正态度,把数字写规范,还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在计算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书写字迹规范,整齐清洁,格式符合要求,包括打草也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能出现上下粘连、左右不分,更不要到处乱划,否则,既不便于计算,又不便于检查。
(2)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在检查时可采用逐步提问检查法,如题目抄错了没有、竖式列得正确吗、数位对齐没有,验算一遍计算中有没有错误、得数写了没有……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教给学生几种不同的验算,常用的验算方法有重算一遍、逆算法、估算法等。特别指出:估算在计算题里起着对结果的定性估测作用,运用估算可以方便与计算得数进行比较、验证。
(3)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平时学生在作业中除了规定验算的题目会进行检验外,其它计算题则基本上不愿意检验,更不会自觉地检验。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让他们体会到检验的好处,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一些检验的方法。例如多位数乘法,要让学生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也可以估一估积是多少,如计算2.5×0.19,这个乘数比1小,积一定比2.5小等一些规律。不管计算什么样的题目,每算完一步,要马上自觉地估一估得数是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低级错误,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
总之,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同时训练应持之以恒,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