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分析术

来源 :中国电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tgwdrtwertwe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互联网 ”时代,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如何探究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在新兴技术发展趋势上的差异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该文以《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和《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为依据,从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等方面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较为一致;从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来看,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面临可应对的挑战和严峻的挑战总体一致,但又呈现各自特点,教师和学生是关键因素;从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来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在短期内高度一致,但随着时间推移,基础教育的技术采纳滞后于高等教育。
  关键词:高等教育;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地平线报告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指出: “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 “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1]。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应用发展趋势方面,美国新媒体联盟(New Media Consortium,NMC)所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已经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2]。自2004年起,新媒体联盟开始发布《地平线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可能会在教育领域对教学、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新兴技术、关键趋势和重要挑战[3]。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已经影响了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被翻译成50种语言,目前已经发布了40余个版本。从年度报告来看,2004年至2008年推出了高等教育版;从2009年开始,每年推出基础教育版;从2010年开始推出博物馆版;2014年开始推出图书馆版。而区域性报告涉及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2016年1月14日,在首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US-China Smart Education Conference)上,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与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发布了首份中国版地平线报告《2016新媒体联盟中国基础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以下简称“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该报告从中国基础教育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未来五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加速技术应用的九大关键趋势、阻碍技术应用的九大重大挑战以及教育技术的十二项重要发展。在推动高等教育院校“双一流”建设之际,2017年3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与美国新媒体联盟联合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地平线报告《2017新媒体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区域报告》(以下简称“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该报告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由专家委员会确定了中国高等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九大关键趋势、影响技术应用的九大重大挑战和十二项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本文将从技术应用关键趋势、重大挑战与重要发展等方面对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与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进行深入分析,以厘清新兴技术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应用中存在的差异,有助于为教育决策机构提供政策建议,从而提升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教学、学习及创造性探究成果。

二、《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对比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流程
  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和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项目开展过程中,专家委员会采用更新的德尔菲(Delphi)研究方法,经过了桌面研究(Desktop Research)、在线讨论、多轮投票、案例收集和报告撰写等阶段,最终确定报告内容。
  《地平线报告》专家委员会遴选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专家委员会由85位专家自愿加入,涵盖了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技术学科专家、高校领导、高校教务处、高校装备实验系统、教育信息化行业企业、行业媒体、成人网络教育机构、教育信息化工作机构、电教馆等10大类别,既有政府官员、学校领导等决策者,又有教育技术学专家学者、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部门负责人等实践者。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65名中小学校长、中小学一线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学者和教育机构管理人員,专家遍及全国22个省市,包括香港、台湾地区。
  (二)结果对比
  1.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对比分析
  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和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中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1)短期(未来一至两年)趋势
  在短期影响趋势方面,“更多应用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开放教育资源快速增加”均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短期影响趋势,在三项短期影响趋势中有两项高度一致。说明“混合式学习”在短期内将成为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重要趋势,中小学和大学对开放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另外,“STEAM学习的兴起”将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项短期影响趋势。而“发现式学习日益增多”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另一项短期的影响趋势。
  (2)中期(未来三至五年)趋势
  在中期影响趋势方面,“重设学习空间”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推动技术应用的中期影响趋势。另外,“跨机构协同日益增加”“反思高校运作模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其他两项中期影响趋势,而“日益注重测量学习”“新形式跨学科研究兴起”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另外两项中期影响趋势。   (3)长期(未来五年或以上)趋势
  在长期影响趋势方面,“推进变革和创新文化”与“转向深度学习方法”均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长期影响趋势,在三项长期影响趋势中有两项高度一致。“程序编码素养的兴起”则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另一项长期的影响趋势,而“学生从消费者转变为创造者”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另一项长期影响趋势。
  2.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对比分析
  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和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中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对比如下页表2所示。

  (1)可应对的挑战
  在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中, “提升数字素养”和“将技术融入师资培训”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中可应对的挑战,三项可应对的挑战中有两项高度一致。除此之外, “混合采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另一项可应对的挑战,而“重塑教师角色”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另一项可应对的挑战。
  (2)有难度的挑战
  在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中,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明显不同。 “个性化学习” “教育大数据的管理问题”和“推广教学创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有难度的挑战,而“平衡互联与非互联生活”“竞争性的教育模式”和“创造真实性学习机会”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技术应用有难度的挑战。
  (3)严峻的挑战
  在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中, “培养复合思维能力”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中技术应用的严峻的挑战,反映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复合思维能力培养。另外, “重塑教师角色”与“平衡互联生活和非互联生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其他两项严峻的挑战,而“促进教学创新”与“在线教育机构面临的问题”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另外两项严峻的挑战。
  3.技术的重要发展对比分析
  中国高教版《地平线报告》和中国基教版《地平线报告》中教育技术的重要发展对比如表3所示,具体分析如下。

  (1)预期采纳时间一年以内
  在预期采纳时间一年以内, “移动学习”“翻转课堂”和“创客空间”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相同的教育技术重要发展,四项重要发展有三项高度一致。 “大规模开放课程”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一年以内的另一项技术重要发展,而“云计算”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一年以内的另一项技术重要发展。
  (2)预期采纳时间二到三年
  在预期采纳阶段两到三年的时间范围内, “学习分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领域相同的教育技术重要发展。除此之外, “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和远程实验室”“量化自我”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两到三年的技术重要发展,而“3D视频”“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慕课)”“3D打印”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两到三年的技术重要发展。
  (3)预期采纳时间四到五年
  在预期采纳阶段四到五年的時间范围内,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技术重要发展存在明显不同。“情感计算” “立体显示和全息显示”“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四到五年的技术重要发展,而“虚拟及远程实验室”“自适应性学习技术”“智能评分技术”“可穿戴技术”则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技术重要发展。

三、讨论


  (一)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较为一致
  从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中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趋同。分析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发现,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关注学生学习,如从混合学习设计、STEAM学习到学习空间,再到深度学习。另外,技术的应用更加重视注重协同和创新,如从开放教育资源到跨机构协同再到推进变革和创新文化。政策导向在推动技术应用趋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非常重视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发展‘互联网 ’教育”, “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虽然在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责任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推动技术应用的关键趋势方面趋于一致。
  (二)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教师和学生是关键因素
  从影响技术应用的重大挑战来看,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面临可应对的挑战和严峻的挑战总体一致,但又呈现各自特点。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在对“教师角色”“平衡互联生活和非互联生活”与“教学创新”界定的挑战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如: “重塑教师角色”是高等教育影响技术应用的严峻挑战,而在基础教育中则是可应对的挑战,说明高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平衡互联生活和非互联生活”是高等教育中影响技术应用的严峻挑战,而在基础教育中是有难度的挑战,与中小学相比,高校学生使用互联网更为普遍,高校在平衡学生互联和非互联生活方面仍面临很多困难。 “推广教学创新”是我国高等教育影响技术应用的有难度的挑战,而在基础教育领域则成为严峻的挑战,说明与高等教育相比,基础教育中“教学创新”难度更大,凸显教师因素,这或许与我国当前高考体制有关。
  教师对技术应用的态度[4]、对技术使用的信心[5]、自身专业发展[6]等是新兴技术应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例如: “提升数字素养”“将技术融入师资培训”均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可应对的挑战; “推广教学创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有难度的挑战,同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严峻的挑战; “重塑教师角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技术应用的严峻挑战,也成为基础教育技术应用可应对的挑战。   [8] Urh M, Vukovic G, Jereh E. The model for introduction of gamificationinto e-leam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Sciences, 2015, (197): 388-397.
  [9] Khan M L,Wohn D Y,Ellison N B.Actual friends matter: An internetskills perspective on teens’ informal academic collahoration onFacebook[J]. Computers
其他文献
编者按:克里斯汀·迪艾特·舒安(Christian Dieter Schunn)教授是匹兹堡大学学习与发展研究中心实验室主任,高级科学家,美国、德国、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 Foundation)评委,国际教育设计与发展协会前主席,美国教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科学技术心理学、STEM国际教育、认知系统研究期刊编委。  舒安教授主修认知心理学,在学习与发展研究中心的跨学科尖
摘要:该文从“基于融合理念的课堂教学”研训活动出发,基于泛在学习理论和混合式学习理念,创新学习空间,参考“学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模式,从理论上构建了“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融合理念;混合式学习;碎片化学习策略;学习空间;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
编者按:铃木·克明教授,1959年生,198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日本教育媒体研究学会会长,日本熊本大学教学系统研究所所长(主席)、教授,教育媒体专家。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董事(2007-2015年),国际杂志《教育媒体与技术》主编,国际杂志《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顾问编辑,日本教育技术学会副会长、理事;日本教育信息系统学会理事;日本教育媒体研究协会
“十六大以来思想理论创新成果”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获得明确的定位  农历春节前一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江泽民文选》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结业。  这个为期6天的专题研讨班,集中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军队各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共约180人。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地方高级官员都是换届后新产生的。  近几年,每年“两会”之前,这个高规格的研讨班都会
摘要:基础教育信息化是当今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内在要求。为了解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路径,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收录的1999-2015年间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方面的期刊论文为数据源,运用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分析方法,通过CiteSpace软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研究团队呈现小团体分布的局面,部分研究团队对该领域长期跟踪研究,初步形成
一个民族的电影史,通常也会是这个民族的心灵史。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不仅是评述着一种技术的发展,一种文化的进步,更是在关注整个民族,在跌宕起伏的一百年里,内心的成长和成熟。  一个经济开始走向富强的国家应该在精神上走向自信和理智,而对于电影空间逐渐宽容和扶助,则是显示一个政府自信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似乎是要为百年电影捧场,年末中国著名的两位电影导演以其新作的同期登场演绎子一场文化事件。张艺谋再次证明
从赵岐注孟这个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时代因素在经典注疏上的投影    为什么中国学术的注疏传统具有这种融旧铸新的特质?  关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思考。一是注解经典的学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所使然。举例言之,赵岐注解《孟子》,特重具体的政治问题,他也从政治角度解释孟学思想体系,这种特殊取向和他所处的时代中政治问题之严重化,知识分子心神之所关注莫不与政治这一个客观事实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赵岐注孟于东汉桓
省、市、县、乡四级官员队伍,从上往下的通道如顺水行舟,而从下往上却如攀登峭壁    “大盛镇党委书记周娟华被提拔到省移民局政策法规处当处长了!”一段时间来,在偏居湘西南的东安县最边远的大盛镇,这个消息成了当地最大的新闻。  起初有不少人对这个消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乡镇党委书记怎么可能直接提拔到省直机关任职?  7月15日上午,周娟华坐在湖南省委机关大院的一个会议室里,在她身边还有4位同时被提拔到省
北京的冬天仍然有点暖……  陆天明    我觉得没有一个完备的精神完善机制和趋势,冬天是不会永远暖和下去的。  入籍北京三十多年了,记忆中,在这“皇城根儿”下过日子,似乎就没遇到过几个特别萧瑟寒冷的冬天,也没遭遇过几场好雪(比如,能被诗人们称之“豪雪”的那种,就更没见过了)。  那年一家四口刚奉调进京,简陋的行李被塞在一大堆破破烂烂的马粪纸做的硬板箱里,在办公室凑合呆了几天,被安排到一幢新建成的十
没有通过对哪一种文化事项的强调就能够解决国家、民族、人类内部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但我们需要从这个视角考虑问题    汉族古老的节日多是按照天地时令交会的节律确定的,像春节、立春、清明、中秋等,人们把自己的行为和感情注入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逐渐形成了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节日。中国少数民族综合性的传统节日也多是农事节日,如壮族为求作物繁殖、丰收,而举行的蛙婆节,也叫“蚂拐节”。  传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