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策并举打造高职教育“复兴号”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ngyongdezh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阶段。面临我国经济深度转型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高职教育的生存环境、发展模式和培养目标等发生许多变化,需要高职院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不断探索高职教育的改革思路和发展模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四策并举”,以党建引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为抓手,明确发展方向、激发发展动力、彰显发展质量、肩负社会担当,聚焦铁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领跑高职教育的“复兴号”。
  关键词 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党建;产教融合;立德树人;服务社会
  一、河南推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与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黄金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指示。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未来5至10年,职业教育要实现“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系统设计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举措,为推动职业教育从“怎么看”转向“怎么干”指明了具体途径和方式,引领“十四五”时期我国职业教育迈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内涵建设的新阶段。
  河南省是劳动力大省和制造业大省,在经济转型升级中河南经济面临集群化、集约化、高端化的发展态势,对河南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现代化发展等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河南正式实施省级“双高工程”,河南职业教育紧密对接河南省区域经济产业发展,鼓励在豫央企、大型民企、省属国企等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遴选认定并支持建设了50所基于产教融合的省级示范性产教融合型职业院校,以及10个左右的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河南高职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
  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和内涵建设等方面来系统考察河南职业教育,发现其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治理体系尚需完善、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一是职业院校在教育机制、管理体制、培养模式等内部治理体系方面尚需完善。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强调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因而在内部治理和人才培养中较多地侧重于业务工作和技能养成,往往存在重业务、轻党建以及党建业务两张皮的现象。
  二是产教融合深度不足。产教融合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但从当前河南省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实际开展情况与成效来看,产教融合往往停留于订单培养、企业一线实习、引入技术能手参与教学等形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停留于较浅的层次,校企合作的长效体制机制、产教深度融合、紧密对接社会产业需求的有效机制尚需完善。
  三是人才培养中思想政治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融合尚须加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注重能够直接评估的专业技能、实操能力等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往往停留于学生管理等思想政治工作层面,学生职业道德、工匠精神的培育同专业技能的融合尚需加强。
  四是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显著优势,也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重要内容。由于职业院校专业特色和办学水平的不同,在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上也有着显著差异。因而,职业院校要准确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立足学校特色和专业优势,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改革实践
  基于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的工作要求,在认真分析河南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挑战的基础上,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教育管理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着力打造领跑高职教育的“复兴号”。
  (一)党建引领:明确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中国共产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党建引领,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障,也是明确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方向的重要保障。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政治建校,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业院校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建 ”治理机制,为打造高职教育“复兴号”提供方向保障。
  1.充分发挥党的组织领导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肩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政治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三重一大”、党风廉政建设等党政管理制度。学校结合产教融合大背景,创建“支部 专业群”“支部 科研平台”“支部 校外实习点”“支部 扶贫点”等新型党组织设置模式,建立校企党建联建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2.建立健全“党建 ”治理体系
  建立健全“党建 ”治理体系,完善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保障。“党建 ”治理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落实到学校发展全局,在学校各项工作、领域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深刻体现党的领导,把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通盘考虑,以党建促进教育教学,以教育教学检验党建成效,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2]。一是建立“党建 ”工作机制。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党的建设为统领,紧扣职业教育现代化目标,构建以“党建 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党建 教育教学”“党建 科技创新”“党建 管理服务”等机制。探索制定和完善党政干部交叉任职和“双带头人”实施办法,党务工作者、辅导员、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办法等规章制度,党支部建设系列规章制度等;坚持同步考评的原则,制定落实党务业务同步考评的标准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对学校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反馈。二是探索“党建 ”工作模式。探索“党建 項目”“党建 企业”“党建 智慧平台”的工作模式,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拓展党建工作范围,健全和完善“党建 ”治理体系,保障党建引领发展,提高学校治理能力[3]。   (二)产教融合:提供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动力
  产教融合是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推动校企合作、加强产教融合,才能优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立足铁路类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不断促进专业与产业接轨,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打造职业教育“复兴号”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
  1.推动校企合作,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培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高职院校应当将校企合作作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平台,结合学校历史、办学特色与城市发展,厚植理论学习要素,挖掘实践教学要素,融入“社会大课堂”,把抽象理论转变为鲜活事例,实现历史与现实有效衔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充分挖掘铁路红色育人资源,将铁路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凝练出“播下火钟、革命起源、浴血斗争、攻坚克难、负重前行、唯难必克、连通世界、沧桑巨变”8个主题,形成一条沿着铁道发展铸魂育人的“线路图”。此外,学校还注重把握“理论、实践、主体”三要素,充分挖掘職业道德教育资源,传承发扬良好职业道德传统,培育行业精英。
  2.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习实训平台
  在产教融合实践中,一是对接产业发展,实现专业全覆盖。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紧扣职业教育发展新要求,把准产业发展脉搏,建设特色专业集群。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长园产业学院、高速列车产业学院、高铁综合维修产业学院,与黄河明珠(集团)签约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学、研、创、培、孵”六个要素,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二是对接地方经济发展,参与当地企业建设与运营。学校紧跟地铁建设步伐,及时优化专业布局,牵头组建河南省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郑州地铁合作建立郑州市轨道交通人才培养基地,与洛阳地铁全方位开展合作,全程参与其建设与运营。三是对接技术前沿,构建校企科协同育人机制。学校与重点企业、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搭建校企“产学研创”平台,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职教学会职业能力重构研究中心、院士领衔全国唯一的坝道工程医院高职分院先后落户学校。
  (三)工匠摇篮:彰显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质量
  立德树人、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创新课程思政、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培育出一大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充分彰显了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质量。
  1.坚持德育为先,以思想铸魂厚植成才沃土
  德育为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也是打造人才培养“复兴号”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围绕立德树人,依托辅导员、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党政干部四支队伍,实施全员育人;建立覆盖招生、培养、就业全周期的智慧育人体系,实施全过程育人;融合企业管理与“四自”教育,打造“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教育平台,实施全方位育人[4]。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入校“第一课”就将理想信念、使命担当教育放在首位,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铁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党旗团旗下重温誓词,万人齐唱长征组歌,诵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等活动;关注学生“三困”群体,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构建朋辈教育体系,大力开展教育精准扶贫等,厚植学生成长成才沃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遵循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坚持德育为先,使学校收获许多殊荣,如在河南省举办的五届“最美护士”评选中,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中有三届获奖。其中,2010届毕业生邵青青曾两次在路边成功救助因呼吸道堵塞而窒息的儿童,被评为郑州市第五届“道德模范见义勇为”模范。
  2.创新课程思政,以劳动教育锻造高超技能
  推动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应当构建“课堂教育 劳动教育 翻转课堂 校外实践”多维课程思政平台,培养“能吃苦,爱劳动,守纪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现有思政课堂和辅导员宣讲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劳动教育课,并将其列为公共必修课(共计60个学时),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劳动实践计入学分,建立课程管理制度,实行网格化管理,营造崇尚劳动的文化氛围;利用思政公开课、文艺展演、情景剧等形式开展思政实践教学系列活动,深化学生对思政课内涵的认识。学校建立了20多个志愿者服务基地,依托假期社会实践,学生走入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以及许昌市襄城县等地开展精准扶贫、支教助学、环境保护等志愿活动。
  3.创新思政实践,以过硬作风淬炼工匠精神
  学生管理工作是培养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淬炼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应当推动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将良好作风、文化特质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在管理实践中淬炼学生的工匠精神[5]。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开始招收退役士兵,在全国率先通过“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单独考试招生方式,为退役军人单列招生计划,选拔组建“军士后”班。此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与行业用人需求相对接,为学生适应职业要求打深底色,落实为企业培养卓越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培养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的优秀人才[6]。学校主动对接当前高铁、城铁、地铁的职业要求和行业用人需求,在轨道交通类专业中实现半军事化教育管理广覆盖,严纪律、塑品质,将轨道交通行业管理模式、文化特质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培养了大批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执行力强的“硬核”人才与“铁军”传承人。
  (四)服务社会:肩负高职教育“复兴号”发展担当
  打造高职教育“复兴号”要勇负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紧盯产业链条和市场信号,满足企业和社会需求,提高技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办学历史、学校特色,不断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切实肩负高职教育“复兴号”的发展担当。   1.加强对外合作,开拓国际合作新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外合作,探索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开拓国际教育合作新领域。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先后与澳大利亚、俄罗斯等5个国家的6所高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7个,实现了对外合作办学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此外,为更高层次推进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水平,提高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能力,学校实施高职教育“走出去”战略,选派骨干教师到“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学校在非洲和中亚建立了“詹天佑学院”“中坦交通学院”“郑州铁院埃塞俄比亚分校”,并通过学术研讨、科研交流平台和教育资源信息服务平台,输出行业技术标准、职业教育方案、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等,服务海外中资企业。
  2.参与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新突破
  精准扶贫、消除绝对贫困、防止重新返贫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重视“校地结对帮扶”工作,将扶贫工作纳入学校全局工作,推進脱贫攻坚与教育教学、科技研发、人才培养同频共振,扩大扶贫领域。学校为校地结对帮扶投入资金147万元,涉及睢县中小学教师培训、乡村卫生室援建、基础教育条件改善、智慧农业体系构建、乡村青少年品德教育、水果黄瓜种植、白蜡杆产业发展、西瓜种植、农副产品采购等20个重点项目,为加快学校帮扶脱贫步伐、巩固脱贫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
  [2]宋丹,袁昌兵,陈波.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J].唯实(现代管理),2015(11):37-39.
  [3]李红飞,刘钊,徐滋琪.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学生管理深度融合机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6):43-45.
  [4]惠朝阳.高职院校构建“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57-60.
  [5]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2017(21):65-72.
  [6]周建松.发扬伟大革命精神 引领新时代铸魂育人工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9):13-14.
其他文献
摘 要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基本职能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客观需要。基于对广西11所高水平高职学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广西高水平高职学校存在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差别大、服务整体层次不高、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足、学校社会服务平台缺乏、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加强社会服务统筹规划;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学校师资结构;积极搭建社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社会服务机制;打
摘 要 围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在高职院校启动1 X证书制度精神要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施“1 X”育训结合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实施“岗、课、证”相融通,在教学方式上实施“教、学、练、做、赛”一体化,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实验实训条件,持续推行“双证书”制度及精湛技能证书制度。该模式取得了显著效果。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1 X”证书制度;育训结合  中图分
摘 要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的企业关于高职国际商务岗位群素质能力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企业关注求职者英语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业务操作能力等专业素质,更关注求职者心理素质、协作精神和工作态度等职业素养。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建设应强化基础知识教育,夯实学生技能发展根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国际商务;岗位群;
摘 要 通过对1980年至2015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关于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的历程与趋势,研究主题和领域,主要的研究力量分布与水平等内容,发现国内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职业教育类核心期刊成为研究的重要载体,但文献数量总体偏少,研究组织不系统,持续开展研究的作者比较少,对黄炎培职教思想的实践与应用等问题研究不足。未来黄炎培职
入选理由 《计划》的实施有助于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稳步提升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主要内容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要紧紧围绕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中国制造2025提供技能人才支撑。要紧密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重
摘 要 当前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与行业人才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土建类专硕研究生教学存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落后,教学体系与教学方式单一,实验教学与专业能力培养脱节等问题。地方高校土建类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中应充分发挥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作用,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适当调整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师生共同实践体系,建立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构建符合“工业4.0”新时代行业需
摘 要 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始终是困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主体,总体上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进路,体现了从“外生强制”到“自发内生”的理念变迁、从“被动封闭”到“合作开放”的环境变迁、从“政府主导”到“市场引导”的路径变革、从“传统管制”到“多元治理”的过程保障变迁逻辑。企业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演进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帶有明
摘 要 以中职《AutoCAD制图》课程为例,设计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流程,并开展相应的教学实践。运用过程评价量规工具、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双向细目表、双向评等量表模型等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课程考核成绩、学习态度与满意度以及学习反馈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表明,开展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混合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促进师生交互、提高学习成绩,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混合学习;微信公众平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对象与发展方向的转变,引起高等教育人数的极速增长,也让高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极大挑战。中国与英国的职业引导教育都有着各自的特征与发展路径。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以课程教学、课外活动、信息服务和校企合作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主,而英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体系由教育培养的“三种技能”、职业模拟的“三种训练”和实训实战的“三项计划”共同构成。我国高校职业引导教育的特征具体表现为:高校学生职业发展路
人物档案 郭延生,男,1966年生,现任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曾任教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历任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兼任教育新道校长联席会理事长、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副理事长。  入选理由 教师出身的他善于把握教育的商业机遇,更从未忘记教育的使命。他成功助推了一家企业教育,也成功孵化了一家教育企业。在企校合作的路上,他注定将走得更远。  人物印象 因为毕业论文题目是《中国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