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秋试茶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茶,自然当有些讲究:茶具最好名贵奇特;水质必须纯正清冽;茶艺要求精湛娴雅;茶叶讲究珍稀新鲜。重要的是:品茶过程中要见真功夫。
  多位品茶大家在书中早有说辞:品茶的几种动作至关紧要:舌尖儿感触、润唇绕齿为品茶;中口直浸到舌根为啜茶;大口直冲咽部则为牛饮。《茶经》中的“啜苦咽甘,茶也”,说的就是品茶时“知味”,这是品茶中最基本的感知。
  秋季,走向尽头的时段,往往是人过中年启悟的时段。出入口中微苦、细细品感,继而苦尽甘来的名茶,似乎是我入世以来的精彩诠释。尽管“茶水回甘”时,色味已淡、茶人多散,品饮者却得到色、香难以相比的理念。其实,我对茶道并不精通,那日却突发奇想:到颐和园苏州街品茶。位于颐和园西北位置的苏州街,总共有两处茶馆,即桥东的揽涛楼和桥西的嘉荫轩。临行时,曾为了解揽涛楼茶事做过功课,从些许资料上看,清宫帝后及嫔妃大多习惯用茶,茶源来自各省奉献的贡品。清乾隆年间,把赐茶,作为对臣下的赏赐方式之一。在乾隆朝著名的千叟宴中,第一项内容就是赐茶。由此,这处虽然位偏一隅却茶香四溢的苏州街,当年便成为一代风流帝品茶听曲的理想去处。记得桥西的嘉荫轩茶馆我曾去过数次,印象最深的是墙上悬挂的《陆羽茶经》。苏州评弹艺人演唱以及不时有两三句吴侬软语从耳畔轻轻滑过,极为享受。西望,可见玉泉山宝塔屹立,南眺,可赏苏州河彩舫徐行,饱感南国水乡之情韵。桥东的揽涛楼茶馆,我一向是只闻其名,未临其境。所以此行的目的地是揽涛楼。
  刚入苏州街,天际斜飘下绵绵丝雨,倏然间,让仲秋之后的清晨平添几许寒意。那天早上,好在正赶上这条以水当街、沿岸作市的商业街开市:身着清代巡查服的兵士抖擞精神,迈着步、敲着锣,在高喊“开市了!”的同时,绕街一周。渐渐的,水街街市喧腾起来。近70家店铺的大门卸下门板,迎接早市,各式各样的彩色招幌在风雨飘摇中轻摆,店家迎风冒雨,一一站在店前躬身迎客,祥和、热诚、喜庆的气氛映衬着水街两岸山上的翠竹苍松,正在变红的枫叶,似乎也开始激动起来。此情此景,让我若置身于江南市井中,一时竟忘了季节。
  撑伞漫步,在水街浏览一番景象之后,我进入街市的通裕号钱庄换一串铜钱,沿着被秋雨浸湿的青石路,徐徐走到揽涛楼下。
  此茶馆为两层小楼,精巧典雅,朱阁画栋。在楼下,我向身着长衫的店家买了水牌,便登楼入座。这是一座可观苏州街全景的茶楼,最佳处当属倚栏而设的精巧茶座,据说,这是南方典型的“女儿靠”。揽涛楼“揽涛”二字无从查考,只是从身着清服的服务员口中得知,“揽涛”二字,每每在夏季雨夜感受最深:竹帘外大雨滂沱,雷电交加,苏州河水奔腾咆哮,惊涛拍岸。这时微挑窗帘,可见水天一体,惊心动魄的场面尽收眼底。与楼阁中徐徐弥散的茶香、盖杯内徐徐浮上的茉莉花形成鲜明对比,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泻一浮,莫非蕴含点点禅机?不过,风雨之夜品茶,似乎不及现在品得平静,品得入味。
  谈“入味”二字,不由得想起清代陆次云在《湖杂记》中提到过品茶后的极至境界:“饮龙井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乎齿颊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看来品茶知味,最好用心来感悟。既无口耳眼鼻舌身意之累,往往会品的透彻。
  楼上古色古香的茶柜上有数个青花瓷罐,有按产地命名的西湖龙井;有按采摘时景观命名的云雾茶;有按品相、品色命名的碧螺春及祁门红茶、信阳尖等。一杯茶配四小碟小吃,有苏州的卤汁豆干、芝麻薄皮、玉带豆、白瓜子,向柜上交付10个铜钱即可慢慢享用。
  这里的铜壶盖碗茶,既是一大茶趣,也在播扬京味儿文化。但见身着清装的服务员,把客人想要的茶叶放入盖碗中,面色温和、姿态夸张,斟茶时讲究右手提壶,左手先将盖杯的盖掀开,以优美的姿势高沏低收,然后用柔美的声音说声“请用茶”,继而微笑一下离去。
  由此想到,自清代后,“老北京人”手端盖碗茶时,极为讲求“品相”。茶叙时,要用拇指卡住两边的碗边,用食指顶住碗盖,品茶前,用碗盖轻拨几下水面的浮叶,然后,盖儿与杯之间留一细缝儿,对着嘴轻轻品味,品时,不能出现“吸溜”声响,只感觉满口余香而不能见茶叶显现。话聊得透了,茶色也渐淡了,于是,大家起身,抱拳相别。这类京味儿民俗风雅,重在循规蹈矩,今人难以效仿。我以为还是“用心品茶”,来的潇洒些。
  两盏三杯,茶渐入味。街头也飘来阵阵丝竹乐声。抬望眼,见到斜风细雨下,矗立在店铺房檐上方的彩色冲天柱恍似欲跃九霄的神龙;岸柳旁泊位中的彩舫也像是在轻移欲驶。滴满雨珠的残荷、两岸山上苍翠间出没的野禽,还有岸南那组西藏建筑风格的四大部洲寺庙群,在蒙蒙细雨中似有似无、似动似静、似明似暗,使我如在画中,又似在作画,很长时间方醒悟过来。那时,我独自凭栏、独自品茶,在缕缕茶香中,醒与迷、感与悟,真的难以表述。
  后来,忽想起文人葛兆光在《茶禅续语》一文中的尾句:“懂得以心品茶者,便懂得中国诗、画、乐之理。”于是,若有所得地起身下楼,迎着若风若雾若雨的晚秋,走出园门。
  何时能“以心品茶”,懂得诗、画乐之理之后转入禅悟之境?归途中,我反复问着自己。
其他文献
以色列是一个新兴国家,还是一个以创新为主要特色的国家。虽然只有800万的人口,其中20%还是阿拉伯人,但是这一弹丸小国的生产力让人不容忽视。有25%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以色列人,还有那些响亮的名字包括卡尔·马克思、弗洛伊德、爱因斯坦、扎克伯格,他们都是犹太人。  以色列驻华大使Matan Vilnai 强调,以色列国民中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占的比重很高,工程师占比是世界人口当中最高的,超过美国和日本。以
期刊
因紫光在线公司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清华在线”名称且在网站中虚假宣传“清华在线是依托清华大学和社会优秀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专业化大型教育机构”,清华大学将北京紫光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起诉至法院,要求其停止侵犯“清华”、“清华大学二校门+清华园”商标专用权;拆除其营业场所内使用的“清华在线”字样;销毁带有“清华在线”名称的宣传资料、培训教材、招生简章;删除其官方网站使用的“清华”、“清华大学二校门+清华园
期刊
作为首次个人展览,“自然·而然”是艺术家郭子龙近年艺术创作厚积薄发式的呈现。展览既是对郭子龙创作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亦作为一件整体作品,体现艺术家最新的关注与思考。  2010年左右郭子龙开始“盆景”系列的创作并持续至今。作为历时最长的作品系列,“盆景”是郭子龙思考的起点也是线索,艺术家借由对这种特殊现成物的模拟,讨论“自然”与“人工”,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作为现成物的盆景具有明确的文化
期刊
人之幼  盛夏的晚上,在家看《孟子》。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感觉视力不佳,该出去散散步,也顺便配个读书眼镜回来。于是,换上休闲装,揣上二百多元钱,漫步到双安商场东侧的三环路边。满街灯红酒绿,人车嘈杂,一片轰轰烈烈的北京仲夏夜景象。  突然,两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抢在我路前,一片哀声:“大叔,给我们一点儿钱吧,我们是从外地来的,钱花光了,回不去了。”“我们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一天都
期刊
2015年10月19日,“中关村名家校园行宣讲”活动首场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本次活动在北京市海淀区委区人民政府指导下,由中关村杂志社、中关村海淀园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办,北京科技大学承办。出席当天活动的嘉宾有中关村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卫汉青,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于宝库,马上消费金融品牌总监宋舟。新浪、《新京报》等国内知名媒体以及海淀电视台记者也参加
期刊
2015年4月15日,在古城临汾举行的“尧文化暨德廉思想”研讨会上,当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巍在总结讲话时宣布:我们有信心、有把握地宣称,陶寺遗址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它的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距今4300年,比河南二里头提前了500年至600年。“陶寺就是尧的都城”在考古学界已形成共识,“尧都平阳”已成定论。王巍话音一落,整个会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至此,中国历
期刊
大杂院虽然已经在都市渐渐消失,虽然偶尔在一些城市的角落还能够见到,但基本已经尘封在记忆中。大杂院顾名思义,一就是“大”,里面十几户,甚至几十户、几百户人家都是常有的事情,一家挨着一家,本来完美的四合院挤进这么多人家,密密麻麻,犹如蚁穴,正房、厢房、天井、门房、堂屋、会客厅等里里外外住满一家家人,甚至连门楼也改造成住房住上人家,人口数量庞大。还有一个字,就是“杂”,四合院里住着五湖四海来的人家,除了
期刊
老夫老妻
期刊
十个领域引领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它们分别是:共享经济、万物互联、数据、基因、人工智能、未来货币、可穿戴设备、纳米技术、太空探险、新兴制造业。  2015年底,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皮埃罗·斯加鲁菲预言,未来有十个领域是需要创业者重视的,它们引领着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十个领域包括:共享经济、万物互联、大数据、基因、人工智能、未来货币、可穿戴设备、纳米技术、太空探险、新兴制造业。  共享经济  
期刊
10月中旬的一个傍晚,我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接听之后才知道是孟繁禧先生。在此之前,我曾联系孟先生多次,都没有联系上,原来在此之前他正在电视台录制书法讲座,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刚刚结束了持续多日的节目录制。采访很快就定了下来,就在第二天的下午。  让人印象颇深的是,采访当天整个北京都被笼罩在浓重的雾霾里,孟先生却找到了一处十分难得的静谧而优雅的地方——北京东三环的一家茶楼。当记者走进茶室的时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