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和完善党校教育体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eli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校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已经由来已久,但此问题仍具有现实性,紧迫性。党校教育体系具有明显鲜明特点,是中国特色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党校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对党校教育体系成就的进一步深入,对党教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强化,合理优化配置资源,刚化指导规则,并对党校体系理论规则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党校教育体系;完善;发展
  党校教育主要是对党员干部开展教育与培训工作,是党员干预轮训的主要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也是党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重要途径。党校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思想作风建设工作的加强,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全国党校系统整体功能的强化,党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干部培训效果的提升,均可使党校教育体系进一步发展完善。
  一、历史考察: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
  1.明确党校分工,加强上下级党校之间的“业务联系”
  省、市与县之间要自上而下的开展指导与帮助责任,積极主动担负起自身责任,完善省、市与县党校及在职干部教育的各种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使三者之间关系更加紧密。于1997年10月党中央《关于办好各级党校的决定》要求,各省、市、县及自治区一级党校均需快速恢复,地、州、盟一级党校也要早起恢复并开展整顿工作,同时县、市、旗一级党校在条件允许下也需积极开办。根据党中央要求,使得各省、市、县三级党校可迅速恢复或者加快建立。各级党校之间也需在教学资料、业务、理论研究以及办校经验方面互相学习,使各党校可密切配合。
  2.建立上下级党校之间“业务指导关系”,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
  1994年5月中中央下发的《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校工作意见》的相关内容指出,党校是党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同级党委领导对下级党校所开展的业务指导。其中包括下级党校对于党校工作相关政策、方针的情况加以了解,并提出有关建议与意见;同时对党校班次,课程内容,教材编写,科研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协调;并按照有关规定,对党校系统的相关学历、学位以及专业职务评定工作开展相应的指导与研究工作。中央党校在业务指导方面也要更好的发挥作用,使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也可充分发挥。
  3.全国党校教育体系的建立与逐步完善
  自2000年6月党中央所下发的《关于面向二十一世纪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的决定》,对党校教育在党政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以明确,同时要求对党校教育体系进行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对党校教育事业是现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加以明确。《中国共产党工作条例》(2008)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需求,切实加强党校建设,完善党校教育体系,对党中央所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任务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实现战略目标的同时也需获得新成绩。
  二、价值判断:党校教育体系完善的现实诉求
  1.党校教育发展逻辑的必然要求
  党校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完备的体质,由单个党校逐渐发展为具有不同层次的全国党校系统,在党校发展历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累积。使得党历在党校工作中的重要性也得以凸显。但是,党校自身仍存在较大缺陷,即党校对于自身历史与发展尚未能开展深入研究,缺乏对党校教育及工作规律性的研究重视,这也使得党校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受到极大制约,阻碍了党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在新形势下党校的新要求得到满足,加强建设党校系统,规范完善党校发展及党校教育体系,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完成党校职责。
  2.贯彻落实《条例》和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的基本要求
  新时期下党中央《条例》中明确指出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即围绕党与国家工作大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坚决执行为民要求,对干部成长规律与党校教育规律加以尊重并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干部成长特点与相应规律,开展相应的主体课程,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中提出,要全面发挥“五个方面”的党校作用,同时培养树立“五种意识”,中央党校校长也提出了“三个适应与三个促进”作为党校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时提出四个要求,使党校工作开创一个新局面。
  三、理论建构:党校教育体系的特殊定位
  党校教育体系的特殊定位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党校教育使党员干部培训与轮训工作的主要渠道,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党校教育体系是一个涵盖党校系统教育全过程、包含多种要素的一个完善有机整体;第三,党校教育体系遵守“姓党、忠党”的根本原则,党校无论在何时何地均需在思想、政治、行动等层面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同时建立围绕中心与服务大局作为总体要求,并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制定干部培养规律以及党校教育规律。党校教育体系的完善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突出重点,并充分发挥此理论教育在党校教育中的优势。党校教育体系中需包含党性教育与党性锻炼两方面。
  四、现状分析:既有基础与存在问题
  党校教育体系在进一步发展完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党校实际工作的开展情况加以了解,也需对党校现状加以分析,了解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党校教育地位与所发挥的重要性两方面,与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与认同感不相适应;其次,党校教职人员与领导干部心中的党校教育体系中的教育内涵与特点仍尚未真正了解,对于党校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加强完善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总结党校教育体系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概括为三点,第一,党校功能系统弱化,上级党校业务指导缺位。第二,党校缺乏科学化、合理化建设,随意性较大,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无论使建校规模、学位制度等方面均缺乏规范性,在能力与资质评估方面也存在较大随意性。第三,党校教育教育理论知识研究过于薄弱。虽然,我国党校教育历史已经超过80年,具有优良传统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经验,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制约着党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对于党校教育体系的发展完善也存在较大的影响与制约。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THSG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  何首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中草药,生首乌具有解毒(截疟)、润肠通便、消痈的作用;制首乌具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属于木犀科(Oleaceae)连翘属(Forsythia)的开花落叶灌木,广泛分布在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省份。其果实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常被用来治疗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神昏发斑、高热烦渴、热淋尿闭等症。现代研究发现,连翘中含有三萜,苯乙醇苷,木脂素及黄酮等
摘 要:随着近几年我国教育教学体制的深化改革,在中职德育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工匠精神往往能发挥出素质教育的作用效果。在当前的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德育教育;工匠精神;中职院校  根据《技工院校德育课程标准》,当前的德育教学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坚持社会主
色彩风景写生是对自然景观的整体认识,体现了作画者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要画好色彩风景,需要从色、形、景、情这四个方面入手,热情、诚恳、准确地表现出对自然的真实感受,
摘 要:在三年的教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摸索“如何让普班学生尽可能多的降低低分率、提高及格率”的解决方案,就此浅谈下我个人的看法:首先,农村地区大多数普班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原因分析:客观原因即地理位置及家庭原因;主观原因即大多数普班学生的学习意识比较淡薄。再者,针对普班的特殊情况,结合我这三年教书实践过程,我总结一点经验:①备好每一堂课,考试考什么,我就备什么,我就讲什么;②善用教师的人格魅力,上好
本文详细研究了两种制备熊去氧胆酸的绿色合成方法:电化学(还原)法和催化氢化(还原)法。   在电化学法中,研究了由7-酮石胆酸电化学还原制备熊去氧胆酸的,研究了支持电解质、
摘 要:研究社会哲学并不仅仅是某一层面的研究,而应该结合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对社会结构进行全面解析。社会哲学的研究具有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需要学者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深入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種因素,找出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的机制。本文首先阐述了社会哲学视域下社会稳定的内涵,然后分析了社会哲学视域下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最后阐述了社会哲学视域下促进社会稳定的有效机制。  关键词:社会
摘 要:在党的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党建设的过程之中必须要紧密的结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始终贯彻和落实正确的思想政治思想,从而形成一个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之下,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提出了加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
摘 要:坚定文化自信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文化建设部分的关键词。习总书记也说“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由此可见,文化自信对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文化;复兴;培养;文化自信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一定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精神的凝聚。只有具备文化自信才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