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通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识课程教学改革对于发展高校的通识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校的通识教育课程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者对此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以此为基础,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实施改革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促进了通识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通识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在管理上为课程正名,引起师生重视。其次,在课程教学方法上,以灵活的形式安排班级人数和上课时间;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更有趣、有用;提高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活跃程度,以多样化的形式评定成绩;及时升级教学内容,重视创新能力,提升课程对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最后,改善选课制度、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等课程配套服务,有助于提高通识课程的接受程度,扩大课程影响力。
  【关键词】通识课程教学;调查研究;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36-02
  一、实施通识课程教学的意义
  通识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人的人和公民的教育。1945年,哈佛大学颁布《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报告,指出高等教育应该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组成。四年以后,哈佛正式实施通识教育计划,每位学生除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还需学习通识教育课程,推动了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浪潮。近年来,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实践中引起有识之士注意,在国内处于发展和探索阶段。社会需要教育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全面人才。本校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本校的通识教育为人才培养提供扎实基础,本校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实施符合学情的通识课程教学也能促进通识课和专业课的融合,有效推动通识教育发展。我们必须在课程设置上改革,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走“通识教育中国化”的道路。
  首先来看国内外高校的先进经验。在通识课程设置上,哈佛大学1978年确立了通识教育的目标为培养“有教养的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核心课程”,学生要从八个领域中各修一门课。他们还在2002年的通识教育改革时采取了新方案,[1]将原本核心课程体系的七个知识领域调整为八个,加大人文学科的比重。例如,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奠基人赫钦斯对以往概论性的通识课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要重视经典名著阅读,其中的思想“在任何时代都是属于当代的”。在课程种类上,韩国首尔大学的通识教育有九大领域,[2]集中在哲社科和人文课程上,将课程分为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将每学期通识教育课程与特别教育课程分成近1200门循环开设。在学分制度上,香港新亚书院的课程学分是固定的,师长的人格魅力是活动和完整的,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课程上转移到师长上,促使师生交流。在班级管理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实施以“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为目标的元培计划,以实验班的管理模式为基础成立学院,具备了跨学科组织专业和跨学科建立课程体系的功能,利用跨院系的自由选课机制,提供学生更灵活和个人化的学习。
  其次,本校近年来在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时,也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解决存在问题。国内的通识教育正处于发展阶段,部分高校尚未形成相应的教育环境,不能生搬硬套。如国外较早实施通识教育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新生不分院系,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里接受通识教育。他们的师生都从这种教育中发展起来,接受通识课程时较顺利。然而这类教育模式和我国传统教育体制有矛盾。对此,本校已采取了部分措施,比如实行完全学分制、新生可以任意调换专业等,然而还还有待改善。
  二、对通识课程的调研和分析
  本校的通识课程包括人文社科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在本校近年推行通识课程的过程中,教与学的效果不够理想,是由师生对其了解不充分所造成。有的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他们在课堂学习中参与度不足、完成作业和考试时态度不认真等。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未能贯穿通识教育理念、对课程缺乏清晰的認识、未能因材施教等。笔者对本校通识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参与课程的一年级本科生发放和回收问卷,学生范围涵盖10个院系35个专业。问卷有两部分,一是通过选择题调查学生学习满意度和适应性、教师教学方法和满意度、教学配套设施等三方面,二是通过开放式问题让调查对象对通识课程的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结论如下:
  1.学生学习满意度和适应性现状。
  包括学生欣赏何种类型的教师、学习满意度和学习习惯、班级人数合适程度、课程是否扩展学生的交际面等四个方面。
  (1)学生对何种类型的通识课教师最感兴趣。最受欢迎的是幽默风趣的教师,欢迎这类教师的学生达到62%,远远超过半数。其次是严肃认真的教师,接着是知识型教师,最后是善于开展课堂活动的教师,按比率高低列表如下:
  (2)学习满意度和学习习惯的现状。首先,在通识课程中,能学到有趣或有用的知识、认真学习的学生最多,占77.6%,可以称为学生的“抬头率”。另外,在通识课中学到的有益知识的学生人数也最多,占77.6%。有的学生学到知识以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听课时没有做笔记的人占9.6%。有的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了笔记但是没有学到有益的知识的人占6.4%。还有的学生既没学到知识也没有做笔记,仅占6.4%。其次,学生对有趣的老师和有趣的知识表示非常欢迎。在回答“你遇到感兴趣的内容会抬头听课吗”的问题时,回答“频繁”的比率最高,其次是“经常”听课,接着是“偶尔”听课,“从来没听过课”的同学最少。通识课程“抬头率”如图,大多数学生的态度比较认真:
  (2)通识课班级人数的合适程度。目前学院通识课教室,由于安排不合理,曾出现人满为患、学生难以找座位的情况,影响课堂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通过调查得知,班级人数应适当减少,以90到110人最为合适,其次为60到80人。本校学生普遍认可100人左右的教室比较适合上课和开展课堂活动。然而,除了通识课以外,由于教室紧缺,学生习惯了在人数较多的教室上课,有63.2%的学生认为在容量为100人左右的教室上课很正常,仅19.2%的学生认为很拥挤。校内普通教室的最大容量为126人,学生不欢迎班级人数为110至125人的比例仅有2.6%,如图:   (3)课程提供知识之余是否能扩大交际面。对于问卷中“通识课的同学是否容易相处,是否通过上课认识有趣的朋友”的问题,回答“都是”的学生最多,超过半数有余。其次是“都很一般”,“只认识了有趣的朋友”则很少,仅有极少数学生回答“都不是”,调查结果见下:
  2.教师教学方法和满意度现状。
  包括教师对课程作业的设置、对课程成绩的评定、对课堂的监督、授课质量和学生反馈等四个方面。
  (1)教师对课程作业的设置状况。大部分通识课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内外多读与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只有12%的教师不要求学生阅读经典著作。而通识课教师的作业形式大多为朗读、比赛、辩论或其他活动,占43.6%;其次为课程报告和读书报告,分别占37.2%和22.4%。[3]
  (2)教师对课程成绩的评定情况。学生的通识课成绩大多数处于平均水平,即高于80分和低于89分,占89.6%,说明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课程,按时完成作业和考试,学习态度受肯定。优秀率和及格率与平均水平相比表现为“两头尖”,分别占11.6%和19.2%;不及格率非常低,仅有0.4%。学生对分数比较满意,仅个别学生不满。可见大部分教师在评定分数时是客观和中肯的。另外,关于作业布置的次数,大部分学生普遍认为作业次数以三次以内为宜,超过则反感,如图:
  (3)教师对课堂的监督情况。课代表负责传达教师指令,分配任务,了解学情,然而大部分学生未能承担此任务,仅4.8%的学生曾担任通识课代表。有潜力却缺乏勇气的学生占41.2%,另有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此不感兴趣。
  (4)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反馈。首先,调查问卷鼓励学生匿名写下针对教师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只有20%的学生填写之,表示他们希望通识教师的综合素质更高;80%的学生未写甚至不敢写。[4]其中,学生呼声最高的建议为“老师要有趣,教学内容要有趣”。其次,学生呼吁老师“教学方式要更灵活多样”和“管理要更严格,增加作业和点名次数”。还有少量学生抱怨教师对缺勤的学生不够宽容、布置作业过多或抗拒分组和拖堂等。最后有少数学生赞赏老师“上课很好很开心,完美,不需要改变”。对此,研究者建议本校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3.对教学配套设施提出的建议。
  包括课程种类、选课系统、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三个方面。只有33.6%的学生对此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大多数学生反映了“选课难”的心声,希望学校能就此进行改善和提高。66.4%的学生没有写下他们的看法。其中在课程种类方面,学生多希望通识课种类和版块设置更丰富,可以让学生的选择更为多样化;课程主题应该改善,应更有趣、贴近生活和加强实践。在选课方面,学生多吐槽选课系统不合理,希望教务部门能完善选课系统,让学生尽量选到感兴趣的课。在教学设备和环境方面,本校地处南粤,夏季高温,学生大多要求改善教学环境、教室安装空调。还有少数学生建议减少班级人数,或者改在更宽敞的教室上课。另有少量学生建议升级多媒体设备,以免在设备维修的过程中消耗时间。
  笔者建议本校在扩大通识课种类方面,应招贤纳才,建设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拓展通识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教学系统方面,通识课管理部门要与学校层面沟通,努力为师生服务,解决选课系统的问题,更换新系统或者分院系、专业、分段选课。在教室设备方面,一是尽量把通识课安排在较小的教室,或者安排在目前的教室上课同时适量减少班级人数;二是于明年夏季之前安装空调。
  三、通识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实践
  本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在使用科学方法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成为学校通识教育的特色。我们采取了如下办法,解决通识教育经典阅读课存在的问题:
  首先,更新部门名称,完善管理制度。本校在进行通识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把通识教育中心和思政教育中心合并为“思政通识教育部”。根据“思政、通识、学工”三位一体的改革方案,在实践中逐渐把三者融为一体,在管理和办公方面进行细分,又把部门名称改为“综合素养学部”,既包含上述三者,也体现了我校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先进理念。
  其次,重视通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有选择地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通识课程改革方案,旨在把学生培养为具有完整人格的“全人”,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针对师生不重视通识课,部分班级纪律不佳的情况,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以经典研读为核心的通识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是在通识教育部门下设立课程委员会,由专职教师兼任,负责鼓励和监督教师申报通识课程。二是在已有的课程模块下增设丰富的通识课程,在全校范围内推行,以供学生有更为多样化的选择。同时,指导通识课教师精挑细选,形成以经典名著阅读为核心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史哲著作、出版教材,通过教师批改学生的读书报告,锻炼其阅读和表达能力。此外还把通识课和部门的思政课程结合,培养教师队伍,打造具有部门特色“综合素养”的招牌通识课程。
  第二,针对教室容量不足的现象,灵活安排班级人数,结合大班、小班、短期班和暑期班等形式安排教学。国内外先进高校已经在通识课中增设了小班教学,方便师生开展讨论课。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学时和学分约占学校总课程、总学时和总学分的一半,而经典阅读课又是通识课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此师生颇为重视经典阅读课程。教师强调学生多读原著,每个班的人数不超过二十五人,各班的教学都有优秀学生进行协助。[5]日本大阪大学最有特色的通识课程是基础研讨课,这种对话型、体验型、小班化的课程很受欢迎。近年又推出新型基础研讨课,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力、企划和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对待学习的积极的态度等。[6]
  本校通识教师在监督班级纪律时,或通过传统的考勤形式,或在任教班级选拔课代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教研工作。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通识课班级人数大多按照学生自由选课的人数而定。以我校为例,目前通识课的教学班每班至少有六七十人,最多达到120人以上,这导致每个学生难以与教师进行充分接触,减少了充分思考学习和表达思想的机会。而把大班变为小班则有利于教学的发展。课堂内外,小班教学能促使学生有更多时间与教师交流,学习更多知识。笔者认为通识课程的每个班级应以三十人左右为宜,尤其是经典著作阅读课使用小班教学。学生在阅读经典之余写一份书面作业,让老师批改以后進行反馈,能促进学生成长。   第三,针对部分通识课教师上课方式僵化、照念课件、内容枯燥乏味、对学生不够理解和体谅等情况,加强教师培训,增加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课堂上使用辩论法、演讲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能动性。在调查中,不少学生渴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生动有趣,增强实用性和实践性,例如学生建议“讲一些有趣的课题、实用性强的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的希望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如“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调动课堂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对于调查中提到的通识课作业形式,有学生建议把自由分组和不分组结合起来,教师以后可以选择让学生选择合作或独立完成作业。同时,学生的总评成绩往往根据他参与课堂的积极程度、作业、考试和考勤情况而定,成绩不佳者则影响就业。为此,学习通识课的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对待与成绩挂钩的教学活动,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报告和考试。虽然有少数学生希望考试轻松些,但是教师在开展评定学生成绩时仍以客观公平的态度进行。
  第四,針对部分通识课教师的知识陈旧老化、与时代脱节、缺乏新意等情况,教师要注意知识的更新。学生指出老师的授课方式要有创新,能在讲授课程知识之余跟上时代潮流,教师们将及时补充教学新内容,如新闻热点、时事政治和生活窍门等,或者定期更换新课程。例如一学年内的课程可以不重复,与时俱进。另外,教师近年来多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比较灵活,不拘一格,也有的教师仍主要使用讲授法,于是学生要求教师应“丰富所授知识的趣味性”、“增加课程作业”。
  要之,本校抓住机会进行通识教育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改革实践,深化了教师和学生对通识教学课程的认识,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本校通识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影.《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课改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设置的启示》,《教育探索》,2012(5).
  [2]曾晓虹.《中韩大学通识教育比较》,《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0(3).
  [3]梁林梅.《大学通识课程教学现状调查:教师的角度——以N大学为例》,《高教探索》,2015(5).
  [4]在调查问卷中设有主观题,请学生手写对通识课程教学、教师、教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在回收问卷时,发现只有少量学生写作此题。因此,本文在论述相关调查内容时只提具体数字,不提及所占百分比.
  [5]陈敏生,潘梅芳.《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和启示》,《高教探索》,2012(2).
  [6]张家勇.《大阪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2(4).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专项资金项目《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的通识教育体系》和校级项目《独立学院通识核心课程和书院制的探索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要】当孩子呱呱落地那一刻起,家长就开始用婴儿不懂的语言在不停的和孩子交流;当他们会咿呀学语时,家长更是盼着孩子快些说出第一个词,说出第一句完整的话,不厌其烦的教着,纠正着,并且也开始对他们的行为有所规范,希望养成好的习惯;当他们进入幼儿园、进入小学集体生活环境时,就更要注重培养他们各方面习惯,尤其是学习方面的好习惯。我们作为老师,不但要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学习知识的方法。  【关键词】偏远农
采用改进的一步还原法合成了多种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并对它们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特性与其表面形貌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合成的海胆状金纳米粒子的直径及表面的尖刺
提起文明古国中国,每一个日本人都不会感到陌生。这种'熟识'之感,不仅来自于近年来日渐频繁的日中交往,更是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古代日中两国的悠久交往史。中古时期日
随着油田工业的发展,石油的溢出和排放所造成的石油烃污染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含油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研究含油污水的降解技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
【摘 要】如何在初中有效地开展英语阅读活动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题,本文借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阅读这一实践,通过真实案例研究的方式探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英语阅读 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15-01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先进的思维发散和导向工具,被誉为21世纪全球性的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特别是近四十年来发生了多次7.0级以上的大地震,地震后急需救援人员、医务人员进入受灾区支援,同时需要一大批食物、帐篷、医疗器械,而地震发生后往往会造成铁路运输暂时失效,影响相关人员及急需物资进场,耽误抢险救援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地震作用下桥梁变形对铁路行车安全的影响,对今后抢险救灾,保障灾后铁路及时恢复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概括目前地震响应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关乎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水准决定着组织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人力资源
目的探讨X线平片、超声成像(USG)、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及磁共振成像(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脂肪瘤的诊断价值,并比较其优点及局限性。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脂肪瘤患者的
目前淡水资源紧缺以及水污染问题使人类生存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尤其是以磷酸盐为主的磷过量使用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水体浑浊、缺氧和水华等现象,使许多淡水资源无法使
为提高合理用药准确率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我们对全院各临床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中检出的致病菌种类及其药物敏感率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