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系统知识库验证:Ⅰ.若干问题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478435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基于规则和框架的专家系统知识库验证中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知识表达和知识库的组成,接着定义了知识库的A、B两类知识,对B类知识,包括冗余,矛盾,循环、不完备等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分析,最后,讨论了B类知识对专家系统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用无毒性的絮凝剂fc-1与无机助凝剂fc-2对木瓜乳胶水溶液预处理,然后用中空纤维超滤膜进行超滤浓缩,实验结果表明,用絮凝法预处理时,当絮凝条件为fc-1和fc-2各为0.2g/L,pH为5.0 ̄5.5时,既解决了膜易污染的问题,又使木
采用直流气人本放电活化反应蒸发沉积法,通过二次蒸镀、制备了以氧化锌为衬底的SnO2-ZnO复合型功能气敏薄膜,讨论制备工艺对该薄膜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提供了宏观性质和微观机理分析结果。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高分子保护剂,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在水溶液中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100nm的球型银粉。结果表明:水合肼和AgNO_3的比例较大、反应时间适当延长,有利于提高银粉产率。较高的反应温
应用向量Lyapunov函数法结合比较原理,研究了滞后线性时变连续(大)系统的稳定性,得到了充分判据,且这些判据中包含有滞后信息、因此称为滞后相关稳定性判据。在实际系统中,尤其是当滞后较小
研究了在磷酸钙催化剂上二异丁基乙缩醛裂解制乙烯基异丁醚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其中较好的催化剂是在500度焙烧的Ca3(PO4)2(1)。考察了工艺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表明在反应温
合成了(CH3O)3SiC3H6-O-O-C(CH3)3结构的过氧化物硅烷偶联剂,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膨胀计法测定了该偶联剂引发苯乙烯单体聚合的效果,发现其引发聚合的速率远高于未使用该偶联剂的苯乙烯样品,对
建立了文题的测定装置,能检测0.5mN/m以上,液滴表面寿命大于0.05s的动态界面张力。从液滴形成的过程中,考虑运动摩擦力和环流摩擦力在液滴分离的力平衡中所起的作用,提出了恒速滴重法测定σ1计
采用浓碱-稀酸法(10%NaOH,124度,10Hcl酸洗)及稀碱-烯酸法(10%NaOH,170度,压力≤0.8MPa,10%HCl酸洗,脱除萍乡煤和阳泉煤中的矿物质,其脱除率分别可达81.0%及90.0%,考察了碱浓度,处理温度及反应
运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等测试手段,研究了以正硅酸乙酯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SiO_2超微颗粒的微粒形成机理。通过控制催化剂浓度及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使硅酸单体浓度
合成三种N,N‘-1,4-亚丁基双螺吡喃和双螺恶嗪光致变色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元素分析确证其结构。这些化合物熔点比相应的单螺环化合物高。还研究了闭环体与开环体的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