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古老与时尚的中间

来源 :玉龙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han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次走進丽江古城,即使我们每天通往同一条青石板路,也会发现一些微妙的不同。2008年,很多熟悉丽江古城的人便开始慢慢注意到在古城四方街通往五一街和七一街的两条主要道路上都多了一家很时尚的店铺。它的外衣仍然是古色古香的纳西民居,而店内着装却充满了时尚气息。更让人感到好奇的,可能是它还是一家专门经营当下各大都市里都很流行的时尚之物——精油。甚至,它还有一个很洋派的名字——丝柏纳。不过回头再仔细一想,丝柏纳虽然总体听起来很洋派,但一个“纳”字又完全包容进去纳西民族的意味。就是这样一个集古老与时尚为一体的地方,经常挤满了各色各样的人群,这让我们不得不想究竟是谁开了这样一家店铺?又是怎么挖掘出来这样一个商机的呢?丝柏纳的背后应该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古老与时尚牵手
  
  大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泉源,也正因大自然对人类的眷顾,使人类总能享受到大自然所赠与的种种宝物,植物香精即为其一,而人类应用精油的历史就如人类的历史一般久,真正确实的起源已难以考证,但据史书记载,一位阿拉伯医生曾以蒸馏法来萃取花精,以制成精油:直到古希腊盛世,医学成为显学后,即可见当时的医书记载着许多精油的实际用途,但当时的精油仍属于上层阶级珍贵物品。精油有着这样古老的历史,而今它却也成为了人们的时尚之物,用其美容,养身等等。精油在现代都市中的流行时间也已经不短,但却因其高昂的价格和较为单一的传播渠道而只是让一些拥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高端时尚人士所接触到。近年来,由于其发展的多元化,以及传播渠道的日渐广泛,精油也成为了一种大众时尚消费品。
  这个拥有古老历史的产物,在同样拥有古老历史的丽江热销,显得顺利成章。同样,作为当下大众最热衷的时尚旅游地,丽江在保持其原有的古朴中不断创新,在这里生活的人们,经常会迸发出一些奇思妙想,最终产生一些最具创意的举动。我想,可能丝柏纳就是在这样的灵感中诞生的吧。这应该算是一次让古老与时尚牵手的旅途,丝柏纳在丽江才只是刚刚开始,这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更多的期许。
  
  深思而行,巧借资源
  
  冒昧地走进丝柏纳在古城四方街新义街的旗舰店,和店员表明了来意后,经过短暂的等待由其引荐,终于认识了丝柏纳的创建者王昭勋。原本以为精油乃是女性情有独钟之物,想象它的经营者应该是一位细腻温柔的女士,但出乎意料的是丝柏纳的创建者却是一位高大睿智的男士。
  没有太多的引题,我直截了当地抛出了我对于这样一家时尚店铺出现在丽江的好奇。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的答案。因为很多在丽江开店的人其实只是因为自己喜欢丽江,或者比较擅长某个方面,所以才在丽江开店。而丝柏纳的这位创建者,却是深思后,做出了一个决定,要在丽江开一家精油店,并且要创建丽江本土的品牌。他说:“开这家精油店的初衷,源于我们都知道云南本身是一个具有多样性的高山之地,它拥有丰富的植物资源,而精油的加工都是由多种植物提炼而成,所以这具备了最重要的一个基础。”然而对于时机的选择,王昭勋更是牢牢把握住了一些政策性引导,他说:“我们的精油店是2008年1月在丽江古城开起来的,众所周知2008是奥运年,而云南作为一个旅游大省政府方面也提出了‘看奥运,游云南’的口号,因此我们瞅准了这样一个奥运商机,我们相信在此期间大量的游客会来到云南、来到丽江,而我们作为一个新品牌,新产品,在丽江的面世将会获得更多的机会。”从这里我们便不难看出他一定是个睿智的商人。
  其实,从想到一个点,发现一个商机,再到付诸行动,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王昭勋说:“我本身是云南人,而且在丽江生活了九年之久,对于丽江的商业环境还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在投资之前也做过很多调查,包括建立工厂、寻找原材料及产品定位和行销等等。”从他的一席谈话中,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样一次难得的商机,用他的话说虽然是在这样一个多灾多难的灾难年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是应该会获得成功的。
  
  造小品牌借大品牌
  
  如果说只是因为王昭勋在丽江古城的繁华路段开起了两家时尚店铺,我们便急着要去夸奖他很有创意和见识之类的话,那么这将会让我们显得有些浅薄了。因为,王昭勋对于这已经在丽江古城开起来的精油店,还有很多的规划,甚至对于“丝柏纳”这样一个品牌在自己的心中装有很多梦想。而让梦想实现的地方就是从丽江开始。
  他再次提到了为什么会选择在丽江开这样一家精油店。他说:“除了我之前提到过的,因为云南具备多样性的植物资源优势外,另一个优势就是来源于丽江这个国际闻名的小城有着丰富的游客资源。并且,在丽江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精油品牌,因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创建丽江本土的精油第一品牌。”他深知,要做成一个品牌,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品质保障,同时也要有合理的价位,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口碑。他说:“其实丽江的精油店也不少,而且他们的价格也都不贵,可以这么说,丝柏纳的精油在丽江是最贵的,但我的品质也是最好的。我们虽然主要是定位做游客的生意,但我们的目的却不只是在这里赚一两年钱后让丝柏纳从此在丽江消失了。而是要借由这些成千上万的游客通过购买我们的产品并使用后获得良好的口碑把丝柏纳这个品牌推向丽江之外。”这样一个品牌梦想,看来真的很适合在丽江这样一个梦城开始。
  最后,他说:“其实我们就是想在丽江创建一个丽江本土的品牌,同时却要借助丽江本身这个大品牌推广我们的小品牌。”真是好一个聪明的生意人。
  
  后记:丽江在十年间的飞速发展,不仅让丽江的经济得以腾飞,丽江的文化也因此融入了诸多新的元素,它变得更具包容力,也让更多外来者感受到一种古老与时尚的完美融合。丝柏纳就是牢牢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并且充分利用好了丽江本土的资源优势,更合乎时宜的瞅准时机(比如奥运商机),更坚定一些信念走下去(比如坚持只在古城开店,并且迅速扩大规模)。其实像丝柏纳这样的企业或者品牌在丽江已经不断涌现出来,而更多的商机可能还并没有真正被挖掘出来,因此丽江这个舞台是足够让我们每一个热爱丽江的人去舞蹈的。
其他文献
雅克·罗格出生于1942年5月2日,比利时人。体育医学博士,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任体育医学讲师。作为帆船运动员参加了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曾获得1次帆船世界冠军、2次世界亚军和16次比利时冠军。作为橄榄球运动员曾获比利时联赛冠军,10次入选比利时国家橄榄球队。退役后,罗格进入比利时跟特大学学医,获得博士学位,是一名矫形科外科医生。1989年
期刊
“有病”的概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生理或者心理疾病。本期关于“有病”的话题,实际上是反映人和人之间的隔阂与相互误会,因为无法理解他人,便将他人的行为归结为“有病”;在丽江,我们能看到很多被称为“有病”的人,为什么在丽江这些病人能活下去?那也许是因为这是一方包容而多元的水土。    ——题记  一个老头,偏要“为老不尊”爱秀爱现,用英文和他的专属笑话,把一帮老头子和他们的音乐推向世界。——宣科“有病
期刊
荒烟蔓草中的大东巴之墓  近代东巴参与政事的相当少,而我在塔城调查期间,却意外地发现当地最著名的两个东巴大师都曾是政坛神坛双栖人物。除了上面提到的和学智之父东金,在纳西古王国声誉如日中天的清代东巴大师东五也是个这样的人物。而且,从他的身世了解到过去东巴与纳西王家庭的一些关系。  东五在1888年就已作古,我走访了巴甸村东五的曾孙和桂森,他是个著名的猎人,当地一些村民对他作为一个东巴后裔但沉湎于狩猎
期刊
2008坚强的祖國
期刊
这寺院里一个喇嘛也没有,但神并没有离去……  旅游手册上关于普济寺只有这些字: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为滇西北十三大寺之一,以“铜瓦樱花”闻名。“铜瓦樱花”四字令我心动,但我从未听说过这个寺。我要求去看看,但乡上派来的导游支支吾吾,又是不知道路啦,又是一下到不了啦,我坚持要去,她就溜号了,另使了一个小伙子来。后来我发现这个小伙子根本没有去过普济寺。问路,穿过许多花团锦簇的村庄,离开坝子,
期刊
蚂蚱教授:“我一年可能才用一袋洗衣粉。”    蚂蚱教授可算老丽江了,他是六年前我见过的“病人”,是真正的“有病”,因为他说的话总是和各国的总统们联系在一起,是关于他们如何接见他,如何送给他各式收藏品的故事。但是坊间就有流传说他曾经是北京某大学的教授,懂好几国语言,后来为什么在丽江卖手编的蚂蚱谋生,谁知道呢,也许蚂蚱教授自己也忘了。  现在的他还是常年地穿着冬夏的几套熟悉的衣服,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期刊
和自兴率团访问日本韩国  应日本高山市政府和韩国釜山市政府的邀请,以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为团长的丽江市代表团于7月12日-22日对日本、韩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公务访问。5年来,双方建立起了密切的友好合作关系,在人才培训,观光,传统民族文化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合作,高山市对于丽江市近年来经济社会等方面所取得的发展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丽江机场迎来暑运高峰  进入7月以来,丽江机场日平均保
期刊
柳生:“我并没有刻意的追求什么,喜欢而已。”    束河一个偏僻幽静的小巷里有个顺洲府,主人名曰柳生,是顺舟土州同子氏第27代传人,所以顺洲府取顺舟二字,“州”之为“洲”,乃借水之灵气,寓五湖四海的人相聚一起。名字取得古,主人柳生常年一身飘逸的黑色,长发,瘦,不知是天生的,还是学来的一股仙风道骨的味道。  但凡知道柳生的人,听他谈得最多的是《文武真经》。《文武真经》据说产生于唐末,是一部流传民间的
期刊
啊东:“以前是会考虑到取悦别人,现在则更多地取悦自己。”    “艺术家?”啊东摇摇头,“我是一个木匠。木匠是要养老婆,儿子和母亲的人。”  但是这个木匠一个月才做两件活,在丽江古城的现文巷小小铺面的墙上,挂的东西不会超过五件——都是等着油漆干了要发给订货人的。木匠啊东几乎不做同样的活,他称自己是古城里“存活”下来最早的那批本地木刻者,为什么能存活,也许就是因为在丽江吧,也许是因为坚持吧,也许是因
期刊
邱林:“性格里最牛的一部分也是爱做梦。”    邱林最近的一部电影是《香巴拉信使》,男一号。对,就是张艺谋《千里走单骑》中那个“三句半”导游邱林。  我听到很多个关于邱林的小段子:一个说因为四环素牙和长相问题,邱林屡考导游不中,愤然改阵地上了网,成了最先在网上介绍丽江的纳西人之一,反倒成了真正的“丽江名导”。又有的人抱怨不管什么场合,只要邱林在,其他人完全没有插话的份,能做的事情就是笑,这些话亦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