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神之子”与“太阳之花”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_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者从生平、爱情、作品呈现的精神、人生最终的选择方式等方面比较不同国度不同种类的作品,以期更全面地解读海子与凡·高的作品。
  关键词: 海子 凡·高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向日葵》
  一
  中国人常将“诗”与“画”对举,如“诗情画意”、“如诗如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诗与画的融合,在形式上体现为“题画诗”,足见中国诗画常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而中国诗与西方画也是可以合在一起欣赏的,下面我们就比较欣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与凡·高的《向日葵》。
  海子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获得了极大的声誉:“亚洲自由抒情王子”、“太阳神之子”、“麦地之子”,“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诗人”、“中国最后一位诗人”等。在这些称呼中,我最认可的是“太阳神之子”这一尊称。海子虽心灵脆弱,性情忧郁,但在他的诗歌里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他在《夜色》中说:“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在他的许多诗歌中,以“太阳”为意象的很多,他的代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更呈现了一种理想的自由的生活方式,“春暖花开”的是温暖的人间,是明丽的温柔之乡。
  凡·高的《向日葵》用强烈的色彩,饱满的笔触,以重涂的笔触施色,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为我们展示了生命力旺盛的“太阳之花”,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每朵花都像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页则像火苗,整幅画就像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凡·高说:“这是爱的最强光。”
  二
  海子在农村长大,家庭贫困。在他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生活在童话的国度,天堂的意象扎根于他的心灵。但他又是城市流浪者,脆弱而敏感,性情忧郁,理想与实现不能相交。他的诗处处充满了诸如死亡、黑色、黑夜、悲伤、银红的落日、无限漫长的黄昏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既在极度张扬自我理想,又在对平常生存现实摒弃与蔑视。海子的座右铭式的诗作《夜色》告诉我们“三次受难”和“三种幸福”就是他的一生,而他的一生,都是“在夜色中”。他虽然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从不甘于寂寞,压抑的心灵中奔腾着运行不息的地火,热情着读者的心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开放而温暖的生活。具体而言,“喂马,劈柴”是安宁的生活,“周游世界”是自由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是平凡的生活,“大海”既陌生,又极有诱惑力。诗人想走向大海,走向广袤的社会,走出封闭,渴望人间的温暖,向往“春暖花开”的温柔之乡。但现实使诗人“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另一面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失望。没有容身之地,逼得他转过身去背对大陆、背对众人,面朝大海,寻找渺茫的春暖花开的幻景。
  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在现实世界与诗的国度里,诗人在挣扎,在为自由挣扎,挣扎的结果就卧轨自杀。
  桑·凡·高生活在一个小市镇里,家境也贫困,生活也清苦,秉性也孤僻,还急躁易怒。他其貌不扬,却有一颗仁爱之心。在他的艺术世界里,他的艺术语言既奔放又热烈,他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来表现人的生命。《向日葵》就以饱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画家内心中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那一团团如火焰般的向日葵,表现出画家对生活的热烈渴望与顽强追求,那一块块炽热的黄色,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激动。但这一位艺术大师生前却备受社会的冷漠,长期生活在恶劣条件下,得不到一丝人间的温暖。在艺术追求与现实生活中,他生活在两个极端里,之间的距离,使他忧愁和郁闷,因而患了精神病,最后,他终于毅然决然地自己结束了那短促而宝贵的生命。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所传达的情感,凝聚了海子对尘世的最后一丝眷顾。两个月后,天鹅般孤傲的海子于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了,绝尘而去,年仅25岁。
  《向日葵》的世界是凡·高生命想要抓住的世界,而此时,他已经35岁了,他的艺术生命只剩下29个月。
  对于海子之死,无论是西川强调在“精神”层面上的意义的“一次刻意的诗歌行动”,还是“精神崩溃”的必然结果,都令我们伤悲。永远平等的两条铁轨,既冰凉,又会灼人。一条是现实,一条是理想,永远没有交叉的时候。在这种绝对的对立下,生命显得很脆弱。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貌似世俗但富有诗意的幸福,来自诗人的虚拟,反衬了生存的不幸与诗人内心的孤独。他生活在贫穷、单调与孤独里,生活在没有电视机、录音机、收音机的世界里,生活在枯燥的世界里,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六七年间只看过一次电影。他生活在写作和读书的世界里,所追求的“诗歌”和“王位”也是虚拟的。他的诗歌生前并没有得到更多的认可,所遭遇的是一次次的退稿。而“爱情”竟成了他生活的死结。据说海子去山海关前不久就见过那个他初恋的女孩“蓝波湾”,他的“爱情”也是虚拟的。
  海子以死结束“三次受难”,同时也以死获得“三种幸福”。
  谁也没有想到,凡·高竟真的会为了一个当众侮辱和奚落他的妓女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作为圣诞礼物相送。1889年5月9日,凡·高被送进疯人院。在医院附近的田野,凡·高开始对骄阳下金黄色的麦田着迷,那绚丽的金黄色占据了他的整个身心。在寂静的田野里,面对着灿烂的阳光,他用手枪朝自己的胃部开了一枪。对于那致命的一枪,他竟然能那样坦然以对,像往常一样,平静地收拾起画具,慢慢地往回走。他熬了两天,痛楚难忍,但他未喊叫一声。临终前,他不断吸烟,和弟弟提奥谈论着艺术。去世时,他嘴里还叼着点燃的烟斗。
  海子的一生爱过四个女孩子,但每一次的结果都是一场灾难,特别是他初恋的女孩,更与他的全部生命有关,海子最初发表的诗歌几乎全是这个初恋的女孩“蓝波湾”。然而她和海子在家庭背景上相差太大,以致“蓝波湾”的“高知”父母否定了他们的爱情。于是海子在精神上彻底流浪了。
  16岁的凡·高在伦敦,对房东太太的女儿厄休拉一见钟情,一往情深,神魂颠倒。但凡·高外表丑陋,大脑袋上满头红色短发,大鼻子,高颧骨,紧蹙的浓眉下一双深陷的绿色小眼睛,紧抿的嘴唇显示出一副凶狠的模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走路时佝偻着背,活像一个小老头。这样一副面孔自然不会讨姑娘喜欢。厄休拉用冷言冷语和讪笑回答他的追求,使深情款款的凡·高初恋破灭,精神非常痛苦。后来他又对新寡的表妹吐露了倾慕之情,再次遭到了拒绝。再后来,他竟爱上一个酗酒无度、一张麻子脸、一嘴恶臭、只会偷他的钱去酗酒取乐的妓女。他最后一次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与一位年长于他的老女人幸福地过了数日,但终因那女子父母的干涉而分手。
  三
  从两人的出生、爱情、死亡等来看,都很不幸。人生的不幸决定了他们的孤独,也激起了内心的狂热。这种狂热转化到艺术的追求上,既体现出狂热一面,又呈现出悲观的一面。一方面海子积极地唱道:“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另一方面他对自己却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凡·高即使处在生存的边缘,也未扔掉那维系生命与精神的画笔,他以火一般的热情为生活高唱的赞歌。
  从生平、爱情、作品呈现的精神、人生最终的选择方式等方面比较不同国度不同种类的作品,我们会更全面地解读他们的作品,无论是对诗歌的理解,还是对绘画的欣赏,都会更上一层楼。
其他文献
摘 要: 关注学生发展、打造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问题。然而由于对新课程的认识不足或操作不当,导致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象时有出现,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本文分析了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常见情形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 有效性缺失 原因 对策  1.课堂有效性缺失的主要原因  课堂是学生获取信息、提升能力和形成素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
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的作文水平,会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国民素质的问题。然而,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说写作文就头疼,没的可说;二是东抄西凑,胡编乱造,因而学生的作文大多没有真情实感,而是假话、空话连篇。针对学生母语水平低下、笔头无语的现象,我们意识到:写作材料的枯竭,阅读资源的匮乏,必将导致学生思维的凝滞。如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了解越来越多、越来越广泛,电脑、数字化、纳米等新概念、新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使得人们对科学知识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另一方面,枯燥的逻辑推理和烦琐的计算又使得绝大多数高职校工科生对理科学习敬而远之。如何在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被动教育为主动求知,正确地把握学生认识结构的形成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认知结
摘 要: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文化是新时期统战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高校统战文化、民族团结概念、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统战文化建设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统战文 化民族团结 作用  新时期统战文化是以“和”为核心,其基本准则是“团结、合作、互助、关爱、和谐”,基本内容是民族团结文化、党派合作文化、宗教融合文化和炎黄“根”文化等。民族团结文化作为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摇?摇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  二、教学目标  (一)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画图的需求,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条件与问题,进而发现其内在联系,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步骤。  (二)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画图的优势,形成依托图形灵活、有效地解决不同问题的自觉与能力。  (三)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策略意识和选择意
“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所在。如果没有爱,则则任何说教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则任何语言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只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多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因人而异,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鼓励和宽容。  一、给孩子一份信任,就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后进生与一般孩子的差异不仅仅在于行为上,更在于心理上。由于后进生在日常
摘 要: 通过对保护系统的灵敏性设计提高了安全性;通过对通电连接件的改造巩固了保护性;通过对智能身份识别系统的应用提高了评价系统的标准性;通过对整个试验台的合理设计提高了灵活性和可靠性。努力达到“高安全性、高保护性、高标准性、高灵活性、高可靠性”的标准。  关键词: 安全性 插槽连接控制系统 智能评价系统 智能身份识别系统  工厂电气控制是高职类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我从高中开始就喜欢《简·爱》,所以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已经把它翻来覆去读过四遍了。关于它的读后感也断断续续写了一些,在此我从女权主义这个角度出发,谈谈我所读到的《简·爱》中的女性意识。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它是一部充满激情和富于诗意的爱情经典,它是这样一个故事:穷苦人家父母双亡的女孩子,被送给舅妈家养大,然而得不到一点爱,然后被送到一个教会学校长大,然后到一个有钱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带给人无限的幸福,也使人为之付出血泪,由此世上多了许多的痴男怨女,也成就了许多作家笔下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与《荆棘鸟》俱为现实主义力作。《红楼梦》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有所谓“开坛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之说,足见其在当时的风靡程度。到了现代,《红楼梦》的魅力依然不减,人们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一部古代小说,研究者甚至将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称之为“红
一、采石疑云  1161年的宋金采石大战(又称绍兴辛巳宋金大战)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南宋王朝最重要的保卫战,其历史地位不下于赤壁、淝水之战。惊心动魄的采石大战保住了南宋的半壁河山,是汉民族为主的宋朝对金朝非常少见的大胜仗,也为中华文化,尤其是理学、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南宋立国的十三战功(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中有五战功与采石大战有关。  《金陵晚报》在(2009)报道17岁学生质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