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绿意的诗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j8602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徒
  在睡前,她仔细回温那个梦,
  她记得那滴泪,巨大的,从空中落下来。
  婚礼的女主持,
  戴贝雷帽、黑框眼镜,说话很慢,
  似乎每一个字都为了
  配合那滴缓慢落下的泪。
  因此她——这时候,更像是我
  上前拥抱了她。
  婚礼结束,人群纷纷
  如同礼拜日早上结束的弥撒,
  有序地离去。她一个人
  站在空空的殿堂:女主持去了哪?
  那么多的长椅呢,那滴
  巨大的泪呢,
  连她想象的地上彩色的糖纸、烟花碎屑
  也消失了……
  但这些似乎也不那么重要。
  她深深地陷进一个甜蜜的称呼,
  一种责任的激情中。
  盛典之后,最令人難堪的:
  她发现
  自己依然是一个人,
  没有新郎,也没有他的电话。
  春天
  “我想永远和你在一起,
  我想让你记住
  如何去感觉——当你在一棵树上。”
  我认识到,她大多数狂暴的行为
  是在生硬粗暴的磨损下。
  剥去态度的表层,抹掉手上伤痕,
  她只是一个小心
  显示心中需要,纤弱的女性,
  ——就是此时的我,
  在教堂跪着,有时忘了祈求和回应,
  有时睁着困惑的眼睛,
  它们同样努力地与睡意作斗争:
  那时,年轻的她三天后醒来,
  鼻尖的汗珠泛着微亮,一颗裸枝上晶莹的涩果;
  参差的刘海被汗水浸透,
  发梢粘在一起,如灌木丛中的尖刺
  半遮住光洁的额头。
  我把棕榈枝轻轻放在她手里,
  她不确定地举到鼻子下,那新生的味道
  “闻上去像家”,
  她的眼睛涌出泪水。
  养父
  回忆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应该是
  被我记恨,或毫不期待的他突然像个老好人
  记得他揍我,和其他两个
  在我生命中起作用的人不同
  养父和我并无血缘,使我即便在怨恨他时
  (现在已很少)也驱散不了感激之情
  他因“偷”值班室的一件军用棉大衣
  带着我和妹妹仓皇出逃
  他因畜牧场工作繁忙(他是兽医)要求我和妹妹
  将他反锁在房内,得以半天的休息
  有时他从灰色领子已洗烂的中山装口袋
  掏出一支葡萄糖针剂,“这是午饭,营养足够了”
  回到阔别几十年的故乡
  他成了虔诚的吃土豆者。一日只吃两餐
  水煮土豆,把省下的钱寄给在校的亲女儿
  省下做饭的力气,他佝偻着背
  在收留他的亲戚家门口,像只无计可施的老狗
  摇晃着身子,缓慢地踱步
  在妹妹跟我描述这些时,我加上下面的细节:
  慢慢滑下天空手掌的太阳,像他每天
  最后吃下的那枚土豆,同样短暂和完美的热度
  他蹒跚的身体被普度的只有老人才有的光辉
  盖过了他的(和我给的)对生活的责怨
  他空闲下来的手,不再那么使劲地
  依然搓着,一边嘴里依然不停地咕哝着
其他文献
主持人点评  《论异形虫教会我们什么》是一篇软科幻作品,带有“异形”“克隆人”“AI”等关键词,再加上有些“丧”的末日氛围,让故事整体呈现出一种好莱坞电影的质感——这也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追求的,剧情的起承转合,加上一幕幕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展现,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颇有一种在看微电影的味道。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读出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她是一个脑洞非常大的在校学生,就连取笔名的方式也独树一帜——
期刊
五月之詩  你知道,仍有花开  但更多的是无声的凋零  仿佛一只弹琴的手  趋向颇有意味的末尾  然后,果实在枝头饱满  且闪烁出不同的光泽  雨水被倒灌进结构的内部  一幅修改的草图,生长在  略高于意识的头顶  跟着,愈多愈多的光亮涌过来  并顺手调慢所有事物的轴心  此时的寂静,获得足够的景深  而我们,将带着一生的饥渴  进入昏聩而沉重的睡眠  梦中,有人在树冠里呼吸  并找到清凉的教堂,
期刊
后山  如果我是一座山  那也是后山,此处  风景平淡  只有鸟在散步  只有老山羊在自言自语  野风吹来,山  十万年前拱起的海洋  如此安详,今生  我只要一棵树  和山泉中漂泊的珊瑚  爱情  你们,不止俩人  沿着初春的小溪  走来。樱花  白茫茫一片  开在地平线之上。浅滩边  独步的野鹤  遥远,荒凉。  因为你们  我站着,不肯离去  边际人  山岗上,行走的浪人  遭遇霧霾  星星
期刊
井底的曙光  —— 读王啸峰小说集《隐秘花园》  “我们最怕的,莫过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连光都是演出来的。现实与虚幻,执着于任何一面,都会痛苦。带着湿气,走进一座城,走进一个人,一群人,当然,这不是科幻小说。”这是印在第六届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得主王啸峰的小说集 《隐秘花园》封面上的简介。一团迷雾,一滴朱砂红,如烟往事在心中翻腾,有多少疑惑随时间清晰,让人追寻生命的意义?  第一次读王啸峰的《隐秘
期刊
南方,北方  雨点从未停歇  不在南方,就在北方  像船在渡口两端  来来去去  密集得如私语一般  贴近,我想起那场大雨,下在北方  也下在南方  知道吗,这南方的愁闷  已郁结多年。潮湿的屋檐下  心上的那把傘  开了又合,合了又开  渡口的石头留下碑铭  难为水  也不是云  是满目青苔。  腹语  那些你曾跪拜不已的人  时光已剔除了他们阴暗的部分  就像你见过的黄河象骨架  庞大壮阔,却
期刊
颐和园  不过是乾隆梦里的一个泡泡  须弥灵境的一炷香  三山行宫的尾巴和  苏杭美女的新家  十七孔桥上走来一对男女  既非情人也不像朋友  他们对彼此似懂非懂  缄默如昆明湖东岸的铜牛  他们乘着赤城霞起逛到文昌阁  裹挟在北中国的六十七种方言中  清明的风沙揶揄着炫技的榆叶梅  镜春舻的艄公改行去炒了股票  玉澜堂游人如织却意兴阑珊  夕佳楼看不到夕阳  藕香榭也吃不到藕夹  宜芸馆更从未听
期刊
我和你  慵懒的午后  阳光用巨大之剑劈开炎热的空间  在空间之外  我走过七月的竹林  倾听流水的琴声  看到幼年奔跑的身影  而你,这只黑色的鸟儿  站在路边出神  歪歪斜斜的步伐  走出一首微醺的吟诵  你用明亮的眼睛看着我  使我沦陷于寂静  我停下逡巡的脚步  向你小心地伸出手  企图拥有你绸缎般的羽毛  和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  那优雅和高贵的质感与你多么契合  一阵风毫无预兆地吹来  
期刊
在“追随三部曲”后,路内的《慈悲》一度被学者认为是其作为70后作家在脱离青年进入中年后的转型之作:“《慈悲》之前的五部小说,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是它们都没有跳脱青春叙事,到了《慈悲》,才真正实现了对青春的超越。”然而《十七岁的轻骑兵》的问世似乎昭示着,来源于自身经历和写作经验的青春叙事仍然被路内牢牢地把握着。对于路内所谓的“过不了写技校这关”,与其说是扎根于1990年左右的青春叙事是路内作为写作者的
期刊
序  20年前,我对兰波是排斥的,我觉得他的叛逆过于草率、任性,带有青春期的冲动,以至于他的诗仅仅是灵光一现。不久前的一天晚上,睡前随意翻看《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时,打开的那页诗是《晚祷》,“我坐着,像一位天使落在理发师手中”,突然被这一句击中。我发现自己过去对兰波有失恭敬。“理发师”作为世俗生活(或宗教生活)的象征太准确了,这种世俗生活(或宗教生活)并不以大恶毁灭诗人的才华,而是在看似顺理
期刊
抑郁之书  村庄之北,大片的麦田在等待收割的镰刀  河水自西向东  水底的鱼骨和鹅卵石,击散光线  鸟鸣尖利地划过书桌  这是父亲的咳嗽,是母亲忧伤的叹息  伪装的绚烂迅速黯淡下来  额头之上,有草木之灰  如果推开向西的窗子,有片幽静的树林  空气中残留着刀斧的暴政  在假设的南方,老师疯狂地散发着试卷  教室禁锢的青春,藏着所有人的希望  泡沫中泛起漆黑的光  逢周一,父亲便去东方  他早出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