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活动常规培养的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f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常规,不仅可以约束幼儿的外部行为,使其行为趋向规范,更是开展好区域活动的基础保证。本文从区域活动常规存在的意义、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建立有效的区域活动常规。
  关键词:幼儿;区域活动;常规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25-2一、前言
  区域活动是教师和幼儿根据需要,在活动室或户外划分出相对不同活动类型的活动空间,并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个性等各方面发展的需要的具有小组性的活动形式。区域活动介于集体教学和个别教育的活动,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增强兴趣,在操作中开心地玩、愉快地学。
  众所周知,区域活动并非是任意的行为,而是有其内部规则,它包含着积极的约束,要使区域活动顺利地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就需注意常规的建立。而且这些常规不仅是培养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在活动中,幼儿的活动不仅不受到约束,而且能在一定范围更加愉快,更加自由。所以说,区域活动教育中常规的建立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立区域活动常规的意义
  (一)帮助幼儿适应各区域环境
  各区域本身性质及投放的材料决定其常规并不相同,不同的常规使幼儿进入活动区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借以形成幼儿一系列神经联系,提高动作的自动化程度,使各区域的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一个人要想在集体中顺利成长,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常规教育可以与我们的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良好的情绪,可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学习与他人与集体关系的形成。
  (三)帮助幼儿自觉形成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弱,对事物缺乏应有的判断力,他们不可能像我们成人一样会为自己的某些需求而理智地克制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现不守规则现象。而良好的常规会让幼儿“有法可依”,知道何事是对何事是错,规范自己的行为,否则活动会失去其本身存在的意义。因此制定合理的游戏常规,并引导幼儿遵守这些规则,自觉地按常规行动,是培养幼儿学会自我控制,保证各项活动有条不紊顺利开展所不可缺少的。
  三、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各类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控制力差、情绪浮躁,喜欢随意跑动,不能全身心投入活动。
  (二)有的区域人数过多,出现拥挤吵闹现象,而有的区域则冷冷清清。
  (三)活动时秩序混乱,缺乏相应的游戏规则。
  (四)对材料操作不规范,玩法过于单一,常只限于简单的摆弄。
  (五)游戏结束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转移较慢,仍停留在原有的游戏中,对将要进行的活动缺乏及时关注。
  (六)游戏之后,操作材料乱放,呈现出一片狼籍之状。
  四、如何建立良好的区域活动常规
  (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常规要求,建立合理完善的规则
  由于区域活动是以幼儿自主活动为主,而幼儿年龄小,好动,且各方面能力都极为有限,如没有切实可行的活动常规来约束,任幼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么活动肯定是没有成效的,且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就拿美术区活动来说,这是幼儿最喜欢的一个区,因此活动开始时会有许多幼儿涌进这个区,使得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于是我们进行了人数的限制(设置小脚印),这是保证区域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另外,针对幼儿对区域活动有“挑食”现象,我们定出了相应的规则,鼓励幼儿去尝试自己未曾玩过的区域。
  (二)创设有序、有规律的环境,营造有序操作的良好氛围
  我们根据本园房间小、幼儿人数多的实际情况,用隔断(多数用废旧纸箱制作)把各区域分隔开,布置成有规律、有秩序、允许幼儿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同时便于幼儿进区活动和教师观察,而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区域分隔开,减少了互相干扰。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重视投放丰富性、游戏性、趣味性、开放性、操作性强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及需要自选。
  (三)通过肃静活动养成安静入区的良好常规
  在这里,笔者利用各种游戏为幼儿进区活动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进区前我们利用蒙氏的走线活动和静默练习的原理设计了一些简短的小游戏,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锻炼游戏时的专注力,提高活动效果。
  1.走线游戏——这是蒙台梭利为训练幼儿的专注、平衡等能力而专门设计的。通过走线的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地运用各种感官,调控自己以进入聚精会神的专注状态。为增加走线的趣味性、游戏性,笔者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辅助材料,如让幼儿头顶玩具、端盘子、手持装着珠子的汤匙……使幼儿的专注力在“表演杂技”的走线游戏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为幼儿进入区域专心活动做好准备。
  2.听听猜猜游戏——让幼儿闭上眼睛玩“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笔者有意设置一些有趣的声音,如心跳声、流水声……让幼儿静静聆听,在听听猜猜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倾听习惯,锻炼了幼儿排除干扰的意志。
  3.“吹气娃娃”游戏——让幼儿在优美宁静的音乐中模仿为吹气娃娃吹气的动作做呼吸调整练习,慢吸慢呼、慢吸慢呼、快吸快呼的腹式呼吸法,及有趣的吹气娃娃动作模仿,使幼儿通过对呼吸的调整达到心境上的控制。
  实践表明,在进行过各种自我控制游戏后进入活动区学习或操作游戏,幼儿往往比较能集中注意力。
  (四)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巩固幼儿的良好常规
  由于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经验缺乏,同时又正处于获得感知印象的阶段中,因此在常规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教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巩固。   1.提醒法。由于年龄特点,幼儿在活动中常常会忘记规则,从而影响了自己或别人的操作活动。在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醒法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而且这个方法简捷、方便,具有时效性。同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指导语的艺术性。有时可以是直观的,即用正向语汇代替负向言语,如,告诉孩子“不要吵”,不如告诉孩子玩玩具要安静,如果有问题可以小声交谈,不要影响其他幼儿。有时可采取带有启发性、建议性的语言,如表演区的幼儿因为争抢角色而发生纠纷时,教师可以启发他们进行协商,引导幼儿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法。
  2.暗示法。暗示法可以分为环境暗示和动作暗示两种。环境暗示法,是指将区域活动规则蕴涵在环境之中,让“环境说话”,让环境来告诉幼儿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限定问题,笔者采用进门挂牌、投放适量同等材料等方法来提醒幼儿遵守该活动规则。如美术区,笔者通过投放一定数量的操作材料,没材料的幼儿就要去别的区玩等等。动作暗示是指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适当运用动作提醒幼儿,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压力,也可以让幼儿在模仿中学习遵守常规。例如:当发现感官区的幼儿在操作塔楼时经常将最小的积木乱扔时,教师可以悄悄来到幼儿的身边,和他们一起操作,在拿取最小积木时,用双手将它捧在手心,然后再轻轻放下,显示出教师对它的珍惜,从而在无形中影响幼儿,为幼儿做榜样。
  3.材料调整。当幼儿违反了常规时,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想想,是什么原因让幼儿无法遵守规则:是忘记了?是不懂?是幼儿的生理、心理还没有发展到有足够的自制力?是材料等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结构区的幼儿持久性差,往往还没有拼出成型的作品就离开,玩具扔得乱七八糟。这时教师就要仔细考虑,是不是材料太小、太单调、操作性不强,继而就要对材料进行调整,分别增加一些性质不一、型号不一的材料如易拉罐、纸盒等辅助材料,并扩大结构区的场地,这样就提高了幼儿对结构区的兴趣,改掉了以往不良的操作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结构区活动常规。
  4.行为评价。当幼儿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组织幼儿进行交流与评价,以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巩固。这时,教师的评价可以是表扬性的,如“你把珠珠串得真长”,表扬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可以是勉励性的,如“你今天进步可真大,剪纸剪得太好了,下次剪纸记得把纸屑放进美工区的小纸篓里,那就更棒了!”;可以是讨论性的,如“离开座位时为什么要把椅子塞进桌子?”,通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到,如果不这样做,教室空间会变得很小,很可能碰到路过的同伴等。这样,除了让幼儿有参与感外,也能让幼儿真正了解常规的意义,自然而然地认同游戏常规,并且能够切实遵守。
  当然,在幼儿游戏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深入地了解幼儿,要做一名幼儿学习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细心观察每位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即使发现幼儿做错也不急于干预,而是给予幼儿思考的时间,让幼儿在操作中进行自我教育。
  (五)活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常规
  各种活动的常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而不断补充加以完善。笔者还是以美术区活动为例,开始制定的常规只限制了每个区活动的人数,结果在活动过程中又发现幼儿活动时常常会出现下面的状况:争抢材料,不注意公共卫生,纸屑满天飞,蜡笔满地滚,活动结束时一片狼籍,而无一位幼儿去整理。对此,我们又加定了取放材料及卫生常规要求。
  可见,良好区域活动常规的建立对于区域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搞好区域活动的基础保证,能让幼儿“有法可依”,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所做所为更具社会性。因此,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做一名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让区域活动发挥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其他文献
分析影响薄壁主动齿轮性能的主要因素,提出提高薄壁主动齿轮性能的制造工艺方案。即严格卡控关键制造工序,从原材料、热处理、强力喷丸、提高齿根粗糙度、降低组装过盈量等方面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代的教学模式逐渐趋向小班化。小班化教学能够使得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课堂状态,针对学生们的课堂接受以及理解能力来进行课堂教
摘要:笔者承担“优化教学策略导学课题研究”的任务,结合初三年级思品课教学实践,在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讨和实验,在操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经过不断完善,对应用教育教学操作手段的不断调整,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文章注重操作的应用性,对于理论的探讨没有过多的展开。  关键词:导学;策略;思维;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一大批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应运而生。在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当前社会,地理学科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地理学科的教学中,使用情境模拟教
随着我国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已在我国各地学校中已获得实施。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中学生对政治科目并无太大兴趣,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如何才能保证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如何才能使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处于有效的质量控制状态?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贯彻
高中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教育的重要功能,审美教育是人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审美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美感与艺术魅力,以加快学生的智力发展与情商发
过程方法是ISO9000:2000阐明的管理原则,测量过程被认为是支持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如生产过程一样,测量过程中存在变异.这些过程要素和控制应包括操作者、设备、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