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艺术大师扬·勒尼卡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p85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扬·勒尼卡的艺术作品是20世纪下半叶波兰艺术历史的重要篇章。他在波兰的知名度以及国际上的赞誉都来源于他的动画艺术以及招贴画艺术。他被誉为世界上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也被认为是现代动画的先驱。
  【关键词】:波兰;艺术;动画;招贴画
  一、作者生平
  扬·勒尼卡(Jan Lenica),1928年出生于波兰的波兹纳,他先后在波兹纳和华沙学习音乐和建筑,1952年毕业于华沙理工大学建筑系。1948年,他发表一些具有讽刺批判意味的绘画、版画、招贴画及漫画,并于1950年担任讽刺刊物《Szpilki》的艺术编辑。1974年,勒尼卡在哈佛大学教授招贴画艺术。1979年至1985年,担任德国的卡塞尔大学动画系教授,1986年至1994年,担任德国柏林造型艺术学校的平面设计教授。
  扬·勒尼卡对各式各样的设计艺术形式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是著名的动画电影导演,同时,他也是波兰招贴画中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另外,他在服装设计、舞台背景设计、儿童书籍插图方面也颇有研究。他的艺术为他获得了华沙招贴广告双年展金奖、卡罗维发利电影节,及安纳西朱尔斯·谢雷特奖等奖项。1987年,他在纽约获得阿尔弗雷德·杰济科夫斯基基金会终身成就奖,1999年获得克拉科夫短片电影节的“Smok Smokow”奖。他还举办过多次个人展,其作品并被各国美术馆收藏,其中有德国埃森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华沙和坡森的博物馆、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纽约近代美术馆。
  二、扬·勒尼卡与动画
  在他众多艺术成就上,他的动画是知名度最高的,特别是具有他独特风格的“拼贴动画”(Cut-out Animation),其灵感来源于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和约翰·哈特菲尔德(John Heartfield)的艺术风格。1957年,他与瓦莱利安·博罗夫奇克(Walerian Borowczyk)采用了这种“拼贴”的独特技法,创作了他们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从前...》,这也标志着他在动画领域旅程的开始。
  他的动画代表作有《从前...》、《房子》、《Monsieur Tete》、《新音乐家扬科》、《迷宫》、《犀牛》、《A》等。
  1.动画艺术风格
  在勒尼卡和博罗夫奇克的动画作品出现之前,波兰动画电影的类型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受众单一,仅适合儿童观看,同时也缺乏对艺术风格的表现,更不用说在动画中表达出隐含的哲学寓意。
  勒尼卡和博罗夫奇克在动画艺术上的辉煌并没有在技术革新或发明创造中显露出来,相反,他们对现有技术和常规的风格毫无兴趣。他们的动画风格很简单却很特别,他们将动画的运动形式及运用的蒙太奇尽可能的简化,并把彩纸上剪出来的几何图形与从报纸、杂志、海报上剪下来的人物轮廓进行重新拼贴组合,与定格动画、真人表演相结合。勒尼卡在他随后的几部动画电影中也运用了这个技术,成功地产生了有趣、讽刺、具有超现实主义怪异风格的效果,如同尤金·尤奈斯库(Eugene Ionesco)和弗朗茨·卡夫卡(Franz Kafka)的艺术作品,具有荒诞、令人毛骨悚然的风格。
  2.哲学影响
  扬·勒尼卡的动画有讽刺陈腐的文化题材——如《新音乐家扬科》,有超现实主义游戏题材,如《Stilleben》。他的动画作品几乎都有深层次的哲学寓意表达,动画作品《A》简单地讲述了一个孤独的人与字母“A”斗争的故事,其隐含的寓意可以被理解为个人与国家机构之间的冲突,这一主题同时也在《Monsieur Tete》、《亚当二世》、《犀牛》、《Wyspa R.O.》中体现。勒尼卡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悲观主义色彩,他的创作在“荒诞与戏剧”之间保持平衡。无论是卡夫卡式的作品《迷宫》、《A》、《亚当二世》;尤奈斯库式的作品《Monsieur Tete》、《犀牛》;还是马克思·恩斯特式具有超现实主义特征的作品《新音乐家扬科》、《迷宫》都洋溢着荒诞的气息。勒尼卡将“新艺术”的美与怪异的角色以及不切实际的故事发展情节相融合,为观众构建出荒诞的、超现实的世界。
  尽管勒尼卡的动画作品艺术手法、题材及种类多种多样,但是其艺术风格展示出他独有的特色。他的作品极富表现力,同时隐含深层次的哲学寓意,每部动画电影都围绕着“人的生存困境”自身启示来探讨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人们对政治及人性的思考。勒尼卡动画中的荒诞呈现的是人与世界、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是深刻关涉人与世界相互对立关系的哲学命题。
  三、招贴画艺术
  扬·勒尼卡是一位非常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展现出其独具一格的审美标准,他的作品充满独特的诗意。他与亨里克·托馬泽维奇(Henryk Tomaszewski)——现代波兰媒体漫画的先驱之一,共同投稿在期刊《Szpilki》、《Wiadomo?ci Kulturalne》和《Rzeczpospolita》上,用他充满哲学的艺术作品取代典型的卡通漫画。他早期的抽象画在1948年克拉科夫的现代艺术展览会上展出。
  为了寻找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勒尼卡对戏剧及电影招贴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勒尼卡处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时期,使他有了相当大的艺术自由,使他摆脱了其他美术作品施加的影响,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创造的主动性,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他与其他艺术家开创了著名的“波兰招贴画学派”。事实上他被认为是这个术语的创造者,他把它作为自己在波兰招贴画艺术历程上的标题,发表在瑞士的杂志《Graphis》上。扬·勒尼卡把自己在招贴画艺术上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1950-1956年为第一个阶段,其作品受现实主义影响。这些作品具有说明性,主要作用是宣传电影或戏剧演出。第二个阶段,勒尼卡称其为“正式搜索”的阶段,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制作,如将旧报纸上的图画与剪纸相结合拼贴重组。大约在1962年左右,他开始为华沙歌剧院制作招贴画,并在他招贴画设计的第三个阶段开始创作自己的“手稿”,在纸上绘制写实水粉画、水彩画、蛋彩画等,有时还会运用拼贴画和抽象拚贴画。扬·勒尼卡创造了独特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艺术语言,用一种反复无常的、流畅的、波浪状线条以及简化、无细节的形式来表达他对新艺术的迷恋。他的海报上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相反地,其艺术作品色彩强烈具有视觉冲击性。扬·勒尼卡说,“招贴画艺术似乎最接近爵士乐:它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演奏别人的主题”。他喜欢运用二维的表现形式,其招贴画艺术丝毫没有空间感,既没有背景也没有透视,却创造出一个崭新而又怪诞的世界。他大部分的招贴画都是用水彩制作的,在他的作品中隐含着讽刺和荒诞,他笔下的人物似乎在向观众说话、呐喊。
  扬·勒尼卡共制作了200多幅海报。他最优秀的作品是1964年为奥尔班·伯格的歌剧《乌佐克》制作的招贴画,并于1966年在华沙的招贴画双年展上获得了最高奖项。这幅作品色调以红色为主,呈现出张开大嘴似乎在呐喊的人形,其在脸的轮廓中以同心圆的图形重复着嘴唇的形状。另一幅著名的招贴画,是1968年为威尔第制作的《奥泰洛》,通过简短、水平的黑色线条,运用蓝色和紫色的椭圆形状展现出人的头部侧面轮廓,在它的中心呈现出一个粉红色的阴道形状,给人以性的联想。
  四、结语
  扬·勒尼卡一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追寻,他对艺术的迷恋也成就了他在世界艺术上的地位,为后来波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他在艺术创作中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勇于尝试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风格和体裁,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其艺术表现语言,无论在动画艺术领域上,还是在招贴画艺术领域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他留下的艺术价值与其表达的哲学寓意启迪我们对艺术的探索,引发我们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这是他独有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l]岽芳,张晶.波兰的招贴画艺术.中外文化交流.
  [2]胡媛媛,张乐.波兰实验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电影文学.
  [3]潘耀昌,陈淑君.波兰的电影、戏剧招贴艺术.荣宝斋.
  作者简介:高嘉玉(1992-),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学位,天津工业大学,研究方向: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景观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比较简单搭配景观的设计,而是在不断的追求让视觉的元素能够融入到景观当中,使得景观的设计能够更加的自然和谐。那么如何将视觉的元素融入到景观的设计当中,让景观能够从视觉的角度达到更加美化,这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视觉元素;景观设计;美化  目前,现代的景观设计中,很大一部分的设计师通常都对景观所具有的功能性是非常重视的,但是,通常给人们所产生的视觉的印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进行阐述,提出了声乐艺术的审美标准,进而体现出声乐艺术中的审美价值。听众正确的审美观帮助听众更好的倾听声乐艺术,感受其蕴含的文化情感,进而促进了听众文化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声乐艺术;审美内涵;艺术价值  一、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  声乐艺术经过不断发展,其内容与形式随着时代变化,其中内容不断结合时代主流思想,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声乐艺术。这也让声乐艺术具有
期刊
【摘要】:本篇文章以Adobe Photoshop CS6版本为例(以下简称PScs6),介绍了利用Photoshop软件中的通道抠图、调整边缘等方法对人物更换背景、利用修饰工具、高斯模糊滤镜和高反差保留滤镜调整人物皮肤以及利用颜色填充、设置图层混合模式和填充调整人物发色和妆容等方法。  【关键词】:Photoshop软件;抠图;滤镜;图层混合模式  正文:上世纪80年代末,Adobe公司推出一款
期刊
【Abstract】:Today, the yellow duck has become one of the world's cultural hotspots, In London, Osaka, Sydney, Sao Paulo, and Amsterdam, almost twelve cities have been enthusiastically pursued, in 1992,
期刊
【摘要】:楚绣品是战国时期最为出色的丝织绣品之一,其纹样华丽,构思巧妙,绣工精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将以战国时期的经典绣品代表对凤对龙纹绣浅黄绢面衾为例,探析其审美与功能的统一,并通过对比古今绣品,来了解楚文化的魅丽。  【关键词】:绣品;对凤对龙纹绣;面衾;审美;功能  1、绣品的审美表现  丝织绣品作为楚文化颇具特色的一部分,随着楚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衰到兴的过程。《史记
期刊
【摘要】:自北周时期王褒入关,将南方二王蕴藉秀美的书风带入北方,自此敦煌书法开始融合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南方书风。隋唐时期,由于唐太宗的推崇,全国上下竞习王书,敦煌书法受王羲之影响之深广均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从王羲之《十七帖》、《兰亭序》临本等敦煌遗书中足见其影响。  【关键词】:王羲之;敦煌书法;影响  一、王羲之与敦煌书法的历史渊源  魏晋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是古体向今体逐渐过渡的时期。从敦煌遗
期刊
【摘要】:方闻将风格学、形式主义、图像学等西方理论思想与中国文人书画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视像结构分析”的风格理论研究方法。他在文章著述中通过“风格分析”,打破中国原先以感性经验为主的真伪鉴别方式和史料编纂的旧局面,充分揭示了中国山水画风格与流派的传承和变异,从而展示出西方视觉语汇下中国山水画的新面貌。  【关键词】:风格分析;方闻  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在时代背景的需求下,逐渐向现代化转型。中国
期刊
【摘要】:今天的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少人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种经济能力提升为个性化需求奠基,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专业的室内软装设计为自己量身定做家居环境,这就是软装设计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各种文化快速、深入交融的今天,这种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软装消费已开始走向定制化。  【关键词】:软装设计;个性定制;生活方式  根据最近一项消费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软装家居饰品消
期刊
【摘要】:相对于现在逐渐普遍的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所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书籍装帧设计特别是文字内容上的设计明显更胜一筹,所以,纸质阅读是不可能被数字阅读所替代的。而在书籍设计中视觉化思维可以更加激发作者的创作灵感,提升读者的接受度和联想性。视觉化思维把抽象化的概念转化成图像化,有了这个过程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以及多元化的思考与想象。  【关键词】:视觉化思维;书籍设计;运用  相对于现在逐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对钢琴音乐风格的内涵进行了阐释,基于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从提高钢琴教育的民族化意识、积极创作新作品、在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形态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中国化路径。从而逐渐形成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促进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关键词】:文化视角;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中国化路径  一、钢琴音乐风格的内涵  钢琴是西洋乐器的代表,从诞生开始,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