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牛的牛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ssy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牛牛牛就牛在懂牛语。
  这话乍听起来有点“绕”,把它拆分开来也许更容易理解:牛牛,牛就牛在,懂牛语。前面两个字“牛牛”,是人名;中间“牛就牛在”的两个“牛”,是厉害的意思;最后“懂牛语”的“牛”,是动物“牛”,“牛语”就是牛话,牛的语言。整句的意思是:牛牛这个人厉害就厉害在他懂牛的语言。
  牛牛丑年生人,生肖属牛。牛牛出生时的哭声不像一般人那樣“呜哇呜哇……”清脆响亮,而是“哞哇哞哇……”带很重的后鼻音,像牛的哞叫。他爹说:“该不是牛投胎转世吧?”就给他取名牛牛。
  牛牛的爹是牛倌,负责看管生产队的牛群。牛牛从小就跟着爹生活在牛群中,耳濡目染,学会了“牛语”,能通过叫声跟牛交流。他学牛叫学得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牛牛三岁那年冬天,有一天傍晚,下雨,牛牛的爹把牛从山上赶回来,发现少了一头,返回山上去找。在灌木、草丛中找了近一个小时也没找到牛,一身湿漉漉地回到家,唉声叹气。牛牛得知情况后,对着山上“哞——”一声长叫,不一会儿牛自己下山回来了。
  牛牛伙伴家的牛偷吃地里的青菜,牛牛伙伴去赶,那牛见是个小孩,一点都不害怕,赶东它跑西,赶南它跑北,张大嘴巴一口一口掰扯着青菜。牛牛见状,“哞——”一声长叫,也不用谁赶,那牛乖乖地离开菜地,跑回牛栏里去了。
  有一次,牛牛爹赶着牛去犁田,走到半路,那牛不走了,任你怎么抽打也不挪步,嘴里还发出“哞哞”的怪叫声。牛牛听到牛叫声,赶过来说:“前面有蛇。”果然见前面路边盘着一条蛇。
  夏收夏种,是农村最繁忙的季节,也是牛一年中最辛苦的日子,有时累得趴下不动。牛牛懂得牛的状况。他说“牛要吃两个鸡蛋”,“给牛吃两把最嫩的青草”,“牛感冒了” ……一说一个准儿。
  有的牛会突然间无缘无故地叛逆、发飙。有一次,一头眼睛血红的水牛狂奔不止,后面追着五六个人,追了半天也不能使那头牛停下来。牛牛只一声“哞——”,那犟牛就突然间刹住四蹄,若无其事地啃食着路边的青草,温驯得像一只羊。就是两头斗得难解难分的大水牛,只要听到牛牛一声喝,也会迅速分开,握手言和。也不知牛牛对它们施了什么魔法。
  牛和人一样,各有各的性情和体格,有的倔强,有的顺从,有的强健,有的懦弱。摸清了牛的脾性,因牛施教,就能更好地驾驭牛为人们干活。“教牛转角要三天”,对于刚长大成材、初次服役的牛犊子,要教会它们干活,是很需要耐心、技巧和经验的。在这方面,牛牛可谓得天独厚,驾轻就熟,事半功倍。所以,队里的牛,初服役的、难调教的,都是由牛牛调教好后再交给别人驾驭。生产队几十头牛全部交给牛牛集中管理,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牛牛的孩子一样。
  分产到户后,牛也分到各家各户去了,就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被拆得七零八落。牛牛为此很是伤心了一阵子也没恢复过来。他把自家分到的那头牛打理得膘肥体壮,神气十足,毛色油光滑亮,熨熨帖帖。但多年以后,牛牛发现村里的牛越来越少。打工潮兴起,青壮年外出,田地大量抛荒,没几户人家种田了,即使有人种田,也用机器耕作,又快又省事,没人愿意养牛。原有的牛杀的杀,卖的卖,没剩几头了。
  牛牛的儿子牛犇,子承父业,比牛牛还要牛,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获得了政府的扶持贷款,在荒山搭起了好几座大棚,养了几百头牛。牛牛进去看过,里面被分成一格一格,一头牛占一个位,不能转身,吃的是饲料,喝的是自来水。这不是让牛遭罪吗?哪有这样养牛的!
  牛牛拒绝把自己的牛交给儿子饲养,也拒绝在儿子建的豪华别墅里享福,他情愿赶着和他一样老的牛住在山上的茅棚里,每天带着老牛吹山风,喝山泉,吃鲜草,闲云野鹤,自由自在。
  苍茫山野间,时常传来一声哞叫,也不知是牛牛,还是牛,“哞——”,悠长而凄婉,孤独而苍凉。
其他文献
春嫂家的小院,正当中有一棵树,是梨树。说来怪得不能再怪,只开花,不结果,一个果也不结。姑嫂们嬉笑着,说这是一株公梨树。  公梨树应该砍掉,可春嫂不,她每年可以看一次繁茂的梨花,如霜如雪,还放出淡淡的花香。临谢花的三五日,春风一吹,雪白的花瓣飞舞着,纷纷扬扬。院子里,缸沿上,凉灶锅台上,最有趣的是,连跳跳跃跃的小猫咪的背上,也常常驮着三片五片的。  梨花如信使,每年清明过后第十天准时含苞欲放。一不留
期刊
在我们老家不是谁都配有外号的,只有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人,才会有一个外号。吴卡壳就是吴万顺的外号。  吴万顺能顶住这个外号,是他平时说话脸憋得鸡冠子一样通红,一个字一个字地向外挤,比一般的结巴嘴都难三分;更奇的是,只要半斤古井酒下肚,舌头就捋直了,像换个人一样,说话顺顺溜溜的,有板有眼。  這就奇怪了。怎么一喝酒,就变了个人呢?这个疑问是从吴万顺十八岁那年开始的。也就是从这一年,吴卡壳慢慢成了他的
期刊
一切皆为虚构,唯有死亡真实如斯。  她本来就是一匹聪明的马,用五年时间把主人遗落在马圈里的手机研究透有什么难的?!  如果让人类知道,肯定会说“哎呀,这马成精了”。  可她很谨慎,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就连对她儿子小马也讳莫如深。  这天,她无意中从手机里看到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动物农场》,被震撼了。那里的动物们竟然赶跑了农场主,自己主持大局。她越看越心惊,一种从没有过的念头在这一刻诞生了。  
期刊
在梦里,老人是一个斗士。在梦里,老人手持一把龙泉剑,斩妖除魔,好不快活。老人已经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个这样的梦了,他不愿意醒来。  那是一条蛟龙,这次,老人用这把龙泉剑,和它搏斗了七天七夜,是时间最长的一次。老人一直住在石桥下的桥洞里,陪伴他的除了破旧的、露出棉絮的被子,油腻的残碗,更多的是孤独。老人无儿无女,孑然一身。贫穷和疾病没有打压他的斗志,却让他在生命里更多地学会了愤怒。据说这桥洞上方,曾经
期刊
青年讲师辛绒书在夢中云游了许久许久,在凌晨梦醒时分,突然想提笔给远在非洲的心爱女孩写信,期盼她能够回家,不要再做教育援助了,家人都很想她。辛绒书一直等待的那个傻傻的女孩孔冉,为了帮助那些难民孩子,已经去非洲八年了,22岁到30岁,八年的青春没有一张照片,不做任何功利性宣传。  辛绒书更后悔,没有向她表明心迹。他更没有想到孔冉离开后,自己会如此思念。孔冉的父母也一直催婚如催命,她总说着下一年就回来了
期刊
老蒋要封笔了!  这消息如旋风般在小城文艺界被渲染得人人皆知。  为什么?  怎么可能?  不會吧?  一个个疑问萦绕在小城那些爱好文艺的人脸上,好久都没有消散的迹象。  老蒋是退休教师,而且是特级教师。  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重要的是老蒋还是一位作家,而且已经加入了国字号作家协会。可谓是成就斐然。  特别是退休这几年,老蒋有了大把时间写作了,不用再钻进题山题海里熬光阴了。  老蒋几乎是一天一小
期刊
春天又到了,气温转暖,杨树和柳树拼着劲儿吐絮,梨树“扑棱棱”绽放出满眼白晃晃的花朵。梨花瓣落地,依然是白色的。那些落在地上的杨絮柳絮,也是白色的,到处白茫茫的,俨然下了一场薄雪。  村支书吴大买和村主任吕壮召集村民委员会商议数日,决定硬化街道。既硬化就得高标准,一步到位。具体方案是,适当抬高路面,用白灰粉加黄土三七搅拌,雇压路机轧实,然后用水泥、石子、粗沙搅拌成混凝土,硬化十五厘米厚。整修街道无须
期刊
悟空说,我这名字有深意,你要好好品品。  说完,他断片了,忘记对面他搭讪请酒的女子。  这句话多年前他说过,只是他说的时候山亭已空,山月穿过廊桥照在迟开的木香上。白天满架木香,花是黄色的,在月下变成颤巍巍的白色。也是一个月色昏黄的五月天,在车站旁的凉亭,最后一班车还没有来,香樟淡绿的小花开得无声无息。同样是草木香,木香的香与香樟的香完全不同,虽然周遭被香樟香甜的气息淹没,但木香自有一缕清香轻盈且敏
期刊
母后早逝,我的记忆里,只有父王与长兄。  很多人都觉得父王性格太过温和,不是一个好的国君,可是父王的好性子却让余国在饱受战乱多年后,得到了休养。  集市多了起来,吃的穿的玩的,也多了起来。这样的情景更让父王成天笑呵呵的。父王思念母后,于是宫里遍种梅花。  母后画得一手好画,她的水墨图,曾风传几国。母后体弱,冬日染上寒疾后,药石无医,终是香消玉殒。  母后逝去十年后,父王也离开了我与王兄。  王兄登
期刊
午后,夏禾搬把椅子在院里晒暖。  “夏禾在家捂白脸呢?”夏金库喊。夏禾应着开大门走到柏油路上。夏金库递来根烟。夏禾摆摆手:“戒了。”夏金库摸摸肥硕的脑袋,说:“今年发现很多人戒了烟。”  夏金库腰间挂的豪车钥匙晃晃荡荡,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刺进夏禾眼睛里。眼睛疼起来。夏禾忙揉几下眼睛,缓解掉不少疼痛,可是缓解掉的疼痛扑扑嗒嗒全落进了心里。  夏金库说:“夏功凌晨两点回来的,这点儿了,也睡得差不多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