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幼儿园的“另类奖励法”

来源 :为了孩子(3~7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b2004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儿子豆豆回国上幼儿园后,每天的必修课就是汇报他得到了多少印章。他们在学期开始做了一本小存折,每天吃饭快、上课认真听课、帮老师干活儿等,都可以得到小印章,等存到一定数量,就可以拿印章去换各种奖励。无独有偶,他上的英语学校也是以收集小蝌蚪的方法来激励孩子,10个小蝌蚪换一个青蛙,10个青蛙就可以兑换礼品。礼品就摆在前台大厅,豆豆从学期开始就看中了一个需要40个青蛙才能兑换的托马斯大火车。为了收集小蝌蚪,他特别卖力,一定会记得穿校服,记得拿本子给爸爸妈妈签字,因为做到这些都可以得到一个小蝌蚪。我一开始还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可以促使他主动去做很多事情。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他对奖品的热情超过了做事情本身。我想起了他在美国上幼儿园时过生日的情景。
  我原本以为,生日那天无非就是老师拿出半小时时间,全班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唱《生日快乐歌》,为他庆祝。没想到一整天他都受到了特别的优待。他一进教室门,老师就把他抱在怀里,让他一直待在自己身边。所以一整天,他都是离老师最近的那个人:讲故事、吃饭的时候,他坐在老师旁边的位置;出去玩的时候,老师拉着他的手走在最前面,让他第一个选择玩的项目。除此之外,对点心、玩具、画笔的颜色等,他都有优先选择权;他那天还可以当老师的小帮手,帮老师拿教具,甚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给其他小朋友上课……所以,美国孩子对在幼儿园过生日的期待,不亚于爸爸妈妈为他办一场盛大的生日派对,因为被尊重、被优待和享受自由。
  除了生日,美国幼儿园对于孩子的奖励,也会通过给孩子特别的自由、特权和优待的方式,让他们来体验荣耀感、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事实上,他们在奖励内容方面,就体现着充分给予孩子自由的特点。比如对于吃饭,孩子吃饭快并不能作为奖励的标准,因为他们觉得,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吃完就可以先玩;如果吃不完或者不想吃,就把东西包好丢进垃圾桶,等时间一到,吃得慢的就不能再吃了。所以,美国的孩子在家和在学校吃饭一个样,自己能把吃饭这件最基本的事情管理好。但中国的家长却经常抱怨,为什么孩子在学校吃饭吃得那么好,在家里吃饭却很成问题呢?所以,在很多时候,物质的奖励只是一个诱导,无法转化为孩子内心的力量。
  美国幼儿园还奖励遵守秩序、懂得分享、分工合作、照顾幼小、积极参加活动、尊重他人的孩子。奖励的方式跟过生日的内容一样,可以是一个特别的自由。比如你今天可以随意去喝水,不用跟老师汇报;可以是一个特别的权利,比如你可以把班里的CD带回家听一个
  晚上;也可以是一个特别的优待,比如你今天可以优先选择做任何事情……这样的奖励,不需要孩子经过数日或数月的积累才能得到实际的奖品,而是当场就给予,即刻生效,鼓励所产生的力量即刻就会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我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学校的奖励制度,所以在家里,我对豆豆的奖励不是给予物质,而是给予他更多的自由、权利与优待,来激发他的斗志。豆豆有一段时间特别拖拉,我曾经用过收集小星星的方法,只要他能够准时一次,就给他一颗星星。但没多久他就没兴趣了,因为某一天他突然想明白了——原来花那么大力气去得到的东西,在某一个节日就可以很轻易地得到!我也因此彻底放弃了这个貌似在引导、实则没有脱离物质诱惑的奖励。后来,我跟他说:“如果你今天能按时完成洗漱,上幼儿园不迟到,那么今天下午你回来就可以自由安排吃饭前的时间。”他听完后,先是很迟疑,问:“我真的可以这样吗?我想干什么都可以?”我回答:“是的,只要是安全、不打扰别人的都可以,你可以自由安排那1个小时。”他听了,迅速去换衣服、刷牙洗脸,平常需要花20分钟才能做完的事,他只用5分钟就完成了。从幼儿园回来时,他也没在路上拖拉着不回家。回到家后,他边找遥控器,边跟我喊:“妈妈,我自由安排时间了啊!我选择看电视。”平常我很少让他看电视,所以这是我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我心里还是隐隐地感到不安,1个小时的看电视时间不短啊!但想着已经答应过他,我也没多说什么。他果然看了1个小时电视!
  第二天,他一醒来,就飞快地穿好衣服,跟我说:“妈妈,如果我今天不拖拉,还跟昨天一样可以自由安排下午的时间吗?”我说:“当然!”没想到,第二天下午他只看了半个小时电视,然后就要求出去玩轮滑了。他说:“我觉得这是自由选择,如果只做一件事情太亏了。我要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看来小家伙很会精打细算嘛。
  这个奖励的制度执行到第七天,豆豆已经能很主动地在早上迅速完成一系列事情。而且,以前对我来说无比头疼的晚饭前1个小时,因为让他自由安排,他反而不像我以前担心的那样总要求看电视,而是把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看来,这种给予自由选择的奖励,真正地满足了他内心的需要,激发了他的内在动力。
  后来,我把这种奖励用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自从有了弟弟后,豆豆一直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挑战,觉得弟弟在很多方面得到优待,爸爸妈妈陪自己的时间少了很多。所以我给予他的奖励是:可以单独跟爸爸妈妈呆半天,享受只有他和爸爸妈妈的特殊时光。他玩过玩
  具后总是忘记归位,我奖励过、惩罚过、说教过,都没用。后来,我跟他说:“如果在这个星期内,你每次玩过玩具都能收拾好,那么周末你就可以得到爸爸妈妈专属于你的半天。”这样一个特权对他的诱惑特别大。他3岁半时弟弟出生,尽管我们尽可能地满足他的要求,但是他心中的失落是难免的,有时他还会故意把弟弟弄哭,来引起我们的注意。所以,为了周末的半天特殊时光,豆豆每次玩过玩具都会很认真地放回去。偶尔忘记,我会提醒他,因为我坚持的原则一向是“与其让错误发生后惩罚,不如将错误杜绝”。一个星期后,他得到了专属于他的半天。根据他的要求,我和老公带着他去看了一场电影,还吃了冰激凌。三个人手牵手回家的路上,不仅孩子很高兴,连我们自己也找回了当年初为人父母时那种惬意和幸福的感觉。
  向美国幼儿园学习,用自由、权利和优待的方式奖励孩子,真正从孩子内心的需要出发,原来真的可以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因为这样不仅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了,其他一些事情也跟着好转了。通过这些奖励,孩子的内心力量也真正得到了增长,因为他的责任感、荣耀感、成就感和自主感在一次次的奖励中得到了激发。
其他文献
菜园里,  一畦萝卜在长大……  三月撒籽,  四月冒芽,  五月争着开花,  到了六月挖开看:  长长的,圆圆的,  红红的,白白的,  甜甜的,辣辣的。
期刊
为答谢广大读者,2015年度“集刊花,抽大奖”的获奖名单日前揭晓了,由现代家庭杂志社社长纪大庆从参加活动的热心读者中随机抽取,结果如下:  特等奖 1名  兰奇 上海  一等奖 2名  范炎钧 上海  路辉 山东  二等奖 6名  陈建平 上海  汪志良 上海  郁欣诺 上海  孙为平 浙江  郝素兰 河北  游晓嵠 重庆  三等奖 15名  陈永康 上海  仲任 上海  苏晴 上海  余红翔 上
期刊
(宋)陈著  晓对山翁坐破窗,  地炉拨火两相忘。  茅柴酒与人情好,  萝卜羹和野味长。  【赏析】  诗人和山里的周翁相对而坐,地炉里烧着柴火,柴火上热着萝卜羹,就着一些野菜,两人喝着自酿的村酒,竟然对时光的流逝浑然不觉。整首诗本来共八句,选摘的这前四句描绘出老友相聚的和乐场面,后四句则感慨着外面马上就要燃起战火,这样闲适安宁的时光也许就一去不复返了。一首好诗未必华美,只要它朴素真切,这首小诗
期刊
土豆搬新家了。  新家旁有棵弯弯的大柳树,嫩绿的柳条正和风婆婆一起跳舞。  “纽扣,快看,这里有个秋千!”土豆惊喜地叫道。  纽扣高兴得直拍手:“我要玩荡秋千!”  (图片说明:秋千挂在柳树下,房子画可爱一点,按4月的景物画。)  “等一等,孩子们,”爸爸赶紧走过来,把秋千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好了,是架结实的秋千,现在可以玩了!”  (图片说明:爸爸检查秋千是否结实。)  “好棒啊,我最喜欢荡秋
期刊
如今市场上的零食琳琅满目,选择美味又健康的零食需要家长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辨别零食中的“陷阱”,选择适合孩子的健康的零食  (一)“不”含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摄入过多的反式脂肪酸会有害我们的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反式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黄油、人造奶油的糕点及油炸零食里。因为我们常用的植物油含有不饱和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不稳定,容易氧化变质,导致气味及口味改变。显然我们不会购买难闻难吃的
期刊
玩具世界,轻松构建
期刊
我们家旁边就是南普陀山,每周六早上我们全家都要登山,从小由3岁到现在她上一年级,除了外出旅游或极个别原因,我们已经坚持5年多了,每周六雷打不动的“登山日”成了我们家一个最有仪式感和号召力的活动。  为什么选择登山作为全家一起的固定活动呢?当然首先是地利之便,山就在家门口,走几步就能到,更重要的是我一直认为书本上、课堂里的学习不是全部的学习,孩子更应该接触的是自然和社会,然而只是周末带孩子去公园里野
期刊
场景1:  姐妹俩想去游泳,偏偏我脚受伤不能下水。于是我和姐妹俩说好:“妈妈不能下水,你俩要游泳就得姐姐负责照顾妹妹,妹妹要紧跟姐姐,不能去深水区。妈妈在外面看着你们。”  姐妹俩爽快答应了。  下水之后,姐姐主动照顾妹妹,游到哪里都把妹妹拽在身边。平时霸道的妹妹也唯姐姐是从,紧紧跟随姐姐。  刹那间,我明白了,妈妈在的时候,姐姐和妹妹一样,都是妈妈的孩子。但妈妈不在的时候,就没有“妈妈的孩子”了
期刊
无论是学校的老师还是父母,都很少对孩子提问。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妈妈将知识教给孩子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导致我们从来就没有产生过向孩子提出问题的念头。当然,也不排除父母不好意思、拉不下脸来向孩子问问题这个原因。  我个人认为,父母遇到迷惑的问题时,不妨直接问一问孩子。  孩子进入幼儿期时,真是好奇心、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一天到晚诸如“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这个为什么这
期刊
一提起“重复阅读”,爸爸妈妈想必都有相同的经历和相同的感受:孩子不依不饶非要反复读同一本书的情景会立刻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那些因为“重复阅读”而带来的疲劳、烦恼、无奈的感受也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无比。  但是,在亲子阅读的道路上,这份经历是绕不开也躲不过的客观存在的历程,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重复阅读”的需求,就能把被迫要给孩子无数次“重复阅读”带来的负面情绪抛到九霄云外,若能进一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