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多媒体似乎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必用的教学手段,怎样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呢?
一、 多媒体要用在点睛之处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先进课堂教学的标志,有的甚至省去了板书,全都用课件来代替,教师成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追求课件外在华丽的教师忘记了课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宗旨,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实践证明,一节课运用课件超过10个,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降低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贪图多,要做到少而精,要用在点睛之处。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运用一对活泼可爱的珍珠鸟图片,并配有鸟儿清脆的鸣叫音频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喜欢上这对可爱的小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再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太极洞的形成时,教师映示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动画视频课件,再配上滴水的声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刻地感受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
二、 多媒体要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与化石的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没见过,教师如果空洞地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我找来各种各样的矿石与化石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看图去读懂这一块块“石头书”,这样,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化石的演变过程时,如果只凭课文描述,让学生想象,学生难以理解变化过程,但如果做成课件视频,将演变过程真实再现,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到化石形成的过程。
在课文中,有些句段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借助多媒体,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化难为易,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文章寓意。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制作两组课件:一组是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熟时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图,再配上轻音乐《摇篮曲》轻声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第二组是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谈感受。多媒体的运用,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浅显易懂,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设计多媒体时,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在运用多媒体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挂图、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多媒体要用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上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用快捷的方式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学生理解“巨著”一词时,我用罗列数字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李时珍取得巨大成就。课件逐一映示: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52卷
190多万字
记载药物1892种
随附插图1160幅
11096首处方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毕生心血的结晶
多媒体可将丰富的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因其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三年级小学生不太能理解刘伯承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做课件时,可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介绍刘伯承眼睛是怎么受伤的?伤情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走进沃克的诊所的?学生了解这些,便会知道刘伯承是为了革命而不想伤害脑神经的,是为了革命才有这样钢铁般的意志。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刘伯承事迹的材料,以便更多地了解刘伯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学生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
教学信息量可根据学生需要适当加大,但一定要慎重,因为超大信息量会造成教学节奏快,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实验小学)
一、 多媒体要用在点睛之处
不少教师认为多媒体就是先进课堂教学的标志,有的甚至省去了板书,全都用课件来代替,教师成了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追求课件外在华丽的教师忘记了课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宗旨,应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课件,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实践证明,一节课运用课件超过10个,非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反而降低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贪图多,要做到少而精,要用在点睛之处。
多媒体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氛围并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运用一对活泼可爱的珍珠鸟图片,并配有鸟儿清脆的鸣叫音频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喜欢上这对可爱的小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再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太极洞的形成时,教师映示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动画视频课件,再配上滴水的声音,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深刻地感受这一奇观形成的原因。
二、 多媒体要用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是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可以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教学《石头书》一课时,学生对矿石与化石的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學生在生活中没见过,教师如果空洞地讲解,学生可能听不明白。我找来各种各样的矿石与化石图片制作成课件,让学生看图去读懂这一块块“石头书”,这样,教师教得省力,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学化石的演变过程时,如果只凭课文描述,让学生想象,学生难以理解变化过程,但如果做成课件视频,将演变过程真实再现,学生就能深刻理解到化石形成的过程。
在课文中,有些句段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果借助多媒体,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总结出其中的道理,化难为易,学生很轻松地就理解了文章寓意。例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文最后一句话:“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是全文的难点。教学时,我制作两组课件:一组是珍珠鸟在我肩头睡熟时的情景,让学生观察图,再配上轻音乐《摇篮曲》轻声读课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第二组是播放一组动物与动物、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友好的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谈感受。多媒体的运用,让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浅显易懂,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设计多媒体时,先要弄明白这堂课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否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还需要采用哪些传统的教学手段,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在运用多媒体时,不仅要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处理好多媒体和黑板、粉笔、挂图、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还要综合考虑如何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组合功能,灵活地调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信息,强化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 多媒体要用在增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上
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用快捷的方式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让学生理解“巨著”一词时,我用罗列数字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李时珍取得巨大成就。课件逐一映示:
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全书共52卷
190多万字
记载药物1892种
随附插图1160幅
11096首处方
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毕生心血的结晶
多媒体可将丰富的课外知识引进课堂,拓宽学生视野,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军神》一课时,因其故事发生在战争年代,三年级小学生不太能理解刘伯承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做课件时,可介绍一些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如介绍刘伯承眼睛是怎么受伤的?伤情怎么样?在什么情况下走进沃克的诊所的?学生了解这些,便会知道刘伯承是为了革命而不想伤害脑神经的,是为了革命才有这样钢铁般的意志。也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刘伯承事迹的材料,以便更多地了解刘伯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学生在丰富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
教学信息量可根据学生需要适当加大,但一定要慎重,因为超大信息量会造成教学节奏快,重点不突出,信息过多过滥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地接受,缺乏思维过程,不利于学生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认识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才能发挥多媒体巨大的优势,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单位: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