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制度建设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是以发展的理念和方式展开的,它旨在促进学生、老师的发展,课程价值的提升,它不仅是我国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现实选择,而且我国高校课程评价研究领域也急需这样的新的课程评价来充实。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趋势,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需要相对应的组织机构、文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和保障才能顺利实施。
  关键词:高校课程;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建设
  作者简介:刘青(1985-),女,陕西宝鸡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王根顺(1953-),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1-0100-01
  
  高校课程评价不仅是高校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制约着高校课程改革与发展。发展性课程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它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活动。随着高校课改的深入推进,亟待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以及相适应的运行机制,这可以使发展性课程评价更加规范化,以便更好地为课程改革作出贡献。
  一、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
  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就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目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过程以及对结果的解释等,以规范化、组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一种评价体系。[1]它有属于自己相对应的一套评价理念、原则、方法、组织和操作程序。这种评价模式是借鉴了外国先进的课程评价方式,并且针对我国高校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关注大学生、关注老师的发展,提升课程价值的评价制度。它在评价理念上突出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断改进和提高,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多元化。[2]在评价内容上,不再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而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评价方式方法上不再采用终结性评价,而是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过程,开始关注非预期的效应,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体发展的独特性,关注个体的处境、需要以及情感。[3]在评价主体上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这样有利于广泛征求不同的意见,集思广益,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发展性课程评价切实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第一位,是目前我国最流行的一种评价体系。
  二、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1.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改进高校教学评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而我国目前的高校课程评价体系主要是注重教材,注重成绩,忽略学生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评价主体单一、结果的解释单一、评价原则过于死板等现象严重制约了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调动学生、老师学习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正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目的所在,这也正和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相吻合。为了能顺利实施国家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极为必要。
  2.我国目前的课程评价领域需要这样的新的课程评价体系
  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由于长期缺乏对高校课程的研究,所以课程评价方面的研究也显得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领域对课程建设的普遍重视,同时也加大了对课程评价方面的关注和研究,课程评价从整体上来说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目前的课程评价模式一般还是沿用以前引进西方的旧的评价模式,比如目标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回应性评价模式等。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和教育改革的发展,这些课程评价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需要了。因此,在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评价领域急需像发展性课程评价这样的适应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新课程评价体系来给我国课程评价领域注入新的血液。
  三、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的建设
  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体制,它的各方面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在我国目前教育行政机构主导,传统的评估文化、评估模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想要顺利实施并且保证这种新的评价体制活动得到有效开展以发挥课程评价的优势,必须有规范的组织机构与领导,评估文化的宣传和养成,信息管理体制的建立等。只有建设好这几个方面,才能保障发展性课程评价顺利实施和完成。
  1.组织领导机构的建设
  由于我国政府是高等教育的主办者和主要经费的投资者,所以长期以来,高校课程评价的主要组织机构是由政府组织领导的,而在高校内部,课程评价的主要组织也是教学行政部门,权力相对集中在学校和教务主管部门,老师和学生大都处在一个很被动很尴尬的地位。这种评价是站在行政部门的角度上进行的,导致评价视角单一化。而高校发展性课程的原则是评价的多元化,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组织机构与领导的建设必须遵从多阶层、多层级的原则,淡化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的权力。它的组织机构可以是各级政府组织设置的各级高等教育评估领导小组,也可以是各种中介评估机构组织领导的评估小组,还可以是各种社会团体组成的领导评价机构,这种机构具有广泛的社会代表性,成员由各行业各阶层的知名人士组成,这样就能保证评价主体、评价视角、评价方式方法、结果解释的多元化。评价主体不同,他们关注的视角就不同,对结果的解释也不同,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和意见,甚至矛盾,但是通过他们的交流、磋商,达到意见的统一,[4]从而提升课程、学生、老师们的发展。只有各种相对独立的机构共同参与并且充分调动教师、学生、课程管理人员、学科专家、行政人员等各行各层次人员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才能确保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4]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中介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老师、课程的发展。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2.评价文化的建设
  课程评价文化不仅是高校课程评价的产物,也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课程评估制度的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的课程评估文化,是高校课程评价的又一个重要保障。[5]评价文化建设可以从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两方面进行。精神文化建设可通过舆论环境的建设来达到,可以通过报纸、刊物、网络等各种形式宣传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或者交流评价经验,[5]通过舆论方式的宣传和普及使高等教育评价主客体都拥有共同的评价理念、评价标准、评价原则等。这种精神文化作为初时高等教育课程评价的精神理念,之后普及成为大家的共同意识,促使和支配主客体共同努力协作,提高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的效益。其次是制度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各种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此来规范人们在高校课程评价过程中的评价行为和组织行为。制度文化的建设主要是从法制环境建设这方面来说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作为一种新的课程评价体系,可能还不被了解和接受,还不能取代过去旧的不合时宜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制定相关的评估法规,用制度、法规等加以引导和推动。
  3.信息管理体制的建设
  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老师、课程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同时评估也是一个不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信息的收集管理在课程评价中起了一个提供评价依据的关键作用,应客观、快速地收集这些信息资料,以便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评估的质量和效益。信息管理体制建设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信息管理体制,使各个阶段的资料必须收集齐全、规范并且归类保存,使各种数据资料达到共享和利用;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各种层次、各个阶段、各个类型的数据统计有一个统一可行的标准和尺度;[5]评估后的信息资料必须及时处理和整理,以便给接下来的工作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完善数据资料的收集和处理模式与方式是信息管理体制建设的核心,只有切实做好这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才能为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打好基础。
  四、结束语
  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体系,很多方面还不被人们所熟悉、接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课程的改革,社会和高校迫切需要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课程评价体系。高校发展性课程评价正好顺应了这个潮流并且即将引领着我国高校课程评价走向一个健康、正确的道路,使课程评价真正发挥出它的功能。发展性课程评价不仅是我国高校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尽管它各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它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但是经过各方面的大力宣传,法制法规方面加强建设,切实做好制度建设方面的工作,相信发展性课程评价必将在高校中扎根立足,更快更好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董建春.论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8,(4).
  [2]刘志军.论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J].国家课程改革之窗,2002,(8).
  [3]许素波,魏贵娟.浅谈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发展性课程评价与传统课程评价之比较[J].衡水师专学报,2003,5(2).
  [4]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5][6]龚森.我国高等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及相关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其他文献
摘要:计划生育政策实行近30年来,独生子女已成为我国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独生子女以其独特的成长历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现以三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背景的在读研究生为访谈对象,探寻他们家庭教育方式的共性。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类属分析、概括、总结,得出学业较成功的访谈对象的家庭教育具有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情感为主的控制手段、期望水平适中三个特点。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在读研究生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从韩礼德纯理功能的人际意义入手,对李清照《浣溪沙》中“梨花欲谢恐难禁”一句的六种不同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哪种译文更加忠实于原句的文体风格。也借此进一步证明人际功能在语篇分析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人际意义;文体分析;人际功能  作者简介:梅然(1988-),女,安徽亳州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胡友珍(1964-),女,湖北黄冈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北京100
期刊
摘要: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确保教学质量,保证长久发展的关键。当前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认识上的问题,尤其是高校管理层的意识问题。高校管理层要重视教师专业发展,采取必要的策略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建立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的人本管理模式、搭建教师交流合作的平台、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策略  作者简介:邓偊(1975-),女,江西抚州人,东华理工大学研究
期刊
摘要:首先分析了教学系统中的蝴蝶效应现象,然后重点探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干预和引发良性的蝴蝶效应,杜绝、弱化蝴蝶效应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蝴蝶效应对教学系统的影响,指出蝴蝶效应实质是一种哲学思维,是一种方法论。  关键词:教学系统;蝴蝶效应;方法论  作者简介:张燕丽(1975-),女,甘肃白银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系,讲师;李勇帆(1959-),男,湖南邵阳人,湖南第一师范
期刊
摘要:合理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和开发了一套功能完善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首先简述开发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给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各子模块的功能。使用该系统,能够优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办公效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功能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林勇(1973-),男,安徽舒城人,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倪有源(1976-
期刊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力图探索应用技术主导型自动化专业特色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效。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专业建设;专业特色  作者简介:蒋建虎(1972-),男,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副教授;张果(1972-),女,河南南阳人,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讲师。(河南洛阳4
期刊
摘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强调了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经济管理学科教育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首先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从教学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设置、实践性教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系设计和运行机制设计,最后对我国经济管理类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能系统地解决大学生创新能力
期刊
摘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通过阐述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分析当前双师型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构建了“任务驱动”法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过程。分析表明,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必须有所创新,需通过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高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培养模式  作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分析,从教师的角度,重点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课、提高自身以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刘恒坤(1975-),男,重庆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黄莉(1981-),女,湖南怀化人
期刊
摘要: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现象在我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教育测评学的视角看,如果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的行为实施不当,不仅会导致教师作业测量质量的下降和作业评价功能的弱化,而且会导致教师教学行为的盲目低效、学生课业负担的加重、学习兴趣的弱化、学习效率的降低,严重削弱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学生作业的功能需要科学引导家长检查学生作业的行为,大力强化教师的教育测评学素质,保证教师作业测评的质量。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