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在世界上享有瓷之国的美誉。千百年来,陶瓷以其悠久的历史内涵、独特的文化属性与世界展开文明的对话。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上,在历史的长河中魅力不断、生生不息。
2013年11月19日,南通迎来了一场陶瓷艺术的盛会,“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幕。
陶器是人类最早能够制造的工具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1974年,南通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曾经让南通的文明史向前推了近2000多年。这一次,南通举办国内顶级陶艺展,让南通热爱艺术的人们有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去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门类。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自今年6月开幕以来,已经相继举办了“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和“中国当代漆艺展”。随着1895不断地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园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这次陶艺展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很多的本地市民也前来观展。
一个来观展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说:“我虽然不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但是不同种类的艺术是相通的,多来看看这类好展览,对我平时的学习帮助非常大。”的确,当你驻足于一件件参展作品面前,作者的智慧与灵性跃然眼前,令人折服的精湛技艺和蕴含灵动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与感应很能够激发人的灵感。
作为第三个亮相的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与之前两个展览在办展方式上有所区别。展览没有采取前两场的“全国性”征稿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提名和邀请的方式,邀请到了具有代表性的56位艺术家,展出了240件艺术精品,通过将同一位艺术家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多件作品并置,有针对性地展示艺术家创作风格形成、显现及推演的整个过程。
整个开幕式简短而又隆重,由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陆善平主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等评审专家,来通访问的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主席伊夫·道格等出席了开幕式;南通市副市长朱晋致辞。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对本次展览有着很高的期许,她在开幕式致辞上说,进入21世纪,陶瓷艺术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从借鉴到创新的演变。本次展览,正是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展现56位艺术家在精神风貌,探索创新,艺术表现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的交流与研讨,陶艺家们能够继续吸取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精华,在从西方优秀艺术的借鉴中,更加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创新,能够使悠久经典的陶艺传统,与活跃多元的当代艺术交相辉映,以此衔接传统与未来,使陶瓷艺术绽放时代的光彩。
来通访问的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主席伊夫·道格(法国参议员、法国世界遗产城市联合会主任)也前来参观了展览,他对中国的陶瓷艺术赞不绝口,并表示希望能尽快与南通市政府达成文化合作协议,他说:“明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在四十九年前,戴高乐将军不顾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我希望在建交五十周年之际,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我诚挚地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回到南通,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文化合作协议。”
此外,南通和清华有关方面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振兴达成了初步意向。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南通市政府签署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振兴与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意向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建立南通·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意向书》。
本次展出的240件作品类型可谓多元,既有实用性强,面向生产和生活所设计的作品,也有纯粹的观念表达;在作品形态上除了有平面性、装饰性、雕塑性的作品以外,也有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综合性探索的作品。
之所以此次陶瓷艺术展没有采用“全国征稿”的作品征集方式,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陶瓷艺术家白明说明了几点原因:“中国的陶艺家队伍非常庞大,大约有几百万人从事陶瓷创作,维持生计。职业艺术家队伍也是巨大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和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根本来不及用全国海选的方式,那样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而最关键的一点是,陶艺作品寄来的照片和实物相差甚远,陶艺作品的材质特殊,有一些很好的作品,拍出来效果并不好看,而有一些拍出来很漂亮,看原作又很一般,这给专家评审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陶艺展很少有大型作品展的原因。”
“这次展览有240多件作品,已经是全国大展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也就260件陶瓷作品。”
考虑到诸多因素,最终白明采用了同专家、学者联名提名和邀请的方式,提名邀请的艺术家涵盖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团队和个人。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学术淘汰和评审的过程,最终确定了56位中国当代著名的陶艺家,要求每个艺术家提供三到五件作品。56个陶艺家年长的有八十几,年轻的才二十多,几乎涵盖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代表人物。
白明说:“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呢,是想体现出一个人在从事艺术创作里面他的风格的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它就有两个学术倾向,一个是能够让大家看到当代最新的陶瓷艺术成果,第二个可以通过个别的艺术家的跨周期的作品,了解陶瓷艺术发展的脉络。我是非常主张通过艺术家个人的案例了解整体。这是一个展览非常重要的学术点。”
11月18日下午,名家云集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了评审。评委会由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郑宁组成。
从下午两点开始,经过评委会的反复研讨、比对。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14名。其中金奖作品让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韩美林说:“金奖很好,很有想法。它不落俗套,跳出了陶艺的一般规律,制作方法和构思理念超出了一般的范围,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釉色淡雅,可以说它能得奖是天时地利人和。”
韩美林先生还高度评价了这次展览,他认为这次展览的展品水平相当高,在推动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城市来办陶瓷艺术展,也希望南通能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3年11月19日,南通迎来了一场陶瓷艺术的盛会,“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在南通·1895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式开幕。
陶器是人类最早能够制造的工具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历史有着极其密切而久远的联系。1974年,南通海安县青墩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器,曾经让南通的文明史向前推了近2000多年。这一次,南通举办国内顶级陶艺展,让南通热爱艺术的人们有了一次很好的机会,去近距离感受这一古老而又现代的艺术门类。
“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自今年6月开幕以来,已经相继举办了“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和“中国当代漆艺展”。随着1895不断地举办高水平的艺术展览,园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了,这次陶艺展不但吸引了众多国内外顶尖艺术家,很多的本地市民也前来观展。
一个来观展的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说:“我虽然不是工艺美术专业的,但是不同种类的艺术是相通的,多来看看这类好展览,对我平时的学习帮助非常大。”的确,当你驻足于一件件参展作品面前,作者的智慧与灵性跃然眼前,令人折服的精湛技艺和蕴含灵动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这种跨越时空的心灵沟通与感应很能够激发人的灵感。
作为第三个亮相的工艺美术系列大展,“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与之前两个展览在办展方式上有所区别。展览没有采取前两场的“全国性”征稿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提名和邀请的方式,邀请到了具有代表性的56位艺术家,展出了240件艺术精品,通过将同一位艺术家同时期或不同时期的多件作品并置,有针对性地展示艺术家创作风格形成、显现及推演的整个过程。
整个开幕式简短而又隆重,由南通市政府副秘书长陆善平主持;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宣布开幕;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等评审专家,来通访问的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主席伊夫·道格等出席了开幕式;南通市副市长朱晋致辞。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韩景阳对本次展览有着很高的期许,她在开幕式致辞上说,进入21世纪,陶瓷艺术正经历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换,从借鉴到创新的演变。本次展览,正是希望通过这个交流平台,展现56位艺术家在精神风貌,探索创新,艺术表现上取得的可喜成绩。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的交流与研讨,陶艺家们能够继续吸取中国文化土壤中的精华,在从西方优秀艺术的借鉴中,更加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创新,能够使悠久经典的陶艺传统,与活跃多元的当代艺术交相辉映,以此衔接传统与未来,使陶瓷艺术绽放时代的光彩。
来通访问的法国国际文化中心协会主席伊夫·道格(法国参议员、法国世界遗产城市联合会主任)也前来参观了展览,他对中国的陶瓷艺术赞不绝口,并表示希望能尽快与南通市政府达成文化合作协议,他说:“明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在四十九年前,戴高乐将军不顾西方国家的重重阻挠,使法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国家。我希望在建交五十周年之际,能通过文化交流活动加深两国之间的友谊,我诚挚地希望明年的这个时候能够回到南通,与南通市政府签署文化合作协议。”
此外,南通和清华有关方面就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振兴达成了初步意向。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南通市政府签署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振兴与应用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合作意向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南通国有置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建立南通·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研究院合作意向书》。
本次展出的240件作品类型可谓多元,既有实用性强,面向生产和生活所设计的作品,也有纯粹的观念表达;在作品形态上除了有平面性、装饰性、雕塑性的作品以外,也有运用多种媒材进行综合性探索的作品。
之所以此次陶瓷艺术展没有采用“全国征稿”的作品征集方式,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著名陶瓷艺术家白明说明了几点原因:“中国的陶艺家队伍非常庞大,大约有几百万人从事陶瓷创作,维持生计。职业艺术家队伍也是巨大的。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和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根本来不及用全国海选的方式,那样的工作量将是巨大的。而最关键的一点是,陶艺作品寄来的照片和实物相差甚远,陶艺作品的材质特殊,有一些很好的作品,拍出来效果并不好看,而有一些拍出来很漂亮,看原作又很一般,这给专家评审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这也是为什么陶艺展很少有大型作品展的原因。”
“这次展览有240多件作品,已经是全国大展了,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是中国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每五年举办一次,也就260件陶瓷作品。”
考虑到诸多因素,最终白明采用了同专家、学者联名提名和邀请的方式,提名邀请的艺术家涵盖了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团队和个人。经过了比较复杂的学术淘汰和评审的过程,最终确定了56位中国当代著名的陶艺家,要求每个艺术家提供三到五件作品。56个陶艺家年长的有八十几,年轻的才二十多,几乎涵盖了从改革开放初期到现在的代表人物。
白明说:“之所以用这样的方式呢,是想体现出一个人在从事艺术创作里面他的风格的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样它就有两个学术倾向,一个是能够让大家看到当代最新的陶瓷艺术成果,第二个可以通过个别的艺术家的跨周期的作品,了解陶瓷艺术发展的脉络。我是非常主张通过艺术家个人的案例了解整体。这是一个展览非常重要的学术点。”
11月18日下午,名家云集的专家评审委员会对所有参展作品进行了评审。评委会由全国政协常委、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著名批评家、策展人贾方舟;《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张夫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尚刚;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杭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主任郑宁组成。
从下午两点开始,经过评委会的反复研讨、比对。最终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优秀奖14名。其中金奖作品让著名艺术大师韩美林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韩美林说:“金奖很好,很有想法。它不落俗套,跳出了陶艺的一般规律,制作方法和构思理念超出了一般的范围,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釉色淡雅,可以说它能得奖是天时地利人和。”
韩美林先生还高度评价了这次展览,他认为这次展览的展品水平相当高,在推动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创新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城市来办陶瓷艺术展,也希望南通能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