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7月5日~12日,我们一行3人前往青海湟中县、德令哈市两地进行送教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此次送教的主要内容之一。
我们通过前期沟通了解到,当地的区域活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困惑是区域的设置、各活动区材料内容的构成及教师如何指导。同时还了解到,当地大多数老师是新入职或转岗教师,有很多老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因此对3~6岁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及学习方式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基本确定了此次培训的思路与方式,即:尽量减少枯燥地讲解理论知识,更多地通过呈现实际活动案例的图片、视频资料,让老师们理解各活动区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我们精选了不同年龄班、不同活动区活动的经典案例:小班以美工区、表演区和小件插片与乐高融合拼插为主要案例,中班以建筑区低结构材料使用的纸杯搭建、纸盒机器人制作及角色区水吧的晒果干为主要案例;大班以益智科学区及区域联合游戏为主,选取了多米诺骨牌、扑克游戏等活动案例,剖析所有区域活动,让老师们感受不同区域的特点、幼儿应掌握的关键经验及老师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如何观察幼儿活动、支持幼儿游戏进程的。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采取了由易到难的互动式培训,通过循序渐进的一问一答到看视频说感受,再到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能够跟随着我们,边听案例边思考,边看视频活动边分析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策略。当老师们逐步能够通过案例剖析了解幼儿游戏开展的进程和教师的指导方式后,我们开始进行体验式培训——玩多米诺骨牌。
我们将一套骨牌分成了两份,每份中除了骨牌还有一些辅助的材料,如楼梯、吊起来的铃铛、滑道、小球、环形的积木等。请参训老师自由报名参加,每组3~4人。大家的情绪很高。很快,老师们就自由组合好了两组。我先提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10分钟)用上所有的材料,推倒骨牌,看哪组先成功;活动后由一位老师代表本组介绍本组是如何搭建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成功的。
思考与发现
1.老师的学习方式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老师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一定也感兴趣。记得活动时间到,让大家停止时,谁都不愿意停手,带着一丝不舍和留恋,说“好玩,没玩够;挺有意思的”,这就是兴趣使然。当骨牌被成功推倒的一瞬间,老师们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为自己的成功!其实,这也会是孩子们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老师们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想去实现的一些想法,孩子们也会有:骨牌除了可以摆成长长的直线、环线还可以怎么摆,骨牌为什么没有被推倒,为什么总是倒,辅材可以怎么用,还可以加入哪些辅材,还可以怎么玩更有挑战性……游戏中不同老师的表现也是孩子们的表现:为到底怎么摆争执不下、遇到困难就放弃、总不成功就换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通过体验式培训,青海两地的老师们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体验,清晰了幼儿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们游戏中会遇到的困难及他们是如何游戏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和游戏水平。
2.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游戏
当老师们玩完骨牌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后,我开始结合视频讲述我看到的幼儿是如何玩这个骨牌的:孩子们由自由拼摆发展成设计搭建图并按图纸摆牌,由个人拼摆发展成自由分组,再到全班幼儿自由结组的6个组联合搭建、拼摆。过程中,老师引导孩子记录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自己想拼摆的新造型等等。当全体幼儿分工合作全部摆好骨牌,见证奇迹的时刻:壮观、震撼、喜悅、兴奋。现场的老师们纷纷感叹:“孩子们想法真多,还可以这样搭啊,我们不如孩子们啊……”其实,只要老师相信孩子,顺应孩子的需要,不断地支持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们不断挑战自己的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整个过程中全情投入,积极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孩子们就可以是这么棒的。
3.“多米诺骨牌”对幼儿游戏的促进作用
在选取培训材料时,我此次更多地为青海地区的老师们选取了插片、乐高、纸杯、纸盒、多米诺骨牌等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它们成本低、变化多、可塑性强,更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和制作。教师们在亲自体验了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看了孩子们的玩法后,他们感同身受。同时,在多米诺骨牌的游戏中,老师们通过操作深深体会到,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地选择和决议骨牌的玩法,如造型的设计、和谁一起游戏等,这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而在对骨牌玩法的探究上,无论是排列组合还是辅材的使用,都是在不断丰富幼儿自身的感知体验,进而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建构技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这也是低结构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所在。
我们通过前期沟通了解到,当地的区域活动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困惑是区域的设置、各活动区材料内容的构成及教师如何指导。同时还了解到,当地大多数老师是新入职或转岗教师,有很多老师不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因此对3~6岁幼儿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及学习方式不是很了解。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基本确定了此次培训的思路与方式,即:尽量减少枯燥地讲解理论知识,更多地通过呈现实际活动案例的图片、视频资料,让老师们理解各活动区材料投放与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
我们精选了不同年龄班、不同活动区活动的经典案例:小班以美工区、表演区和小件插片与乐高融合拼插为主要案例,中班以建筑区低结构材料使用的纸杯搭建、纸盒机器人制作及角色区水吧的晒果干为主要案例;大班以益智科学区及区域联合游戏为主,选取了多米诺骨牌、扑克游戏等活动案例,剖析所有区域活动,让老师们感受不同区域的特点、幼儿应掌握的关键经验及老师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如何观察幼儿活动、支持幼儿游戏进程的。
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采取了由易到难的互动式培训,通过循序渐进的一问一答到看视频说感受,再到体验式培训,让老师们能够跟随着我们,边听案例边思考,边看视频活动边分析幼儿游戏水平、教师指导策略。当老师们逐步能够通过案例剖析了解幼儿游戏开展的进程和教师的指导方式后,我们开始进行体验式培训——玩多米诺骨牌。
我们将一套骨牌分成了两份,每份中除了骨牌还有一些辅助的材料,如楼梯、吊起来的铃铛、滑道、小球、环形的积木等。请参训老师自由报名参加,每组3~4人。大家的情绪很高。很快,老师们就自由组合好了两组。我先提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10分钟)用上所有的材料,推倒骨牌,看哪组先成功;活动后由一位老师代表本组介绍本组是如何搭建的,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成功的。
思考与发现
1.老师的学习方式就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老师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一定也感兴趣。记得活动时间到,让大家停止时,谁都不愿意停手,带着一丝不舍和留恋,说“好玩,没玩够;挺有意思的”,这就是兴趣使然。当骨牌被成功推倒的一瞬间,老师们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为自己的成功!其实,这也会是孩子们的兴奋点和兴趣点。老师们在游戏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或想去实现的一些想法,孩子们也会有:骨牌除了可以摆成长长的直线、环线还可以怎么摆,骨牌为什么没有被推倒,为什么总是倒,辅材可以怎么用,还可以加入哪些辅材,还可以怎么玩更有挑战性……游戏中不同老师的表现也是孩子们的表现:为到底怎么摆争执不下、遇到困难就放弃、总不成功就换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通过体验式培训,青海两地的老师们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方式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体验,清晰了幼儿游戏发展的进程、孩子们游戏中会遇到的困难及他们是如何游戏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和游戏水平。
2.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计游戏
当老师们玩完骨牌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后,我开始结合视频讲述我看到的幼儿是如何玩这个骨牌的:孩子们由自由拼摆发展成设计搭建图并按图纸摆牌,由个人拼摆发展成自由分组,再到全班幼儿自由结组的6个组联合搭建、拼摆。过程中,老师引导孩子记录自己在搭建过程中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自己想拼摆的新造型等等。当全体幼儿分工合作全部摆好骨牌,见证奇迹的时刻:壮观、震撼、喜悅、兴奋。现场的老师们纷纷感叹:“孩子们想法真多,还可以这样搭啊,我们不如孩子们啊……”其实,只要老师相信孩子,顺应孩子的需要,不断地支持孩子的需要,给孩子们不断挑战自己的机会,孩子们就会在整个过程中全情投入,积极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孩子们就可以是这么棒的。
3.“多米诺骨牌”对幼儿游戏的促进作用
在选取培训材料时,我此次更多地为青海地区的老师们选取了插片、乐高、纸杯、纸盒、多米诺骨牌等低结构的游戏材料。它们成本低、变化多、可塑性强,更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和制作。教师们在亲自体验了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看了孩子们的玩法后,他们感同身受。同时,在多米诺骨牌的游戏中,老师们通过操作深深体会到,幼儿可以在游戏中按照自己的意愿独立地选择和决议骨牌的玩法,如造型的设计、和谁一起游戏等,这都是幼儿主体性的体现;而在对骨牌玩法的探究上,无论是排列组合还是辅材的使用,都是在不断丰富幼儿自身的感知体验,进而提高其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建构技能,不断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这也是低结构游戏材料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