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人员的命运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hdgc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看了两部电影,都是有关情报人员的命运的,即德国片《窃听风暴》(The Lives of Others)和美国片《特务风云》(The Good Shepherd)。《窃听风暴》由刚露头角的德国年轻导演兼编剧者Florian Henchel von Donnersmarck 执导,该电影描写1984 年(即柏林围墙倒塌的前五年)东德的秘密警察Gerd Wiesler (Ulrich Muehe饰)如何监视著名剧作家 Georg Dreyman(Sebastian Koch饰)的故事。《特务风云》则由Robert De Niro导演,并由Eric Roth即影片Forest Gump的编剧者编写剧本,电影描写从1939 年到1961年的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如何通过情报人员Edward Wilson(Matt Damon饰)等人的努力而逐渐成立的经过,其中还涉及美国CIA所发动的古巴猪湾(Bays of Pigs) 事件。就电影的艺术效果来说,《窃听风暴》远远胜过《特务风云》,所以前者频频得奖,而后者却不能算是一部最成功的电影(其致命伤就是太冗长,以至于电影后半部令人感到沉闷)。但就其主题和内容来说,《特务风云》对我的启发更大,因为它牵涉到我所处的民主国家的情报制度问题——既是政治的,也是道德的——以及个人在面临国家利益与个人命运的抉择时,所遇到的种种挑战。所以我希望借着这篇短文谈谈这部有关美国情报人员的电影。
  首先,《特务风云》的主角Edward Wilson自始至终爱国,他相信自己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即对情报工作的专一)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该电影原名 “The Good Shepherd”,其本意是“忠于职守的牧羊人”。(所以也有人把这部电影的题目译成《牧羊人》或是《忠于职守》。)“牧羊人”这个名词本来自《圣经》——就如《圣经》中所说,牧羊人有责任照顾他的羊群,所以美国CIA的情报人员——尤其在冷战期间——都相信他们就是照顾国人安全的“牧羊人”。他们大多出身良好,受过高等教育, 其中不少人毕业于耶鲁大学,并曾是耶鲁著名秘密社团骷髅会(Skulls and Bones)的会员。以Edward Wilson为例,他是1939年还在耶鲁上学时加入骷髅会的,后来在一次骷髅会的聚会上,被一位老会员(也是FBI的情报人员)Sam Murach (Alec Baldwin饰)游说而加入情报组织(当时CIA还没正式成立)。不久Edward即被指派监视他当时的诗歌教授Fredericks(Michael Gambon饰),因为据说那位教授有同情纳粹的嫌疑。后来 Fredericks教授被迫从耶鲁辞职,几年后他在伦敦终于被美国情报人员杀死。
  值得注意的是,Edward之所以善于侦探,也特别得到情报主管们的赏识,显然和他很能保密的天性有关。早在童年时代,他目睹父亲自杀,但却本能地将父亲自杀前所写的遗书偷偷藏起来,多年来一直没打开那信,也没公开(一直到电影的结尾,我们才知道原来他父亲是因畏罪而自杀)。所以,Edward那拘谨保密的性格自然就得到了上级的信任。结婚后才一星期(当时他的妻子已经怀孕),他就被派往伦敦主导OSS(即中央情报局的前身)的情报工作——那儿的同事有不少是他从前的耶鲁同学和骷髅会的会员。大战过后, 他又立刻从伦敦被调往柏林,这次的目的是为了秘密招揽德国的精英科学家们(当时,美国和苏联都抢着要招揽德国科学家,唯恐落人后)。等到Edward最后回到美国家中与妻儿团聚时,已是六年以后的事了。他们多年不见,因缺乏联系,两人见面后已有生疏之感,连妻子改名(从 Clover 改为Margaret)之事他都不知道。所以见面的场景特别显得冷冰冰。同时,这也是他第一次见到自己的儿子(已经六岁),一切都显得十分陌生。
  事实上,Edward与家人的冷淡关系只反映了他那逐渐变得冰冷的心境。这可以从他那面无表情的脸上看出。多年来他整天独自面对有关情报的影像与录音带,使他已完全将自己冻结在情报的秘密之中。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还必须学习善用各种方法摧毁敌人的情报网,并设法逮到敌方的间谍,进而准确地、不留痕迹地“清除”他们。所以,除了有关国家机密的情报之外,Edward对其他事务和人际关系早已不关心。甚至连他对某种女性的偏好,也反映了这种孤立绝缘的心态。我们发现,他所最迷恋、而终身难忘的情人Laura(Tammy Blanchard饰)竟是一个耳聋的女子,是一个听不见外界声音的人。后来,Edward在德国做情报工作时,看见一位女翻译者耳朵上带了一个类似助听器的东西,立刻被她强烈地吸引住,并与她做爱,或许因为那“助听器”使他联想到从前的聋女情人也说不定(其实那“助听器”是收集情报的录音机,那个女翻译本是一名苏联侦探,所以在两人做爱的次日,她就被同党在电梯中杀死了)。总之,男女的关系一旦纠缠在国家情报的利害之中,最为危险,也令人感到无可奈何。然而为了百分之百地效忠国家,情报人员总是必须牺牲个人的情感,甚至自己的“灵魂”。有关这一点,Fredericks教授在临死前曾对Edward提出衷心劝告:“你最好趁可能的时机、趁你还拥有灵魂的时候,赶快远离(情报工作)。”
  然而,Edward并没有离开他的情报岗位,反而在CIA的组织里越爬越高。后来,他的儿子长大进了耶鲁,也成了骷髅会会员,甚至成了CIA的情报人员。有关儿子加入CIA这事,Edward曾极力反对,并对儿子百般劝阻——因为他深知从事情报工作的代价——但儿子却坚决不从,最后还是加入了CIA,这也使得Edward在CIA的处境更加复杂。
  同时,这也就直接牵涉到电影《特务风云》的中心主题,也就是贯穿这个影片的一个中心事件——那是有关1961年4月美国CIA所发动的古巴猪湾事件。原来,CIA的领导层(包括Edward Wilson)早已策划让一群流亡美国的古巴人于4月15日那天突击古巴,企图推翻那正在逐渐靠近苏联政权的卡斯特罗(Fidel Castro)。但没想到,卡斯特罗已先从苏联那儿知道了美国的阴谋,已早有准备,所以当美国的古巴流亡者突击古巴的猪湾时,美方全军覆没,死伤惨重,有些人还因为逃亡而丧生,有些则被卡斯特罗关进监牢。事后,刚上任不久的美国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为此感到十分愤怒,因为他相信CIA里头一定有人事先泄密给敌方,否则不会引起此次的灾难。所以总统命令CIA本部立刻进行全面调查,无论如何要查出究竟是哪一位(或哪些)CIA的情报人员把那个突击古巴的消息透露出去的。
  因此,从电影一开头,我们就看见Edward Wilson屡次反复不停地审看一卷影像和录音带, 显然他和同事们都怀疑这些物证和古巴事件的泄密有一定的关联。后来经过一番初步的解读,Edward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影像所录下的是一个白人和一个黑女人的做爱镜头,那女人带有法国口音,有几句话的发音(例如“猪湾”的“猪”字)听起来颇像西班牙语,估计她来自非洲。在做爱的过程中,两人似乎谈到了古巴事件,但言语模糊,无法确定其内容。后来经过一步步的精准考证,Edward和另一位共事者终于在非洲的刚果国境里找到了那两人做爱的房间。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从屋里的陈设可以看出,那个影像中的“白人”就是Edward的儿子。同时他们也查出那个黑女人的真正身份——原来她是苏联派来的女间谍。最后,所有证据都齐全了,果然是Edward的儿子把美国策划猪湾事件的消息透露给那个黑女人的(原来他之所以知道这个有关突击古巴的机密,乃是因为有一次在耶鲁的骷髅会聚会上,他偶尔听到他父亲Edward和一位CIA同事的悄悄谈话)。
  事情既已发展到这个地步,Edward顿然有了莫大的危机感,如果他不立刻行动,他和儿子两人都将面临极大的危险。于是他严厉地警告儿子, 务必和那个黑女人一刀两断。没想到,儿子居然十分天真,还不相信那黑女人是苏联的情报人员。他坚持,他深爱那个女子,那女人也真正爱他,而且他们准备很快就要结婚(其实,这时黑女人已经怀孕了)。
  不久,儿子的婚礼预备在刚果的一家教堂里举行。即将举行婚礼的那一天,Edward终于当机立断,请CIA的同仁设计把黑女人从飞机上推下去,让准新娘很快地结束了她的生命……可怜,那个内心单纯的新郎还一直在教堂里等待着,新娘却久久不出现。
  当Edward抵达教堂时,他的儿子已预感到某种灾难已经发生,他只伤心地问了一句:“爸,你做了什么了?”
  这样的结局是令人心寒的。它很形象地表达了情报人员即使在一个民主国家里也会遇到的严重抉择:他应当忠于他内心里的良心,还是他的保身原则?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他与共产国家里的情报人员(如电影《窃听风暴》中的秘密警察Wiesler)有何根本上的不同?讽刺的是,在目前CIA总部(位于弗吉尼亚州)的大门口刻有一句《圣经》里的话:“你会知道真理,而真理也将给你自由。”(“And ye shall know the truth and 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 事实上,像Edward那样的情报人员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人,因为表面上他好像一直在监视别人,但其实随时随地都在被监视着。不幸的是,他已无法逃出那个情报网,就像蜘蛛陷入自己所织的蜘蛛网一般。
  必须一提的是,在电影的最后一幕,我们只见Edward一个人静静地走向CIA的大楼,他将被提升为情报部的主任——同时,听说他的耶鲁老同学(也是该校骷髅会的老会员)Richard Hayes(Lee Pace饰)也将成为CIA的总领导。然而,Edward是踏着沉重的脚步在往前走的,因为他知道,他不久又会遇到更大的挑战与危机(应当补充的是,电影主角Edward Wilson乃一虚构的名字。据考证,电影中Edward的形象很可能根据耶鲁校友James Angleton——他曾于1954-1974二十年间做过CIA的情报部主任的生平改编而成。Angleton最后被迫从CIA的任上辞职,因为他逐渐变得神经质,并有陷害无辜之嫌,同时也得罪了许多政府中的高官要人)。
  这是一部值得让人深思的电影,导演De Niro一共花了九年的功夫才完成这部电影。他声称该电影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了解有关CIA早期的“内幕”消息——也就是一个“从未公开过的故事”(“the untold story”)。其中有关耶鲁的部分,或许会引起一些争议,但无论如何,它说明了一点——那就是,耶鲁的秘密社团骷髅会不但出了不少总统,也培育了许多情报人员。但与其说这些情报人员是耶鲁的特殊产物,还不如说他们是战后冷战时期以来美国政治组织(为了建立新的安全系统)所产生的一种新现象。
其他文献
当前,全国有近两亿多农民工,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着巨大影响。尽管人们对农民工看法不一,但农民工问题关系到社会政治、社会经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口生态、国民素质等一系列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民工对哲学、社会学研究者来说是伟大的思想宝库,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研究农民工问题从什么地方入手、用什么方式思考、落脚点在哪里,是一位研究者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刘翼平同志是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干
在我执教29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唯有不忘初心,享受教育,带着激情去工作,才能使平凡的教育教学工作焕发光彩;40多年的人生经历也使我感悟到唯有不忘初心,悦纳生活,带着激情去生活,平凡的生活才会充满乐趣和诗意。这就是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不忘初心,享受教育。  一、不惧挑战,不怕困难,点亮心灯,勇敢前行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的杂事越来越多,各方面的压力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人忧心忡忡。我是穷人,不怕失去什么,没什么好担忧的,却非常有兴趣了解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系统性的思维总是建立在对于源头穷追不舍的基础上的。《货币战争》不仅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甚至彻底摧毁了我那一点可怜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并从此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意识:钱,真的是王八蛋。  先说谁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上了年纪或者没上年纪的人可能都会把票投向比尔·盖茨。我很早就不相信比尔最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应基于“儿童立场”,注意创设故事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习得学习识字、写字、阅读、讲述故事的方法,抓住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关键词句,在精读感悟中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朗读能力、表达能力,并获得精神成长,使童话成为孩子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和精神家园。  一、谈童话,聊故事  “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年了。当年的先驱者提出“民主”与“科学”两大价值观念也已九十多年了。遗憾的是,我们至今对于一些属于ABC层次的问题似乎还未弄清楚,例如:何谓民主?民主是好东西还是坏东西?中国有无实现民主的必要?等等。谓余不信,有某报文章为证:  实际上。民主作为国家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它和国家一样。具有结构上的依存性和功能上的有限性。从结构上看,民主和国家一样,都是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一种历史
说起作文,虽不是谈虎色变,也是忧心忡忡。如何让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变得心中有“物”,笔下生“花”,我在写作教学的不断实践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小练笔奠基——小游戏激趣——小比赛提高训练三部曲。“小”中见大,以“小”取巧,从“小”处着手,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写作指导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喜人的硕果!  小练笔——起步作文的奠基石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读写练习。它具有篇幅小、形
社区研究作为中国乡村研究的路径具有深刻的学术传承与清晰的历史脉络,历经数代学者的研磨与实践,社区研究在中国乡村研究中日益彰显出其独特魅力与观察深度。吴毅教授的代表作《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二十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以下简称《双村》)一书就属此类研究的经典性著作,而他新近出版的又一力作《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以下简称《小镇》)则尽管仍然是研究乡村政治,仍然属经验研究,也仍然
于丹在《于丹〈论语〉心得》之五的“交友之道”里,对于孔子所厌恶的三种坏朋友,也就是“损者三友”之中的第一种“便辟”之友,有着这样的描述:“谄媚逢迎、溜须拍马”,“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并说和这种人交朋友,“你会感到特别舒服、愉快”,简直“就是心灵的慢性毒药”。说得好。  读完于丹先生的《于丹〈论语〉心得》,不知怎的,我也就有了同样的感觉:“特别舒服、愉快。”只是在“特别舒服、愉快”之后,竟又怵目惊
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千年中,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其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使乡村社会有着极强的内在稳定性。然而,这种稳定性却构成了对现代化的严重障碍,近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乡村变革一直有着很高的呼声。但这些呼声大多停留在口头或书面上,真正而又全面的乡村社会变革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党)通过全面动员,将长期置身于国家行动之外的宁静乡村,全方位纳入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进程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小组合作在课堂中得到广泛应用,而分享式活动是在小组合作基础上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以学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分享、互动为主,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分享活动中取长补短、开阔思路,使优生更优秀、学困生有进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享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