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活动中,在知识储备、智力、社会阅历等方面,老师比学生有明显的优势。老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那么,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呢?
一、了解学情,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不断修整自己认知结构的地方,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情感和提升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场所。学生由于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认知能力上也存在差异,在一个群体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不一致。所以说,了解学情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体现出来。
二、尊重个体,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认知也往往带有各种情感色彩,常表现出的是以情感来支配理智,甚至有时用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一位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反之,该学生不喜欢某老师,那么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课也不感兴趣,成绩就会出现退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热爱老师,从而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是学习困难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偏爱。老师要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自己的真诚,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三、提高效率,做一个不把考试当“法宝”的老师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频繁考试,到了该单元小结的时候,我一般会采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进行测验。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针对知识点需要大量记忆的单元,在课堂的前5分钟先告诉学生哪几个知识点是必须背会的,紧接着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全班的学生都动起来,加入集体背书比赛当中。这样做要比把一节课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取得的成效大。第二,针对知识框架性强的单元,我先设置一张试卷,试卷分成三块内容: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将重点的内容留成空白,随后让学生填写),精选几道选择题,一道高质量的问答题。针对第一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本,找到空白之处该填的内容后填到试卷上,10分钟后找几个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到讲台上,把正确答案默写出来。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学习要以课本为主,又可以让部分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学生,在黑板上找到答案写在卷子上。针对第二块内容,要让学生当堂解决,不要只问他们选什么,而要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针对第三块内容,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和大致的答案内容写出来。采用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又能对单元进行总结复习,老师学生都喜欢。
四、创设情境,给学生再现历史的机会
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由学生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在讲到《百家争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当时的情境,上课时我安排一些学生扮演各家学派的代言人,讲述自己代表学派的主张,效果很好。
五、利用资源,用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实践证明,在一段时间内,人体各种感官所获得知识的多少是不等量的,而视听结合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将大大超过单项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将会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新中国的外交》、《两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三大战役》、《南京大屠杀》等章节,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久远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其理性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Q]
一、了解学情,确立“以生为本”的思想
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不断修整自己认知结构的地方,更是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情感和提升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场所。学生由于经济、文化等背景的不同,认知能力上也存在差异,在一个群体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不一致。所以说,了解学情就是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的主体性也才能体现出来。
二、尊重个体,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认知也往往带有各种情感色彩,常表现出的是以情感来支配理智,甚至有时用自己的好恶来决定一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有这种体会:一位学生喜爱某位老师,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学科也特别喜欢,就会努力学习这门学科,学习成绩也会相应地提高;反之,该学生不喜欢某老师,那么就会对该老师所教的课也不感兴趣,成绩就会出现退步。可见情感对学生的认知行为有很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创造健康的情感世界,使学生热爱老师,从而做到“亲其师,而信其道”。尤其是学习困难生,更应得到老师的偏爱。老师要从各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自己的真诚,来激发他们对历史学习的热爱、对历史学习的热情。
三、提高效率,做一个不把考试当“法宝”的老师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频繁考试,到了该单元小结的时候,我一般会采用课堂小结的方式进行测验。具体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针对知识点需要大量记忆的单元,在课堂的前5分钟先告诉学生哪几个知识点是必须背会的,紧接着把学生分成男、女两大组,以比赛的形式让全班的学生都动起来,加入集体背书比赛当中。这样做要比把一节课时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取得的成效大。第二,针对知识框架性强的单元,我先设置一张试卷,试卷分成三块内容:本单元的知识框架(将重点的内容留成空白,随后让学生填写),精选几道选择题,一道高质量的问答题。针对第一块内容,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本,找到空白之处该填的内容后填到试卷上,10分钟后找几个学习程度中等的学生到讲台上,把正确答案默写出来。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学习要以课本为主,又可以让部分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的学生,在黑板上找到答案写在卷子上。针对第二块内容,要让学生当堂解决,不要只问他们选什么,而要问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针对第三块内容,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路和大致的答案内容写出来。采用这样的方法,既可以减轻学生们的负担,又能对单元进行总结复习,老师学生都喜欢。
四、创设情境,给学生再现历史的机会
历史学科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即具有时间、空间、人物和特定场景,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由学生用语言、形体、情感和道具等表现特定的历史场景,重现历史。然后在表演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逻辑思维,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比如在讲到《百家争鸣》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当时的情境,上课时我安排一些学生扮演各家学派的代言人,讲述自己代表学派的主张,效果很好。
五、利用资源,用多媒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实践证明,在一段时间内,人体各种感官所获得知识的多少是不等量的,而视听结合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将大大超过单项感官所能接受的信息量。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那么学生将会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如《新中国的外交》、《两次世界大战》、《鸦片战争》、《三大战役》、《南京大屠杀》等章节,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久远的历史鲜活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那么就会让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其理性的思维,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