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一直以来,美国主导的GPS几乎是卫星导航的代名词,在我国民用导航尤其是车载领域独领风骚。但2011年底,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试运行服务;次年2月,全球第一台“北斗/GPS”双系统车载导航由华阳发布,且其间也不乏德赛西威等业界龙头加入到北斗车载导航民用的研发行列。作为国家着力推动的自主研发成果北斗导航,从当初的“最高机密”到现今努力拓展民用市场,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近日,华阳携北斗GPS双模导航亮相汽车后市场某展会,举行盛大的体验活动。为此,本刊专访了华阳特邀嘉宾——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宋伟伟博士,与其一起探讨了华阳双模导航的服务价值。
北斗GPS双模高精度定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起步晚,与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相比显得十分稚嫩。但北斗卫星导航的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宋伟伟博士说北斗导航属后起之秀,想要与发展已相当成熟,且占我国卫星导航市场95%市场份额的GPS相抗衡,北斗并无优势。而自去年底北斗宣布在全球提供区域性服务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将二者进行PK的声音。当本刊问到北斗未来定位精度是10米以内,是否意味着将超越GPS,与其进行差异化竞争。宋伟伟博士却笑言并非如此。他说北斗和GPS并非水火不容。尽管北斗导航起步晚,但其开发起点却很高,在研发之初就参考了其他卫星定位系统,取长补短。不过整体而言单独的北斗导航不如GPS稳定,但在一些较空旷地段,两者效果差别不大。他还说既然GPS可以提供免费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那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北斗+GPS双模导航会优于任何单一的终端定位导航。
为何想到将北斗和GPS结合进行双模导航,宋伟伟博士说,因为即使是成熟的GPS导航也存在缺陷:如在高架桥、密集居民楼、林荫道等复杂路况,单纯GPS导航搜星情况并不理想,定位容易出现偏差,导航漂移情况比较严重。而在此情况下,北斗GPS双模导航就能显示出它搜星多、定位精准、漂移现象弱化的绝对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行车路线。宋伟伟博士说双模的体验是1+1>2的效果。他还解释说双模之所以能优于单一导航,其原理是北斗和GPS能进行互不干扰的单独运作,犹如当在复杂地段单一的导航终端出现位置漂移时,双模却可以将两端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优化,实现高精度定位。
功能深化与价值落地
也许之前美国的棱镜门事件让大家对信息安全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警惕,这或许会让部分国人对“国产”的北斗导航多几分青睐。加快北斗导航的民用化进程,除了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外,也离不开业界所有人的努力。2013可谓北斗民用元年,而华阳在年初,就在惠州成立了国家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北斗导航首批示范应用基地,并积极推出商用化北斗GPS双模导航产品。
不过作为车主,最关心的不是导航使用了何种技术,而是其能否带来更周到的导航服务。正如宋伟伟博士说的那样,在民用导航领域,产品有切实深化的功能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当问及华阳和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亚米级”导航应用时,宋伟伟博士说,亚米级就是小于1米,以后还可能深化到厘米级。北斗导航是借助于空间端的卫星、地面端的信号塔、终端的接收器来实现运作的。能将定位细化,是因为它能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分解,从而获取精细化定位。而这种亚米级的车载定位系统带给车主最直观的感受将是导航精密化。有了它,车主再也不用在十字路口徘徊,也不用“倒车3公里”回到正确路径……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车载导航领域得到广泛和深层次的应用,例如特殊车辆的精准监控、车队管理、精准交通流信息采集、自动驾驶等应用。甚至在其他领域,如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也可应用,产生显著社会价值。
不过天上“北斗”如何落地开花,进入各种导航终端,实现价值落地,打破GPS垄断车载市场的局面,这可能非一朝一夕能做到。宋伟伟博士说北斗GPS双模导航是自主研究成果,其投入民用,核心芯片技术成本就很高,车载导航价格难免较贵,这也导致其民用市场较难开拓,价值无法落地。而华阳积极加入到北斗导航民用终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目前已推出适合日产和大众车型专用的北斗双模导航产品,在精准导航体验会上,华阳集团提出的位置的精度决定服务的深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阳能让“亚米级”的高精度的北斗双模导航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斗GPS双模高精度定位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起步晚,与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相比显得十分稚嫩。但北斗卫星导航的发展速度却很惊人。宋伟伟博士说北斗导航属后起之秀,想要与发展已相当成熟,且占我国卫星导航市场95%市场份额的GPS相抗衡,北斗并无优势。而自去年底北斗宣布在全球提供区域性服务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少将二者进行PK的声音。当本刊问到北斗未来定位精度是10米以内,是否意味着将超越GPS,与其进行差异化竞争。宋伟伟博士却笑言并非如此。他说北斗和GPS并非水火不容。尽管北斗导航起步晚,但其开发起点却很高,在研发之初就参考了其他卫星定位系统,取长补短。不过整体而言单独的北斗导航不如GPS稳定,但在一些较空旷地段,两者效果差别不大。他还说既然GPS可以提供免费的全球卫星定位服务,那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因为可以肯定的是北斗+GPS双模导航会优于任何单一的终端定位导航。
为何想到将北斗和GPS结合进行双模导航,宋伟伟博士说,因为即使是成熟的GPS导航也存在缺陷:如在高架桥、密集居民楼、林荫道等复杂路况,单纯GPS导航搜星情况并不理想,定位容易出现偏差,导航漂移情况比较严重。而在此情况下,北斗GPS双模导航就能显示出它搜星多、定位精准、漂移现象弱化的绝对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行车路线。宋伟伟博士说双模的体验是1+1>2的效果。他还解释说双模之所以能优于单一导航,其原理是北斗和GPS能进行互不干扰的单独运作,犹如当在复杂地段单一的导航终端出现位置漂移时,双模却可以将两端接收到的导航卫星信号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优化,实现高精度定位。
功能深化与价值落地
也许之前美国的棱镜门事件让大家对信息安全的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警惕,这或许会让部分国人对“国产”的北斗导航多几分青睐。加快北斗导航的民用化进程,除了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外,也离不开业界所有人的努力。2013可谓北斗民用元年,而华阳在年初,就在惠州成立了国家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北斗导航首批示范应用基地,并积极推出商用化北斗GPS双模导航产品。
不过作为车主,最关心的不是导航使用了何种技术,而是其能否带来更周到的导航服务。正如宋伟伟博士说的那样,在民用导航领域,产品有切实深化的功能体验才是最重要的。当问及华阳和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亚米级”导航应用时,宋伟伟博士说,亚米级就是小于1米,以后还可能深化到厘米级。北斗导航是借助于空间端的卫星、地面端的信号塔、终端的接收器来实现运作的。能将定位细化,是因为它能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中进行分解,从而获取精细化定位。而这种亚米级的车载定位系统带给车主最直观的感受将是导航精密化。有了它,车主再也不用在十字路口徘徊,也不用“倒车3公里”回到正确路径……此外,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可以在车载导航领域得到广泛和深层次的应用,例如特殊车辆的精准监控、车队管理、精准交通流信息采集、自动驾驶等应用。甚至在其他领域,如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也可应用,产生显著社会价值。
不过天上“北斗”如何落地开花,进入各种导航终端,实现价值落地,打破GPS垄断车载市场的局面,这可能非一朝一夕能做到。宋伟伟博士说北斗GPS双模导航是自主研究成果,其投入民用,核心芯片技术成本就很高,车载导航价格难免较贵,这也导致其民用市场较难开拓,价值无法落地。而华阳积极加入到北斗导航民用终端产品的开发和研制,目前已推出适合日产和大众车型专用的北斗双模导航产品,在精准导航体验会上,华阳集团提出的位置的精度决定服务的深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阳能让“亚米级”的高精度的北斗双模导航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