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媒体时,赵文卓对自己的言语一向要求很高:回答问题语速缓慢,字斟句酌,对较为棘手的问题尽量给出“零错误”的答案,表情也总能保持谦和友善的微笑。他似乎为自己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在纷杂的娱乐圈中,远离争端,他也因此被媒体称为“37度男人”。
今年是赵文卓进入演艺界的第二十个年头,新片《大武当》本该是他对自己功夫片生涯的一个总结。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向以温和且正面的形象为观众们喜爱的赵文卓,却在某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与同剧组演员甄子丹产生矛盾,并引发激烈骂战,殃及圈内众人。这个看起来温吞谦和、讷言慎行的武打明星,到底是怎样的人?
赶上了功夫片高潮的尾巴
“成功需要1%的机遇和99%的努力”,是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箴言。赵文卓的演艺生涯,可算是对这句话的印证。
赵文卓1972年4月出生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父母都是车辆厂的工人,父亲是武术爱好者,母亲年轻时是职业运动员,并曾破过黑龙江省的百米纪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中3兄弟从小都被送去练武,在外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最终只有赵文卓一人坚持了下来。1985年,赵文卓进入哈尔滨市武术队学习武术,获得大小奖项无数。1990年,赵文卓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一年后,他就获得了全国武术冠军并当选国家运动健将。
1992年,毫无演戏经验的他被元奎导演相中,出演《少年英雄方世玉》里的反派,拍摄过程中又被另一位金牌导演——徐克慧眼识珠,获演电影《黄飞鸿之王者之风》的男一号黄飞鸿。接下来的3年中,他先后拍摄了徐克的《青蛇》、《黄飞鸿5:龙城歼霸》、《断刀客》、《满汉全席》4部电影及25集电视连续剧《黄飞鸿》。赵文卓幸运地赶上了香港功夫片最高潮的尾巴,借着这股热潮,他迅速成为继成龙、李连杰之后的又一个武打巨星。此后他的演艺之路基本是一条通途。
接馅饼也要练习的
环球人物杂志:7月初,你与元奎导演合作的《大武当》开始上映,在这部戏中,你演了一个武林盟主。你自己是一个爱当盟主的人吗?
赵文卓:我不爱当盟主,如果要当的话,当一个游侠比较好。因为盟主首先要承担很多很多的责任。但是游侠就是可以想接工作就接,不想接就放假,比较自由随意。这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自由随意一点的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习武之人,又生在东北,但你外表看起来可不怎么彪悍强硬,反倒有种温和内敛的气质。
赵文卓:我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但是柔到了一定底线,就会变成刚。一般来说,我还是能忍就忍。但是如果碰了我心中的底线,也是绝对不行的。还是那句老话: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当别人触碰我的底线的时候,我一定要站出来。
环球人物杂志:你所说的底线是什么?
赵文卓:我的底线就是,我可以被人欺负,但是欺负到我没法生存了,我就必须要站出来说了。我是一个看自己的名誉比金钱重要的人。如果涉及我的名誉,就是不允许的。
环球人物杂志:你最近在采访中说过感觉自己“过了40岁,各方面都达到巅峰状态”,但有没有担心巅峰之后会走下坡路?
赵文卓:恰恰是相反的,巅峰意味着释放能量的时候到了。我之前积攒了那么久,现在从体能和经验来看,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另外,现在内地的电影市场也在逐渐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巅峰时代,而且是刚刚起步。在这之前,我一直就知道,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人如果可以随着潮流借力的话,一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演艺之路一直很顺利,从第二部作品就开始演男一号,如何看待这份幸运?
赵文卓:机遇这个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人都希望天上掉馅饼,但是馅饼掉下来的时候,你也要抓得住才可以。所以在等待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去丰富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就是每天练怎么接馅饼,接馅饼也要练习的。
直到现在,我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一直坚持早睡早起,不吸烟不饮酒,而且天天还要练功,这些对保持好的状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但武戏要好,文戏也得好
环球人物杂志:你涉足功夫片已经20年了,这20年间香港功夫片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赵文卓:我入行的时候,香港功夫片最高潮已过,自那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功夫片曾是香港电影市场很有特点的一部分。那时之所以把香港叫做东方好莱坞,就是因为功夫片。1996年后,功夫片跌入低谷,李连杰和成龙去好莱坞寻求发展,我回到内地拍电视剧。
我刚入行的时候,对功夫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演员一定要会真打。那个时候的功夫片会有很好看的长镜头,能看出演员的招式很漂亮,而且是在真打。后来功夫片逐渐走入一个加入很多特技和快速剪接的时代。这样一来,不会打的演员,通过剪接也能让人感觉他是会打的。以前演员是可以控制节奏的,但是进入剪接时代后,镜头通常两三招就被剪开了,武打招式的效果看起来就没那么过瘾了。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想再看到90年代初期的那种功夫片,要看真功夫。这对真正的功夫演员来说,是个好消息。
另外,现在对功夫演员也有新的要求,不但武戏要好,文戏也得好。观众欣赏品位跟以前不一样了,以看故事为主,不希望只有武打。
环球人物杂志:从一出道你就和香港的大导演、一线明星合作,其中哪几位对你影响比较大?
赵文卓:元奎导演把我从北京体育大学挑选出来,后来又和徐克导演合作得比较多,他们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演员中像张国荣、萧芳芳、梅艳芳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如果要我形容,梅艳芳就是我心目中的“菩萨”,她是绝对会为了别人好而牺牲自己的人。她对我怎么做人做事有很大影响,最重要是做人要真实。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有很多港台演员来内地发展,你十几年前就做了回归内地的决定,现在会不会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
赵文卓:作为一个演员,金字塔底座越宽,群众基础就越扎实。我的发展路线,没有刻意回归什么,其实是缘分。好多事情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该是你的,总不会错过。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内地和香港的演艺环境有何不同?
赵文卓:我刚去的时候,香港演艺环境非常好,比内地要好。演艺人士地位比较高,大家也很重视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恰恰是反过来了。内地的市场更大,价钱高,机会也多,所以很多香港艺人到内地来发展。香港现在的长处是,它还是很专业,相比而言,内地演艺市场刚起步。
不过现在内地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个市场再发展5年以上完全没问题,很可能还会更长。香港在鼎盛时期,开始向外发展,内地现在也有这个趋势。美国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电影市场,我接触到的美国制作团队越来越多了,以前是中国的演员得去好莱坞找他们,现在是他们找过来,这说明美国人也看到,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他们也想要来分一杯羹。
今年是赵文卓进入演艺界的第二十个年头,新片《大武当》本该是他对自己功夫片生涯的一个总结。然而,就在前不久,一向以温和且正面的形象为观众们喜爱的赵文卓,却在某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与同剧组演员甄子丹产生矛盾,并引发激烈骂战,殃及圈内众人。这个看起来温吞谦和、讷言慎行的武打明星,到底是怎样的人?
赶上了功夫片高潮的尾巴
“成功需要1%的机遇和99%的努力”,是一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箴言。赵文卓的演艺生涯,可算是对这句话的印证。
赵文卓1972年4月出生在北国冰城哈尔滨,父母都是车辆厂的工人,父亲是武术爱好者,母亲年轻时是职业运动员,并曾破过黑龙江省的百米纪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家中3兄弟从小都被送去练武,在外人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事,可最终只有赵文卓一人坚持了下来。1985年,赵文卓进入哈尔滨市武术队学习武术,获得大小奖项无数。1990年,赵文卓考入北京体育大学。一年后,他就获得了全国武术冠军并当选国家运动健将。
1992年,毫无演戏经验的他被元奎导演相中,出演《少年英雄方世玉》里的反派,拍摄过程中又被另一位金牌导演——徐克慧眼识珠,获演电影《黄飞鸿之王者之风》的男一号黄飞鸿。接下来的3年中,他先后拍摄了徐克的《青蛇》、《黄飞鸿5:龙城歼霸》、《断刀客》、《满汉全席》4部电影及25集电视连续剧《黄飞鸿》。赵文卓幸运地赶上了香港功夫片最高潮的尾巴,借着这股热潮,他迅速成为继成龙、李连杰之后的又一个武打巨星。此后他的演艺之路基本是一条通途。
接馅饼也要练习的
环球人物杂志:7月初,你与元奎导演合作的《大武当》开始上映,在这部戏中,你演了一个武林盟主。你自己是一个爱当盟主的人吗?
赵文卓:我不爱当盟主,如果要当的话,当一个游侠比较好。因为盟主首先要承担很多很多的责任。但是游侠就是可以想接工作就接,不想接就放假,比较自由随意。这跟我的性格有关,我喜欢自由随意一点的生活。
环球人物杂志:你是习武之人,又生在东北,但你外表看起来可不怎么彪悍强硬,反倒有种温和内敛的气质。
赵文卓:我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但是柔到了一定底线,就会变成刚。一般来说,我还是能忍就忍。但是如果碰了我心中的底线,也是绝对不行的。还是那句老话:没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当别人触碰我的底线的时候,我一定要站出来。
环球人物杂志:你所说的底线是什么?
赵文卓:我的底线就是,我可以被人欺负,但是欺负到我没法生存了,我就必须要站出来说了。我是一个看自己的名誉比金钱重要的人。如果涉及我的名誉,就是不允许的。
环球人物杂志:你最近在采访中说过感觉自己“过了40岁,各方面都达到巅峰状态”,但有没有担心巅峰之后会走下坡路?
赵文卓:恰恰是相反的,巅峰意味着释放能量的时候到了。我之前积攒了那么久,现在从体能和经验来看,都达到了一个很好的状态。另外,现在内地的电影市场也在逐渐开始进入这样一个巅峰时代,而且是刚刚起步。在这之前,我一直就知道,一定会有这样一个时代的到来。人如果可以随着潮流借力的话,一定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
环球人物杂志:你的演艺之路一直很顺利,从第二部作品就开始演男一号,如何看待这份幸运?
赵文卓:机遇这个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人都希望天上掉馅饼,但是馅饼掉下来的时候,你也要抓得住才可以。所以在等待的时候,就要不断地去丰富自己。丰富自己的过程,就是每天练怎么接馅饼,接馅饼也要练习的。
直到现在,我也对自己要求比较高,一直坚持早睡早起,不吸烟不饮酒,而且天天还要练功,这些对保持好的状态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不但武戏要好,文戏也得好
环球人物杂志:你涉足功夫片已经20年了,这20年间香港功夫片走过了一个怎样的历程?
赵文卓:我入行的时候,香港功夫片最高潮已过,自那之后就开始走下坡路。功夫片曾是香港电影市场很有特点的一部分。那时之所以把香港叫做东方好莱坞,就是因为功夫片。1996年后,功夫片跌入低谷,李连杰和成龙去好莱坞寻求发展,我回到内地拍电视剧。
我刚入行的时候,对功夫演员的要求非常高,要求演员一定要会真打。那个时候的功夫片会有很好看的长镜头,能看出演员的招式很漂亮,而且是在真打。后来功夫片逐渐走入一个加入很多特技和快速剪接的时代。这样一来,不会打的演员,通过剪接也能让人感觉他是会打的。以前演员是可以控制节奏的,但是进入剪接时代后,镜头通常两三招就被剪开了,武打招式的效果看起来就没那么过瘾了。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想再看到90年代初期的那种功夫片,要看真功夫。这对真正的功夫演员来说,是个好消息。
另外,现在对功夫演员也有新的要求,不但武戏要好,文戏也得好。观众欣赏品位跟以前不一样了,以看故事为主,不希望只有武打。
环球人物杂志:从一出道你就和香港的大导演、一线明星合作,其中哪几位对你影响比较大?
赵文卓:元奎导演把我从北京体育大学挑选出来,后来又和徐克导演合作得比较多,他们对我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演员中像张国荣、萧芳芳、梅艳芳对我的帮助都很大。如果要我形容,梅艳芳就是我心目中的“菩萨”,她是绝对会为了别人好而牺牲自己的人。她对我怎么做人做事有很大影响,最重要是做人要真实。
环球人物杂志:现在有很多港台演员来内地发展,你十几年前就做了回归内地的决定,现在会不会庆幸自己有先见之明?
赵文卓:作为一个演员,金字塔底座越宽,群众基础就越扎实。我的发展路线,没有刻意回归什么,其实是缘分。好多事情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该是你的,总不会错过。
环球人物杂志:你觉得内地和香港的演艺环境有何不同?
赵文卓:我刚去的时候,香港演艺环境非常好,比内地要好。演艺人士地位比较高,大家也很重视这个工作,但是现在恰恰是反过来了。内地的市场更大,价钱高,机会也多,所以很多香港艺人到内地来发展。香港现在的长处是,它还是很专业,相比而言,内地演艺市场刚起步。
不过现在内地的电影票房,已经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个市场再发展5年以上完全没问题,很可能还会更长。香港在鼎盛时期,开始向外发展,内地现在也有这个趋势。美国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电影市场,我接触到的美国制作团队越来越多了,以前是中国的演员得去好莱坞找他们,现在是他们找过来,这说明美国人也看到,中国市场越来越大,他们也想要来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