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65120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判断句
  【解题方法】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判断句的表现形式和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差别较大,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都有判断动词“是”,而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动词,而是借助一些语气词或其他词语来表示。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也”的形式表判断。如:
  1.虢,虞之表也。(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最雄伟的景象。)
  3.夫战,勇气也。(作战,是要靠勇气的)
  二、用“……者,……也”的形式表判断。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
  三、用“……者”的形式表判断。这种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
  1.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这四个人,是庐陵的萧君玉,长乐的王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王安上。)
  2.粟者,民之所种。(粮食,是老百姓种出来的。)
  四、用“……者也”的形式表判断。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里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如: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美丽的人。)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这便是沛公的卫士樊哙。)
  五、无标志性判断词,用名词直接表示判断。这种判断句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而是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
  1.刘备,天下枭雄。(刘备是当今天下强横而又有野心的人。)
  2.刘豫州王室之胄。(刘豫州是汉室贵胄。)
  六、“……耳”的形式表判断。如:
  1.此亡秦之续耳。(这种做法是在走秦灭亡的老路。)
  2.田横,齐之壮士耳。(田横是齐国的壮士。)
  七、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如:
  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家正好比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还告辞什么呢?)
  2.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3.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所以,现在墓中埋葬的是完整的五个人。)
  八、用副词“乃”“即”“则”“皆”来表示判断。如:
  1.是乃善用兵者也。(这样的人就是善于用兵的人。)
  2.梁父即楚将项燕。(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最壮丽的景象啊。)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国。)
  九、用判断词“是”表判断。在文言文中,“是”常常作指示代词用,如“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日月星辰等各种天象,这是夏禹、夏桀时代都相同的)如果不认真分析的话,句中的“是”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判断动词。其实这里的“是”是指示代词,意为“这”,在句中作主语。但“是”在文言文中也有作判断动词的用法。如:
  1.巨是凡人。(吴巨是个平庸的人。)
  2.不知木兰是女郎。(不知道木兰是女儿身。)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一个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十、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的相继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也不是不善于作战,而是败在贿赂秦国上。)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不是来到你的面前,就危险了。)
  被动句
  【解题方法】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被动句,只不过使用形式要比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复杂得多,其句子的结构形式也和现代汉语不大一样。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出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出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如: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都将会被他俘虏。)
  2.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自己也死在他人之手,被天下人笑话。)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如此好的形势,却被秦国长久积累的威势所吓倒。)
  二、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行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出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作补语。如:
  1.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六艺和经书他都通读学习过,不被时俗拘束,向我学习。)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军队被别人制约。)
  三、用“见”或“见……于……”表被动。如: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秦国的城池恐怕得不到,自己白白地被欺骗。)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我常常被大方之家笑话。)
  四、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如:
  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人物的千古风流都被雨打风吹去了。)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农历三月十五。)
  五、没有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这类被动句要靠意合法,即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如:
  1.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卒一声呐喊,函谷关被攻破,项羽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   2.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屈原被放逐,才写下《离骚》。)
  掌握了以上几种被动句的形式,在具体运用时考生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弄清楚句子的主语
  只有主语处于受动地位时,句子才是被动句。如:“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这两句话中,第一句不是被动句,“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虎兕”发出的,“于柙”只是状语后置而已,表明“出”的处所;第二句是被动句,作為静物的“龟玉”虽处于主语的地位,却不能施行动作行为,虽然作为“毁”的施动者没有出现,却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主语“龟玉”处于受动地位,这个句子是一个被动句。这是一个没有标志性词语,靠意合形成的被动句。
  二、要注意主语发出动作行为的原因是否来自于外界,主语是否有“被迫”的情形
  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一般情况下,“感动”的原因更多的是来自外界,受外界的影响而感动是人的正常的心理活动,所以这样的句子往往就是被动句。
  【判断句拾遗】
  在文言文判断句的备考中,有两个问题考生要加以注意:
  一、不是所有“……者”或“……也”句都表示判断。
  形式并不是判定判断句的唯一标识,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下面这些句子都有“者”“也”,它们也都处于和判断句一样的位置,但都不是判断句。如:
  1.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者”为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个地方”。)
  2.彼童子之师,受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者”为助词,可译为“……的人”。)
  3.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表感叹。)
  4.叱者何也?(“也”表疑问。)
  5.莫用众人之议也。(“也”表祈使。)
  那么,如何判断出现“……者,……也”的句子是否为判断句呢?
  1.如果是判断句,翻译时句中一定要出现现代汉语的判断动词“是”,译不出“是”的,肯定就不是判断句。
  2.判断句都是判断一个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句子,都可以化为“a是b”或“a不是b”的标准判断句形式。“a”和“b”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所属关系。“a”是“b”中之一,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之一)。其否定形式为“a”不是“b”,如“余本非文人画士”(我本来不是文人画士)。
  (2)同位关系。“a”是“b”“b”也是“a”。如“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子瑜者,亮兄瑾也”(子瑜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答疑惑的人)。
  (3)因果关系。如“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我所以这样做的原因,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自己的私仇放在后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我的妻子认为我美丽,是因为偏爱我)。否定形式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登上高处招手,并不是因为手臂加长了;顺着风向呼喊,并不是因为声音加大了)。
  二、正确辨识“是”的用法。
  古汉语中的“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用作指示代词的,相当于“这”。如: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指代“铿然有声之石”,可译为“这样的石头”。)
  2.是说也,人常疑之。(指代前面所述的石钟山命名的由来的一种说法,可译为“这种说法”。)
  3.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复指“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这件事,可译为“这件事”。)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指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过失。)
  【被动句拾遗】
  一、用“于”表被动时,要注意和其他结构相似的文言句式区分开
  如:“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句子虽然也在动词后有一个“于”字结构,但它只是交代设九宾礼的地方,没有被动意味,所以这个句子不是被动句。判断句子是不是被动句,不在于句子中有没有用“于”字,关键是看主语是不是被动地接受谓语的动作行为。
  二、“见”字在动词前表被动,要和它同样用在动词前但不是表被动的用法区分开
  因为“见”用在动词前还可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类似宾语前置),译为“我”或“自己”。如“慈父见背”(《陈情表》)中的“见”在此为“背”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相当于“我”,全句的意思是“慈父就弃我而去”。
其他文献
综观2016年全国9套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閱读,“选材多样,考查全面”的“风貌”清晰可见。具体来说,有如下特点:  一、选文来源多元化  2016年仅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以及上海卷前一篇的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二十四史》,占10篇選文的2/5。北京卷选的是诸子散文,江苏卷选的是家传,浙江卷选的是古典小说,上海卷后一篇选的是杂记(《勿斋记》)。选文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政绩、谏诤、廉洁、经济、民本、
期刊
你有你的梦想,我有我的志向;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有你的态度,我有我的自信。每个人生来不同,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不必迎合别人,也不必为谁而改变,因为你就是你,是不一样的烟火。  乌鸦的声音虽难听,但那是属于它的声音,是它特有的标志。它不必为了迎合别人的喜好而移居到东村。只要做好自己,坚持自我,乌鸦终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马云,坚持自我才成为了互联网的大亨。他曾经创业连连失利,但他不放
期刊
心中的风景是什么?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以品出心中风景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以增添心中风景的灵动;一卷书册,一间陋室,可以领略心中风景的美好。  苏武心中的风景是祖国。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被扔进云霄深处;凭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书写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恋。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他选择了忘却财富,铭记忠心,给人生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任匈奴的天空再广袤,也装不下苏
期刊
朝阳撩开了黑夜的幕布,在大雨浣洗过的世界里,伴着啾啾的鸟鸣,冉冉升起。  走在家门口的小径上,看着路边的梧桐生长出新的枝叶,欣赏着路边的草丛中开出的惹人怜爱的花,心中安然自适。忽忆起拐角处那株白玉兰,忙加快了脚步想去看看,看看它雨后的模样。  只一眼,一颗平静的心便狂跳起来。黑魆魆的树干上没有一丝绿意,连那盘错着的枝干也毫无生气——它死了,在这百花争艳的大好时光里死去了。  我记忆中的白玉兰哪是这
期刊
梳理材料中的角色,多向辐射法  有时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所以我们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也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以联系事物(对象)的正面立意,也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文题呈现】  一人带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纸板上写着:“新鲜鸡蛋在此销售。”有人过来对他说:“老兄,何
期刊
这是什么地方呀?绿树满院,浓荫匝地;鲜红的花朵,在骄阳中迎风怒放。同行的一位女同志脱口而出说:“这里真像是苏州!”我自己也真的想到了二十年前漫游过的地上天堂苏州。除了缺少那些茂密的竹林以外,这里不像苏州又像什么地方呢?这里是地地道道的苏州的某一个角落。  然而不是,这里是我的家乡临清。  我记忆中的临清不是这样子的。完完全全不是这样子的。我生在过去独立成县、今天划归临清的清平县。在那个地方,除了黄
期刊
天地万物,瞬息万变,月亮盈虚之变,潮水涨落之态,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的日新月异。在这变幻无常的大地上,若想执一竹杖,走遍世间,须保有一份心如止水的淡定,让偶尔的波澜消散在从容的水里。  心如止水,是百岁老人苍田丰在诗中写的那样:“寂寞的时候,我就用双手舀起透进的阳光,一遍又一遍地抹在脸上。”是啊,老人独自生活,跨越精神上的门槛已是不易,更何况是一位历经战爭纷扰、家破人亡的孤独老妇。面对沧桑岁月
期刊
重庆,这个地处西南的城市,对于我这个自幼生长在北方的人来说,充满了神秘和诱惑的色彩。在下飞机的那一刻,扑面而来的湿气和随处可闻的渝音告诉我——这就是重庆。  重庆的天空永远不是天光大亮的薄日响晴,而是被一层淡淡的铅灰笼罩着。走在重庆的街道上,看着两旁在北方城市里很难见到的依山而建的房屋,有着奇异的山城色调,让人觉得新奇。深呼吸一下,胸肺之間氤氲着一股完全不同于北方城市的湿润气息,仿佛身体的每一个细
期刊
國家最高领导人持续关注关心“网信事业”,可见其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新近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笔者认为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一是重要,二是作为,三是人才——事关七亿网民,岂能不重要?有那么大的市场,岂不大有作为?如何有效作为,不靠人才靠谁?  于是就自然将思考的触角伸向“人才”的“作为”上。在这方面,“网红”或许具有标本意义。“网红”的产生,不完全是自
期刊
【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文言虚词共有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其中“而、其、为、以、之”等考查最多、最频繁。高考单独考查文言虚词的试题,虽有所减少,但仍是一个常考的知识点。命题常以客观题形式出现,通常要求四选一,即选出意义和用法均相同或不同的一项。在解题时,考生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  一、根据位置推断法  有些文言虚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