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它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由于数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学生一接触到它,便被它那复杂的内容和深奥的规律吓倒了。如果不能及时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就会使得学生一下子便对数学失去兴趣,觉得数学就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更谈不上学好它了。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的奥妙、发现到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启发学生的学习智能,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每节课的开始 ,可以通过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壹、贰、伍、拾”等几个大写的数字,接着讲一个自编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孔子改元宵招牌的事。我绘声绘色地讲出这个故事,尤其是讲到孔子指着店招牌说“这是我孔圣人给你们留情面,要不然我在‘十’字上再加一撇,一文钱吃你一千个!”时,学生顿时哗然大笑。此时,紧接着道出这节课的主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整个课程的安排显得生动、形象、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二、情境引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机决定行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实施“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三个分别坐在车轮是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车上的三个小动物,问:坐在车轮是圆形的车上的小动物感觉怎么样?座在车轮是正方形、椭圆形车上的小动物感觉又怎么样?谁会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这样,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兴趣。
三、抽象渗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们尚未深入认识她、发现她之前,都会觉得她是一门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上依赖于具体生动的形象。要是能把数学的枯燥无味的东西抽象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让数学中的规律自然而然地慢慢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能把数学这门课程上得神乎其神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恰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它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知识抽象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多面所示时间不同的钟表,从日常生活中利用钟表的闹钟功能在每日的清晨唤醒人们入手,慢慢地渗入所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内容、新知识。
四、现实深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有的知识都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不外乎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取材于现实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先展示两个等底等高的容器,一个圆柱体,一个圆锥体,再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对它们进行测量,并向圆锥体内注满红色液体,之后将圆锥体内的液体倒入圆柱体内,倒了一次以后,让学生重复做。问学生:“这样重复做几次才能使注入的液体不溢出圆柱体容器外?”“还能不能继续往圆柱体容器内注入液体?”然后继续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让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圆柱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的三倍”。这样,使得学生还会不自觉地主动去探求大自然中的数学奥秘,数学的学习自然也会有非凡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运用于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时,因为一年级下册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而和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數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教学中通过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引入: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学生在制作统计图发现格子不够时,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数学知识。学生独立完成最喜欢的动物统计图,用彩笔涂格子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他画得怎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涂格子的方法最好?”这样既把评价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又及时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我在讲这节课时,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练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评价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大组。老师先请每个大组分别派2个代表上台来收集整理本大组的得分(五星加1分,红旗加2分),按6人一个小组分工完成所发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而后小组汇报统计结果。对得分最多的大组插上小红旗,从而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情绪教育、鼓励和学习。
(作者单位:341100江西省赣县城关小学)
一、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吸引学生乐学的内在动力。在每节课的开始 ,可以通过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壹、贰、伍、拾”等几个大写的数字,接着讲一个自编小故事。这个小故事讲的是孔子改元宵招牌的事。我绘声绘色地讲出这个故事,尤其是讲到孔子指着店招牌说“这是我孔圣人给你们留情面,要不然我在‘十’字上再加一撇,一文钱吃你一千个!”时,学生顿时哗然大笑。此时,紧接着道出这节课的主题,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下就被激发起来了,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整个课程的安排显得生动、形象、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
二、情境引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动机决定行为”,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特定的动机。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通过创设情境,巧妙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中,开启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迫切愿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实施“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演示三个分别坐在车轮是圆形、正方形、椭圆形车上的三个小动物,问:坐在车轮是圆形的车上的小动物感觉怎么样?座在车轮是正方形、椭圆形车上的小动物感觉又怎么样?谁会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这样,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更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索的兴趣。
三、抽象渗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人们尚未深入认识她、发现她之前,都会觉得她是一门枯燥无味、毫无兴趣可言的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他们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上依赖于具体生动的形象。要是能把数学的枯燥无味的东西抽象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让数学中的规律自然而然地慢慢渗入到学生的头脑中,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就能把数学这门课程上得神乎其神了。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恰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它通过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技术将书本中枯燥无味的知识抽象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可以通过课件展示多面所示时间不同的钟表,从日常生活中利用钟表的闹钟功能在每日的清晨唤醒人们入手,慢慢地渗入所要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堂教学,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内容、新知识。
四、现实深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有的知识都既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也不外乎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取材于现实实际生活,让学生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来学习,从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例如:在教学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时,可以先展示两个等底等高的容器,一个圆柱体,一个圆锥体,再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对它们进行测量,并向圆锥体内注满红色液体,之后将圆锥体内的液体倒入圆柱体内,倒了一次以后,让学生重复做。问学生:“这样重复做几次才能使注入的液体不溢出圆柱体容器外?”“还能不能继续往圆柱体容器内注入液体?”然后继续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让学生回答问题。最后由学生自行得出结论——“圆柱体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的三倍”。这样,使得学生还会不自觉地主动去探求大自然中的数学奥秘,数学的学习自然也会有非凡的效果。
五、联系生活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要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运用于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讲小学数学第三册“统计”时,因为一年级下册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而和上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數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多个单位。教学中通过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引入:在现实的数学情境中每位学生都参与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学生在制作统计图发现格子不够时,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2个人”的数学知识。学生独立完成最喜欢的动物统计图,用彩笔涂格子时,组织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如:“他画得怎样,你能评价一下吗?”“你认为哪位同学涂格子的方法最好?”这样既把评价的权力交给了学生,又及时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我在讲这节课时,安排了这样一道题练习:用所学的“统计”知识评价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大组。老师先请每个大组分别派2个代表上台来收集整理本大组的得分(五星加1分,红旗加2分),按6人一个小组分工完成所发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而后小组汇报统计结果。对得分最多的大组插上小红旗,从而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情绪教育、鼓励和学习。
(作者单位:341100江西省赣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