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是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掌握科学规律的必要能力。学生在儿童时期需要借用图形等具体事物建立思维加工模型,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能否借用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呢?笔者经过研究后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提高,并总结了一套运用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科学学科学习中,学生经常要运用分析能力来解读数据,作比较,分析能力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逐步掌握分析的能力,而且还要学会利用这些能力获取更多更新的科学知识。可见,分析能力是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掌握科学规律的必要能力,它为深一层的科学探究做准备,促进分析能力提高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
  分析能力具有内隐性的特点,发展的过程与结果不容易体现,那怎样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呢?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时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逐渐具备分类、排序、思维“可逆性”等能力,可以开始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不过在操作的时候还必须借助表象、符号等信息。因此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过程中,可以借用图形等具体事物帮助学生在脑海里建立思维加工模型,加速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笔者对比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与分析过程,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相似之处,于是提出了“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对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影响”的研究问题,并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工具教学对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在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形成了一套运用思维导图工具促进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参照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法来设置的。布卢姆对“分析”的解释是:将材料分解为它的组成部分并确定部分之间如何相互关系以形成总体结构或达到目的。分析认知过程类别包括区别、组织、归因三个具体的认知过程。其教育目标包括学会确定信息的哪些部分是相关的或重要的(区别)、信息各部分是以什么方式组织在一起的(组织)以及信息背后的目的(归因)。依据分析能力发展经历区别、组织、归因三个过程,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具体操作如下:
  一、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分析能力训练,主要有以下三步:
  第一步,运用思维导图对事物或现首先让学生观察事物或现象,以事物或现象作为中心词,把观察到的与事物或现象有关的信息用简单的词语列举出来,用连线把中心词与观察到的信息连接起来,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果每个信息还有更细微的区分,就接着以每个信息为中心点,再把信息进行分解,同样用连线连接。以对大树的观察为例,可以先让学生总体观察大树,定中心词为大树,然后说说大树大致有哪些部分组成,把观察到的各部分列举出来,如:茎、叶子、花、果实、根等,总体观察结束后,再进行局部观察,如观察叶子:叶子有哪些部分、哪些特征,把它们列举出来,花有哪些部分、哪些特征等,也分别把它们列举出来,如图1。
  第二步,引导学生找出信息间的相互关系。
  事物或现象被分解后,这时候就相当于处在分析的第一水平阶段“区分”。“区分”后,仔细找一找信息之间有没有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分析进入高一级水平“组织”,如图1。
  第三步,帮助学生找出关联点,形成新信息。
  如果信息之间有相关联的,思考关联点是什么,找出本质联系或特征,并为关联点命名,这个命名的过程就处于分析的最高级别的水平“归因”,如图l和图2。图1:雄蕊上的花粉与雌蕊上的胚珠相结合形成种子,其实这里边还可以再细化,就是分解雄蕊和雌蕊的结构,找出形成种子最关键部分;图2是寻找羊与苹果树之间的共同点,为寻找植物和动物的共同特征提供方法。
  这三步完成以后,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分析的方。这三步教学法的流程是:
  二、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具体的操作过程是:
  第一,使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发散思维,鼓励提出问题。
  很多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工具对于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大脑工作机理的关键是想象与联想。例如,当看到水果这个词的时候,大脑里产生的可能是平時最爱吃那种水果,也可能看到不同颜色的水果,似乎还闻到它们的气味。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能够根据适当的联系进行发散性的感官想象和联想。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思维导图像大树不断长出分支这样,利用联想的方式,使想象不断地扩散,由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由一个现象联想到另一个现象;由一个方法联想到另一个方法。思维发散后,学生随着信息不断地涌现,未知也随之增加,这是提出问题的好时机。
  第二,帮助学生分解问题,把问题细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问题解决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一般认为,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二是必须有一系列操作程序;三是必须有思维认知成分的参与。运用思维导图能使问题不断细化,具体化,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使问题解决更具操作性。问题的细化还有利于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目的,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如图5,很多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阳光照射到什么样的物体上会产生影子?这个问题有点大、比较笼统,这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梳理,细化问题,使问题具体化,问题越具体越具操作性,问题解决的难度也会随之降低。
  第三、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及其关系。在解决带控制变量的问题时,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问题中的关键词。找出关键词后,再寻找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找出关联处,然后围绕关联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在关联处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图6就是解决带控制变量问题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分析问题,使学生思考的全过程都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这可视化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是怎么思考的,进行适时地指导;也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简化研究方案的设计过程,解决问题的流程跃然纸上,使解决问题过程更具操作性。具体的操作流程是:
  分析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它是逻辑思维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先行条件。小学科学探究要向深层次发展,探索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生就必须具备较好的分析能力,因此促进学生分析能力提高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与分析能力的发展过程具有相似点,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方法符合学生生理年龄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
其他文献
根据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并结合工程施工的具体要求,配制出抗裂性、抗渗性、稳定性及和易性极佳的杜拉纤维混凝土,并成功地应用在特大商业广场底板中。
在2007年我们将看到,Web 2.0打破界限,使人们的生活更为方便。
期刊
介绍了SN-II缓凝高效减水剂在具体工程实践中应用情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强大的德育功能,为学校德育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有利于增强德育活动的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德育实践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共同之处,我们提出“以‘德’为目标、以‘动’为载体、统筹实施、实现‘双赢’”,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有机整合,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综合实践活动和德育工作同放异彩。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和探
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布局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国内需求的持续拉动效应,保证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领域长期走向好的趋势。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
当今社会网络发展迅速,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人们盲目追求功名利禄,忽视精神世界,原始的阅读方式也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囫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一家电视台最近宣布,他们将于2005年播出一个纪实节目,由观众选出心目中最差劲的建筑物,最后将“最差建筑物黑名单”交给专家组进行审核,评出真正的“最差
结合工程改造实例,指出并分析了公共厨房通风系统设计、安装中出现的问题,以引起设计人员对公共厨房、卫生间等场所通风系统设计的重视。同时提出了在进行这些场所的通风系统设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以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戴尔近期宣布,将在部分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中预装Linux操作系统,只是具体的PC机型号尚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