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理想培育目标的现代借鉴性研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si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创造出璀璨文明,经历过历史沧桑,传统理想支撑着它一路前行。本文将以主导的儒家思想为代表,来浅析中国传统理想目标特点。从传统理想培育内容的创设视角出发,探求其对现代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借鉴性,具有拓展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传统理想 目标 现代借鉴
  
  一、中国传统理想目标的内容
  
  从先秦开始,儒家思想不断演变,但仁义礼智信始终是其学说的基点。在此内核之上,儒家形成了一个内容日益充实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体系。
  (一)儒家的个人理想——至善至美的圣人
  儒家个人理想是成为君子,最高个人理想是圣人,圣人做统治者,便能施行王道,建立理想的社会制度,即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
  1.彬彬君子。君子在西周时期指大夫以上的当权贵族,当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平民百姓与礼无缘。春秋时,礼崩乐坏,经孔子重新阐释,君子便成为儒家的理想人格。君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简言之,君子就是以仁为本、以礼为质,循礼有德之人。
  2.至善圣人。圣人是儒家的最高个人理想,为后世所尊崇。孔子没有明确指出圣人的内涵,但认为尧、舜、禹、汤、文、武是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明,无所不能”;孟子谓“圣人,百世之师也”,圣人是人世间权衡是非的准绳,承担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历史使命。
  (二)儒家的社会理想——和谐的大同世界
  《礼记·礼运》篇中,儒家提出两种不同层次的社会理想。一种是小康社会,另一种是大道得以推行的大同世界。
  1.小康社会。“小康”一词最早出于《诗经·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百姓辛勤劳苦,只求稍稍得安康。《礼记·礼运》篇介绍更为详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
  2.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二、中国传统理想目标的特点
  
  通过对传统理想目标内容的概括,不难发现,传统理想具有层次关联性、现实可行性、个人整体统一性特点,这为我们确立现代理想培育的目标提供了借鉴。
  (一)目标的层次关联性
  首先,传统理想目标有不同的层次。圣人是最高的个人理想。“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贤人仅次于圣人。“所谓贤人者,行中规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君子又次于贤人。“行仁义守礼节,敬天畏命”。其次,不同层次之间相通。儒家在最高的理想与凡俗之间划出中间人格,一头担着理想,一头系着世俗,既有理想的高远,又有世俗的平易。
  (二)目标的现实可行性
  首先,传统理想目标在抨击现实中提出。孟子指责当时社会“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的现象;荀子批判“庶人则冻馁羸瘠”的现实。其次,传统理想目标是现实存在的明君。孟子曰:“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最后,传统理想实现的途径是可行的。儒家强调圣人与普通人同类,且人人皆有善根,故只要“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修身养性,习而从之,理想就可以实现。
  (三)个人与整体的统一性
  传统理想目标把个人修养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联系,充满“平治天下,舍其谁”的强烈使命感,君子、圣人,均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完善与民族的福祉联系在一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孟子把家庭中的敬老爱幼的美德推及社会,描绘出人人和睦相处,共享生活乐趣的集体场景。
  
  三、传统理想目标创设的现代借鉴性
  
  目标创设直接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本文在总结传统理想目标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对大学生理想教育的借鉴之处。
  (一)因人而异,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提出不同要求
  传统理想目标根据教化对象的不同,设置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如君子、豪杰、贤人、圣人等,确立了一个前后相继、紧密关联的目标链,受教育者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目标层次。当前的理想教育忽视了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差异,对所有学生提出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要求,这让部分觉悟不高的大学生很难去认识和实践。借鉴传统做法,我们亦可构建理想目标的层次体系,如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党的追随者、爱国者、建设者等,让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到合适的理想目标。同时,对党员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使之树立远大理想;对思想觉悟不高的大学生,主要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只要他们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制度,愿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和工作,我们就应该加以肯定。
  (二)结合现实,让大学生增强实现理想的自信心
  传统理想目标来源于对现实的反映,实现的途径也是可行的。改革开放前,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搞假大空,结果崇高理想与现实相背离。邓小平把远大理想现实化,提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提出“温饱——小康——富裕三步走”的构想,把远大理想划分为一个个现实的阶段性目标。理想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有的放矢,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同时又立足于共同理想,把远大理想和现实任务结合起来,忘记远大理想,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正如江泽民所说:“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三)加强修养,使大学生的个人与国家发展目标相统一
  中国传统理想强调“成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使命,把人生修养与担当道义结合起来,它不仅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也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鉴于此,我们可以通过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来加强对大学生人格方面的教育,培育其高尚的人格修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大学生公民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杨伯峻 译注 论语 [M].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6-12-1
  2.杨伯峻 译注.孟子.[M].成都:巴蜀书社,1996
  3.荀况.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韩愈.韩愈全集 [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05
  5.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江泽民文选,第1-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M].台北:台北学生书局,1978.
  8.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唐凯麟 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许志功.理想——民族凝聚力的支柱.思想政治教育,2001.03
  11.杨丽.关于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高教研究,2006(第1期).
  12刘辉.儒家理想人格略论.社会科学战线,2005.04
  作者1:广东商学院 作者2:中山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化学与环境污染关系十分密切。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污染问题是中考化学命题关注的热点之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与生活、生命、科技、社会密切相关的题分值占全卷的10%左右。其中直接涉及到环境问题的可占到3~5分。可见,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中考化学命题的关注。在中考化学命题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酸雨、大气污染、水源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温室效应、农药污染等方面,现分别例析如下:    一、蔬菜的农
摘要: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以能力立意命题,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把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上,因此,在复习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应主要采用促进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复习的过程是思维积极、动态探索的过程,使学生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从发展的眼光看,体验和尝试交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为他们将来能够进一步学习培养了获取知识、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无疑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关键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培养的应该是具有一定知识、能力,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有个性,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成功,智力因素只占一小部分,而绝大部分则是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包括: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的情感能力等等。简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可
摘 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课堂中主体参与性还不够。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整堂课的真正主角。我认为要把物理教学置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具体情景中,让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开展适度的科学探究,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课堂教学主体。   关键词:生活情境 科学探究 问题贯穿 民主氛围    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体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得过程的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优势显而易见,它服务于教学,是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多媒体信息,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以放大物理现象中局部的变化,调节变化的快慢,便于学生观察和思维;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及时回馈教学信息,增大课堂
摘 要:中学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环保意识教育等,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德育    学校的工作是教书育人,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育人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中蕴含的极其丰富的德育素材,有机地向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动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学生就会自主学习,把学习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为打造高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引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激活学习兴趣,创设快乐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为激发学生兴趣提供前提  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你可以把一匹千里马拉到水边,但绝不能强逼着千里马喝水”。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
十月的南京,秋意正浓,六朝古都,步步历史,置身于古朴幽静的百年名校——东南大学,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与仰慕。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我们一行三人走进了第17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走近了小学数学界各位名家大师,与他们零距离接触。大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为我们呈现了9节精彩的课堂,11个观点新颖的报告,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数学素养、文化底蕴、创新思想等,无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越来越多创新的教学模式进入了课堂中。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不同的课文题材决定了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是要在不同的文体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伊索寓言》的导读课为例,教师应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知形象;揭示寓意,启发明理;自主阅读,走进书本。  [关键词]寓言教学;讲述故事;明晰哲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多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决定》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用计算机媒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指明了方向。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随着方法学获得的成就而不断跃进,方法学每前进一步,我们仿佛上了一个台阶,于是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