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学生 成就目标定向 父母目标知觉 学业自我效能 研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19-03
成就目标理论是近30年来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框架,该理论从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的角度解释学业成就、自我效能、应对策略等特征,过去大量研究证明,成就目标对于预测教育相关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1] - [3]。在分析个体产生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时,研究者发现环境目标结构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与内隐信念等个体倾向共同影响着目标定向的形成。为此,Ames提出动机氛围(motivation cli-mate)的概念,解释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环境目标结构。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是从课堂结构、班级目标知觉等学校角度来探讨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因素 [4] -[5] 。然而,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看,学校环境只是影响学生的其中一个微观系统,家庭因素同样对学生的目标定向有着重要影响。国外已有研究考虑到这一因素,如Friedel(2007)[3] 、Gonida(2009)[6] 等人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的父母的成就目标可以预测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但在国内,类似的研究较为缺乏,但也得到相似的结果[7] ,然而,其预测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故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及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广西南宁市2所中学,初一(185人)、初二(185人)、高一(184人)、高二(133人)4个年级的中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750份,有效回收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92.0%。男生301人,女生383人,未填性别人数为6人,其中独生子女有474人。
(二)研究工具
1.父母目标知觉问卷
父母目标知觉问卷采用Friedel(2007)等人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该量表包括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两个维度,共11道题,在本研究中,分量表的Crobacha系数分别是0.741、0.563,总量表的Crobacha系数为0.623;验证性模型拟合指数为:x2/df=3.407,GFI=0.967,NFI=0.890,RFI=0.841,IFI=0.920,TLI=0.883,CFI=0.919,RMSEA=0.0459。
2.成就目标定向问卷
学生成就目标测量采用刘惠军,郭德俊(2002)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包括掌握趋近目标(共9道题)、掌握回避目标(共5道题)、成绩趋近目标(共9道题)和成绩回避目标(共6道题)4个分量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bacha系数为0.840,4个分量表的Crobacha系数分别是0.804、0.682、0.797、0.792。
3.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该量表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2000)参考Pintrich和De Groo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的,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对应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题,共22道题。在本次调查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的Crobaeha系数为0.868,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Crobaeha系数为0.661,总量表的Crobaeha系数为0.865。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Amos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父母目标知觉、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表1表明:父母掌握目标的知觉与个人掌握趋近、掌握回避、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显著负相关;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与个人掌握回避、成绩趋近、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无显著相关;父母掌握目标的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相关;学习能力与个人掌握趋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与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无显著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负相关;学习行为与个人掌握趋近、掌握回避、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负相关。
(二)父母目标知觉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回归分析
将学生个人成就目标定向作为因变量,以父母目标知觉的两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考察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2。数据表明,知觉父母掌握目标积极预测学生掌握一趋近(解释率为20.9%)、掌握一回避(解释率为3.8%)、成绩—趋近(解释率为2.6%);知觉父母成绩目标积极预测学生掌握—回避(解释率为3.4%)、成绩—趋近(解释率为10.2%)、成绩一回避(解释率为2.6%);知觉父母掌握目标负向预测学生成绩—回避(解释率为1.0%)。
(三)父母目标知觉、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国外有研究显示,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是通过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来实现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中介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温忠麟和侯杰泰等人 [8] 关于中介效应的分析,对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对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的预测效果不显著。对学生成就目标各维度的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在考虑掌握—趋近成就目标的前提下,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明显,而掌握—趋近对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预测作用明显,则学业掌握—趋近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同理,掌握—回避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能力的完全中介,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行为的部分中介;成绩—趋近、成绩—回避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如图1所示)。这说明,学生对父母要求的感知是通过学生自己内化的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且采用掌握—趋近这种目标定向更有利于学业自我效能的提高。 三、讨论
本研究在成就目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样本,构建了包含父母目标知觉,个体成就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父母掌握目标知觉通过个体成就目标各维度,对学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一)父母目标知觉是影响成就目标定向的因素之一
Friedel(2007)、Gonida(2007)、Gonida(2009)和刘文星(2009)的研究支持了Ames等人提出的环境动机氛围对个体目标定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论取得一致,证实父母目标知觉确实是影响个体成就目标定向的因素之一。可见,父母目标知觉对孩子成就目标的预测作用在这些维度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孩子从父母那里感觉到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父母强调掌握和努力则个体倾向于采取掌握—趋近和成绩—趋近目标。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强调掌握氛围,强调学习本身的意义和努力的价值,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二)不同目标定向对学业自我效能的作用性质不同
研究表明,当学生采取不同的成就目标时,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同,即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的提高,而成绩—回避目标将对学业自我效能有阻碍作用。掌握—成绩区分和接近—回避倾向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跟其他的分类一样关注成绩或能力,但由于它们存在求成和避败的心理差异,故会在能力信念、归因方式等方面产生不同,由此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这表明四分法中各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性质是不同的。因此,研究结论支持了成就目标定向四分法的理论假设。
(三)个体成就目标对父母目标知觉和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在对父母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回归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并在父母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这说明,父母掌握目标的强调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采用掌握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许多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取得 [9]-[10]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掌握知识对学生个人的学业自我效能具有促进作用,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四、结论
(一)父母目标知觉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父母目标知觉的每一个维度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一个或多个维度。
(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父母掌握目标知觉通过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的中介作用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父母掌握目标的强调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采用掌握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olin WL,Sergio SQ,et al.Choosing letter grade evaluations:The interaction of students’ achievement goals and selfeffi-cacy.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28(4):495-509.
[2]蒋京川.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56-61.
[3]Jeanne M.Friedel,Kai S.Cortina,Julianne C.Turner,Carol Midgley .Achievement goals,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32:434-458.
[4]李燕平,郭德俊.课堂环境目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56-60.
[5]Gonida,Kiosseoglou,Voulala & Greece.Perceptions of parent goal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student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engagement in the classroom: Grade-level differences across adolescence [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7,22(1)34-36.
[6]Gonida,E.N.,Voulala,K.,kiosseodou,G..Sudent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ir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engsgemem: co-examini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chool goal structures and parents during adolescenc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1).
[7]刘文星.父母目标、父母卷入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
[8]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科学,2005,37,(2):268-274.
[9]张学民,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2):33-37.
[10]王有智,王淑珍,欧阳仑.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826-829.
(责编 欧孔群)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A-
0019-03
成就目标理论是近30年来动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框架,该理论从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的角度解释学业成就、自我效能、应对策略等特征,过去大量研究证明,成就目标对于预测教育相关结果具有重要作用 [1] - [3]。在分析个体产生不同目标定向的原因时,研究者发现环境目标结构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与内隐信念等个体倾向共同影响着目标定向的形成。为此,Ames提出动机氛围(motivation cli-mate)的概念,解释在特定情境中产生的环境目标结构。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研究是从课堂结构、班级目标知觉等学校角度来探讨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因素 [4] -[5] 。然而,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看,学校环境只是影响学生的其中一个微观系统,家庭因素同样对学生的目标定向有着重要影响。国外已有研究考虑到这一因素,如Friedel(2007)[3] 、Gonida(2009)[6] 等人研究表明,学生知觉到的父母的成就目标可以预测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但在国内,类似的研究较为缺乏,但也得到相似的结果[7] ,然而,其预测性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故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影响及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为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选取广西南宁市2所中学,初一(185人)、初二(185人)、高一(184人)、高二(133人)4个年级的中学生作为被试,发放问卷750份,有效回收问卷690份,有效回收率为92.0%。男生301人,女生383人,未填性别人数为6人,其中独生子女有474人。
(二)研究工具
1.父母目标知觉问卷
父母目标知觉问卷采用Friedel(2007)等人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该量表包括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两个维度,共11道题,在本研究中,分量表的Crobacha系数分别是0.741、0.563,总量表的Crobacha系数为0.623;验证性模型拟合指数为:x2/df=3.407,GFI=0.967,NFI=0.890,RFI=0.841,IFI=0.920,TLI=0.883,CFI=0.919,RMSEA=0.0459。
2.成就目标定向问卷
学生成就目标测量采用刘惠军,郭德俊(2002)编制的《成就目标定向量表》,该量表包括掌握趋近目标(共9道题)、掌握回避目标(共5道题)、成绩趋近目标(共9道题)和成绩回避目标(共6道题)4个分量表。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bacha系数为0.840,4个分量表的Crobacha系数分别是0.804、0.682、0.797、0.792。
3.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该量表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梁宇颂,周宗奎(2000)参考Pintrich和De Groot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问卷中的有关维度编制而成的,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对应的维度。每个维度有11道题,共22道题。在本次调查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维度的Crobaeha系数为0.868,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的Crobaeha系数为0.661,总量表的Crobaeha系数为0.865。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Amos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二、结果
(一)父母目标知觉、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分析
表1表明:父母掌握目标的知觉与个人掌握趋近、掌握回避、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显著负相关;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与个人掌握回避、成绩趋近、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无显著相关;父母掌握目标的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学习行为)都呈显著正相关;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无显著相关;学习能力与个人掌握趋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与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无显著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负相关;学习行为与个人掌握趋近、掌握回避、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个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呈显著负相关。
(二)父母目标知觉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回归分析
将学生个人成就目标定向作为因变量,以父母目标知觉的两个维度作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考察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个人成就目标定向的预测作用,结果见表2。数据表明,知觉父母掌握目标积极预测学生掌握一趋近(解释率为20.9%)、掌握一回避(解释率为3.8%)、成绩—趋近(解释率为2.6%);知觉父母成绩目标积极预测学生掌握—回避(解释率为3.4%)、成绩—趋近(解释率为10.2%)、成绩一回避(解释率为2.6%);知觉父母掌握目标负向预测学生成绩—回避(解释率为1.0%)。
(三)父母目标知觉、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国外有研究显示,父母目标知觉对学生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是通过学生成就目标定向来实现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采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学生的成就目标定向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中介效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温忠麟和侯杰泰等人 [8] 关于中介效应的分析,对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对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的预测效果不显著。对学生成就目标各维度的中介效应检验显示,在考虑掌握—趋近成就目标的前提下,父母掌握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两个维度的预测作用不明显,而掌握—趋近对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的预测作用明显,则学业掌握—趋近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同理,掌握—回避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能力的完全中介,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行为的部分中介;成绩—趋近、成绩—回避是父母掌握目标知觉与学习能力、学习行为的部分中介变量(如图1所示)。这说明,学生对父母要求的感知是通过学生自己内化的成就目标对学业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且采用掌握—趋近这种目标定向更有利于学业自我效能的提高。 三、讨论
本研究在成就目标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学生样本,构建了包含父母目标知觉,个体成就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父母掌握目标知觉通过个体成就目标各维度,对学业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一)父母目标知觉是影响成就目标定向的因素之一
Friedel(2007)、Gonida(2007)、Gonida(2009)和刘文星(2009)的研究支持了Ames等人提出的环境动机氛围对个体目标定向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与上述研究结论取得一致,证实父母目标知觉确实是影响个体成就目标定向的因素之一。可见,父母目标知觉对孩子成就目标的预测作用在这些维度上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孩子从父母那里感觉到什么,在一定程度上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果父母强调掌握和努力则个体倾向于采取掌握—趋近和成绩—趋近目标。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强调掌握氛围,强调学习本身的意义和努力的价值,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
(二)不同目标定向对学业自我效能的作用性质不同
研究表明,当学生采取不同的成就目标时,其学业自我效能感不同,即掌握—趋近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的提高,而成绩—回避目标将对学业自我效能有阻碍作用。掌握—成绩区分和接近—回避倾向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跟其他的分类一样关注成绩或能力,但由于它们存在求成和避败的心理差异,故会在能力信念、归因方式等方面产生不同,由此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高低。这表明四分法中各成就目标取向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性质是不同的。因此,研究结论支持了成就目标定向四分法的理论假设。
(三)个体成就目标对父母目标知觉和学业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
在对父母目标和学业自我效能回归的分析中,发现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作用不显著,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得出,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并在父母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着中介效应。这说明,父母掌握目标的强调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采用掌握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许多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取得 [9]-[10] 。由此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更多的强调掌握知识对学生个人的学业自我效能具有促进作用,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四、结论
(一)父母目标知觉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父母目标知觉的每一个维度可以预测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一个或多个维度。
(二)父母成绩目标知觉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而父母掌握目标知觉通过学生成就目标定向各维度的中介作用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父母掌握目标的强调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采用掌握目标和成绩—趋近目标的学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较高,而成绩回避目标不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Colin WL,Sergio SQ,et al.Choosing letter grade evaluations:The interaction of students’ achievement goals and selfeffi-cacy.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3,28(4):495-509.
[2]蒋京川.中学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56-61.
[3]Jeanne M.Friedel,Kai S.Cortina,Julianne C.Turner,Carol Midgley .Achievement goals,efficacy beliefs and coping strategies in mathematics: The roles of perceived parent and teacher goal emphases[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7,32:434-458.
[4]李燕平,郭德俊.课堂环境目标影响学生成就目标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4):56-60.
[5]Gonida,Kiosseoglou,Voulala & Greece.Perceptions of parent goal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student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 and engagement in the classroom: Grade-level differences across adolescence [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07,22(1)34-36.
[6]Gonida,E.N.,Voulala,K.,kiosseodou,G..Sudents’ achievement goal orientations and their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engsgemem: co-examining the role of perceived school goal structures and parents during adolescenc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1).
[7]刘文星.父母目标、父母卷入与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9.
[8]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科学,2005,37,(2):268-274.
[9]张学民,申继亮.中学生学习动机、成就归因、学习效能感与成就状况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22(2):33-37.
[10]王有智,王淑珍,欧阳仑.贫困地区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内部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826-829.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