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布莱克两首同名诗歌的对比分析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英国十八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第一位重要诗人威廉·布莱克创作了两本著名的诗集《天真之歌》(Songs of Innocence, 1783)和《经验之歌》(Songs of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源于对俗世人生的忧患和人性异化的考量,迟子建的作品是苍凉的。在对众生命运挣扎的无奈又不甘的扼腕中,试图为他们构筑一个安放身心的文学家园,诠释了一个作家直面生存的坦诚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关键词:迟子建 文学家园 守望  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行为范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转型的当下,尽管家园的意义被图解、实体被解构、内核被悬置,但家园的根性决定了她始终是一种萦绕终极的生命惦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所选取的文章篇目富有教育启发的重要内涵,在悠久的历史文明传承中,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值得被学生认识、接受、效仿。在《短歌行》中,除了曹操个人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胸怀抱负之外,所反映的也是建安文风慷慨悲壮的风格。通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到在艰难困苦中生命所迸发出的力量和光彩。   关键词:高中语文 《短歌行》 建安风骨  在高中教学的诸多的篇目中,通常会以时代为线索来串联去所有的名家
内容摘要:《汤姆叔叔的小屋》和《飘》是描述美国内战期间种族歧视的优秀文学作品,从中可以看到黑人蓄奴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和即使蓄奴制废除后人们心中仍根深蒂固存在着的歧视。   关键词:美国南北战争 种族歧视 《飘》 《汤姆叔叔的小屋》  美国的种族歧视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奴隶贸易时期,通过三角贸易路线,欧洲人将黑人作为廉价劳动力出售给美洲的种植园。在此过程中,黑人没有人权可言。奴隶贩子总是使黑人人数增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三方面,通过探讨《夜叉国》与《鲁滨逊漂流记》两则故事的文化背景、主人公、情节走向,展现明清之际中西方世界观、人生观、民族观之巨大差异。   关键词:《夜叉国》 《鲁滨逊漂流记》 世界观 人生观 民族观  《夜叉国》记录了商人徐某在夜叉国的故事。《鲁滨逊漂流记》记录了商人鲁滨逊流落孤岛的故事。两者不乏相似。首先,两则故事的大致创作于同一时段,蒲松龄生于1640
内容摘要:《人面桃花》作为格非沉寂十年之后的回归之作,诞生于21世纪初。虽然是面向新世纪的小说,但文中的怀旧气息与革命想象跃然纸上,于中我们可以看到新世纪的创作者如何穿越八九十年代众声喧哗的文学潮涌,依靠经验与想象重返历史现场。   关键词:《人面桃花》 新启蒙主义 文学思潮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追溯三代人的百年追梦史讲述了桃源遗梦的建构与节节溃败,其开卷之作《人面桃花》从革命女性陆秀米的视角切
内容摘要:近年来,关于“非虚构”的研究愈加火热。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经典外国文学的译介引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非虚构小说的开山之作,美国作家杜鲁门·卡波特的代表作In Cold Blood曾经55周雄踞美国畅销书榜第一,先后被译成37种文字,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通过WorldCat Identities发现,In Cold Blood由全球10,191个会员图书馆馆藏,中国馆藏量却不大;该
内容摘要:《厨房的钟》是德国作家沃尔夫冈·博尔歇特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故事从旁观者视角描述了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在战争中失去亲人,孤苦无依,只能和一只厨房的钟相依为命的悲惨命运。本文将结合叙事学理论,分析博尔歇特经典短篇小说《厨房的钟》的叙事特色,剖析其中的深刻内涵。战争的痕迹渐行渐远,但仍然要铭记,战争带来的沉重伤痛。  关键词:沃尔夫冈·博尔歇特 《厨房的钟》 叙述特色 叙述视角 象征符号  
内容摘要: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割裂了作者、读者以及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跳脫出传统诗学的框架,倾向于对文本语言与形式的分析,并以此突出文本的个性。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在文本细读中呈现出三种反差特征:亮与暗的色彩反差;近与远的场景反差;实与虚的物象反差。这三种反差特征保留了诗意的想象空间,平衡了诗中感性的诗情与理性的诗思,在意象的跳跃以及新奇的联想中完成了生命体验向生命哲思的转化,“金黄的稻束”最终
内容摘要: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运用“小说中的小说”这一独特手法在《第五号屠宰场》中充分展现出来的历史现实主义。本文主要分析冯内古特在《第五号屠宰场》中关于虚构小说手法的运用,并以书中三部小说为例分析其对《第五号屠宰场》的作用。   关键词:小说中的小说 《第五号屠宰场》 作用  《第五号屠宰场》作为享誉世界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者巧妙运用“小说中的小说”这一叙述手法,扩大小说的意义范围,突出一系列中
内容摘要:魏晋六朝志怪小说与新罗《殊异传》同属于描写奇人异事的文学作品。《殊异传》诞生之时,六朝志怪小说已经非常成熟。新罗与中国(唐)朝等交好,使得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具备在新罗传播的潜在条件。此外两者流行的时间相近,作品内容、主题、思想等高度相似,两者具有可对比性。文章就《殊异传》对六朝志怪小说的接受进行对比后发现,魏晋六朝发展成熟的志怪小说为其在新罗的辐射提供了文学层面、输出层面的可能,新罗的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