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给高校带来的思考

来源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cano92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考制度被认为是目前最公平的制度,受到民众的高度认可,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导向性,新高考的到来,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考是人生中面对的一件大事,新高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作为高校招生的衡量标准,改变以高考分数为原则,新高考给高中学生带来机遇和挑战,本文对新高考给高校带来的思考展开说明。
  关键词:新高考;高校;思考
  前言:
  新高考的出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新高考的涉及教育很多方面,新高考对高中教育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对高校招生带来机遇和挑战,考上理想的大学是每个高中学生奋斗的目标,新高考的到来,高校应该如何面对,新高考给高校招生带来很多机遇,同时也面对巨大的挑战。
  一、新高考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是对教育理念的变化,新高考的到来把选择权给学生和高校,实现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方式的变化,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教育,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培养学生的特长,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考试科目, 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全面化发展,保证教育的公平,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人才,社会高素质的人才,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重视语文的教育,实行自由选科的体制。文理不分科的考试制度,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考虑自己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有动力努力学习,实施班级制度的教育方式,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利,培养学生优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让高考更公平。
  二、高校对新高考的思考
  2.1学生的专业知识多元化,让学生自己选择
  新高考把原来的文科和理科重新划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打破了原来高考的理科和文科的固定科目,重新组合了新的科目,同专业的学习知识结构多元化的特点,传统的班级教育难以平衡学生多元化知识的需要,满足不了学习多元化知识的需求,因此,给学生制定课程不合理,高中教师不能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课,教育质量提高缓慢[1]。
  2.2学生的学习基础和高校专业不对口
  有一部分的高校为了让学生报考,设置的考试科目范围广,高校专业对选考的科目不明确,结合有关研究发现,有一半以上的选考科目组合可以选择,一部分高校专业培养与学生选考科目关联度不大,组合最多的专业数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之多,范围小的考试科目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结合有关研究发现,高校不明确选考科目,不能确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要求,选考科目和培养目标之间的概念混淆不清,高校教育培养学生的时候不能根据学生的爱好,影响社会人才的培养。宽泛的选择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利,高校在获取生源时,对选择的科目不明确,学生随意选择,最后导致还是按照高考总分进行录取,学生为了得到高分选择高分的专业,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作为第一项选择,学生的基础知识和高校培养的人才发生错差,生源质量和高校专业人才不匹配的情况发生[2]。
  2.3专业生源质量下降
  结合有关数据显示,高考文科的学生必须选择有关的科目,在选择学科的时候,学生选择文科的比例达到百分之十五,学生选择的文科专业比较少。新高考之后,大部分的高校面对没有选考的学科录取的学生,出现文科学生不具备的知识结构,给高校培养专业人才面对巨大的挑战。
  2.4考生选择专业困难
  根据有关研究发现,新高考改变了学生思考问题,以前是一考定胜负,现在是一选定一生,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参考的科目比较多,自己也无法选择,出现很多问题,学生如果选错了专业,自己很后悔,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习积极性不高,后续高校教育面对这样的难题,不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2.5本地高校生源面对挑战
  新高考之后,和传统的高校比较来看,本地区的高校在招生资源上面对挑战,为了录取优秀的学生,本地区放宽对生源的要求,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不能长久实施,本地区的高校的新高考下,应该提高生源质量,强化专业科目建设,建立优质特色的专业科目。优化专业方向,创新培养人才的方式,推动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吸引优秀学生报考。
  2.6报考理科学生少不利于理科人才培养
  结合有关数据分析,报考理科学科的人数在逐渐减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减弱,理科科目学生人数的减少不利于高校录取,高校招生出现理工生源不足的情况,高校降低对理工人才的要求,高校专业优势减弱。
  三、结束语:
  新高考学生自由选择考试科目,高校生源知识多元化,生源的知识结构和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差距比较大,高校应该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保证培养人才战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人才的主体地位,提高教育质量,优化学生的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强化专业建设,培养优质特色专业,优化特色专业,强化高校招生建设,做好招生宣传工作,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莉莉. 困局与解局:关于新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 教育与考试, 2017, 000(006):17-22.
  [2]賈彦彬. 高考改革新形势下关于加强高校生源基地建设的思考[J]. 吉林人大, 2017, 000(011):P.34-35.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乐高机器人教育,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和教学水平,对促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开展乐高机器人教育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问题,并且受到很多因素制约,不利于乐高机器人充分发挥其在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高机器人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乐高机器人教育;问题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着独有的文化底蕴。在这多样的传统文化之中,汉语言作为一种基本的传统文学形式,对于当今社会学生的教育以及才情培养问题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以古观今,借鉴意义极其深远。随着当下社会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显而易见的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社会,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方面也应该进行改变创新。将信息化发展与当下学生教育培养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当下这种
期刊
摘要: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苦于阅读理解,教师急于阅读教学没有起色。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强化学生英语阅读训练是很多英语教师心中着急解决的事情。而行动研究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教学行动研究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题。本文笔者将分析教学行动研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教学行动研究;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1行动研究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之研
期刊
【摘要】群问阅读的兴起,可以追溯到近几年的台湾,他在全国第七届阅读观摩会的主题演讲中提出,有树人教育研究论证后正式推出,它的推出,掀起了语文阅读的新型教学形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群文阅读的热情  群文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的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群文阅读方法时,教师要始终立足于课内文本,紧密结合群文阅读文
期刊
摘要:汉语和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瑰宝。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不仅具有文字的符号性功能,还是强大的文化载体,承载着历史长河中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每一个文字的背后,暗藏着民族智慧的结晶;每一个文字如同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在时代洪流中焕发着新的审美和诗意。  关键词:汉语言文字,文字特点,文字审美,审美化风格  汉语言文字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汉字逐渐丰富和完善,深化凸
期刊
[摘 要]随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一步步发展,汉字教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中汉字的教学仍然处于附属地位。在以语法教学为主的对外汉语综合课中,汉字的教学一般都采用随文识字,而这种方法一般不能按照汉字自身的规律去教学,从而阻碍了汉字教学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的教授汉字,本文将从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教学的特点和汉字自身的规律出发,探讨适合对外汉语初级综合课课内汉字教学的方法,将字本位
期刊
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优秀传统文化虽经几千年洗礼仍有很多精华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小学语文是传承传统文化最为主要的阵地之一,在课堂中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教育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十分重要。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对象,针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展开探讨,总结出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几点教学方法,以此来不断提高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
期刊
摘要: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时政对农村小学的资源扶持,以及对国民阅读水平的更高要求,多文本阅读已然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一股强有力的潮流。农村小学多文本阅读课内外结合阅读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固有模式,改革语文教学的应试思想,与时俱进,缩小城乡差距,拓宽学生思域,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 多文本阅读 课内外结合 能力 习惯 素养 方式  随着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民阅读已然是大势所趋。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设计类专业的细化发展和教育模式的更新变化,在艺术审美和环境审美逐步提升的现代社会中,环境设计教育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在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浪潮中,高校环境设计教育已经遇到了困境,有必要迅速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我们需要对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问题导向的角度找到适合高校环境设计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升高校环境设计教育的教学水平。本文在分析高校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高校环境设计
期刊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好奇心是幼儿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正是好奇心驱使着幼儿去探索求和。幼儿有关科学领域的探究和学习,往往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直接驱使,可以说好奇心和兴趣是幼儿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和学习的基本前提,针对幼儿这一特点,我认为,应立足于幼儿的生活,把握幼儿学习科学的各个环节,运用积极的教育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  一、创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