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34例下肢丹毒的体会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n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丹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丹毒的临床资料,总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丹毒的临床措施。结果 34例丹毒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丹毒,疗效确切,恢复迅速。
  【关键词】 丹毒;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丹毒是皮肤科的常见病,是溶血性链球菌侵入人体皮肤或黏膜网状淋巴管引起的急性炎症,常见发病部位为下肢和面部,一般的抗菌消炎治疗短期内不易治愈,复发率高。我院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丹毒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34例丹毒患者,全部为下肢丹毒,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7岁-74岁,平均51.5岁,发病时间6h-7d。
  1.2 诊断标准[1]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表现为下肢局部片状红斑,颜色鲜红,压之退色,灼热,肿胀疼痛,红斑边缘清楚并微隆起,与正常皮肤有明显分界,红斑上有时可出现水疱、紫斑偶有化脓或皮肤坏死;全身症状多为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等,检查可见患侧腹股沟区浅表淋巴结肿大,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忌食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下肢肿胀渗出者应适当抬高患肢。
  1.3.2 西医治疗 抗生素青霉素G钠400万U+0.9%氯化钠200ml静滴,2次/日,连续用药7-10d,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局部给予50%硫酸镁温热湿敷,外敷时间与用抗生素相同。
  1.3.3 中医治疗 中药汤剂口服:生地黄15g,牡丹皮9g,忍冬藤18g,紫花地丁30g,川牛膝9g,车前子15g,生薏苡仁20g,虎杖15g,泽泻15g,连翘9g,赤芍9g。用法:1日1剂,水煎服,以达清热祛火、利湿消肿之功。外敷方:金银花30g,知母12g,浙贝母12g,天花粉12g,白及12g,皂角刺6g,半夏12g,乳香6g,牡丹皮10g。用法:1日1剂,外用熏蒸,以达清热消肿之功。
  1.3.4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全身症状及局部红肿灼痛等症状消退;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灼痛明显减轻或消退,患肢肿胀仍存;无效:全身症状虽改善,下肢红肿灼痛无明显改善,或丹毒病灶结毒化脓者。
  2 结果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34例丹毒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8d。
  3 讨论
  丹毒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导致淋巴管网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常累及引流区淋巴结。临床表现为有畏寒、发热、头痛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局部皮肤突然变赤,焮热肿胀,边界清楚。丹毒的典型病理变化是真皮高度水肿,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真皮中有广泛的脓性白细胞浸润,可深达皮下组织。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中白细胞增高,可诊断为丹毒。但应与接触性皮炎、蜂窝织炎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接触外界刺激物的病史,无全身症状,有瘙痒;蜂窝织炎为境界不清的弥漫性浸润潮红,显著凹陷性水肿,不软化破溃,愈后结疤[2]。
  中医认为,丹毒为血分郁热、郁于肌肤、外感风湿毒,或皮肤损伤、毒邪乘隙而入所致。病机为热毒炽盛,湿热蕴结,瘀血阻络。治当清热解毒,利湿化瘀。五味消毒饮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萆薢、薏苡仁利水渗湿泄热,苍术、黄柏清热解毒燥湿,泽泻、通草清热利水,牡丹皮凉血,牛膝引药下行、活血行血。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菌消炎作用,活血化瘀中药能善毛细血管通透性。
  由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感染力很强的细菌,治疗应使用抗生素,其中青霉素为首选,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头孢菌素等,疗效可靠,但在早期症状改善方面效果不佳。祖国传统医学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已有较多报道,疗效肯定,中药如金银花、紫花地丁、黄柏等已有研究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等有明显抑制及杀灭作用,此类药物内服辅以局部外用药物作用于患处可抑制细菌生长繁殖,防止炎症扩散,进一步清除细菌残留;而同时予活血化瘀、利湿消肿之法对于迅速改善症状、促进恢复、防止复发、预防慢性淋巴水肿效果较好。采用中药内服外用,内外兼治,既能使药物直达病所,又能治病求本[3]。对于慢性丹毒往往是因为湿热兼夹而致,因为湿性粘腻,而且又为重浊有质之邪,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急性期过后,治疗方药中加用一些活血软坚的药物,如穿山甲、皂角刺等,湿重者加生薏苡仁、猪苓等。治疗一定要彻底,最好在红肿消退后再巩固治疗1个疗程,同时积极消除诱发因素,注意少食辛辣等燥热的食物,以减少湿热之内生,从而降低复发几率。丹毒易发生于下肢,特别是小腿前方,其中以慢性丹毒急性发作为主,调查发现,这部分患者患有各型的足癣,以浸渍型为多,它们趾间的皮肤长年破损,处于无保护状态,对各种细菌的入侵打开了方便之门。部分细菌也长期存在该处,生长繁殖,要减少丹毒复发,除在发作期使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刺和火罐),清除丹毒间的细菌,对足癣病的及时处理能有效阻断侵入之门,也是预防发作的关键。当然,发作期抬高患肢及局部热敷也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丹毒的恢复。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下肢丹毒比单纯的西医疗法不仅缩短了疗程,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丹毒的复发率,为下肢丹毒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新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长青.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2,28(9):23.
  [2] 尹鹏展,王大鹏,郭自斌.中西医结合治疗丹毒158例分析[J].中外医疗,2011,(26):63.
  [3] 朱群霞.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丹毒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3,6(3中):46-47.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对四种感染人的疟原虫种类、数量进行基因检测的方法.方法 根据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间日疟的18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属、种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用荧光定量
【摘要】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治疗方法,总结降低手术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产妇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于剖宫产之后,表现为切口部位出现疼痛肿块并随月经周期变化,有较为典型的病史及临床表现。结论 剖宫产术中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手术操作要精细,术中注意腹壁切口的保护,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11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
目的 探讨暴露于汽车尾气是否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IMT)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65名高速公路收费员和43名健康对照,
自2002年4月~2005年6月我们应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加棘突椎板重建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8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rn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0
【摘要】 目的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厄沙贝坦药物治疗,一组接受厄沙贝坦联合氢氯噻嗪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单纯厄沙贝坦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 厄沙贝坦联合氢氯噻嗪能够有效治疗老年患者的高血压疾病,控制患者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骨科疾病患者110例,分为例数均为55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对机体损害最严重的部位是肝脏.不同病程的血吸虫病病人肝脏被损害的程度可通过肝纤维化这一临床检验项目准确的反映出来.作者运用该理论对24例不同病程的CO
期刊
目的 研究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Oct-4蛋白在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纤维囊性乳腺病和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