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意义和实施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这就需要老师组织他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新课程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是基础教学上前所未有的、脱胎换骨的改革,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本文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化学教学 探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讲解得确实不少,但能转变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却并不多,甚至不少学生听得心烦,夸张点讲,因为老师讲解过多,学习者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常常与老师的讲解不成比例,因为知识是由学习者自我构建形成的。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不能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应该组织他们采取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尤其要重视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科学实验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研究过程,能有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学生在科学问题的探究中,学会信息的收集与处理,这是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比老师采用灌输式的方式掌握得更加牢靠。那么,在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探究式教学呢?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活动呢?笔者在此谈谈体会。
  一、明确探索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新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这就需要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尤其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采用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新模式。在以往教学中,由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没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很难调动学习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显然,他们的知识是多了,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学生的发展很不全面。而且,学生在学校里所学习到的知识不能满足他们未来的需要,要想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只有强化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锻炼才能培养,靠老师的讲解是很难形成的。一个没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如何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更不要说独立完成一个探究任务。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性地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他们走向社会以后才有对未知的思考能力,才会知道怎么收集信息,怎么与他人合作,才能真正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探究性学习的实施
  1.重视情境问题的创设。探究性学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探索,这就需要将学生置身于隐含问题的情境中,而且,只有当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才能唤醒对问题的发现兴趣与意识,所以,开展探究式教学,需要重视情境的创设,将需要探索的问题巧妙地隐含在情境里,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调动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化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手段是多样的,可以用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甚至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只要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就可以。比如,在进行CO与NaOH反应的教学时,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创设情境:向原先充满CO气体的矿泉水瓶里倾倒NaOH溶液,并立即拧紧矿泉水瓶盖,一会儿,学生看到这个矿泉水瓶向内瘪了,而且扭曲得很厉害。不少学生惊讶地发出“哇”的嘘叹声,探究其中奥秘的兴趣油然而生。又如在进行水是宝贵的资源的教学中,老师在进行教学导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当地的被污染的水源,从而促使学生思考减少水污染的措施,这有利于将化学的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2.探究性学习需要重视课堂。课堂无疑是教学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无疑需要重视课堂。在实际教学中,部分老师担心教学进度问题,课堂上自己讲解,课后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这是本末倒置的措施。教学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应该是课堂,课堂上不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怎么会科学探究呢?即使要求学生课后探究,他们也没有能力探究,最多是应付而已。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老师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不能将重点放在知识的灌输上,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发现”与“猎取”,侧重学生对知识的“悟”与“探”,这是每节课的重头戏。即使在学习评价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将学到的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重要指标。比如,在测定空气中含有多少氧气复习教学中,按理老师可以不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但复习课的本身不是简单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而应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老师在复习中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实验中不用红磷,而是利用蜡烛燃烧,可行吗?部分学生一时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老师可以鼓励他们采用实验探索答案,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利用蜡烛燃烧,集气瓶中吸入的水与红磷相比少了很多,因为蜡烛燃烧产生了CO气体。部分学生做出了“不能”的回答。但是,有几个会钻研的学生思考出了创新的方法:将水换成了Ca(OH)溶液,通过实验发现进入集气瓶里的溶液是五分之一。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CO能与Ca(OH)反应,从而消除了CO气体的影响。因此,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假如忽视课堂的教学作用,课后开展探究性学习,无疑是舍本求末,主次颠倒。
  3.课后是探究性学习的天地。传统教学中,老师喜欢布置书面作业,很少布置科学探究方面的习题,其实,在课后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就是不受时空限制,可以让学生方便地研究耗时比较多的科学探究。例如,铁的生锈,它耗时比较长,不是一节课或者两节课就能完成的,因此,将它放在课后探究比较合适。实施时,学生在家里可以利用各种日常用品做很多科学探究,比如,研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蔗糖溶解于水以后,溶液的总体积变化大吗?可乐中的气体与食品包装袋中的气体是一样的吗?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初中生是非常有兴趣研究的。
  总之,在教学改革的大形势下,做好探究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学生都有禀赋,能否让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取决于教学中讲解内容的多少,而应该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没有真正的学习过程的体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林玲.改进中学化学教学[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3.
  [2]王杰.初中化学教学的设计.浙江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培养高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核心,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和运用历史知识。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 主体地位  高一年级是中学的过渡阶段,不论从学生的发展特点,还是从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看,初高中都有一定转变,其中最明显的是历史思维能力的差异。因为初中历史教学一般只要求掌握历史发展脉络和了解最主要的史实、概念,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高
摘 要: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要改变长期以来一向强调的“师道尊严”习惯,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实施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历史知识与相关问题的自由探讨中,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进行,在对历史知识的探索研究过程中,提高中学生对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历史规律的认识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实践 认识能力培养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中学历
眼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是眼科新上岗护士必须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但能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还可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保证
摘 要: 在教学过程中,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课堂学习良好环境的重要一环,它不但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桥梁,这样才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完善地体现与结合。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提高方法  面向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此,必须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历史教学通过历史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课堂效率的高低、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充分发挥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高低。笔者认为深化诱思探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对提高地理课堂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  适当的教学情境,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引子,还可先行引导学
为解决能源问题而提出了地下闭式循环地热交换发电系统.该系统地下部分通过全井下套管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克服了传统地热发电和干热岩发电受地质条件制约、对环境造成危害等缺
摘 要: 新世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就像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没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就无法应对社会挑战。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制订培养计划,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指导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建立自主学习小组,转变教学观念,重视课堂等方面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在应试教学中我们会发
德兴铜矿是一个特大型露天矿山.经过多年来的分步建设,目前已形成日采选矿石9万t的生产规模。斗容13m~3的2100BL挖掘机是我矿由国外引 Dexing Copper Mine is a large open p
摘 要: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核心,知识的创新需要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拓学生的知识领域,兴趣是推动学生产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求异思维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探索不同解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只有学生产生发自内心的进行创造活动的要求和欲望,才能真正调动其心智能量进行创造活动。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创新能力 培养方式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给传统教学带来强烈冲击。创新是一
作者结合多年课改教学经验,以亲身教学经历为论据对“如何以新课改为依托,真正把新课改落到实处,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从“树立新课程的理念是走进新课程的基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