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奏探究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321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的作品却几乎涉及到了钢琴创作领域的所有体裁,其四首钢琴叙事曲不仅是他创作走向成熟的典型代表作品,更是完美的诠释了肖邦浪漫主义音乐的创作理念。肖邦是第一位将叙事曲这一体裁运用在编写钢琴作品上的音乐家,他的《第一钢琴叙事曲》是对这一体裁的首次尝试,他运用了独特的创作手法,在曲式上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曲式结构,主导动机贯穿全曲,让全曲在音乐形象上统一。《第一鋼琴叙事曲》为肖邦日后的叙事曲创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推动了这一体裁的发展,为后人将叙事曲这一体裁发扬光大提供了完美的示范。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爱国主义;英雄性
  一、肖邦的生平与《第一叙事曲》的创作
  (一)肖邦的生平简介
  费雷德里克·弗朗瓦索·肖邦(FredericFrancoisChopin,1810-1849)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的钢琴家与作曲家,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肖邦从小就具有相当高的音乐天赋,他七岁的开始创作,八岁第一次公开演奏钢琴,在他九岁那一年就举行了自己的第一场音乐会,在他二十岁那年肖邦创作的《e小调钢琴协奏曲》和《f小调钢琴协奏曲》更是让他在他的家乡--华沙满载荣誉。然而那时候的华沙正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国家政局的不稳定给肖邦的音乐生涯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之下肖邦决定出国深造。肖邦的创作顶峰期,是在法国与法国女作曲家乔治·桑共同生活的时期,在他们生活的七年里,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对当时的肖邦有极大的影响。1849年,肖邦于巴黎去世,而他最后的遗愿就是将他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二)《第一钢琴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肖邦创作了四首单乐章的大型作品,并取名为《叙事曲》。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将叙事曲运用到钢琴曲作品上的音乐家。肖邦的叙事曲与那些古老的叙事诗并不相同,它的作品与浪漫派诗人所作的诗更相接近。
  据考证,肖邦的第一叙事曲题材主要来自于密茨凯维支的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描述了一位立陶宛抗击侵略者英雄华伦洛德立志牺牲自己、报效祖国,从而战斗致死的英雄事迹。然而在当时的波兰正好处于动乱时期,华沙起义失败,肖邦在这首诗上受到了极大的启发。这首诗也正好与他当时的心境与处境有一个很好的呼应,从而产生了第一叙事曲的音乐形象,并在这一基础上,创作出《第一钢琴叙事曲》。这首作品是肖邦音乐创作走向成熟时期的过渡阶段的主要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创作者充分调动了和声、旋律,并刻画了每一段的形象及所要述说的故事情节,给予了音乐独特的情感和艺术效果。
  二、肖邦《第一叙事曲》的创作特点
  叙事曲在钢琴音乐体裁中是一个新的创作领域,肖邦的这首叙事曲采用了与传统奏鸣曲不同的奏鸣曲式,它的结构极为复杂,全曲也透露出满满的浪漫主义气息,让叙事曲不仅仅是对一个故事一个人物的描述,更是将作者的全部内心感受全部赋予音乐之中。它的创作特点鲜明,具体可分为如下几点:
  (一)音乐创作的标题性
  标题性音乐是以文字和标题里阐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文学、诗歌相结合所产生的音乐作品。肖邦的《第一钢琴叙事曲》本身就是一首以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为题材所创作的作品,其本身就是在阐述一种精神,一个故事,具有描述性。作品中的每个部分也都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乐曲的引子给人庄严,忧伤的感觉,就如一位老人在回忆这个英雄而悲壮的故事一样,这是一种回忆,一种倒叙的手法,然后呈示部第一主题表现了悲伤,第二主题却是明朗、生动的,如诗一般,就像是悲伤中看到的希望。曲子的高潮是一个极其英雄的形象,就像所有的能量在这个时候全都爆发了出来,然后又回到了悲剧,乐曲的最后有个戏剧化的结尾,将乐曲在此掀起一片高潮,一发不可收拾。
  (二)音乐创作的民族性
  肖邦的音乐时时刻刻透露着民族的气息。首先,这首乐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密茨凯维支的叙事诗,巧的是密茨凯维支正是一位波兰诗人,在这里看来,肖邦与密茨凯维支的心意是相通的,都是把爱国热情寄托于作品之中;再者,在呈示部的第一主题进入时,肖邦巧用6/4拍子,一种类似于圆舞曲的拍子来作为主题基调,展示着波兰的本土音乐。肖邦的心是爱国的心,这首作品的创作时间也正是华沙政局动荡,身在异国的他怀着满腔愤怒与热情而写的,他不仅仅是表现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是激发了整个民族的誓死保卫家园的信心。
  (三)独特的创作手法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是一首奏鸣曲式结构的作品,但是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奏鸣曲式结构,是经过肖邦改良的。第一:在传统的奏鸣曲式结构中,连接部的作用是承上启下,而在肖邦的这首作品中,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连接部分除了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之外,还赋予了它生动的音乐形象与音乐情绪;第二:肖邦在乐曲展开部中加入了新的材料,并且对呈示部的主部与副部进行了一定的变奏;第三:再现部先是副部再现,然后才是主部再现,在传统的奏鸣曲式当中,这种倒置的创作手法几乎是不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肖邦对于曲子的结构布局非常用心,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奏鸣曲式,而是经过肖邦之手改良创造而成变了形的奏鸣曲式。
  除了在曲式结构上的改良外,肖邦的创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自由速度的运用。肖邦运用这一手法,将音乐的情绪与人本身的情感结合得很贴切,对于叙事曲这种叙事抒情的作品来说,运用这一手法对于整个乐曲的表达显得格外重要,在乱中有序中让音乐与情感自然而连贯起来。
  三、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探究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的演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很有难度的,它的技术技巧多,自由节奏出现频繁,音色处理细腻。当然,最难处理的就是整首乐曲情感的表达。这首作品是肖邦的代表作品,从整体上把握理解好这首作品,并能够完整的演绎出来,对于我们以后演奏肖邦的其他作品无疑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乐曲的开头是一个短小的引子,速度较慢带有朗诵性又像是内心的一种独白。第一个音就要有一种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呈示部分为三个部分:主部主题、连接部、副部主题。从引子延续下来进入呈示部的主部主题,这个部分音乐情绪主要是表现了内心的挣扎和淡淡的忧愁,就像一个老者讲故事,娓娓道来。从第24小节开始,音樂情绪渐渐开始有了起伏,左手的强音像是一种内心的控诉。第32小节可在节奏准确性的情况下发挥自如,一种叹息的感觉,然后通过一段华彩部分就到了连接部。从第36小节开始,左手切分节奏频繁出现,演奏时要突出切分重音去加强节奏感,以表现那种不安的情绪。从第45小节开始,肖邦给音乐定义为“始终生动”,那么在这一段,我们的弹奏就更需要有激情,如大海一般的动力推出呈示部中感情浪潮的高峰。在第54小节到55小节,左右手同时在低音区进行,力度也逐渐减弱,变成在低音区的不平之鸣。在第63小节,音乐要逐渐平静下来,乐曲也开始进行转调,这里音乐开始减慢,开始变得柔和。从第68小节开始就是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副部主题是在大调的基础上展开的,它犹如初升的太阳,温和却有力量,在暴风雨的洗礼后给人带来的是希望的感觉。
  从第94小节开始进入展开部的主部材料,与呈示部的主部主题一样,情感要低沉,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与不安的感觉。从103到105小节,节奏可以处理急促紧密一点,加深这种惶惶不安的感觉。展开部的副部材料与主部材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主部的不安情绪在这一段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英雄气概和明朗开阔。从第126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展开部的第三个部分——展开新材料,这段音乐节奏活泼、明快,音乐流畅舒展。从第138小节开始又是一个连接部,这个部分的音乐诙谐、幽默。
  再现部运用了倒置的形式,肖邦先将副部主题进行再现。在第170小节至第172小节里有三个小渐强都落在右手的旋律上,第191小节音乐逐渐慢下来,静下来,为主部再现做好准备。第194小节开始进入再现部的主部,这里也是很轻很弱,有回忆过去的感觉。从第200小节开始,音乐情绪开始上升,排山倒海之势即将来临,音乐展现出极度不安、挣扎的感觉。
  全曲的结尾充满了戏剧化的效果,这段是急板,速度很快,同时也很富有节奏感。第250小节至第258小节,是结尾部分情绪波动最大的一个部分,它有两个双手的跨越三个八度乐句,音乐渐强达到最高音,然后音乐又要马上弱下来,音乐对比鲜明。在第258小节的第一拍的后半拍休止上,音乐戛然而止,达到戏剧性的效果。最后是八度的半音阶进行,最后一个自由延长音有意犹未尽之感。
  结论
  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是肖邦极具代表性的钢琴作品之一,本文从乐曲的分析和乐曲的演奏上对这部作品进行了完整的分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希望能更好地理解与演绎这部作品。在《第一叙事曲》的艺术特点分析这个部分,我从音乐创作的标题性、音乐创作的民族性及独特的创作手法三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将技术层面上升到了理论层面,是对其曲式研究的一个深入。本文研究的第二大部分是对于乐曲的一个演奏的探究,这是将前面做的所有研究工作联系到了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本文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了这首作品,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式谷,潘一飞.西方钢琴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256-259,270-271.
  [2]葛德乐.朱工一钢琴教学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66-76.
  [3]樊禾心.钢琴教学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119,124.
  [4]岳远洋.肖邦第一钢琴叙事曲研究及演绎[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37-241.
  [6]张蕾蕾.共同的情感-肖邦叙事曲与密茨凯维兹史诗的联系[N].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1(1).
  作者简介:
  张泽蕙(199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硕士,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
其他文献
摘 要:声乐教学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培育的重要途径,在新课改背景下被有关教育部门越发关注。这篇文章在简要分析新形势下中职声乐教学的特点和新形势下创新中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后,根据现阶段新形势下中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中职音乐教学与音乐演唱技巧的提高相结合、将中职音乐教学与学习兴趣的激发相结合、将中职音乐教学与多元教学计划相结合等一系列新形势下创新中职声乐教学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职声乐;教学创新
期刊
摘 要:在进行小号演奏的过程中,正确的运用呼吸能够提高演奏水平。因此在进行小号演奏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呼吸技巧的掌握。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小号的演奏水平,本文对消耗演奏中常用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号演奏;呼吸技巧;运用  一、小号演奏常用的呼吸方法  对于没有接触过小号演奏的人来说,进行小号演奏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因为需要较大的肺活量做支撑。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合理的对气息进行调整,
期刊
摘 要:齐白石的篆刻内涵丰富,体现了他对中国民族艺术优秀传统的吸收与转化,是诗、书、画、印共同发展相互滋养的结果。他的篆刻开一代新风,刀法以气取韵气强韵盛,章法高古奇崛自然空灵,意境尽显书境画意的灵气。齐白石的篆刻艺术体现了书印合一、刀法浑融的表现精神。  关键词:篆刻 ; 艺术美 ;表现精神  齐白石是20世纪中国艺坛上一位蜚声中外的艺术大师,以诗、书、画、印皆精的大家形象独步中国画坛。他以全面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用谱例的形式,对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每一个乐章中右手弓法的技巧进行了分析,分别在慢长弓、快弓、颤弓、抛弓这四个方面来阐述,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学习与演奏这首乐曲中的感想,从而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关键词:弓法;慢长弓;快弓;颤弓;抛弓  (一)慢弓  在《长城随想》这首协奏曲中,一共分为了四个乐章,下面笔者将有慢弓的乐章逐个分析。第一乐章《关山行》,这个乐章的一開始:  谱例1 
期刊
在中国文学史上,齐梁文学经常扮演着一个尴尬的角色,备受历代文人们的苛责。与绝大多数对齐梁文学大加讨伐的批评者不同,中唐著名诗人、诗论家皎然以一种更包容的眼光看待齐梁文学。  一、皎然对齐梁文学的基本评价  1、否定“道丧”说  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道丧”说,“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
期刊
摘 要:《圣诞颂歌》是查尔斯·狄更斯以圣诞节作为时间背景创作的作品,它讲述了超级守财奴斯克鲁奇在三个幽灵的引导下由一个原本吝啬、冷酷的商人实现人生蜕变的故事。作品中,西方文化,比如狄更斯崇尚的基督教宗教文化,圣诞精神和博爱主义精神贯彻始终。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启发,让我们不断地审视反省自我。  关键词:圣诞颂歌;西方文化;宗教文化,博爱主义精神  《圣诞颂歌》创作于1843 年,是英国19 世纪批判
期刊
摘 要:网络文学是依托互联网创作和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近年来,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就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文学;青少年;影响  一、网络文学的
期刊
摘 要:中国画艺术是我国文化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伴随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化茁壮成长。在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既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材料、技法以及精神内涵的继承,也是结合当下时代特点,伴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自己中国画创作的过程中,不仅自己要有扎实的绘画基础,还要有自己对时代特征的独到见解,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结合当时代特色把自己的精神思想、想要表达的情感注入到自己的作品当中;
期刊
摘 要:1933年8月20日,《猫城记》单行本由现代书局出版。作为《猫城记》的初版本,该书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由于《猫城记》独特的科幻文体和其中暗含的对革命的质疑,本书一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它假借“猫国”讽刺社会的手法十分巧妙,启蒙救亡意识也与五四精神相契合;也有人认为依托科幻体裁的讽刺过于软弱且幼稚,对革命的质疑更是逆潮流而动。两种说法都有其合理的部分,尤其后一种评价也暗示了老舍最
期刊
摘 要:王希孟是生活在北宋末年的一位画家,在十八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一副闻名于世的巨作《千里江山图》。他是唯一仅用一幅画而名垂青史的丹青少年。年少即入宫,深受宫廷画熏陶,后又受宋徽宗赏识亲自指导笔墨技法,所以画艺超群。从魏晋时期的山水画萌芽开始到隋唐青绿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和铺垫下以及佛教的影响下,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青绿山水画技法。在传统的青绿山水画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加入文人写意的风格,同时也把此时的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