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2月15日上午九点,由广州市科协技术协会主办、广州翻译协会和广州外事翻译学会承办、暨南大学协办的科技沙龙“国际翻译与广州社会发展”在暨南大学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此次讲座由广州翻译协会会长黄建华教授主持。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张建敏首先作了《对外交往与翻译》的演讲,作为经常为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资深口译员,他从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性、翻译质量的关键性、译员如何提高翻译水平等方面展开了精辟的讨论。他认为,合格的翻译应该具有政策敏感、心理稳定、作风过硬、业务扎实、知识广博等素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教授则以《专业口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原则》为题展示其多年来口译教学的经验和心得。仲教授以广外口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谈到了口译学生的选拔、译员知识结构组成、中国翻译专业设置现状等问题。
最后,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著名自由职业者黄讯余女士以《国际会议翻译实践——我所了解的职业会议口译》为题,从译员的定位与职责、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的译员培训、译员工作的多样性与挑战性、AIIC的概况等方面向观众介绍了她从事自由职业者的心得体会。
本人作为口译课程的教师和具有初步会议口译经验的口译学习者,从本次讲座会议中体会最大的莫过于这些口译经验丰富的资深翻译所谈到的口译人所面对的艰辛和压力,尽管外人看来无限风光。随着国际交往不断加强,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媒体称会议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是“金领行业”。一些培训班也纷纷渲染口译工作的优越性 :(The interpreters) can go to nice places, meet nice people, eat nice food,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y can make nice money. 。社会关注同声传译,可能是从报纸报道其所谓的“时薪”开始的,但是这些收获与译员的艰辛和汗水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电视上时常会看到张建敏主任为国家领导人记者招待会担任现场口译的场景,他挥洒自如,干净利落的翻译只能用“技惊四座”来形容。即使已经非常优秀,他结合自身经验,强调了译者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比如中国领导人喜欢说“高度重视……的发展/方面的工作”,译员就不能一味用“经典”的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张老师列举了他积累的其它多种可以表示“高度重视”的说法,如follow closely,give top priority to,see great value in,be fully committed to,take... seriously,view... with great concern等等。译员不仅要将意思表达出来,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灵活使用和多样化。他谈到,有一次随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美国,那天天气相当好,江主席用英语即兴演讲,其中有一句是:The sky is blue. The air is fresh. The breeze is gentle. 张建敏当时也尽量用比较文雅的句子来翻译:晴天万里、空气清新、微风徐徐等等。后来江主席对他说:我当时想到的是王羲之的一句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尽管其实当时他已经处理得很好了,但是“翻译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译员要to strive for the best ;accept the second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现在很多会议都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而且很多领导人和观众都通晓英语,所以这对于翻译的压力就更大了。张老师认为要胜任口译任务,必须“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不仅平时要注意积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张老师说了一句让我相当难忘的话 :人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失误。
而黄女士通过一个小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会议口译的艰辛:口译员在出差时应自带闹钟,由于工作时精力过度集中,酒店的wake-up call服务往往起不了作用。某个译员定制了次日早上八点的wake-up call服务,但是他醒来却发现已经超时。后来质问酒店有关部门,酒店员工则回答:您当时接了电话啊,您还回答“谢谢主席先生”。听起来像个小笑话,但是译员对工作的投入和脑力消耗可见一斑。许多口译研究学者早已开始研究国际会议译员的工作负荷。Barbara Moser Mercer曾指出,在30分钟的工作里面,译员至少要处理“平均3000到3900个单词(大概相当于12-15页双倍行距打印的文件) ;如果是语速稍快,译员可能处理的字数会上升到4050到5400个字。”(Moser-Mercer,2001:133-148)译员的注意力如果在这段时间稍有放松,将会漏听一些词语,甚至有时失去对演讲者话语基本逻辑关系的把握。有的演讲者会使用已经成文的演讲稿,这些稿件通常比即兴演讲词要更加紧凑,行文也更加正式;而且在有稿的情况下,演讲者也会语速加快,更为流畅(Anderson,1994:104) ;另一方面,演讲者如果即席发挥,其中的思考过程和停顿会为译员带来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格佛 (Gerver,2002 :54)曾在《原语陈述速度对会议译员的表现影响》一文中曾列举其实验成果,表明了如果演讲者语速过快,译员的“信息处理能力系统”将会过度负荷,译语的错误和信息缺失的频率也会随之加大。
文化差异也是译员只有通过不断积累才能应对的挑战。语言间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对于译员的理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Interpreting》 (Kondo,1994: 156)一文中,作者提到日本的从事广播电视业口译工作的翻译认为译员其实和普通日本人一样,与美国人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观、历史宗教观。他认为从事媒体口译的译员应该多掌握“现代流行文化词汇”,并非许多美国普通老百姓皆知的一些词汇,例如:Superman(超人),Clark Kent(超人的名字), Kryptonite(从超人出生的星球产生的一种放射性物质),the Daily Planet(超人影片宣传时用的海报),the tooth fairy(牙齿仙女,西方世界小孩子如果牙齿掉了,会把牙齿放在枕头底下,等待所谓的“牙齿仙女”把掉牙换成硬币)等等,可能都会为译员带来困难。正如许多中国特色词汇例如“三农”问题等等,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甚至是许多英语学习者也很难顺口说出“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地区建设”等相关的内容。《中国翻译》杂志经常会登载《汉英时事新词语选登》,例如最新一期是有关中国公民赴海外旅游文明公约的有关翻译。张老师提到口译人应该具有高等的政策敏感,例如在2006年9月广州首届跨国公司论坛上,数位演讲者都反复提到“和谐社会”及其中内涵,上述提到过的珠三角城镇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同传演讲者提到了“八荣八耻” ;译员不能老是反复盯着基本“经典”的口译教材操练,应该自己主动收集更多的新词语。对于译语文化,译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新闻杂志等方式加强对译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时事的了解。笔者曾经为某出版社翻译过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一书,里面有许多翻译的“文化陷阱”,仅靠字面翻译不能达到完成“传意”的作用。以下是几个例子:
1)Bush: You remember we increased that child credit by $1,000, reduced the marriage penalty, and created a 10 percent tax bracket for the lower-income Americans.
美国税收制度复杂,名目繁多。里面的marriage penalty 也是让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翻译为“婚姻惩罚税,即对已婚人士的额外征税”。
2)Kerry: Being lectured by the President on fiscal responsibility is a little bit like Tony Soprano talking to me about law and order in this country.
这是克里对布什的讽刺,指责布什根本没有能力管理财政。但是Tony Soprano何许人也?如果观众留意美国的一些连续剧,就发现他是一个电视角色,美国电视剧中的黑道大哥。和黑道人物谈法律谈秩序是行不通的,就像布什在克里的眼里是不可能把美国的经济管理好。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讽刺意味就会荡然无存。
3)Kerry: Police officers being cut from the streets of America because the President decided to cut the COPS program.
COPS 即Community Oriented Policing Services(社区为本的治安计划),是美国司法部的一个举措,负责COPS的部门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训练以及其它资料给社区,促进当地治安。
4)No Child Left Behind
这一法案是布什在首个任期里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以前国内媒体一般翻译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笔者在初译时翻译为《一个也不能少》法案,后有关部门在审稿时修改为《有教无类》法案。
文化背景知识积累需要译员持久不懈的努力。上至国家政策,下至民俗风情,纷繁浩大的知识只能靠译员一点一滴的积累。仲伟合曾经提出过译员知识结构公式: KI=KL+EK+S (P+AP),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版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即艺术表达技能。(仲伟合,2003) Encyclopedic Knowledge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里面的解释为“拥有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许多相关的知识”(having a lot of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对译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可以涵盖进百科知识内。
笔者某年在担任珠三角城镇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同传工作的时候,由于举办地点在广东东莞市桥头镇举行,一位主题演讲者数次比较牵强地在演讲提到“船到桥头自然直”,其实这和主旨并无太大联系,只是这句谚语和主办地名称有重叠之处而已。当时其实可以选择不翻,但是好像有点违背“忠实”的原则,记得当时情急之下意译成:We can always find solutions at the end of the trouble. And it seems that we are especially lucky in the town of Qiaotou. 后来回去查字典发现参考翻译是You w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get to it. 如果当时按照这句翻译,可能听众会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这“船”和“河”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是同传,没有时间去解释“桥头”一词的来龙去脉。在同传中,很多突如其来的成语俗语只能使用意译的原则,因为很难将源语中的形象在瞬间传递到译语中。这就要求译员在高度理解源语的基础上把字里行间的“意义”而非字面的“意思”传递给听众。译员只有意识到每次翻译都会有点点滴滴的遗憾,才会不断进取。
会议口译,尤其是同传,是一门艰辛而挑战巨大的脑力、体力劳动。译员永远没有“学够”的一天,只要继续承担任务,译员就得不断学习积累,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译到老”。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Anderson, L.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ontextual and Translation Aspects[A]. In Sylvie Lambert & Barbara Moser-Mercer (eds). Bridging the Gap—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01-120.
Gerver, D.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 In Franz Pochhacker & Miriam Schlesinger (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52-65.
Kondo, M. et 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Interpreting[A]. In Yves Gambier, Daniel Gile & Christopher Taylor (ed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what do we know and how?[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49-166.
Moser-Mercer, B.et al. Skill Component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A]. In Yves Gambier, Daniel Gile & Christopher Taylor(ed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what do we know and how?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33-148.
仲伟合. 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 中国翻译,2003(24):63-65.
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张建敏首先作了《对外交往与翻译》的演讲,作为经常为国家领导人担任翻译的资深口译员,他从中国对外交往的发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性、翻译质量的关键性、译员如何提高翻译水平等方面展开了精辟的讨论。他认为,合格的翻译应该具有政策敏感、心理稳定、作风过硬、业务扎实、知识广博等素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仲伟合教授则以《专业口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与教学原则》为题展示其多年来口译教学的经验和心得。仲教授以广外口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谈到了口译学生的选拔、译员知识结构组成、中国翻译专业设置现状等问题。
最后,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会员、著名自由职业者黄讯余女士以《国际会议翻译实践——我所了解的职业会议口译》为题,从译员的定位与职责、巴黎高等翻译学院的译员培训、译员工作的多样性与挑战性、AIIC的概况等方面向观众介绍了她从事自由职业者的心得体会。
本人作为口译课程的教师和具有初步会议口译经验的口译学习者,从本次讲座会议中体会最大的莫过于这些口译经验丰富的资深翻译所谈到的口译人所面对的艰辛和压力,尽管外人看来无限风光。随着国际交往不断加强,对于口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媒体称会议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是“金领行业”。一些培训班也纷纷渲染口译工作的优越性 :(The interpreters) can go to nice places, meet nice people, eat nice food, and most importantly, they can make nice money. 。社会关注同声传译,可能是从报纸报道其所谓的“时薪”开始的,但是这些收获与译员的艰辛和汗水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电视上时常会看到张建敏主任为国家领导人记者招待会担任现场口译的场景,他挥洒自如,干净利落的翻译只能用“技惊四座”来形容。即使已经非常优秀,他结合自身经验,强调了译者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比如中国领导人喜欢说“高度重视……的发展/方面的工作”,译员就不能一味用“经典”的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张老师列举了他积累的其它多种可以表示“高度重视”的说法,如follow closely,give top priority to,see great value in,be fully committed to,take... seriously,view... with great concern等等。译员不仅要将意思表达出来,还应该注意语言的灵活使用和多样化。他谈到,有一次随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出访美国,那天天气相当好,江主席用英语即兴演讲,其中有一句是:The sky is blue. The air is fresh. The breeze is gentle. 张建敏当时也尽量用比较文雅的句子来翻译:晴天万里、空气清新、微风徐徐等等。后来江主席对他说:我当时想到的是王羲之的一句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尽管其实当时他已经处理得很好了,但是“翻译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译员要to strive for the best ;accept the second best;prepare for the worst。现在很多会议都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而且很多领导人和观众都通晓英语,所以这对于翻译的压力就更大了。张老师认为要胜任口译任务,必须“举重若轻、举轻若重”。不仅平时要注意积累,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张老师说了一句让我相当难忘的话 :人受益最大的就是自己的失误。
而黄女士通过一个小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会议口译的艰辛:口译员在出差时应自带闹钟,由于工作时精力过度集中,酒店的wake-up call服务往往起不了作用。某个译员定制了次日早上八点的wake-up call服务,但是他醒来却发现已经超时。后来质问酒店有关部门,酒店员工则回答:您当时接了电话啊,您还回答“谢谢主席先生”。听起来像个小笑话,但是译员对工作的投入和脑力消耗可见一斑。许多口译研究学者早已开始研究国际会议译员的工作负荷。Barbara Moser Mercer曾指出,在30分钟的工作里面,译员至少要处理“平均3000到3900个单词(大概相当于12-15页双倍行距打印的文件) ;如果是语速稍快,译员可能处理的字数会上升到4050到5400个字。”(Moser-Mercer,2001:133-148)译员的注意力如果在这段时间稍有放松,将会漏听一些词语,甚至有时失去对演讲者话语基本逻辑关系的把握。有的演讲者会使用已经成文的演讲稿,这些稿件通常比即兴演讲词要更加紧凑,行文也更加正式;而且在有稿的情况下,演讲者也会语速加快,更为流畅(Anderson,1994:104) ;另一方面,演讲者如果即席发挥,其中的思考过程和停顿会为译员带来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格佛 (Gerver,2002 :54)曾在《原语陈述速度对会议译员的表现影响》一文中曾列举其实验成果,表明了如果演讲者语速过快,译员的“信息处理能力系统”将会过度负荷,译语的错误和信息缺失的频率也会随之加大。
文化差异也是译员只有通过不断积累才能应对的挑战。语言间所包含的文化差异对于译员的理解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作用。在《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Interpreting》 (Kondo,1994: 156)一文中,作者提到日本的从事广播电视业口译工作的翻译认为译员其实和普通日本人一样,与美国人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文化观、历史宗教观。他认为从事媒体口译的译员应该多掌握“现代流行文化词汇”,并非许多美国普通老百姓皆知的一些词汇,例如:Superman(超人),Clark Kent(超人的名字), Kryptonite(从超人出生的星球产生的一种放射性物质),the Daily Planet(超人影片宣传时用的海报),the tooth fairy(牙齿仙女,西方世界小孩子如果牙齿掉了,会把牙齿放在枕头底下,等待所谓的“牙齿仙女”把掉牙换成硬币)等等,可能都会为译员带来困难。正如许多中国特色词汇例如“三农”问题等等,即使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甚至是许多英语学习者也很难顺口说出“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农村地区建设”等相关的内容。《中国翻译》杂志经常会登载《汉英时事新词语选登》,例如最新一期是有关中国公民赴海外旅游文明公约的有关翻译。张老师提到口译人应该具有高等的政策敏感,例如在2006年9月广州首届跨国公司论坛上,数位演讲者都反复提到“和谐社会”及其中内涵,上述提到过的珠三角城镇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同传演讲者提到了“八荣八耻” ;译员不能老是反复盯着基本“经典”的口译教材操练,应该自己主动收集更多的新词语。对于译语文化,译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新闻杂志等方式加强对译语国家社会文化和时事的了解。笔者曾经为某出版社翻译过2004年美国总统竞选辩论一书,里面有许多翻译的“文化陷阱”,仅靠字面翻译不能达到完成“传意”的作用。以下是几个例子:
1)Bush: You remember we increased that child credit by $1,000, reduced the marriage penalty, and created a 10 percent tax bracket for the lower-income Americans.
美国税收制度复杂,名目繁多。里面的marriage penalty 也是让中国读者摸不着头脑的。翻译为“婚姻惩罚税,即对已婚人士的额外征税”。
2)Kerry: Being lectured by the President on fiscal responsibility is a little bit like Tony Soprano talking to me about law and order in this country.
这是克里对布什的讽刺,指责布什根本没有能力管理财政。但是Tony Soprano何许人也?如果观众留意美国的一些连续剧,就发现他是一个电视角色,美国电视剧中的黑道大哥。和黑道人物谈法律谈秩序是行不通的,就像布什在克里的眼里是不可能把美国的经济管理好。如果不了解这一背景,讽刺意味就会荡然无存。
3)Kerry: Police officers being cut from the streets of America because the President decided to cut the COPS program.
COPS 即Community Oriented Policing Services(社区为本的治安计划),是美国司法部的一个举措,负责COPS的部门提供资金、技术支持、训练以及其它资料给社区,促进当地治安。
4)No Child Left Behind
这一法案是布什在首个任期里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以前国内媒体一般翻译成《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笔者在初译时翻译为《一个也不能少》法案,后有关部门在审稿时修改为《有教无类》法案。
文化背景知识积累需要译员持久不懈的努力。上至国家政策,下至民俗风情,纷繁浩大的知识只能靠译员一点一滴的积累。仲伟合曾经提出过译员知识结构公式: KI=KL+EK+S (P+AP),KI=Knowledge Required for an Interpreter(译员应该掌握的知识),KL=Knowledge for Language(双语知识版块),EK=Encyclopedic Knowledge(百科知识),S(P+AP)=Professional Interpreting Skills and Artistic Presentation Skills,即艺术表达技能。(仲伟合,2003) Encyclopedic Knowledge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里面的解释为“拥有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许多相关的知识”(having a lot of knowledge or information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对译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可以涵盖进百科知识内。
笔者某年在担任珠三角城镇经济发展国际论坛同传工作的时候,由于举办地点在广东东莞市桥头镇举行,一位主题演讲者数次比较牵强地在演讲提到“船到桥头自然直”,其实这和主旨并无太大联系,只是这句谚语和主办地名称有重叠之处而已。当时其实可以选择不翻,但是好像有点违背“忠实”的原则,记得当时情急之下意译成:We can always find solutions at the end of the trouble. And it seems that we are especially lucky in the town of Qiaotou. 后来回去查字典发现参考翻译是You wi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you get to it. 如果当时按照这句翻译,可能听众会有些云里雾里的感觉:这“船”和“河”和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是同传,没有时间去解释“桥头”一词的来龙去脉。在同传中,很多突如其来的成语俗语只能使用意译的原则,因为很难将源语中的形象在瞬间传递到译语中。这就要求译员在高度理解源语的基础上把字里行间的“意义”而非字面的“意思”传递给听众。译员只有意识到每次翻译都会有点点滴滴的遗憾,才会不断进取。
会议口译,尤其是同传,是一门艰辛而挑战巨大的脑力、体力劳动。译员永远没有“学够”的一天,只要继续承担任务,译员就得不断学习积累,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译到老”。
该文同时发表在“雅信达英语互动网”www.EnglishVod.net和“认真企业网站”www.TopEnglish.net。
参考文献
Anderson, L.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Contextual and Translation Aspects[A]. In Sylvie Lambert & Barbara Moser-Mercer (eds). Bridging the Gap—Empirical Research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01-120.
Gerver, D. Effects of Source Language Presentation Rat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imultaneous Conference Interpreters[A]. In Franz Pochhacker & Miriam Schlesinger (eds.). The Interpreting Studies Reader[C].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2: 52-65.
Kondo, M. et a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Negotiation, and Interpreting[A]. In Yves Gambier, Daniel Gile & Christopher Taylor (ed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what do we know and how?[C].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49-166.
Moser-Mercer, B.et al. Skill Component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A]. In Yves Gambier, Daniel Gile & Christopher Taylor(eds.)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Current Trends in Research: what do we know and how?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4: 133-148.
仲伟合. 译员的知识结构与口译课程设置[J]. 中国翻译,2003(24):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