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早期专业型岗位体验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b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卫生类高职院校早期专业型岗位体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体现,根据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早期岗位体验的实践,总结出岗位体验的成效,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 早期;专业型;岗位体验;实践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2
  高校学生的岗位体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性,分为非专业型和专业型岗位体验。目前,卫生类高职院校的岗位体验主要在暑期,学生到单位自我推荐获得非专业型的岗位为主,如家教、营销、餐饮服务岗位等,而到医疗单位寻找专业型体验的岗位相对困难。由学校纳入教学计划,统一安排组织的专业型岗位体验较少。我院去年将岗位体验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今年统一组织学生到本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岗位体验,成效显著。
  1 卫生类专业早期岗位体验的界定
  笔者认为卫生类专业早期岗位体验是指学生在未获得专业临床知识之前(一般指卫生类高职的一年级),在医疗卫生单位体验与专业相关的具体工作。学生通过体验,不再以外在的眼光感悟未来的工作情形,而是亲身体验将来工作的岗位,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度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动力。
  2 早期专业型岗位体验的必要性
  2.1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继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后,提出了实践育人。岗位体验是实践的一种具体的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培育品格,提高素质。[1]
  2.2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体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我院聘请专业领域内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把握本专业发展方向的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专业建设委员会经反复调研,讨论通过了2012级卫生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提出在三年高职学生的第二学期集中实施1周的岗位体验活动,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教育早临床、反复临床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3 院校合并为顺利实施岗位体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岗位体验基地的建设是顺利实施岗位体验的基本条件。我院于2003年和当地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实质性的合并,资源共享,基本满足了我院2012级三年高职学生1104名学生集中岗位体验需要的大量的体验岗位和约140名临床带教教师。
  4 专业型岗位体验的实践
  4.1完善组织机构,保障岗位体验顺利实施。
  根据我校《关于开展岗位体验周的实施意见》,设立岗位体验周管理組织机构。该机构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分管医院的副院长,学院教务处、学管处、负责人,各专业系主任、医院医务处、护理部负责人为成员。管理小组负责整个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和监督。下设岗位体验管理办公室,挂靠教务处,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科室负责人和班主任为成员。以文件形式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岗位体验周见习方案》、《学生岗位体验见习手册》、《岗位体验大纲》、《岗位体验安排表》,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岗位体验前培训及考核。
  4.2岗位体验目标、内容和要求
  4.2.1岗位体验总体目标岗位体验是临床见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岗位体验促使学生在今后学习中“有感而学,按需而学”,在见习体验中提升学习理念,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医德医风,锻炼学生临床运用知识和提高临床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后期学习和毕业实习奠定坚实基础。各专业岗位体验的具体目标由各系部结合学生和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各专业的具体岗位体验目标。
  4.2.2岗位体验内容以各专业《岗位体验大纲》为准。主要包括了解技师、护士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了解技师、护士基本素质和行为规范;体验岗位工作氛围;初步了解技师、护理工作方法和工作基本流程;了解医(护)患沟通的内容,初步掌握医(护)患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4.2.3岗位体验要求教师包括带教教师和带队教师。带教教师由医院指派,严格按照《岗位体验大纲》,结合科室实际情况,负责对见习学生的带教及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管理。带队教师由学院指定,全程负责该专业岗位体验周活动。学生必须按照《岗位体验周见习记录手册》要求每日填写《学生岗位体验日志》及完成带教教师布置的其他任务,岗位体验完成后填写《学生岗位体验心得体会》。学生岗位体验成绩将记入学生本学期成绩。
  4.3岗位体验科室和时间安排
  2012级护理、助产、影像技术、康复治疗技术、检验技术、药学各专业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施性教学计划要求,在第二学期3月-5月的行课期间安排一周时间,集中到指定科室进行岗位体验。
  4.4考核及结果
  结合我校的教学改革,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将考核分成了三部分。一是素质考核:由各见习科室负责人或带教教师负责考核,包括学生在见习中的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学习态度、服务态度等综合表现,占60%。二是理论考核:由学校各专业负责统一理论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形式。考试内容包括护理相关工作制度和职责、岗位素质和行为规范、工作流程和方法、护患沟通的交流方法与技巧、护理安全相关知识等岗位认知情况,占20%。三是能力考核:由带队教师负责考核,包括学生岗位体验记录、心得体会等任务的完成情况,占20%。各专业学生均遵守劳动纪律,认真完成体验记录和心得体会,考核成绩优良,无不及格现象。   4.5评价与反馈
  4.5.1各专业师生座谈会我校首次尝试早期接触临床的岗位体验周活动,为了解学生及带教老师在此次岗位体验周中的体会及建议,各系部及教务处分别组织了岗位体验周座谈会。同学们表示:此次岗位体验周收获很大,对专业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同时深感知识的匮乏,找到了学习的动力;也体会到了医患关系的微妙和琢磨到医患沟通的部分技巧;增加了人生的感悟,塑造了医学生意志和品格。多数同学也提出了建议:部分带教老师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学生的带教,应安排专门的带教老师。
  4.5.2学生调查针对这次岗位体验活动,初步设置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表,发出120分,收回116份。其中,护理专业学生对岗位体验周活动的态度,满意占71%,基本满意占28%;不满意为1%。检验技术、影像技术等小专业满意度占86%,基本满意占14%;不满意为0。非护理专业对岗位体验周的满意度高于护理专业。另外,护理专业对岗位体验周活动的最大感触为:“很多知识不懂,回校要好好学习”占87%,”希望多搞几次岗位体验周活动”的占17%;检验技术、影像技术等小专业则结果不一样,“希望多搞几次岗位体验周活动”的占67%,而“很多知识不懂,回校要好好学习”占33%。
  5 关于本次岗位体验周活动的思考
  5.1教学运行机制灵活化
  岗位体验周运行持续约2个月,每周全院有1-3个班级停课下临床,部分老师停课后到临床与学生共同岗位体验,全院教学运行良好,该岗位体验极大地挑战了传统教学运行机制,在学期中为专业教师及部分公共课教师提供了下临床的机会,教师通过岗位体验,丰富了自我教学资源,更好地服务于以后的教学。
  5.2为后期实验实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岗位体验贯彻落实了早期接触临床的实训-见习-实习教学一贯式链状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我院深入贯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院校合作、分段式教学、院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等诸多理念,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后期实验实训奠定了坚实基础。
  5.3學生学习观念得到极大改观
  岗位体验周活动体现了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引领的职业教育特色,能弥补校内实验、实训时欠缺的“社会性和情境性”直观感受,增强了学生与职业岗位的对接,让学生通过体验“有感而学,按需而学”,提升学生学习理念,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通过岗位体验,学生增加了对临床岗位工作的感性认识,体验到岗位职业角色,学会和患者沟通,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加快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的转化。大多数学生通过岗位体验增强了自我约束力和吃苦耐劳能力,回校后更加认真学习,学院学风得到明显改善。
  5.4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本次岗位体验活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岗位体验活动中,感觉无所事事,找不到目标;非护理专业带教教师不充足,一名教师带8-10名学生,导致学生任务安排不够,目标达成度低,学生得不到教师及时的指导;没有师生的激励机制,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需要在下一年级的岗位体验活动中进行改进。首先,加强调研,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岗位体验目标和任务,提高学生在活动后期的积极性。其次,加强带教师资的培养。一是各专业负责人对带教教师进行统一的带教培训,提高教师带教水平;二是增加带教师资数量,或班级单班轮换体验,争取一名教师带教学生不超过5名,以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指导。第三、有效的激励机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目标的达成。建立岗位体验周活动的激励机制,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优与物资奖励结合的手段,可提升岗位体验的效果,优秀教师及学生均可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第四、加强岗位体验基地建设,拓展岗位体验基地,发展岗位体验的多种形式,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高职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第五、抓住学生在活动中的触动点,巩固见习成果。
  参考文献
  [1]程肇基、李亚英,岗位体验类社会实践的岗位与基地建设分析:教育探索[J]. 2005,(3):42-43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中语文教学要紧跟时代脉搏,结合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强烈的探索精神,思维活跃,对外部的新鲜事物感到好奇和喜爱。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知识点和概念丰富,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不愿意学习,这就严重影响了我们政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提高政治教学质量作出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政治;小组合作;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多年的笔者一直有这样一个感受:以往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较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活动,如今,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理解并加以运用,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觀念,改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新疆经济社会进入了全面发展关键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也处于重要发展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状况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全面进步,深入研究反腐倡廉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把握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规律、发展趋势。  一、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原
【摘 要】 青少年宫就是隶属团委并加强和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素质教育的唯一的校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以培养兴趣、激发潜能、发展特长、全面发展为宗旨,是进行校外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笔者作为一名青少年宫教育工作者,结合着自己这几年的声乐教学经验,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就如何在校内开展声乐教学进行探讨,以次为今后校外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声乐教学;实践;经验  【中图分类号】G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有效教学”教育理念认为,衡量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课的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主要是看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有无进步或发展。但是教师们现在却觉得课堂教学越来越难以把握了,因为学生知道开卷了,更不在意课堂的学习了,尤其是传统式的课堂,对学生根本没有吸引力,也就无法去谈教学是否
【摘 要】 心理健康与否,对于领导干部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领导者,应该深刻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并自觉地进行心理调适和修养,学会工作压力管理,以便不断适应环境,胜任工作,提高领导者以及组织的绩效。  【关键词】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健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随着我市标准化学校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逐渐被各级教育工作者所看重,许多学校改扩建了图书馆用房,新建校预留了图书馆楼,但就如何使图书馆正常运转起来,为师生和教育教学工作服务。许多教育管理者还不知如何着手。存在很多误区。为此,笔者就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与应用模式简单发表自己的看法。 
目的:探讨江苏省人群耳鸣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常住人口中抽样,凡在被调查户居住6个月以上者,不分性
【摘 要】 表扬是一门艺术,作为班主任,应讲究工作艺术,充分运用表扬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上进心,能更好地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引起学生心里的共鸣。使班级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更有成效。  【关键词】 表扬;艺术;魅力;技巧;适度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01  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作为学生,更希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