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升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ushe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核心素养”提出以来,众多专家都主张教育应该由知识中心转向能力中心,强调教学要指向学生的素养提升,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在师生互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向;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综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8802
  问题导向式教学是指在以问题为核心的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新知识、习得新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包括综合思维能力在内的诸多地理核心素养。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以高中地理复习课“气候成因”专题的教学设计思路为例,力图通过问题导向式教学,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一、通过核心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意识
  学生在必修课本中已经学习过与气候相关的知识,主要包括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些知识分散在不同的章节当中,学生感觉比较零散,因此学生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只知道气候的零散知识,没有注意到气候与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自觉地从两个或多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导向的气候专题复习课试图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来整合相关学习内容,让学生调动、运用和整合已有知识,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分解核心问题,使学生形成思维链条,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就是教学的关键和基础,应当围绕核心问题涉及的不同层次问题链条,注重地理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思维导图)。根据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以及在高考中的具体要求,我们把气候复习的中心问题设计为“区域气候的成因”,围绕中心问题,逐个分析,层层拓展。第一层次要求学生掌握影响气候形成的四大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人类活动。第二层次在四大因素中拓展,学生需要找到和分析影响这四大因素的下一级因素(如海陆位置、洋流、地形、行星风系等)。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理解这些影响区域气候形成的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如太阳辐射与地形的关系)。第四层次要求学生学会变换角度分析问题,即以任意层次的某个要素(如地形)为中心重新构建与之相关的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回顾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在逐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思维导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变换角度分析问题,重新构建新的思维导图等环节,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核心问题:影响一个地区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四大因素)
  问题分解:1.影响气候形成的四大因素受到哪些条件的控制?
  2.举例说明这些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问题转换:变换角度以其中的某个因素(如地形)为中心问题,说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在互动中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意识
  在学生形成思维链条,构建好思维导图之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来检测学生对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掌握情况以及对知识的迁移和组合能力。根据學生的反馈情况,来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不断的反思、分析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综合思维能力得到强化,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四、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反思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中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实现的。问题导向式的教学可以通过问题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内在关联性,并将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强化学生地理情境下的基本逻辑思维训练。同时,也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只是教师的预设,在实际教学中要以学生思维的发展为线索,要注重问题的生成和启发,避免用预设的问题过度牵引学生。
  [参考文献]
  [1]陈燕.问题导向式教学的模式构建[D].重庆:西南大学,2013.
  [2]刘筱清.提升高三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6(12).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4]刘斐.论问题导向教学[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周侯辰)
其他文献
[摘 要]语言的习得是需要大量的语言输入作前提的,而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环节之一,在英语教与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朗读,使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语言氛围,利用教材文本进行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并且延伸课外阅读,从而让英语在学生眼中“美”起来。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读;重要性;朗读;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摘 要]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受到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英语学习困难。将英文原声电影融入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等,还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从台词赏析、听读练习、片段重现、背景知识补充四个方面着手,将英文原声电影应用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英文原声电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英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摘 要]文章基于社会对于艺术职业人员的要求渐高,而艺术生的学习状态却不容乐观这一事实,从高中艺术生这一特定群体出发,以福建省福州知行文补教育机构的113名高中艺术生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高中艺术生语文学习状态欠佳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高中艺术生能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释放出隐藏的潜能。  [关键词]高中艺术生;语文学习;学习状态  [中图分类号] G633.3 [
[摘 要]要达到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统一,又要做到课堂高效和学生主体性作用的结合,有两个环节一定不可或缺,一是“有兴趣”的课堂导入,二是“有深度”的升华结尾。以《感受共和国的巨变》教学设计为例展开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学 高效课堂 演讲引入 升华结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40062  在新课标和高效课堂的背景下,课堂对
[摘 要]课内课外“学习型小组”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有效途径,对地理核心素养尤其是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对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学习型小组,通过“提问题,引探究,共讨论,出成果,做展示,给点评,做总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学习型小组;水循环  [中图分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挥好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依据他们的语言学习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发挥好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到位等,不仅能够减少两极分化现象发生,还能够在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上满足学生学科学习发展需要。  [关键词]初中生;英语;两极分化;预防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强调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要注重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国家认同的内容,从国家意识、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思想品德;核心素养;国家认同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当承担的责任。核
[摘要]如何达成既定的写作目标,是作文教学的困惑之一。支架式作文教学通过系统地整理单元文本写作方法与技巧,以此作为作文支架的组成部分,有效构建起范文与写作训练之间的桥梁,给学生提供写作的辅导和启示,达到作文技法点拨的目的,促进学生作文质量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结构式支架;范文;仿写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7000402  在传统的
[摘要]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精心研究“导”的艺术,不断提高课堂监控能力,站在更高的高度把握课堂。真正的历史课堂,需要的不是作秀表演,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勇气与探索,理性与思考,让我们的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  [关键词]教学本真;动态生成;探究性教学;热闹;冷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0007702  新課改实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最根本的追求以及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它的人文性。教师结合2017年江苏省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通过直面学生真问题、设计思辨性问题、借力有效追问等方式,对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引导进行探究,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多浸润人文关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人文问题;设计;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