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对 2000年以来有关布依族的语言文字,风俗文化、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了分类和综述 ,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关键词:布依族;《摩经》;研究综述
布依族是世代生活于我国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该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便是由《摩经》记录的神话、史诗、古歌组成的,因此《摩经》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摩经》之所以有此命名,是因为这是一部主要记载祭祀活动和至今仍活跃在祭祀活动过程的典籍,而在布依族中,祭祀的主持者——祭司,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作“布摩”(也有叫做“老摩”、“白摩”),因而念诵的经文就叫摩经。由于祭司文化在布依族中尤其重要,所以现代学者甚至将布依族文化体系直接定位成摩经文化体系,由此看出,《摩经》研究对我们理解布依族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摩经》里记载的不仅有关于祭司的,还有很多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这些都一并构成《摩经》的思想史价值,所以很多学者也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去研究《摩经》。下面,笔者对这一部对布依族文化影响深远的典籍的研究状况作一个梳理,以便有助于其他研究者了解目前对布依族摩经的研究现状。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布依族《摩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校注、经文翻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等方面,国外则暂无学者研究。经过笔者考证,发现对布依族《摩经》研究已出版的专著还并不丰富,有周国茂的《摩教与摩文化》、《布依族摩教艺术研究》,伍文义的《<摩经>译注与研究》,以及龙海燕的《<摩考>译注》等,并且研究《摩经》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也不充足,若以“布依族”“摩经”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会看到被收录的相关文献仅80余篇,而针对布依族摩经研究的仅20余篇。鉴于此,笔者力图对步入千禧之年2000年以来的20年研究成果做一个归纳梳理,按照研究内容的主题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对《摩经》的总体性研究。对布依族《摩经》最在进行深入地系统性研究的要数周国茂先生。到目前为止,对布依族文化全方位综合研究用力最深的学者也是周国茂先生。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入贵州布依族聚居地进行细致地田野调查,慢慢得挖掘布依族文化之根——摩经,于是开始对当时并没形成规范书籍的这部典籍进行整理、研究。对摩经进行全面探究的学术成果基本上见于著作,而周国茂的《摩教与摩文化》以及《一种特殊的文化典籍:布依族摩经研究》两本著作便是对布依族摩经进行综合考察下的学术成果,也是目前布依族摩经综合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第二是经文的翻译校注方面。这个方面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一些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学者花了很多心力在《摩经》的翻译、校注、整理与汇编上,为其他领域的学者研究布依族文化提供了方便之门。最早对布依族摩经进行语言研究的要数中央民族大学周国炎教授的《布依族摩经古词研究》一文,周教授是研究布依语的专家,对布依语的语法结构、语言使用演化都有深入研究,而《布依族摩经古词研究》一文是针对《摩经》文本的语言学研究。龙海燕的《<摩考>译注》记也对《摩经》中部分经文的布依语发音、解读经文内容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注解。此外,目前对《摩经》收集汇编最完整的是要数《云南布依族传统宗教经典摩经译注与研究》一书,此书几时几年的田野调查,邀请了精通摩经的“布摩”先生参与注音、校对工作。而论文方面,黄镇邦的《布依文古籍摩经翻译整理方法之我见》一文也是从翻译学的角度反思了常用译经方法的可行性。
第三是从《摩经》中去考察布依族民俗文化方面。比如陈惊宇的《云南省罗平布依族丧葬仪式舞蹈研究》就是从与摩经息息相关的丧葬仪式中去探究布依族的舞蹈艺术,还有从摩教——信奉《摩经》的布依族原始宗教中去探源布依族戏剧的文章,比如《论摩教对布依戏的影响》就参考了摩经中的仪式折射的戏剧的动作、曲调。蒋英《从布依族“摩经”探讨铜鼓铸造的历史渊源》一文还探究了“摩经”与布依族人民制造铜鼓的历史文化。此外还有王开级《浅谈布依<摩经>文化及传承》、苏君《布依族祭祀仪式与古歌展演》以及龙国静的《从布依族神话、古歌看布依族的生活习俗》等文献都对摩经蕴含的布依民俗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挖掘。
第四是研究《摩经》的文学艺术的方面。而学者们多爱从《摩经》神话中去解读其文学价值。比如孟慧英的《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陈立浩的《布依族洪水神话略论》等文献,都从“摩经”记录的神话来看起文学艺术价值。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布依族创世古歌研究》,便是集中挖掘摩经的古歌部分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布依族人民与其人文生态环境。当然,与本选题联系最为紧密的,即对《摩经》神话(布依族神话)进行研究的学者也不乏其人,
第四是关于《摩经》中蕴含的宗教思想、伦理哲学思想的方面。这一个方面的文章与研究《摩经》语言文字现象的文章一样,是相对更引起研究者兴趣的议题。这大抵《摩经》本就是布依族原始宗教的典籍,所以与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系统直接相连。比如杨元丽与王顺松作的《布依摩经<母祝文>伦理思想研究》、周国茂《布依族<射日与洪水泛滥>版本的形成与摩教仪式》、周国茂《布依族摩教三题》等文献。也有专门研究“摩经”里反映的出来的伦理思想的文章,比如黄泽梅《布依族<摩经>里的道德传统解读》,伍文义的《布依族<摩经·用牛祭祖词>語言文化研究——“天堂观”及其孝道伦理》。而对于布依族神话哲学思想的研究多是从宇宙观、生死观以及伦理道德观三个方面横向论证的,比如伍文义的《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学思想》、邱靖的《布依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哲学思想的产生》、王鸣明的《浅谈布依族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哲学思想》等,总体来说,这些对布依族神话哲学思想的研究呈现出较简略、较笼统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毛建军、郑淑玉.布依族摩经整理、出版与研究综述[J].宗教学研究,2018(3):172-176.
[2]黄仁义.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布依族;《摩经》;研究综述
布依族是世代生活于我国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该民族勤劳、善良、勇敢,其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基因便是由《摩经》记录的神话、史诗、古歌组成的,因此《摩经》成为大多数研究者研究布依族民俗文化的重要文献。
《摩经》之所以有此命名,是因为这是一部主要记载祭祀活动和至今仍活跃在祭祀活动过程的典籍,而在布依族中,祭祀的主持者——祭司,他们有一个特定的名字,叫作“布摩”(也有叫做“老摩”、“白摩”),因而念诵的经文就叫摩经。由于祭司文化在布依族中尤其重要,所以现代学者甚至将布依族文化体系直接定位成摩经文化体系,由此看出,《摩经》研究对我们理解布依族传统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摩经》里记载的不仅有关于祭司的,还有很多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这些都一并构成《摩经》的思想史价值,所以很多学者也从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等方面去研究《摩经》。下面,笔者对这一部对布依族文化影响深远的典籍的研究状况作一个梳理,以便有助于其他研究者了解目前对布依族摩经的研究现状。
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布依族《摩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校注、经文翻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等方面,国外则暂无学者研究。经过笔者考证,发现对布依族《摩经》研究已出版的专著还并不丰富,有周国茂的《摩教与摩文化》、《布依族摩教艺术研究》,伍文义的《<摩经>译注与研究》,以及龙海燕的《<摩考>译注》等,并且研究《摩经》的学术论文研究成果也不充足,若以“布依族”“摩经”作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会看到被收录的相关文献仅80余篇,而针对布依族摩经研究的仅20余篇。鉴于此,笔者力图对步入千禧之年2000年以来的20年研究成果做一个归纳梳理,按照研究内容的主题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对《摩经》的总体性研究。对布依族《摩经》最在进行深入地系统性研究的要数周国茂先生。到目前为止,对布依族文化全方位综合研究用力最深的学者也是周国茂先生。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深入贵州布依族聚居地进行细致地田野调查,慢慢得挖掘布依族文化之根——摩经,于是开始对当时并没形成规范书籍的这部典籍进行整理、研究。对摩经进行全面探究的学术成果基本上见于著作,而周国茂的《摩教与摩文化》以及《一种特殊的文化典籍:布依族摩经研究》两本著作便是对布依族摩经进行综合考察下的学术成果,也是目前布依族摩经综合研究最具代表性的著作。
第二是经文的翻译校注方面。这个方面属于语言学的范畴,一些研究少数民族语言的学者花了很多心力在《摩经》的翻译、校注、整理与汇编上,为其他领域的学者研究布依族文化提供了方便之门。最早对布依族摩经进行语言研究的要数中央民族大学周国炎教授的《布依族摩经古词研究》一文,周教授是研究布依语的专家,对布依语的语法结构、语言使用演化都有深入研究,而《布依族摩经古词研究》一文是针对《摩经》文本的语言学研究。龙海燕的《<摩考>译注》记也对《摩经》中部分经文的布依语发音、解读经文内容进行的较为详细的注解。此外,目前对《摩经》收集汇编最完整的是要数《云南布依族传统宗教经典摩经译注与研究》一书,此书几时几年的田野调查,邀请了精通摩经的“布摩”先生参与注音、校对工作。而论文方面,黄镇邦的《布依文古籍摩经翻译整理方法之我见》一文也是从翻译学的角度反思了常用译经方法的可行性。
第三是从《摩经》中去考察布依族民俗文化方面。比如陈惊宇的《云南省罗平布依族丧葬仪式舞蹈研究》就是从与摩经息息相关的丧葬仪式中去探究布依族的舞蹈艺术,还有从摩教——信奉《摩经》的布依族原始宗教中去探源布依族戏剧的文章,比如《论摩教对布依戏的影响》就参考了摩经中的仪式折射的戏剧的动作、曲调。蒋英《从布依族“摩经”探讨铜鼓铸造的历史渊源》一文还探究了“摩经”与布依族人民制造铜鼓的历史文化。此外还有王开级《浅谈布依<摩经>文化及传承》、苏君《布依族祭祀仪式与古歌展演》以及龙国静的《从布依族神话、古歌看布依族的生活习俗》等文献都对摩经蕴含的布依民俗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挖掘。
第四是研究《摩经》的文学艺术的方面。而学者们多爱从《摩经》神话中去解读其文学价值。比如孟慧英的《布依族的神话与宗教》、陈立浩的《布依族洪水神话略论》等文献,都从“摩经”记录的神话来看起文学艺术价值。贵州民族大学2013年的一篇硕士论文《布依族创世古歌研究》,便是集中挖掘摩经的古歌部分作为分析对象,分析布依族人民与其人文生态环境。当然,与本选题联系最为紧密的,即对《摩经》神话(布依族神话)进行研究的学者也不乏其人,
第四是关于《摩经》中蕴含的宗教思想、伦理哲学思想的方面。这一个方面的文章与研究《摩经》语言文字现象的文章一样,是相对更引起研究者兴趣的议题。这大抵《摩经》本就是布依族原始宗教的典籍,所以与布依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系统直接相连。比如杨元丽与王顺松作的《布依摩经<母祝文>伦理思想研究》、周国茂《布依族<射日与洪水泛滥>版本的形成与摩教仪式》、周国茂《布依族摩教三题》等文献。也有专门研究“摩经”里反映的出来的伦理思想的文章,比如黄泽梅《布依族<摩经>里的道德传统解读》,伍文义的《布依族<摩经·用牛祭祖词>語言文化研究——“天堂观”及其孝道伦理》。而对于布依族神话哲学思想的研究多是从宇宙观、生死观以及伦理道德观三个方面横向论证的,比如伍文义的《试论布依族<古歌>中的哲学思想》、邱靖的《布依族原始宗教信仰及其哲学思想的产生》、王鸣明的《浅谈布依族神话和民间故事中的哲学思想》等,总体来说,这些对布依族神话哲学思想的研究呈现出较简略、较笼统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毛建军、郑淑玉.布依族摩经整理、出版与研究综述[J].宗教学研究,2018(3):172-176.
[2]黄仁义.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