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策略,提升幼儿园信息技术整合效能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old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注意角度,形成信息技术介入时机策略
  虽然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但不能夸大其作用,以此取代传统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内容来选择适当的介入时机。
  (一)站在活动设计的角度,注意信息技术的辅助性
  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运用过程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抓住重点、易化难点等独特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为此,教师应避免把让幼儿讨论思考的问题、体验的内容设计到课件上进行展示,否则会影响、阻碍幼儿的独立思考,剥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幼儿对屏幕的依赖。只有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在绘本教学中,绘本的静态画面可培养幼儿对图画语言的阅读,如果全部以信息技术动态手段代替,无疑是不可取的。因此,可在解决难点或渲染氛围时使用。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在静谧的画面中,添上几片动态飘落的叶子或摇动的小草,无疑会增加萧萧篱落的故事氛围和场景的真实感。又如在绘本《幸福的大桌子》中,由于场景单一,但人物不断变化,从人物的变化中才能看出时间的流逝,需要幼儿仔细观察。因此可将不断变化、增加的人物做成动态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幼儿记忆、了解。同时,还可以将一些细节进行放大。如放大兔老二身上背的吉他,便于幼儿猜测他是一位音乐家。反之,如绘本解读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则没有必要过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否则只会起到画蛇添足的作用。
  (二)站在孩子的角度,讲究信息技术的科学性
  多媒体课件在选用、设计上要讲究科学性,而不是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技术。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抢眼的动态效果,这样反而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另外在声音的穿插上,不能为了吸引幼儿注意而一味地使用,有时反而会破坏和谐的教学氛围。如大班绘本教学活动《小海螺与大鲸鱼》中,描写的是大海景象,时而是静谧的夜晚,时而又波涛汹涌。在完整欣赏时,只需配上一些大海的声效,便会增添故事的魅力,使幼儿既犹如身临其境,又欣赏到故事语言所带来的文学美。
  (三)站在教师的角度,重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
  虽然信息技术能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但教师要善于筛选最为实用的网络资源来辅助于教育教学。要从实用性角度选取信息技术素材。同样两种资源,哪种有利教学就使用哪种,绝不能因为追求技术的效果而忽略了身边最朴实的教学资源。例如美术活动《画小鸡》,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给孩子展示各种形态的小鸡图片,以及不同造型风格的小鸡作品,便能实现运用信息技术的目的,而不需要运用flash技术制作一只动态的小鸡。
  二、挖掘深度,构建信息技术效能升华策略
  要发挥信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效能,把难以理解的(或抽象的或微观的)现象或事物,进行动态模拟,化抽象为具体,使难点重点直观化、感性化、形象化和具体化,让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一)提高效率,解决难点
  信息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这对于化解教学难点十分有效。如在美术活动《漂亮的手帕》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仅解决了教师徒手示范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也解决了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得清楚而且听得仔细。当幼儿有疑问时,多媒体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15分钟,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有效化解了难点,提高了效率。
  (二)丰富认知,手脑并用
  在活动的操作环节,信息技术也是教师教学的帮手。在汶川大地震期间,教师设计了中班数学活动《爱心献灾区》。活动首先展示了汶川大地震的一些场景,拓展幼儿的认知。在操作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以立体图示的方法指导幼儿按照大小、厚度等物体的属性分装礼物。当幼儿操作遇到困难时,课件还会以音效作提醒,以检验操作是否正确,有效促进了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三)情感互动,师生共鸣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活动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移情入景,形成了和谐、亲切的情感互动。比如语言活动《爱心树》,要求体会“树”和“少年”彼此之间的情感,这些细腻、复杂的情感很难言传。而多媒体课件,把背景画面、人物形象、声音语气、优美音乐集于一体,深深感染了幼儿敏感、纯真的心灵。
  三、明确效度,探究信息技术经验运用策略
  (一)感官刺激、激发兴趣,提高幼儿的参与效率
  激发兴趣是提高参与效度的第一步。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以达到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
  如美术活动《爱心鱼》,多媒体课件首先把幼儿带入到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海洋世界:在蓝蓝的大海里住着一群快乐的热带鱼,小鱼们整天无忧无虑地在海中玩耍。幼儿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了起来,然后我再结合课件示范讲解鱼身花纹鳞片的画法,让幼儿在良好的氛围中快乐地学画。又如大班诗歌活动《祖国山河》,我设计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在朗诵黄河段落时,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便展示出了黄河时而波澜不惊、缓缓流淌,时而波澜壮阔、浊浪滔天的风光,使幼儿犹如身临其境,产生了强烈的朗诵、表达愿望。
  (二)抓住重难点,提高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
  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可以使抽象、复杂的教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这样就提高了幼儿掌握技巧的效率。如在美术活动《画曲线》中,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线条与旋律之间的联系,播放几种风格截然不同的旋律,而线条也随音乐的变化而起伏:诙谐快乐的小曲——小波浪弯曲的线条,悲伤低沉的大提琴曲——大波浪弯曲的线条。通过音乐,配以形象的动画,幼儿较容易地就掌握了线条的画法。同时,通过体会线条的数量、形状、起伏变化、疏密相间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感觉,继而展开想象的翅膀,便能把音乐的旋律转化成一张张色彩斑斓的线条画。   (三)开阔视野,发挥想象,提高幼儿的创造效率
  教学活动需要幼儿进行自我创造,但是创造需要大量的基础经验做铺垫,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常常会阻碍孩子发挥想象。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根据教学的需要收集的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整合”起来,给幼儿一定的直接经验,能更好地激发其创造力。
  如在大班故事活动《小猪变形记》中,教师在多媒体课件里设计了电脑游戏,有四个不同的页面,其中包括了图案、声音和动画等。幼儿只需自主操作电脑,点击其中任意一个图标,就可以看到听到不同的内容。幼儿形成丰富的事物形象,为随后的创编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创编故事的丰富性和积极性。
  (四)面向全体,照顾个别,提高幼儿的操作效率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教学过程简单化、直观化,可以节约教师对于简单内容的讲解所占用的时间,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去练习与创作,同时也能照顾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如绘画活动《小花伞》,为让幼儿掌握按两种颜色交替涂色的规律进行绘画,我通过课件展示了画法,但是仍有一部分幼儿未能掌握。这时,在操作过程中,电脑反复播放绘画步骤,便可以照顾到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掌握绘画技巧。
  四、拓宽广度,研究信息技术资源利用策略
  教育资源是构成教育系统的基本因素,是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功能的各种资源。幼儿正处于感觉动作和形象思维发展阶段,他们不是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学习的。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突破限制、纵横时空、海纳信息的特点,将人文、地理、历史、生物等包罗万象的资源呈现出来,全方位拓宽幼儿的视野。
  (一)拓宽时空广度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地球村的概念,已融入每一个现代人的心中。因此,教师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拓宽时空广度,使我们在教育资源的利用上更为开放。
  如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发现昆虫种类万千,并对此充满了好奇,他们总想走近昆虫世界,揭开昆虫之谜。我便利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登陆昆虫网站,形象逼真的各类常见的、罕见的昆虫立即展现于眼前。声音、形态、生活情景……所有的一切都让幼儿仿佛置身其中。又如幼儿经常讨论海底鲨鱼的情况,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教师组织了《神秘的鲨鱼》这一活动。通过网络在线播放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并寻找了大量的资料,让幼儿不知不觉中便进入到了海底世界。他们发现原来鲨鱼有三百四十多种,在这么多鲨鱼中只有二十多种会攻击人,而大多数鲨鱼性情温和,从不伤人。幼儿还知道了贝塔鲨游动的速度最快,大白鲨最凶恶……同时,也促使幼儿积极思考、探索问题:“大白鲨那么凶,它的牙齿一定很厉害,不知道它的牙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有的鱼会游游停停,而鲨鱼却游个不停呢?”
  (二)拓宽地域广度
  我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地域广度,使幼儿足不出户便犹如置身社会和自然之中。如在大班社会活动《亭林路风情街》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增进幼儿对昆山亭林路的了解,丰富社会性认知,我在教学时登陆“昆山视窗”等网站,使幼儿获得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信息。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拍摄了实况DV,浓缩参观过程。借助这些信息,幼儿的反馈更加真实生动,大大提高了活动效率。
  “四度”策略的运用,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整合的效能。伴随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也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信息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根据课程要求与传统的手段进行有机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声效图像、主体背景、动静方式、出现时机等应结合领域特征和教学需要,形成侧重点。此外,信息技术对于幼儿个性化教学帮助的研究,还需加强与深入。
  【参考文献】
  [1]张晶、俞芳.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的研究综述[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0,(01):58-61.
  [2]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7-43.
  [3]郭力平,钱琼,王隽,曾智.上海市幼儿园应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06):41-44.
其他文献
分析了竹刨花板干燥机发生断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改进后的干燥机经生产使用证明效果良好。
图画书作为一种集文学和视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创作者、读者和研究者所青睐,但图画书的研究和讨论,长期集中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学科门类下,而在视觉艺术
福州市仓山区融侨外滩幼儿园坐落在美丽的福州南江滨。幼儿园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共设有12个幼儿活动室。幼儿园环境优雅,绿树成荫,以其独特的彩色魔方设计风格,被孩子们冠以“魔方幼儿园”的美誉。  幼儿园根据每个节气开展对应的活动。春天是种植的季节,自然角的创设意在将大自然引入教室,弥补幼儿活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帮助幼儿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注、探究及思考
通过分析隧道渗漏水现象,指出衬砌渗漏是关键因素,并详细阐述了"盲沟网"、防水板铺设及暗槽引水、堵漏止水等施工工艺,提出了解决隧道渗漏水的有效办法.
自从2001年,新西兰怀卡多大学的玛格丽特·卡尔教授出版《早期教育机构中的评价——学习故事》一书后,这一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世界范围内的早期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3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强实用型、新型和专用计量测试技术研究。
“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y)是来自新西兰的儿童学习评价体系,是从相信儿童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一视角出发,用叙事的方式对儿童的学习进行讨论和评议的形成性评价。“儿童”是一篇篇学习故事中的主角,“学习”是一篇篇故事所聚焦的主题,而教师正是在不断地注意、识别和回应儿童学习的过程中,在记录和分享那些他们认为重要的学习故事中,促进着儿童持续、深入的学习和发展。而教师对于学习的理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引导儿童栽培植物(花卉、菜蔬),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正是这样一个科学环
分析了影响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确保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相应措施;同时介绍了滑模摊铺水泥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检测评定办法,指出路面平整度是公
焊接机架是超细木粉机的加工装配基准,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精度才能保证切削主轴的高速连续加工。设计机架时需充分考虑各参数的选用以及危险端面的确定,并应用有限元法对机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