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874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展示了文化负载词是翻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而关联理论可以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加以指导。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本文以《围城》为例,从《围城》英译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语句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关键词:关联理论;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围城》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216-02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移民潮的出现,文化的重要性得以体现。“文化是一个社会信仰和习俗的总和。”[1]而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是“人类文化的贮藏库和凝聚体”[2]。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语言使文化世代传承,人们通过学习语言学习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自然环境、意识形态、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历史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俗等巨大差异,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指在漫长的历史、文化、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和积累的词、词组和习语,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内涵、民族传统风俗和习惯。我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文化负载词俯拾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和深化,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间的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日趋突显,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地位更加重要。如何准确地翻译文化负载词,表达它们的历史内涵、文化意蕴,向世界展示古典优雅有活力的中国文化,是翻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文化比较的角度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以《围城》为例,从《围城》英译本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进行探讨,以期探索文化负载词的有效翻译途径。
  二、关联翻译理论
  1991年,Ernst-August Gutt在《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中提出关联翻译理论,为翻译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关联翻译理论是解释能力很强的翻译理论,是建立在关联理论(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基础上的。关联理论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语言,并认为语言交际是按一定的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这种认知活动以最小的心智努力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即达到最大关联为目的。
  关联翻译理论则阐明关联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处理努力与语境效果是决定关联性的强弱的两个因素,在同等条件下,处理努力越小,关联性越强;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由于认知环境和语境的不同,人类交际关键在于“创造一种对于最佳关联性的期望,即听着期望他试图进行的解释能以最低的加工成本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3]。
  由于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际,加之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所处的认知环境或语境不同,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承担双重责任。译者要努力地再现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也要使译文与读者的期望相符合。最佳关联性就是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达到的目标,也是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好的译文既能对原文作者的意图做出解释,又不需要读者在理解译文过程中花费不必要的处理努力。
  三、《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美国作家兼翻译家珍妮·凯利女士(Jeanne Kelly)初译、茅国权先生润色校正的《围城》英译本亦是唯一的英译本,且备受好评。该作品中包含较多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和文化负载词,英译本中对这些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较合理的处理。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的要求,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应兼顾其本身的概念意译和文化意义,使用异国语言表现源语所包含的文化特色,并能使异国读者在其特有的认知语境下能够了解和理解译文。从《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发现,异化和归化法是较为得力又实用有效的翻译方法。
  (一)异化法(Foreignization)
  异化法采用原语的表达方式,能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能更有力地营造与原语语言类似的语境。《围城》英译本中采取了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音译(Transliteration)和加注法(Annotation),有些段落出现二种合用或三种合用。举例如下:
  例(1):原文:真是金榜挂名,洞房花烛,要算得双喜临门了。
  译文:That’s really a case of having you name on the golden rolls and figured candles in the nuptial chamber— they call double happiness.
  自古“金榜挂名”和“洞房花烛”就有同时发生的风俗,称之为“双喜临门”。如: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金榜挂名,同金榜题名,指科举得中,出自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洞房花烛,出自北周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双喜临门,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于是众客一齐站起来,又是一番足恭道喜;一个个嘴里都说道:‘这才是双喜临门呢!’总镇也自扬扬得意。”本句对“金榜挂名”、“洞房花烛”和“双喜临门”进行了直译,营造出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便于国外读者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本句上下文的意义有所了解。
  例(2)原文:这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了。
  译文:It’s certainly a case of ‘fate bringing people together from a thousand li away’.
  “有缘千里来相会”出自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四回:“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其中“缘”,又称因缘,佛教语;中国的距离计量单位“里”,不同于国际标准计量单位,音译是最好的选择。本句是是直译和音译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成语“衣锦还乡”出自唐代姚思廉《南史·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指富贵以后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祭扫坟墓,对死者表示悼念。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此习俗由来已久并沿袭至今。   本句使用了直译、音译、加注三种异化翻译方法,对“衣锦还乡”进行直译。由于欧美国家没有清明节这一节日,所以英语中找不到清明节的对应词,译者对“清明节”进行音译并加注,将清明和祭扫坟墓联系起来,从语境上有利于英语读者的理解,减少处理努力。
  (二)归化法(Domestication)
  在翻译过程中因为语言文化差异、语境的差异,有些文化负载词翻译不通或得用较长的篇幅才能将其解释得当,表现原语内涵或原语语境。在《围城》英译本中采取了归化翻译策略,如意译、增补和替代的翻译方法。
  例(4)原文:信后又添几句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假使三年前结婚,则此番吾家破费不赀矣。……”
  译文:The postscript read: “This may be a blessing in disguise. If you had married three years earlier, this would have cost us a large sum of money…”
  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此处使用了意译法,将该成语的内涵用简洁的语句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5)原文:苏小姐理想的自己是:“艳如桃李,冷若冰霜。”
  译文:Miss Su, who pictured herself in the words of the familiar saying, “as delectable as peach and plum and as cold as frost and ice”
  “艳如桃李,冷若冰霜”出自清代伤时子《苍鹰击·割爱》:“敢道艳如桃李,冷若冰霜,芝兰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楼贱质,红粉庸姿。”形容女子容貌艳丽而态度严肃。此处增补了“the familiar saying”明确地向译本的国外读者说明了苏小姐对自我形象的理想自古就有。
  例(6)原文:“然令尊大人乃前清孝廉公,贤婿似宜举洋进士……”
  译文:“But you father passed the Manchu second-degree examine and therefore it seems only fitting that your become the foreign equivalent of the third-degree holder…”
  孝廉公是明清时期对举人的别称。明清时期也称举人为孝廉,所以孝廉公是对尚未入仕的举人的尊称。这个名称最早源自汉朝的举孝廉制度。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对这两种称谓采用替代法,既表达了相同的概念意义,又表达了相似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最佳关联性在翻译过程中是动态的概念,而译者的认知语境和读者的认知水平都是不确定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首先要充分了解潜在读者的认知语境,继而对原文做出语境假设,以便寻找最佳关联,以更准确充分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异化法有利于展现原作的原貌,但并不是万能的;归化法则能化解翻译过程中文化历史差异等难题,化译文的晦涩难懂为连贯顺畅。为了使读者在阅读译文过程中少花费处理努力,又能体会和鉴赏原语文化和内涵,异化法和归化法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 & Charles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M]. Leiden: E. J. Brill, 1969:24.
  〔2〕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156.
  〔3〕Gutt E A.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Oxford: Blackwell, 1991:30.
  (责任编辑 王文江)
其他文献
摘 要:李白不仅狂放豪宕,更柔情如水,他的诗情时而超凡脱俗,时而舒卷自如,心境如水。他秀口一吐半个盛唐,长剑出鞘行吟泽畔;他崇文尚武,怀揣一身报国的抱负,希望大有作为。但现实使人扼腕,天妒英才,李白未能寻得功名。失意的他开始纵情山水,尤其是对“水”的书写更是百媚千娇:浩荡之水、柔情之水、善变之水。在他的诗中时刻彰显着诗人的清逸之气、浩荡之风、水一样的柔情。  关键词:李白;浩荡;柔情;善变  中图
期刊
摘 要:2012年是自媒体舆论监督的鼎盛之年,层出不穷的自媒体首发新闻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通过两起首发新闻案例,探讨自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特点。  关键词:自媒体;首发新闻;舆论监督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38-03  一、自媒体的兴起  2010年,中国的自媒体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新浪、腾讯、人人网、贴吧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
期刊
摘 要:在五四启蒙批判和以人为本为主的现实主义思潮下,涌动着一股民间文学思潮的暗流。经过延安文学和文革十年的压制,在80年代,民间文学思潮以“寻根文学”的方式重新出现在文学史上,但80年代的社会环境让寻根文学走向了边缘化和地方性。新时期,以莫言红高粱系列和陈忠实《白鹿原》为代表的新“寻根文学”,再一次搅动了这股民间文学思潮。本文以《白鹿原》为例,分析了在正统佛道宗教下,图腾崇拜、巫术等具有普泛性意
期刊
摘 要:美国作家谢尔曼·阿莱克西半自传体成长小说《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是一部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作品。本文依托成长小说的基本理论,以后殖民语境为切入点,从小说主人公经历的双重成长困境以及小说所反映的印第安人生存困境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入手,探讨小说体现的成长和后殖民主题。  关键词:《一个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实日记》;后殖民语境;成长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
摘 要:影视翻译研究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对于文化因素的译法学术界有着截然不同的呼声。本文通过对四部欧美经典影片双语字幕翻译进行研究,描述并总结了影片中常见文化词的译法,进而从文化交流、译者、译文和受众四个方面分析异化策略的优越性,并且认为由于影视语言的综合性,异化翻译策略在影视翻译中应该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化词;异化;归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
期刊
摘 要:米兰·昆德拉是探究“存在”的小说家,他深受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影响,始终致力于用小说艺术来探索“被遗忘的存在”。米兰·昆德拉的每一部小说几乎都是对存在命题的具体论证,他不断提醒人们去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以抵抗“存在的被遗忘”。  关键词:胡塞尔;海德格尔;存在;被遗忘的存在;生活世界;小说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180
期刊
摘 要:对于最大泡压法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我们通过调整冒泡速度对其进行实验探索。实验测试了冒泡速度分别为3,5,7,9,11s/个时,乙醇与异丙醇两种溶液在浓度为10%,20%,30%,40%,50%时表面张力的大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乙醇与异丙醇溶液,当冒泡速度为11s/个时,这两种溶液的表面张力值最接近理论值。因此在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时冒泡速度控制在10s/个以上,所得数据更精确。通过初步探
期刊
摘 要:作为美国黑人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托尼·莫里森注重从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选取创作题材,发掘和建构黑人文学的独特性。其代表作品《宠儿》通篇就像一曲即兴演奏的爵士乐,不仅荡漾着爵士风格的语言特色和文本结构,还充分体现了爵士乐重视心灵体验、追求自我解放的民族精神。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爵士风格;非洲传统;语言特色;文本结构;即兴;融合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求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实践育人环节。四川文理学院把校园文化作为美育工作的重点,注重挖掘培植文化育人潜能,着力构建积极向上、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具体实践中立足“一主体、两课堂、三联动”,深度开发,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翻译活动是两种语言、社会、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传统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中译者一直处于一种“隐形”的状态,随着翻译“文化转向”的提出,译者主体性理论逐渐得到了应有的认可及重视。本文从译者主体视角出发,以许渊冲英译的《西厢记》为例,揭示出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文本选择、译者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及表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研究证明,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在文化传播的具体操作实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