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上班族小散折戟雄安股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k87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雄安概念股”满月,这一堪称2017年以来最大题材的炒作,最高峰曾经吸引了单日近千亿的成交,无数机构、游资、散户在60多只概念股中搏杀。笔者身边就有两位股友参与了“雄安概念股”的炒作,但未见盈利反而亏损累累。为什么这一“千年大计”的题材会让这两位股友亏损累累?看完他们的故事或许会给我们留下一些启示。
  先来看看股友S君的操作:
  第一仗:新兴铸管(000778)。S君当时的想法是,雄安新区既然定位为“千年大计”,基础建设一定跑不了,新兴铸管就在河北省,公司所在地临近雄安新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新兴铸管股价不高,相比华夏幸福等高价股看起来“比较划算”。
  清明小长假之后头两个交易日,新兴铸管无量涨停,第三天放量开板震荡,S君犹豫了一下没买,想看看有没有回调捡点便宜;接下来的4月10日,新兴铸管股价平开高走,S君后悔不迭,急忙满仓追高买入。好险,买入之后没几分钟就封住涨停了!
  4月11日,新兴铸管高开高走快速涨停,盘中几度打开但都封上,但临近收盘前6分钟大笔抛单再度砸开涨停,这次直到收盘再也没有封上。第二天(4月12日),新兴铸管大跌9.65%,S君的好运就此结束。在向下调整的过程中,S君一直安慰自己是正常调整,“千年大计”要长线持有;但在4月19日当天跳空向下的暴跌中,S君再也坐不住全线割肉,这笔交易只有短短的8个交易日,亏损近10%。
  第二仗:庞大集团(601258)。在卖出新兴铸管之后,股价向下调整了几天,S君庆幸割肉及时,不然损失不是一个月的薪水而是两个月了!但雄安概念股此起彼落的炒作依然让S君“手中无股、心中有股”,特别是在4月26日雄安概念股再次集体大涨,S君心痒难耐,“精选”了庞大集团又一次满仓买入。这次理由比上一回更简单:河北股、价格低。目标:第二波炒一把,挽回上一次的损失,一个涨停就够!
  不过这次S君的点儿更背,买入之后没两天,庞大集团便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消息曝光之后直接跌停,接下来又是低开震荡。S君见况不妙,再度割肉离场。这次短短3个交易日就亏损了15%,两笔下来合计亏损将近25%。
  和S君类似,另一位股友W君两次出击雄安概念股也都以割肉告终:
  第一仗:新兴铸管(000778)。W君和S君不约而同挑中新兴铸管,理由也类似,但手脚比S君更慢了半拍,晚了一天,直到4月11日才在涨停追高买入,不幸正追到最高点!
  割肉的时候W君也比S君慢,直到4月27日才卖出离场,低位割肉相当于吃了两个跌停板。
  第二仗:先河环保(300137)。W君总结新兴铸管惨亏,归咎于没有买到真正的龙头股,因此4月27日割肉当天马上就转手追入先河环保。理由是:先河环保此前连续7个无量涨停,数量之多在雄安概念股中首屈一指,显然有大资金在抢筹。另外,流通股不到3亿,市值比较小容易炒作。更让W君兴奋的是,4月27日早盘先河环保快速冲高突破上一波高点,对比手中的瘟股新兴铸管,W君气不打一处来,“汰弱留强”果断换股操作。
  但当天先河环保就让W君吃了一记闷棍,从最高上涨7%到收盘反跌6%,W君在这一天没有挽回损失反而套了10%,又一个跌停板。不过还好,先河环保很快强势上扬,2天内W君就解套了。
  转折点出现在5月4日。当天先河环保低开之后一路走高,最大涨幅超过7%,让W君看到挽回新兴铸管损失的希望。不过午后13分钟内,先河环保和雄安概念股集体跳水,7%的涨幅被瞬间抹去,收盘时反而变成下跌3.67%,W君再度被套。
  5月8日,先河环保在高开震荡之后再度跳水,W君按耐不住在临近收盘时割肉卖出,单笔亏损9%。两笔交易下来,W君亏损约28%。
  从两位股友的操作来看,都有一些散户的通病:
  1,后知后觉,追在波峰。这两位股友在第一波追击新兴铸管都没有在开板的第一时间买入,而是在接下来两天陆续追高,成本垫高了不少。事實上,在4月7日开板当天,新兴铸管在9:38到13:37之间有整整两小时的交易时间可以买入,追高买入成为后来亏损的重要原因。
  2,心态浮躁,追涨杀跌。原本这两位股友都是抱着“长期持有”的想法参与,但在股价出现震荡调整的时候却从“基本面派”摇身一变成为“技术派”,割肉出逃。虽然说割肉有时可以及时止损,但操作上受到市场波动的过度左右,已经造成了事实上的损失。
  在笔者看来,热门题材的炒作看似诱人,但大多不适合普通小散的参与,特别是上班族。在股价的大幅波动中,即使是股市老鸟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做出最佳判断,往往会因为犹豫或工作时间而错过良机。斩头去尾之余,亏损往往是难以避免的结局。
  对上班族来说,成为真正的交易型选手很难,最佳的方式还是在下班之后精选个股,选择在波动不大的时候低吸买入,做波段参与或长线持有。战胜热门题材的诱惑,只赚属于自己的钱,才能在股海沉浮中长久生存。
其他文献
政策面上,国家从去年起多次提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去杠杆化。另外新股高速发行依旧,以及深交所提出“加快创业板改革 推动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政策面对整体市场,尤其是中小板、创业板的影响比较大。  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股市目前仍然是一片繁荣,但随着苹果市值冲上8000亿美元,美股是否已经开始积累较大的泡沫,并最终出现预期中的大级别调整,进而传导和影响到国内市场,这点非常值得投资者观察。  
期刊
多年来,陕西金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从单一印刷产业发展成为集烟草配套产业、教育产业、房地产开发、贸易等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2016年,陕西金叶实现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88.13%;全年累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492.67万元,同比增长76.40%。  未来,陕西金叶将全面深化集团层面及子公司层面的体制及管理机制改革,着力推进正在实施的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优化烟草配套产业的市场及
期刊
4月26日,金鸿能源发布年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71亿元,净利润为1.91亿元,每股收益为0.39元。公司2016年的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1元(含税)。随后,公司又发布了2017年一季报,报告显示公司2017年1-3月实现营业收入6.80亿元,同比增长7.38%;燃气水务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6.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83.42万元,同比增长0.73%。  清
期刊
《红周刊》:来聊聊这周的公告,东方锆业称自2017年5月8日起上调部分产品的价格,产品提价一直是市场关注的话题,如何看?  张彤:从2016年10月开始,东方锆业共进行了4次产品提价,首次提价上调公司氯氧化锆产品出厂价900元/吨;上调公司二氧化锆产品出厂价2000元/吨。此后氯氧化锆和二氧化锆分别再次提价600元/吨和2000元/吨,此外复合氧化锆产品出厂价也提价了4000元/吨。之后的2017
期刊
近日,“一元股”重现江湖。*ST新亿、*ST锐电等三家公司“入围”“一元股”行列。其中,*ST锐电在6年前上市时其发行价曾达到每股90元,创下主板发行价的最高记录,而如今,*ST锐电是两市“第一低价股”。  另外,由于连年亏损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ST新亿于4月28日披露了公司2016年报,由于无法正常经营,去年*ST新亿实现营业收入1269.77万元,净利润亏损318.19万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
期刊
IPO就是供给股票,对整个市场的股票价格必然产生影响。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这种影响首先是利空的,即便供应的都是优质股票,对整个市场的影响仍然是利空的,因为IPO吸纳的资金多了,市场中其他股票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就少了。这不是说不应该上市优质股票,只是说明IPO对供求关系的实质影响,是要让大家明白供求关系影响价格波动是铁律,不要因为纠缠于IPO供应的是优质股票还是劣质股票,就连黑白都颠倒了。那么IPO
期刊
展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电梯门系统、电梯一体化控制系统、电梯轿厢及门系统配套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国内拥有自主变频控制核心技术并较早应用于电梯门系统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载客电梯、载货电梯、特种电梯等各类垂直电梯制造领域。公司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品系列,能够及时稳定地为客户提供涵盖电梯门系统等多方位的电梯部件产品,为电梯整机厂家提供产品整体化解决方案。  电梯产业前景良好  近年来,随着国内
期刊
作为国内园林行业龙头企业之一的普邦股份,日前将自上市以来沿用多年的股票簡称从“普邦园林”改为“普邦股份”,淡化了最初的“园林”主业。尤其近年来,普邦股份资本动作频频,一步步从“园林主业”成为搭建出“生态景观+绿色环保+智慧民生”三大业务板块的企业平台。  行业竞争白热化 积极布局谋转型  在国内经济增速持续下行态势下,房地产行业下游的园林行业近一两年经营业绩下滑已成普遍现象。同时,目前已上市或拟上
期刊
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领先的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短程通信(DSRC)、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射频识别与电子支付行业的应用开发、产品创新与推广,其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列产品已取得了领先的市场地位。  坚持自主研发 产品质量稳定  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金溢科技始终把自主創新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每年将销售收入10%
期刊
志邦厨柜是一家主营业务为整体厨柜、定制衣柜等定制家具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和安装服务的企业,郭晶晶为其形象代言人,公司的宣传口号为“专注厨房、更懂生活”。5月5日,公司的IPO申请获得了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对于这样一家IPO申請已获批的企业,《红周刊》记者曾在《志邦厨柜“优异”业绩背后的产销量之谜》一文中,就其收入增速低于应收账款增速、关联交易频繁、外协加工费用不合理、产销量与库存情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