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巴西人血液中的桑巴足球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wn20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 里约奥运会马上就要拉开帷幕,巴西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巴西足球自然再次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近些年,巴西足球似乎已经跌入低谷,巴西足球国家队的战绩差强人意,在美洲杯的小组赛中就折戟沉沙,遭淘汰出局,令巴西人遭受羞辱。这使巴西足球队曾在世界杯上以1:7失利后,再次蒙上了阴影,似乎当年足球王国的雄风不再,风靡世界的巴西足球有些黯然失色了。很多人,尤其巴西人对以往的辉煌和当下的情景唏嘘不已,甚至认为巴西再难回到昔日顶峰。
  不过,在巴西工作生活几十年,我并不认为巴西的足球将沉沦下去,将来一定还有希望。
  因为在巴西的工作生活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足球深深植根在巴西民众生活之中,并流淌在巴西人血液里。巴西人的基因似乎天生就和足球联系在一起。在巴西,足球不仅是运动,更是一种体现运动精神的文化,足球成为代表一个国家的符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系着巴西人的喜怒哀乐。
  半个多世纪以来,巴西足球队的大牌球星可谓数不胜数,群星璀璨,巴西球星疾驰在绿荫场上梦幻般的球技和令人眼花缭乱的桑巴足球令人赞不绝口。而巴西足球之所以能够人才辈出,主要得益于巴西几十年来培育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健全的足球体制。
  巴西足球联赛和青少年的培训体系非常健全。各个州和大中小城市都有各类足球联赛,各种比赛和联赛终年不断,优胜劣汰,使得优秀球员有机会涌现出来。
  在巴西,足球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着重要的位置,一个家庭的成员们可能会钟情于不同的俱乐部,家庭成员也经常会因为足球赛事产生“纠纷”和“家庭战争”。
  里约热内卢的佛拉门戈和博达佛哥足球俱乐部都在海滩设立青少年的培训点,很多家长都送孩子来培训,俱乐部派出教练训练。这些孩子大约都是6~10岁,尽管年龄很小,教练可是一点不含糊。在预热后,每个孩子要完成各种规定动作。孩子们的训练时间大约2~3个小时,按照教练的要求,在沙滩上奔跑、障碍交叉运球、带球过人,然后分组半场比赛。孩子们一招一式,十分认真。我曾看到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穿着印着内马尔·达席尔瓦名字的10号球衣在运球,我问小朋友,为什么穿10号球衣,两个人同声回答:“我们将来也要做像内尔马一样的足球运动员。”
  2015年,我还曾在巴西北部巴腊州一个偏僻的小镇看到几个孩子在简易的球场踢球,球网露出几个大洞,孩子不断做出一些很娴熟、漂亮的动作。难以置信这是偏僻乡村的孩子能做到的,而他们踢的足球却是一个破皮球。
  鉴于工作需要,我常在巴西各地旅行,这样就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当地人,特别是看到青少年在简易的球场,沙滩球场,甚至是路边小径上踢球,十分感慨。很多孩子们很轻松地就可以做出倒钩和后踢勾球等高难动作,甚至连女孩踢球的动作也可以让你大吃一惊。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贝利球王的倒钩球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基本动作,足球将是改变他们一生命运的重要途径。
  2016年新年期间,摄影大师萨尔加多夫妇邀请我到他们位于维多利亚的家中小住,一起欢度新年。他说你可以到我家附近的足球场看看,那里踢足球的人不少。我回来给他看我拍的作业,有张一名少年背后勾球的照片,他说巴西很多孩子都能很娴熟地做出这样的动作,这是崇尚足球的孩子们练习踢球的必经之路。
  几年前,我出版了《巴西之光》画册,付梓之前我向巴西驻中国大使胡格内征求意见,因为我的不少照片都是在巴西贫民窟拍摄的,同时与胡格内大使聊了巴西桑巴足球的话题。胡格内大使告诉我,巴西很多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艺术家和作家都是从贫民区走出来的。
  足球是19世纪末传入巴西的,起初是只属于较高社会阶层的运动,乡下和边远地区的人们只是用布或线裹成圆球来踢。后来,足球开始进入普通人的生活。到20世纪初,足球开始风靡巴西,成为大众的体育运动。但当时社会上仍然存在较强的种族歧视和人种间的隔阂,所以黑人和混血种人害怕身体的碰撞惹来麻烦,故将桑巴舞中许多灵活的身体动作和脚下的技巧运用到踢球上,桑巴足球应运而生。
  在即将到来的奥运会上,虽然在家门口踢球,但巴西足球队要登上冠军领奖台似乎是很艰难的,可是这并不影响巴西人对足球的执着追求。我想,巴西人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会尽力献给观众精彩的足球“桑巴演出”。
其他文献
去京都、奈良、大阪逛逛,走哪儿算哪儿:主要是看看樱花,品品美食。这就是我和一众好友此次出游的全部计划。  北京到京都飞两个半小时,有1个小时时差,我们到京都时天已渐暗。走出机场,我带着久居北京皇城根儿脚下那份莫名的骄傲,抬头打量了京都第一眼:街道并不宽,车流拥挤,丝丝细雨之中一座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城市。正略感失落之际,熙熙攘攘人群中,忽然走来两位身穿和服的女子,细碎的脚步,婀娜身姿,艳丽的色彩在
期刊
现在,推开麻省理工大学博物馆的大门,可以看到墙上挂着一些有趣的照片:弹跳的球,滴落的牛奶“皇冠”,铁磁流,等等。这些照片颇有来头,它们由在麻省理工大学工作过的三位科研人员哈罗德·艾格顿(Harold Edgerton,1903~1990)、贝伦尼斯·阿博特(Berenice Abbot,1898~1991)以及菲利斯·弗兰克尔(Felice Frankel)拍摄,意图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  除此之
期刊
位于北非的摩洛哥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在电影《卡萨布兰卡》中,每一帧关于摩洛哥的画面都洋溢着法式浪漫风情;在网上,却也有旅行者因为旅途不快而咬牙忿忿写下“摩洛哥骗术大全”;而在权威旅行书籍出版商“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眼中,这里又是世界十佳旅行目的地。  对摩洛哥的评价,似乎就像它的地理位置一样壁垒分明,“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南部紧邻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2016
期刊
对富士而言,X-T系列相机意义非凡,首台X-T相机X-T1带领整个富士X系列前进了一大步,X-T2则带来了富士数码相机专业性的高峰。而与X-T1相机并行的X-T10,则在保留足够专业性能的前提下主打轻便、时尚,以“轻旗舰”的身份赢得了广泛好评。  今年初,富士为我们带来了X-T10的继任者X-T20,与此同时还有XF卡口第三只拥有天气防护功能的F2 定焦镜头XF 50mm F2 R WR。它们的组
期刊
2005年末,美国《科学》杂志在评选当年十大科学突破时,将进化研究排在榜首,因为当年生物学家们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成绩,取得了不少对生物演化的新认识。  也正在这一年,在法国工作的卢森堡摄影师帕特里克·格里斯(Patrick Gries)完成了对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摩纳哥海洋博物馆等10余个国家博物馆300余副动物骨架藏品的拍摄,并和法国生物学家让-巴普蒂斯特·德·帕纳菲厄(Jean-Baptis
期刊
各个研究机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到底是什么样?德国摄影师丹尼尔·斯蒂尔(Daniel Stier)决定用摄影的方式来告诉大家,并思索艺术与科学中的共通之处。  艺术和科学是创造力的一体两面,二者都需要大胆想象。因此,突破或藐视日常的规则或框架,是二者的重要共性之一。然而,人们常常会将二者分别对待,似乎代表着理性的科学和代表着感性的艺术,分属于理智与情感如冰与火般的不同世界。但是,当我们以想象力、创造
期刊
科技的发展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20年前,我们根本想不到一张指甲盖大小的存储卡可以替代一大包胶卷来记录影像。数字影像技术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存档用的底片、看片用的印制小样都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目前,世界上99%的影像都以数据的方式存储在各种数据存储介质中,实体照片对于大众而言成为了一种少见的东西。  不过,数字影像很强大,但也很脆弱。假如你恨一个摄影师,你不再需要用火烧掉他的档案柜,偷走或砸掉他的
期刊
美国《生活》(LIFE)杂志自1936年創刊之时,编辑部便达成了有趣的共识:如果摄影记者与文字记者结了婚,他们俩将是最好的搭档,尤其是出国采访。  1930年,23岁的卡尔·麦登斯(Carl Mydans)从波士顿大学毕业,喜爱摄影并勤于钻研,他开始尝试去不同的媒体做摄影师。1936年,《生活》杂志创刊,麦登斯成为杂志社聘用的第5位摄影记者。两年后他与《生活》杂志的文字记者雪莉·史密斯(Shell
期刊
沃克·埃文斯(Walker Evans,1903~1975)的名字在摄影史上无法绕过,他对纪实摄影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1938年9月28日至11月18日,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为埃文斯举办名为“美国影像”的展览,并配合出版了同名画册。在这次展览的宣传通告上写着:“这是现代艺术博物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个人摄影展。”  当时的展览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单个人物和社会环境照片来描绘美国社
期刊
印度摄影的历史很长,摄影术在法国面世不久后,很快就传入了印度。在19世纪晚期,印度已经有很多摄影师。但是,很长时间里,摄影在印度都不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媒介,直到今天,印度各地的摄影展览馆和摄影画廊都還很少。相应的,摄影被更多印度人看作是商业行为,所以在印度的职业摄影人群体中,除了新闻记者外,大多是商业摄影师。其中,拍摄时装照片、平面广告,以及婚礼摄影是从业人数最多的领域。  本文介绍的便是一位在印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