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孙子兵学文化的佳作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ngfei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武是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兵圣”。他给世人留下的那部《孙子兵法》,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有着“兵学圣典”的美誉。“二战”名将蒙哥马利读了孙子的十三篇后,曾深情地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院校,都应该把《孙子兵法》一书列为必修课。”
  多年来,孙子兵学文化的研究应用大都局限在学术领域和军事领域,人们无形中对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神秘感,自然也就影响到孙子兵学文化走入民间,走向大众。如今,“孙子热”方兴未艾,风靡世界,各行各业、各职各类人员中乃至海内外,都有相当多的兵学爱好者,他们期盼看到一部相对适合各类读者群体的孙子兵学普及读物问世。山东孙子研究会执行会长南兵军先生主编的《孙子千问》丛书(六卷本,济南出版社2013年出版)就是这样一部普及孙子兵学文化的佳作。通读全书,觉得该丛书有如下特色:
  其一,内容全面,包罗丰富。《孙子千问》丛书包括《综合篇》、《身世篇》、《文本篇》、《体系篇》、《应用篇》、《影响篇》六本分册,由山东孙子研究会组织30多位专家、教授、学者分工撰写,共计105万字。该丛书通过问答的形式,从普及、应用、通俗、可读的角度,科学严谨地回答了关于孙子其人、其事、其书、其精神、其应用、其影响等方面约600多个问题,对《孙子兵法》给与了“全知”、“真知”、“深知”,从结构到内容、单篇到体系、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集综合性、知识性、通俗性和可读性于一体,适合广大群众尤其是兵学爱好者阅读。
  其二,对孙子文化大众化、普及化作了有益的尝试。市场上关于孙子兵学的书籍连版累牍、层出不穷,而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孙子文化真正地为大众服务、对读者负责,做到“学术下移”,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客观、准确、全面、系统地反映读者意愿,专家学者们在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和梳理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和学术研究成果,然后面对“民间”、“基层”、“百姓”和“地球村”提出并回答问题,力求做到准确把握和准确表述,旨在把孙子兵学文化智慧造福于民间,推动孙子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
  其三,对历史上的众多谜团进行揭秘解读。在中国古代的伟大历史人物中,孙武是最具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之一。之所以“传奇”和“神秘”,是因为在历史上他曾经引起许多争议,这其中包括他的家世、生平、结局、著作等等。有人说,孙子和他的兵法“浑身”都是“谜”,这话虽有些夸张,但在一定意义上,也道出了实情。因为孙子距今毕竟已2500多年了,加之关于他的史料特别匮乏,谜团之多在所难免。《孙子千问》丛书把一系列的“谜”、“悬”、“疑”案发掘出来、整理出来、揭示出来,不是为了猎奇,不是为了单纯吸引人们的“眼球”,更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以科学的态度、求实的精神,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还原于历史真相,还原于基本成型的定案之中,同时展示新的研究成果,以澄清笼罩在孙武及其兵法身上的迷雾,以解除萦绕在人们心中的种种疑团,以纠正孙子兵学研究应用中的某些错谬。对于一时难以定论,争议仍然比较大的问题,客观地把各种意见摆在当面,给读者留有比较、鉴别、考证的余地和空间。
  其四,对《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作了深入的探索。随着时代进步,《孙子兵法》与多学科、多领域发生了密切关系,诸如《孙子兵法》与政治、外交、地理、哲学、管理科学、心理科学、文学、语言、数学逻辑、系统论等,都有相当多的应用性研究。对于当前学术界包括社会上争议比较大的诸如《孙子兵法》能不能用于商贸经营和企业管理、兵战和商战是不是一回事等问题,《孙子千问》丛书也给予了实事求是的解答。特别是《孙子兵法》在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工程建设、体育竞赛和医学医药等方面的应用,更加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于上述内容,《孙子千问》丛书都给予了充分考虑和反映,旨在推进孙子文化的现代应用,增强孙子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其五,对《孙子兵法》的世界性影响作了详尽梳理。在东西方文明还很难融合的情势下,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部古兵法,能够超越时代和地域的局限,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认同,并且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思想魅力和影响?美国知名的当代亚洲问题学者詹姆斯·克拉维尔在其著《孙子兵法》的英、德、西班牙文普及本出版序言中指出,《孙子兵法》之所以能深深打动他,其原因有三:一是,这本非凡的著作在2500多年前阐述的许多真理,今天依然可用;二是,《孙子兵法》极其清楚地揭示了夺取主动权与克敌制胜的法则;三是,《孙子兵法》中包括的真理,同样指明了在军事之外的各个领域内对付冲突与斗争的取胜之道。应该说,这三条原因比较深刻而客观地解读了西方世界为什么会广泛认同《孙子兵法》的问题。
  对于《孙子兵法》对日本、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影响,对朝鲜、韩国、越南、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对希腊、意大利、荷兰、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影响,以及对非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孙子千问》丛书都有比较翔实的“问”与“答”。实践证明,《孙子兵法》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全世界。它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跨越了行业。
  我们相信,《孙子千问》丛书的问世,将不会辜负“大众”的期望,不仅会让孙子兵学文化能够更好地面向各类读者群包括寻常百姓,使其走进千家万户,传播其具有持久生命力的精华;而且能够面向地球村包括各种肤色的人群,使其走向世界,让中国优秀文化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孙子兵学智慧必将放射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单位 车水青: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济南)
  赵志坚:济南出版社
其他文献
提 要:《月牙儿》是老舍前期的创作。小说舍弃了他一贯的幽默方式,带上了生命沉重的枷锁,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将一曲生命的悲歌演绎得淋漓尽致。《月牙儿》“反希望”的创作态度,乃是由老舍贫寒出身、末世人境遇以及宗教情怀所决定的。  关健词:学者歧说,生命悲苦,末世旗人,反希望  小说《月牙儿》是老舍先生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一部中篇作品。它取自于老舍在上海“一·二八”抗战(1932年)中不幸
期刊
提要:古代中华民族的活动范围不但在大陆,而且亦在海洋。浙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华民族的祖先至少在七千年前就已活跃在广阔的太平洋上,是最早开发与利用海洋的民族之一。中华文明是多元文明,仅从海洋文明这一块来看,便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海洋文明的落后,是明清易代以后的事,距今不过三百多年。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华文明的海上雄风所昭示的则是和平发展这一至今仍在强调的文明主题。  关键词:百越民
期刊
提 要:以蒙古和硕特部代行西藏治权,即所谓“以蒙治藏”,是清初特定历史条件和民族关系格局之下,清王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而采取的一种具有变通性的治藏政策。然而,这种带有羁縻性质的间接统治政策不会长久维持。为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清政府将西藏“以蒙治藏”政策调整为“以藏治藏”。这便是清政府调整治藏政策的初次尝试。毫无疑问,重新制定和调整治藏政策归因于西藏地区蒙藏矛盾的激化、西藏民众内附心理的增强和清
期刊
1960年白敦仁老师从波兰讲学归来,仍在成都七中执教。他应邀指导我们备课,在进修学院为我们青年教师讲课。以后几十年我一直向他老人家讨教请益;虽在“文革”时期,每见面问候老师后,也要“挖油”。以致后来老师见我就开玩笑:“今天考我啥子?”仍然有问必答,启迪后生。  1980年白老师专程到盐道街学校借调我去成都大学任课。业师钟树梁副校长和白敦仁系主任交代:“两个毕业班的语文教学法都由你任教。不试教,直接
期刊
西泠印社所属的拍卖公司曾经举办过一场秋拍,名叫“犀象印萃”。这是一场近现代名家篆刻专场拍卖会。环保主义者单从其名字来看,就知道它有多么变态了。  材料是犀牛角、大象牙。这场发生在2006年的拍卖会据说汇聚了吴昌硕、赵叔孺、方介堪、陈巨来、来楚生等名家800多方作品,当年总标为600多万元,最终斩获1335万元,98.5%的作品被拍出。其中方介堪刻张大千“肖像画楼”象牙印,当年拍出99万元,高出估价
期刊
我国著名史学家、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史式教授今已九二高龄,其毕生著作已由出版社编集出版,书名《史式文存》,今年陆续出书。史老著作等身,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史老出生于书香之家,自幼饱读诗书,但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失学。失学后一生坚持自学,从未中断,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出版自己的研究成果。在采访时,我们见到一个书橱装的书全都是他撰写的学术著作,可以说早就“著作等身”。  他坚持存疑求证的学
期刊
提起四川客家文化的研究,都绕不开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已故馆员,成都市成华区客家文化名人钟禄元先生(1913—1988)。1943年,钟禄元先生在李劼人主办的《风土什志》创刊号上,发表《东山客族风俗一瞥》文章,第一次向外界报道了成都东山客家人生活的民风民俗,将长期封闭居住在东山的客家人,推向了社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013年7月28日下午,由钟新光负责将钟禄元的二儿子、76岁高龄的高级工程
期刊
巴蜀自古多才俊。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女画家陈曼蓉先生就是土生土长于成都的一位才俊。她不仅能诗会画,而且还可弹琴走棋;而更为人们所看重的,是她与人为善的人品和对艺术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  走进曼蓉先生画室,仿佛进入了一个植物与花卉的世界,墙上挂满了她的画作,飞禽百卉、古藤水仙、残荷楼阁、高士淑女,无一不流动着画家心中的诗意温馨。曼蓉先生一一给我讲解她的每一幅画作的意境,还拿出一幅正在创
期刊
聋哑的屏蔽,往往是人与人正常交流的屏蔽。聋哑人的交流,往往借助哑语(手势)和展纸笔谈来完成,不乏局限。而谢伯子在他那个无声世界里的文字纵横及其成果,在聋哑人中却少有可以与之比肩者。  谢伯子的文章可概括为艺文、教学、其他三类。  艺文类包括《绘事简言》(下卷)、《谢伯子访谈》(一)(二)、散文(《永恒的记忆》等)、论文(《试论张大千学与大风堂画派》)四种,教学类包括教案、专著《聋哑儿童心理学》两种
期刊
前些年,务农余暇读书,见郭在贻先生著《训诂丛稿》,有学术研究文章多篇,其中“训诂札记”内有标题为《〈落英缤纷辨析〉质疑》一篇。郭先生对历来存疑的两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是针对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中落英及落字的释义,二是针对陶渊明《桃花源记》“落英缤纷”释义。郭先生通过论证分别得出结论:  总而言之,《离骚》的落字,就是普通的坠落、陨落的落,并无特别的意思,宋人硬是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