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中生从美学思想入手进行美术欣赏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几幅名画,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欣赏方法、审美思维,以此来培养学生主动认识美术作品,并能独立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评述的能力。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因此,在美术欣赏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术与哲学、政治、经济、宗教、神话等方面的关系,形成一个大致的艺术观,初步确立中国传统绘画——写意、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印象。这样做是非常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如在欣赏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花鸟画《墨葡萄图》和十六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篮果》时,往往有许多学生就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的国画和西方油画相比,怎么不太像,为什么没有油画逼真?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就必须向学生介绍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美学思想,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和西方(主要指欧洲)绘画是当今世界的两大绘画体系,它是在各自历史文化背景中孕育出来的,并形成了有明显区别的各自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技法。
  中国传统绘画源头可上朔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彩陶器上的图案就非常注重立意,即它不是单纯地模拟对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主观想象力,使图案构成不受自然形体的束缚而灵活多变。
  后来又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儒道思想的影响,孔子曾在《论语·述而篇》里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受孔子“游于艺”思想的影响,后来从事绘画的中国文人画家们在作画时都是“游戏笔墨”,而那些画得非常工整、细致、具象的一类作品,则被认为是“工匠之作”,而不被重视。道家的老庄思想主张“元为”、“逍遥游”,实际上也是主张画画要随意、不受拘束、自由自在,与孔子的艺术主张如出一辙。自此中国绘画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的烙印。由此便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的特点。中国东晋时期的大画家顾恺之则从绘画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以形写神”“传神写照”为中心的“传神论”思想,用他的话说“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即“画人物,身体的造型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画出人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这个思想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和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如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曾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主张画画不在形似,而贵在传神。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也说:“仆所谓画者,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解胸中逸气耳。”由此便知,徐渭的《墨葡萄图》难道仅仅是为了画葡萄吗?实际是借画葡萄来表达自己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一种不满之情,是情感的一种宣泄。还有清代郑板桥的《兰竹图》,正如他赋诗所云:“卧听衙斋箫箫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他哪里是在画竹子,分明是在借竹抒情,托竹言志,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时绘画已成为抒发情感的载体。所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是隐晦的,不是直接的,它是将自然景物概括为象征性的艺术形象,强调主观,追求神韵和气韵的表现,即人物画强调人的精神状态、花鸟画追求生命的情趣、山水画营造一种意境,而不拘泥于外形的肖似,齐白石老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即“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所以说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是写意,是倾向于传神的艺术观。
  与之相反,西方传统绘画则是另一番景象。西方的传统文化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产生了“摹仿说”绘画理论,以“写实”为主,强调真实地描绘自然物象,以达到“镜象”一般的真实。古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就认为“美就是由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在这种思想影响下,产生了非常写实的举世闻名的古希腊雕刻。后来到了中世纪,基督教对美术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他们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而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上帝在他们眼里是世界及美的创造者,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客观的再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在古希腊文化和基督教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以希腊与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由此,便形成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的特点。后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经过达\芬奇等艺术大师研究、总结形成了以“明暗造型”为主的一套“写实”的表现体系,即通过明暗、色彩、透视、解剖等造型因素,把眼中所见到的自然物象,真实地描绘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象真的一样”。那强调严谨的造型、准确的比例、丰富的色彩的油画,是照相式的再现。正如达·芬奇所说的“艺术家必须‘以镜子为师”’,西方画家所描摹的自然景物就是在“二维的平面空间虚幻地追求三维空间的真实感”。所以,他们对于空间概念的认识,就是对自然实实在在空间的认识,即客观存在的空间,并不像中国画家那样脱离真实自然的约束,而去追求心中的主观的空间。因此卡拉瓦乔的油画《花篮果》表现的栩栩如生,他用油性颜料画在画布上,其空间感、体积感、质感表现得非常到位,与中国元代画家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大相径庭。所以说西方传统绘画的特点是写实,是倾向于客观的艺术观。
  在学生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美学思想之后,对于画家笔下描绘的自然物象,也就可以领会了。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表现在绘画上也就呈现出不同的姿态,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他们无所谓优劣之分。所以我们要告诉学生,欣赏中国古典绘画,要借用中国的绘画美学思想,才能把握美感要点,如果用西方传统的艺术审美标准,那无异于“为适履而削足”,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直观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对美术作品的价值、意义、艺术成就进行评论和判断,并且分析其作品形式、技法上的特点,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欣赏。
其他文献
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在高中文科历史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诱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学习潜能开发出来,是不断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面向现代化,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学生身上,把提高学生素质当作教学的出发点和
期刊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青少年更是爱漂亮,爱打扮,喜欢新奇的东西。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是正确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缺乏正确的认识美、判断美的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易误入歧途。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美的追求会更高,这将要求国民审美素质也随之提高。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
期刊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重新整合了历史知识体系,淡化处理了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理论和概念。精选内容,删减了一些偏、旧的知识,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动手实践、质疑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的目的。 
期刊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
期刊
在体育教学中往往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紧张、恐惧等方面。教学中如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很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呢?通过体育教学对疏导这些心理障碍,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得以健康发展,首先要搞清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语言激励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
期刊
在高中美术欣赏中,有必要的让学生充分地了解中国的绘画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由于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觉,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的路子后面,疲于奔跑的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  事实上,中国的近百年来科学落后不等于艺术落后,中国画作为一种风格独特的艺术早就与西洋画并起并坐,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    一、中国的绘画具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
期刊
人文精神,是指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现代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态度,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向和价值取向,以及宽容乐观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
期刊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罗克韦尔·肯特曾说过:“艺术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热,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刻,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在这时,审美教育更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
期刊
美术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提高对美的审美能力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绘画欣赏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方法上,越来越多的美术教育者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我们不妨通过以下两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通过对绘画作品内容的欣赏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    在对绘画作品内容的欣赏中,一般人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形式的本题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