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选择自己温馨的家园的同时对园区内的绿化景观也逐步重视起来,尤其是生态的园区绿化,更是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主要对居住社区植物造景的生态设计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居住区;植物造景;生态化
引言:
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而小区的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具有最佳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社区功能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2、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实用性
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居住区植物造景生态化的原则
1、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結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
3、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
4、景观植物配置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应正确选择树种,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2)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观花树种,季相色叶植物,芳香植物,观果植物及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
三、居住社区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途径
1、植物材料选择
根据植物造景所处的环境条件,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现有自然群落的分布规律,种群结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等,在满足植物造景功能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确定的塑造类型,更重要的是该如何将它们合理地利用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居住社区绿地园林植物造景的需要,使独具特色的居住社区植物景观效果得以完善的体现。
(1)因地制宜选择植物材料
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地带性植被特征,这是保证植物景观质量的前提。通过对当地自然群落的分析调查,在植物造景时,按照确定的塑造类型可以找出相似环境条件下最稳定的植物群落和生长最旺盛的优势种加以借鉴。根据植物造景的功能不同,找出可以满足功能的替代树种,达到配置结构合理,物种关系协调。在配置中,要充分注意自然条件下相似群落的配置疏密,间距,植物的高度差,利用地势的变化,形成丰富但不复杂的植物空间轮廓。 (2)尽量选择具有生态效益高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如吸收二氧化硫较强的树种有侧柏、国槐、垂柳、大叶黄杨、银杏等;吸收氯气较强的树种有刺槐、大叶黄杨、猜实、小叶黄杨等;悬铃木、刺槐、大叶黄杨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为了尽可能多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就要种植光合作用强的树种,如垂柳在乔木类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强,常绿乔木中桧柏最强,灌木中紫薇最强。这些植物同样也是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如果在居住社区植物造景中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植物物种,无疑会大大增加整个城市的生态效益。
2、植物景观布置
(1)立面空间——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依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賞要求而定,欲“抑”则抑,欲“扬”先扬。故山体凸起之地必植以高大树木以增其起,相反,伏卧之地则应植以低矮灌丛以显起伏。同理,若需造就秘密空间,则宜栽质地粗糙植物围合空间。依不同的地势,规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场所,然后根据不同的功能场所利用植物创造空间氛围,如群众性活动场所,休息场所等。
(2)平面空间——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社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其一,灌木边缘栽植,利用枝干矮小、枝密叶茂植物(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的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其二,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可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另外在栽植排列上运用节奏,韵律等原理渐远渐近的栽植也是构成线形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3)环境配置,创造意境
意境的产生可以与居住社区的命名有联系。每个居住社区都有自己的命名,居住社区一个好的命名给我们设计居住社区绿地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居住社区绿地意境的体现又为居住社区命名扩大了影响。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园林植物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芬香,美丽的芳名去进行意境创作。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景观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以景观设计学、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顺应自然规律,挖掘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营造出能够满足公众需要,符合生态、自然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的植物群落景观。
参考文献:
[1]杨天龄.浅谈城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1.
[2]曹玲燕,张波.园林植物造景探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
[3]马楠,王子路.浅述居住区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
【关键词】 居住区;植物造景;生态化
引言:
和谐发展成为当今社会的主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平衡与环境状况日趋重视,而小区的绿化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绿色植物的除尘、消音、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调节生态系统平衡的生理机制,决定了它具有最佳的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这就推动植物造景朝着更为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对社区功能更高的要求。
一、居住区植物造景的发展趋势
1、以人为本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
2、在植物配置上强调实用性
冬透夏荫,春绿秋黄,改变小区内常绿乔木一统天下的局面。冬天,温暖的阳光透过枯荣的落叶,输送进小区;夏天,浓密的树荫给居民带来了清凉,使植物配置的群落具有保暖防暑降温的作用。引进色叶植物和香源植物,随着季节更替呈现不同的季相和挥发不同的气体,满足人们季移景换的审美情趣和不同嗅觉的刺激。强调植物的保健功能,小区内可以引进一些通过光合作用挥发各类气体的植物,起到提神醒脑、清热明目、疗肝润肺、舒筋活血等的保健作用。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可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有助于改善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二、居住区植物造景生态化的原则
1、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从我国生态园林概念的产生和表述可以看出,生态园林至少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具有观赏性和艺术美,能够美化环境,创造宜人自然景观,为城市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娱乐场所;二是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蒸腾、吸收和吸附,调节小气候,防风降尘,减轻噪音,吸收并转化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和水体,维护生态环境;三是依靠科学的配置,建立具备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結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
2、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其原则指明了植物配置的艺术要领。植物景观设计中,植物的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同时注意植物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在体量、质地各异的植物进行配置时,遵循均衡的原则,使景观稳定、和谐。
3、生物多样性原则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生态园林稳定、协调发展,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充实生物的多样性。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中可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
4、景观植物配置形式的多样性原则
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应正确选择树种,科学地配植各种植物,构成生态美景。理想的植物配置应该是:
(1)乔灌花草合理结合
将植物配置成高、中、低各层次,既丰富植物品种,又能使三维绿量达到最大化,使放出的氧气和制造的有机物更多,有益于人类的健康;总体上体现植物配置的层次性、多样性、小区植物配植功能性。
(2)配植大乔木时,选择树种要有乡土性、针对性,种植树种应考虑植物生态群落景观的稳定性、长远性、美观性。
树种选择在生态原则的基础上,力求变化,创造优美的林冠线和林缘线;配植大乔木时,要有足够的株行距,为求得相对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结构打下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植物配植应体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
充分运用形态树种,观花树种,季相色叶植物,芳香植物,观果植物及管理粗放、观赏期长的宿根地被花卉。
三、居住社区植物造景设计的基本途径
1、植物材料选择
根据植物造景所处的环境条件,科学的研究和分析现有自然群落的分布规律,种群结构、种间关系、变化规律等,在满足植物造景功能的前提下,根据我们确定的塑造类型,更重要的是该如何将它们合理地利用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居住社区绿地园林植物造景的需要,使独具特色的居住社区植物景观效果得以完善的体现。
(1)因地制宜选择植物材料
植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地带性植被特征,这是保证植物景观质量的前提。通过对当地自然群落的分析调查,在植物造景时,按照确定的塑造类型可以找出相似环境条件下最稳定的植物群落和生长最旺盛的优势种加以借鉴。根据植物造景的功能不同,找出可以满足功能的替代树种,达到配置结构合理,物种关系协调。在配置中,要充分注意自然条件下相似群落的配置疏密,间距,植物的高度差,利用地势的变化,形成丰富但不复杂的植物空间轮廓。 (2)尽量选择具有生态效益高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如吸收二氧化硫较强的树种有侧柏、国槐、垂柳、大叶黄杨、银杏等;吸收氯气较强的树种有刺槐、大叶黄杨、猜实、小叶黄杨等;悬铃木、刺槐、大叶黄杨还可以吸收汽车尾气中排出的铅:为了尽可能多的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就要种植光合作用强的树种,如垂柳在乔木类中吸收二氧化碳能力最强,常绿乔木中桧柏最强,灌木中紫薇最强。这些植物同样也是释氧能力较强的树种。如果在居住社区植物造景中大量使用生态效益较好的植物物种,无疑会大大增加整个城市的生态效益。
2、植物景观布置
(1)立面空间——顺应地势,割划空间
植物空间的合理划分,应顺应地形的起伏程度,水面的曲直变化,依空间的大小等各种立地的现实自然条件和欣賞要求而定,欲“抑”则抑,欲“扬”先扬。故山体凸起之地必植以高大树木以增其起,相反,伏卧之地则应植以低矮灌丛以显起伏。同理,若需造就秘密空间,则宜栽质地粗糙植物围合空间。依不同的地势,规划分出不同的功能场所,然后根据不同的功能场所利用植物创造空间氛围,如群众性活动场所,休息场所等。
(2)平面空间——线形变化
由于居住社区绿地内平行的直线条较多,如道路、围墙、居住建筑等,因此,植物配置时可以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融进曲线。突出林缘曲线变化的手法有:其一,灌木边缘栽植,利用枝干矮小、枝密叶茂植物(如郁李、金钟花、火棘、迎春、棣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等)的密栽,使之形成一条曲折变化的曲线。其二,孤植球类栽植,在绿地边缘挑出几个孤植球可增加边缘线的曲折变化。另外在栽植排列上运用节奏,韵律等原理渐远渐近的栽植也是构成线形变化的一个重要方式。
(3)环境配置,创造意境
意境的产生可以与居住社区的命名有联系。每个居住社区都有自己的命名,居住社区一个好的命名给我们设计居住社区绿地的意境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居住社区绿地意境的体现又为居住社区命名扩大了影响。
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园林植物产生的意境有其独特的优势,这不仅因为园林植物有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芳香,美丽的芳名,而且园林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机体,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可以利用园林植物优美的姿态,丰富的色彩,沁心的芬香,美丽的芳名去进行意境创作。
四、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居住区规模不断扩大,居住区景观在公众的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增加。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以景观设计学、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适应当地自然条件,顺应自然规律,挖掘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营造出能够满足公众需要,符合生态、自然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的植物群落景观。
参考文献:
[1]杨天龄.浅谈城市居住区的植物景观设计[J].林业科技情报,2011.
[2]曹玲燕,张波.园林植物造景探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
[3]马楠,王子路.浅述居住区人性化的景观环境设计[J].现代装饰(理论),2011.